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入疆首日卖断货!西牛麻竹笋在新疆茶博会“圈粉”无数
南方农村报· 2025-09-21 02:00
入疆首日卖断 货!西牛麻竹笋 在新疆茶博 会"圈粉"无数_ 南方+_南方plus "没想到西牛麻 竹笋这么合当地 人口味,才第一 天,我带来的糯 米笋就已经全部 卖完了。" 在2025新疆国际 茶文化博览会 (下简称"新疆 茶博会")现 场,英德市麻竹 产业协会秘书长 陈艳看着手机里 的销售数据笑着 说道。9月19日 至22日,西牛麻 竹笋作为英德红 茶的"黄金伴 侣"首次登陆新 疆,与英德红茶 在乌鲁木齐共同 开展为期4天的 展示展销,为西 北、中亚、欧洲 等世界各地茶友 食客带来源自岭 南"蔬中第一 珍"的独 特"鲜"味。 走入清远英德展 区,西牛麻竹笋 展位前人头攒 动。陈艳介绍, 此次带来的即食 笋和糯米笋产品 备受消费者欢 迎:"除了零售 客商,不少餐饮 企业也主动过来 对接,想要批量 采购红油笋到餐 厅里做凉拌 菜。"她特别提 到,以竹代塑餐 具产品也吸引了 多家餐饮配送及 供应链企业的关 注,"以竹代塑 餐具好看又环 保,很多人来了 解咨询,后续我 们会继续深入对 接。" 据了解,西牛麻 竹笋产自广东清 远英德市,这里 是中国麻竹笋种 植面积最大、产 量最高、交易量 最大的地区,被 誉为"中国麻 ...
金秋好“丰”景:特色作物迎采收高峰 多元产业奏响经济增收“交响曲”
央视网· 2025-09-20 09:59
眼下,甘肃省甘谷县的12万亩辣椒进入集中采收期,从采摘到深加工,辣椒产业正在成为当地农民稳定的增收渠道。 央视网消息:甘肃的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今年,这里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91万亩。目前已经陆续开始采收。针对当地大部 分农田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当地相关部门研发出新型农机,降本增效。 这几天,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两千多亩早熟马铃薯进入收获期。在一片片大小不一的梯田里,新研发的丘陵山地履带式马铃薯联合 收获机正式"上岗"。对比人工采收,这批新农机不仅能适应丘陵山地地形,还能更加高效的完成挖掘、分离、输送等工作。 除了联合收获机,今年,还有一批新型的四轮转向式拖拉机也在当地投入使用。专家介绍,这种拖拉机转弯半径小,适合小地块作业。 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甘肃省已累计投入资金3.67亿元,组织研制农机新产品100多种。 甘肃甘谷:12万亩辣椒进入集中采收期 内蒙古锡林郭勒:雨水充沛牧草丰 草原迎打草高峰 金秋时节,草原进入打草季。今年内蒙古雨水充沛,牧草长势喜人,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收割作业。 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牧民乌云毕力格家5200多亩牧场上,打草机、搂草机、捆草机协同作 ...
这颗“全能豆”,是新疆献给吃货的又一惊喜!|疆品上新⑦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04:05
这颗"全能豆" , 是新疆献给吃货 的又一惊喜!| 疆品上新⑦_南 方+_南方plus 在新疆,油莎豆 从不是冷门食 材,而是能悄悄 融入三餐四季的 "味觉挚友"—— 清晨醒来,喝一 杯热腾腾的油莎 豆浆唤醒身体; 午后闲暇,抓一 把油莎豆细细咀 嚼,清甜爽脆的 口感中带着椰子 和坚果混合的醇 香; 下厨烹饪,金黄 透亮的油莎豆油 与细腻的油莎豆 粉都是不可或缺 的好帮手; 好友小聚,举杯 共饮油莎豆酒, 谈笑间尽是浓郁 的坚果芬芳…… 油莎豆原产于非 洲及地中海沿岸 国家,是莎草科 一年生油料作 物。考古研究发 现,早在古埃及 时期,油莎豆就 已被广泛种植和 食用,被誉 为"沙漠黄金" 。 它生命力顽强, 能在沙地、盐碱 地等各类恶劣土 壤环境中扎根繁 衍。更难得的 是,它富含优质 蛋白质、不饱和 脂肪酸、膳食纤 维等营养成分, 具有降低胆固 醇、预防心血管 疾病等多种健康 功效。 漫步在第三师图 木舒克市五十四 团兴安镇的油莎 豆种植基地,绿 意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这里曾 经是风沙肆虐的 不毛之地。由于 土壤贫瘠、有机 质匮乏,传统作 物难以存活,农 业生产面临严峻 挑战。转机发生 在2017年,当地 ...
辣椒地里的援疆故事:广东企业带动种植户亩均利润达两千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3:57
红彤彤的小辣椒缀满枝头,种植户梁林海来到地里查看。他与广东援疆企业新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 相关供应协议,每年收获的辣椒都有了销路。9月18日,南都N视频记者随"跨粤山海 奔赴疆来"主流媒 体采风活动,来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了解辣椒地里的援疆故事。 目前,新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开展二期建设。叶嫣介绍,计划建成一个精品辣椒干车间,对车间内的 设备进行了升级,增加了用于杀菌的机器,以及检验细微杂质的设备,"例如像毛发这类杂质,都可以 分选出来。" "公司成立至今接近10年,通过开展育苗、种植、加工全产业链的带动,从2023年至今,公司营收实现 了从5000多万到7000万的增长。"她介绍,公司还带动了当地的种植户参与生产,目前已有175户种植 户,"他们每年每户的利润,达到平均每亩地2000元。" "好多客户开玩笑问我,广东人怎么会种辣椒。"虽是一句玩笑话,但叶嫣的选择背后有深入的考 虑。"辣椒浑身是宝。"她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公司从事辣椒种植和粗加工,销售辣椒干或辣椒粉、辣 椒颗粒等产品。但据她了解,辣椒的应用场景广泛,经过深加工后,还能应用于美妆、医药等多方面。 今年,公司的辣椒种植面积约13000亩,每亩地 ...
电商赋能“链”式发展 乡村特色产业向“新”而“兴”
搜狐财经· 2025-09-19 11:28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 强镇项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达到18万亿元左右。随着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及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 不断提升,乡村特色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眼下,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井旺庄村的"秋甜"蜜桃进入大量上市期。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订单不仅覆盖本地商超,还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 各地。 在"中国蜜桃之都"蒙阴,每年5月至11月,蜜桃购销都是这里的"主旋律",也成为蒙阴很多网红的"主战场"。71万亩、年产量超20亿斤的蒙阴蜜桃,要 在此时完成从生鲜果品到百亿销售的整个流程。去年蜜桃旺季时,日最高网络订单量超过了100万单。 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滕德富告诉记者,电商平台全面提升了"蒙阴蜜桃"这一品牌的知名度。网络销售蜜桃价格也普遍较高,还直接带动了线下 市场价格提升。据综合测算,网络销售为每斤蜜桃提高了0.5元的售价。 电商不是简单的网上开店,而是带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整体提升。"要在网上卖得多、口碑好,就要打造 ...
新华·紫云红芯红薯品牌影响力指数在京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9-18 08:49
指数跃升的核心密码:消费者互动驱动品牌价值裂变 品牌影响力总指数的"量级突破",其核心引擎在于消费者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的深度转变。 2025年第二季度,品牌关注度分项指数环比飙升759.14%,达813.89点,自媒体平台互动量突破5.86万 次。微信端"兵支书"黄恒礼带领村民卖红薯增收的故事,引发大量互动。这种情感联结的深化,使品牌 口碑与热度实现"双爆发"——全平台好评率持续保持100%,央媒报道总浏览量超300万次,其中新华社 单篇稿件阅读量达220万+。尤为可贵的是,品牌传播力与引领力形成"长期韧性":传播力指数同比增长 491.39%,短视频平台直接带动电商转化;引领力指数虽环比微调,但同比仍增长254.56%,央省媒体 刊文量占比超90%,夯实了"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的权威认知。这印证了一个关键规律:当消费者 成为品牌共建者,"小红薯"便能释放大能量。 9月17日上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新华指数研究院承办的"2025新华指数庆丰收秋季发布暨农 业战略风向标大会"在北京市广阳书院顺利召开。会上,新华指数研究院涉及多个省份的农产品指数集 中发布,"新华·紫云红芯红薯品牌影响力指数"首 ...
青海马营乡:土豆串起“金色”产业链
科技日报· 2025-09-17 07:56
行业技术发展 - 马铃薯产业通过新品种与精准施肥技术实现亩产量连年攀升 结合脱毒马铃薯种薯技术确保量质双升[1] - 采用机械加人工种植模式高效利用闲置土地 减少人力成本并提升土地利用率 1000亩地除草时间从半个月缩短至3天[1] - 轮作倒茬模式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 延长农田生命周期并实现农业与环境和谐共生[1] 产业链与经营模式 - 粉条加工厂年消化鲜薯1000吨 形成党支部加合作社加公司加基地加农户闭环链条[2] - 加工厂每年帮村民代销近400吨马铃薯 每吨价格比市场价高出600元[2] - 通过土地入股分租金 车间务工挣薪金 产品代销得现金三种收入模式提升村民收入[2] 市场拓展与出口表现 - 依托高海拔冷凉区优势打造种薯品牌 种薯销售至新疆甘肃等地[2] - 年出口种薯至吉尔吉斯斯坦达1000吨 产值突破800万元[2]
宁夏固原马铃薯全链条发展 “薯”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8:41
行业规模与产量 - 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0万亩以上 年均产量超过125万吨 [7] - 马铃薯淀粉年产量13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15% [7] - 薯条薯饼年加工量15万吨 占全国生产总量近30% 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技术体系与产业布局 - 采用种薯脱毒技术 原原种繁育量达1.6亿粒 配套物联网监控和高标准防虫网室设施 [7] - 建成三级种薯繁育推广体系 实现脱毒种薯统繁统贮统供 [7] - 形成以原州区 西吉县为核心的淀粉加工集聚区 培育万吨级淀粉加工企业17家 [7] 产业链发展 - 构建集繁育 种植 加工 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3] - 年加工鲜薯84万吨 生产淀粉13万吨 薯制品15万吨 [7] - 计划新建70万吨马铃薯恒温储藏库 年加工淀粉提升至23万吨 薯制品提升至30万吨 [8] 战略规划 - "十五五"期间实施四业并举战略 涵盖种薯繁育 鲜薯外销 淀粉加工和主食开发 [8] - 建设宁夏马铃薯种质资源库 打造全国种薯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 [8] - 目标使固原薯制品产量占全国35%以上 建成全国马铃薯生产加工集散地 [8] 社会经济效益 - 建立20个种薯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7] - 农户通过基地务工获得日均收入超170元 实现就近就业 [5] - 马铃薯产业从传统"救命粮"转型为乡村振兴核心产业 [3][5]
科技赋能 链上生花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河南日报· 2025-09-14 23:19
这两天,在南乐县元村镇古寺郎村家乐种植家庭农场,200亩的高油酸花生"豫花93"开始进入收获期。 农场负责人袁国占俯身,拔起两把花生,但见密密麻麻的果实,颗粒饱满。 "通过省农科院指导,先后攻克速食机制面防粘连、改善水饺素馅出水等技术难题,推广最新农业生产 技术,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在福堪镇建立豇豆产后干燥生产线,培育出'福堪干菜'农产品品 牌。"南乐县县长魏志峰说。 "以前种植的花生亩产只有五六百斤,这两年种植了省农科院的新品种,品质好、生长快、成熟早,亩 产达千斤左右。"袁国占难掩内心喜悦,"从种到收,专家盯得紧着呢,怎么选种、施肥、浇水、防病, 比俺们都操心!" 更多的科技成果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9月5日,在南乐县召开的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 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省农科院发布15项重点科技成果,并与南乐县政府签订《主要粮油作 物整县制大面积单产提升合作协议》。 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省农科院与12家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包括小麦大面积单 产提升、高油酸花生单产提升、速冻食品加工技术、低GI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豇豆干制加工技术等。 事实上,濮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优势 ...
木垒“鹰嘴豆”撬动“大产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12:15
农业银行对鹰嘴豆产业的金融支持 - 农行木垒县支行将鹰嘴豆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 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包括为种植户及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等服务[1] - 农行通过"农行+农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模式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截至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8.5亿元 增幅30%[8] - 农行为鹰哥生物科技公司累计投放贷款1400万元 支持其发展全产业链经营[4] 鹰嘴豆产业发展现状 -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鹰嘴豆主产区 因其独特的光照与土壤条件 所产鹰嘴豆品质优良 营养丰富[1] - 鹰哥生物科技公司已发展成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经营涵盖鹰嘴豆收购 生产 加工与销售全产业链[4] - 公司收购量占全县总产量80%以上 从3年前不足1000吨增长到目前6000多吨[7] 企业融资与技术进步 - 农行为鹰哥生物科技公司发放"科技e贷"490万元 用于设备更新 技术研发和原料采购[7] - 公司建成自动化生产线 生产豆粉 豆糕 酥豆等30多种鹰嘴豆系列产品[4] - 近三年来农行累计向公司投放贷款1300万元[7]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上直播带货 鹰嘴豆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7] - 去年仅直播带货销售额就达2500万元[7] - 公司开展出口业务 通过农行跨境结算服务实现国际结算金额70万美元[4] 产业融合与经济效益 - 种植大户张忠智在农行160万元贷款支持下 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 今年收入30多万元[4] - 产业从单一生产模式走向"生产+加工+科技+旅游"融合发展之路[8] - 鹰嘴豆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主导产业 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链延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