博物馆

搜索文档
数“智”上博 创见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9-26 21:45
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 - 打造元宇宙展厅"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 通过45分钟VR沉浸式旅程实现时空穿越体验 [1] - 建设"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与保护数字孪生系统 实现全生命周期考古发掘信息数字化采集和全业务流程管理 [3] - 开发"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 系全国博物馆首个自行研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体系的自有知识产权平台 [2] 智慧服务体系建设 - 全面升级智慧导览服务 为260余件文物提供语音/视频/漫画/动画及互动游戏等多元讲解形式 [2] - 构建AI尚博导览助手 结合知识图谱与语义理解能力 具备多语种语音文字交互功能 [2] - 通过电子屏幕实时监控各展厅人流动态 整合文物状态/设备运行/观众客流等多维度数据 [4] 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 - 打造"数字馆"展厅首展"山水江南" 运用数字技术对展品进行二度创作构建五代至清代山水画沉浸空间 [1] - 在古埃及文明大展中携手顶尖多媒体团队打造多处沉浸式空间 [1] - 数字馆开放后深受亲子家庭和海外观众欢迎 成为热门打卡点 [1] 智慧管理生态构建 - 推进智慧博物馆"3M"体系 包含藏品智慧保护(AIM)/智慧管理(BIM)/智慧服务(CIM)一体化系统 [4] - 与上海数交所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字资产合作等课题 [2] - 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场馆运维效率/藏品管理能力和观众服务体验 [4] 未来技术发展规划 - 计划拓展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博物馆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4] - 数字孪生系统将实现长江口二号沉船数字化考古全过程管理 为中国水下考古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 [3] - 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满足观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4]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双节”上新 多维活动引客探寻海洋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2:01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双节"上新 多维活动引客探寻海洋文化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网天津9月26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26日从中新生态城管委会了解到,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将 至,生态城联动多方策划了四大板块30余项特色活动。其中,国家海洋博物馆推出"演出+互动""线上 +线下"多维度文旅产品,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海洋文化魅力与内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节假期间,国家海洋博物馆11个常设展览正常开放,涵盖海洋自然、海洋人文、海洋科技等主题。同时 推出的多个临时展览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包括展现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之美——威廉·莫里斯 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呈现抗战学术救国的"民族之光——西南联大抗战大后方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特 展",利用数字光影还原古蜀文明的"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以及"中国海洋民族文化 展""寒武纪的黎明——澄江生物群与生命多样性起源"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为增强互动性与节日 ...
三亚市博物馆全力冲刺2026年开馆
海南日报· 2025-09-26 01:29
征集八大类藏品 三亚市博物馆全力冲刺2026年开馆 据介绍,馆内功能布局科学完备,可满足年均300万人次参观需求,具备打造"区域一流综合性博物 馆"的硬件条件。 馆藏是博物馆的核心。今年以来,三亚市博物馆已接收省旅文厅划拨的罚没文物647件/套,社会捐 赠的藏品123件/套。其中,"橡胶王"雷贤钟后人、革命烈士郑望曾后人、蔡家小院居民文博馆、自然博 物馆馆长李跃卓、本土知名美术家徐鸿才等个人与机构积极响应,率先捐赠,捐赠藏品涵盖历史文物、 民俗实物、美术作品等类别,为馆藏体系搭建奠定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满足开馆及长远发展需求,三亚市博物馆已正式启动面向社会的藏品征集工 作,征集范围涵盖八大类:自然类(三亚地区古生物化石、珍稀动植物标本等)、古代史类(各时代可移动 文物及碑刻、家谱等资料)、近代史类(反映三亚社会变迁的文献、音像制品、证章等)、民族民俗类(体 现地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实物)、革命史类(三亚革命时期重要实物与文献)、三亚特色文化类(海上 丝绸之路、华侨文化相关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类(传统工具、技艺载体、影像资料等),以 及沉香、黄花梨等海南特色文化符号实物与艺术品。 海南日 ...
相约博物馆 | 万方乐奏有于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6 00:21
约特干故城景区中的歌舞表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现于尼雅遗址的东汉"司禾府印",这是东汉在精绝设立屯田机构的证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田地区博物馆大厅装饰画,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文物为画面中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 年,新疆有登记备案博物馆150家。游览博物馆与古遗址,是领略新疆人文之美的重要途径。由北京援 建的和田地区博物馆,文物丰富、展陈创新,在中国历史的大框架中全方位讲述和田历史,通过文物证 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权对其进行了有效管辖治理。 神秘的精绝古城出土了国宝级文物 走进和田地区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在雪山与沙漠的映衬下,位于画面中心位 置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熠熠生辉。这件国宝级文物原件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出土 于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这件东汉文物以锦为面,白绢包缘,色彩鲜艳,锦面上用蓝、红、绿、 黄、白五种颜色,织出云气纹、瑞兽纹等纹饰,纹饰之间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字。这件织物 的经纬线密度远大于普通汉魏织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 共答“文化+科技”时代命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6 00:2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个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800多位中外嘉宾,20余场专业沙龙,多项重要成果发布,多项配套活动……9月 23日至24日,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文化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文化与科技互促共荣、深度融合,是推动文化繁荣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途 径,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需求。行走在论坛现场,一个个平行论坛与沙龙的主题映入眼帘:破界共生、 虚实无界、双向赋能、交流互鉴……从不同侧面勾勒出相同的愿景——文化与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 织共生。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守护文明瑰宝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论坛上,来自 全球的文化遗产领域专家与实践者,共同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 当游客走进故宫,看到的是建筑,是文化。而其背后的重要支撑,是技术,是数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 文介绍,数字故宫的建设已经历了近30年。截至目前,故宫已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的架构。 ...
老字号博物馆的创新消费密码
北京商报· 2025-09-25 16:53
对于当下的消费趋势以及消费环境而言,老字号正在穿越从"产品创新"到"场景革命"再到"文化系统化 展示"的渐进过程。此次沙龙中,现场圆桌对话围绕"老字号博物馆的创新消费密码"展开,由北京遇见 艺术博物馆馆长王海轩主持。 9月14日,作为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以"寻找老字号消费力"为主题的沙龙在服贸会期间举 办。此次沙龙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商报社、北京老字号协会联合主办,深蓝媒体智库提供智库平 台支持。 对于当下的博物馆而言,均兼具了商业属性与文化属性。而如何借助双属性赋能消费创新与博物馆运 营,成为摆在老字号面前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 "活态传承"是关键 柏群指出,老字号办博物馆有天然优势。特色产品、深厚文脉、工艺大师资源以及独有的制作工具与技 法,都是核心支撑,而"活态传承"更是其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关键。目前燕京八绝博物馆已建成2座备 案博物馆、3座场馆,年均举办超100场文化活动,展览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期"燕京八绝承恩 文化大讲堂"更让非遗大师走进公众,鲜活诠释了"活态"的价值。 针对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柏群强调,"策划+基础能力"缺一不可。优质策展能凸显作品文 ...
江苏推出超4200项文旅活动迎“超长黄金周”,全省89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15:22
2025年国庆假期与中秋相逢,形成长达8天的"超长黄金周"。9月25日,江苏省文旅厅召开2025年国庆中 秋优供给惠民生新闻发布会,假日期间,全省将推出各类文旅活动超4200项,其中重点活动170余项, 打造集艺术展演、文博展览、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文旅大餐"。 4200余项活动覆盖全域,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双节期间,省文旅厅整合全省优质文化资源,综合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木偶、小品等多种 艺术表演形式,在江阴市顾山镇、靖江市马桥镇、建湖县芦沟镇、无锡惠山区、苏州昆山市等地,组织 开展"茉莉花开 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乡镇巡演、县区专场演 出25场,将艺术与欢乐送到百姓"家门口"。无锡太湖鼋头渚水上音乐烟花大会、徐州汉文化旅游节、连 云港西游记文化节等180余家A级旅游景区特色活动,也将同步上线,覆盖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美食 旅游等多元场景。 "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音乐去旅行"依旧是潮流趋势,全省预计举办营业性演出464场,其中5000人以 上大型演出25场,观演人次有望突破60万。各地推出"票根+"联动优惠,如南京凭演出票可享景区、住 宿、餐饮三重优惠;苏州推 ...
机器人能舞能诗超会玩 数智赋能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央视网· 2025-09-25 13:39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 - 内蒙古博物院部署AI机器人"巴特尔"和"高娃" 具备传统舞蹈表演、太极拳演示及AI文物讲解功能 通过舞蹈与讲解结合增强历史沉浸感 [1] - 文物知识图谱墙提供触屏交互功能 展示文物详细信息及关联关系 实现历史脉络可视化呈现 [1] - 全息投影AI讲解员"鸿格尔"支持语音对话交互 具备文物故事讲解与诗歌创作功能 提升知识传播趣味性 [1] 互动体验创新 - 内蒙古博物院设置民族舞学习、传统乐器模拟演奏及听音辨曲等互动项目 拓展沉浸式文化体验维度 [2] - 包头博物馆采用互动电子屏技术 通过屏幕定位展板自动播放历史事件短片 实现五年小更新十年大换新的技术迭代机制 [4] 数字展示技术 - 文物数字魔墙实现数十件藏品数字化展示 支持点击放大查看纹路及3D模型旋转功能 突破实体展柜限制 [6] - VR技术允许参观者沉浸式进入历史场景 与文物进行虚拟面对面交互 增强体验深度 [6] - 岩画动画改造技术显著提升观众驻足率 特别增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 [6] 行业技术赋能 - 博物馆行业从静态陈列转向互动对话模式 数字技术成为连接古今的核心桥梁 [6] - 全息投影、VR、AI交互等新技术综合应用 推动文物展示从"活化"向"火爆"转化 提升公众文化参与度 [6]
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网· 2025-09-25 05:27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伴随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关注度提高,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在节假日,一些热门 馆"一票难求";文博消费持续升温,成为文旅融合和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日前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结 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人民群众对博物馆工作怀有新期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 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 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寒暑假和部分节假日闭馆时间从18时延迟至20时;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9月起全面 推行个人参观免预约;湖南搭建"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联动传播平台,提高省内博物馆资源流动 性……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各地积极探索激活文博资源活力,让文化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 展览的影响力和流量,折射中国当下文旅消费热度、实力和潜 ...
文化·视点丨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网· 2025-09-25 03:13
文博消费市场增长态势 - 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关注度提高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热门场馆在节假日出现一票难求现象[1] - 文博消费成为文旅融合和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1]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13个月展期内吸引277万人次观众 收入达7.6亿元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2]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国家出台措施鼓励延长热门文博场馆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 推行免预约机制[1] -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 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和数字产品[3] - 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文化展览进入商场 社区和公园等场所[3] 场馆运营与服务优化 - 三星堆博物馆将寒暑假和节假日闭馆时间从18时延迟至20时[1] - 上海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自9月起全面推行个人参观免预约[1] - 湖南搭建文博特展矩阵联动传播平台 提高省内博物馆资源流动性[1] 文创产品开发与商业化 - 文创年度销售额达亿元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3] - 多家博物馆年度销售额在2亿元至5亿元区间 包括上海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等[3] - 爆款文博文创单品销售总量超10万件 部分单品收入可达500万元以上[3] 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 - 优化预约方式可释放周边经济 夜间经济与错峰消费潜力[2] - 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和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是关键发展路径[3] - 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为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多体验场景和消费空间[4] - 文博消费将越来越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局限于城市和热门场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