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检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爱康国宾事件持续发酵,企业与媒体如何共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3: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婧汐 "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已是晚期"——北京律师张女士对爱康国宾漏诊误诊的质疑尚未得澄 清,昨天,事件又因爱康国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媒体发布会上的一番发言引来第二波高 潮。 舆情事件:事件本身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南财点评: 客观来说,召开媒体发布这一沟通方式展现了企业愿意与外界保持沟通的积极姿态。但是,企业的具体 沟通内容却没有起到"安抚"消费者情绪的作用。反而,发布会上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 一番"任性"发言,又对舆情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副作用。 在类似事件中,企业的危机公关到底需要做什么? 第一阶段:此前,张女士在社交网站上声称自己在爱康国宾持续十年体检未查出癌症,在2024年换了家 机构体检却被确诊肾癌晚期,因此质疑爱康国宾体检漏诊误诊。 第二阶段:爱康国宾就事件召开媒体说明会,重申对张女士的体检"无漏诊、无误诊",并已以"虚构事 实、散布谣言"为由向法院正式起诉。 爱康国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媒体会上表示"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 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此话一出引 ...
致爱康国宾:危机公关时不要用 AI 写稿
虎嗅APP· 2025-07-31 09:50
核心观点 - 爱康国宾因客户投诉癌症漏检事件采取强硬对抗策略,CEO公开表示"几百元体检无法查出所有病"引发舆论争议[3][4] - 公司声明被质疑由AI生成,其模板化表达、逻辑严密但缺乏人性化的特点符合AI文本特征,PaperPass检测显示重复率超50%[5][6][7] - AI工具在危机公关中的应用存在本质缺陷:无法建立信任基础(缺乏责任主体、真实经验与意图),且会放大决策者的非理性情绪[8][9][12] - 传统人类公关链条中的"组织摩擦力"具有安全阀作用,而AI直接拆除了这种缓冲机制,导致极端情绪被高效转化为公开声明[10][11][12] - 事件折射出企业沟通异化问题:将建立关系的沟通降级为标准化流程管理,用技术手段回避人性化应对[17][19][20] AI在公关中的应用缺陷 - **信任机制缺失**:AI文本无法提供人类作者的责任背书、生命经验与真实意图,而危机公关最需要建立信任[8][9] - **情绪放大效应**:AI会无条件优化执行指令,将决策者的原始愤怒转化为攻击性文本,缺乏人类的中和调节能力[12][13] - **合理化非理性**:通过理论包装和逻辑闭环使偏见显得客观正确,剥夺组织自我反思机会[14][15] 传统公关与AI公关对比 - **人类流程优势**: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存在信息损耗,但形成多重"保险丝"缓冲非理性指令[10][11] - **AI流程风险**:零时差将最高指令转化为完美文本,消除反思空间,直接暴露极端情绪[12][15] - **组织惯性问题**:人类委员会同样可能产生平庸公关稿,但AI以技术极端化暴露了这一长期问题[16] 企业沟通本质 - **关系建立优先**:有效沟通需投入时间展现人性,而非依赖标准化模板或技术捷径[17][20] - **危机应对误区**:爱康国宾将顾客视为待处理的麻烦而非需要建立信任的对象[19][20] - **行业普遍现象**:企业倾向于将沟通降级为可量化管理的任务,回避人性化互动的不确定性[17]
爱康国宾,越描越黑
创业邦· 2025-07-31 03:53
核心观点 - 爱康国宾与客户张女士因体检疑似漏诊肾癌事件引发纠纷,双方已升级至法律诉讼层面 [3][4][5][6][7][12][15][16] - 事件引发公众对民营体检行业科学性及责任边界的广泛讨论 [4][16][19] - 爱康国宾在行业地位仅次于美年健康,已在全国54座城市开设170家医疗中心 [21][22] 事件经过 - 张女士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体检未发现肾癌,2024年确诊恶性肿瘤后质疑机构漏诊 [5][6] - 张女士要求提供10年血液检测标本等证据,公司称样本已按医疗垃圾处理 [6][13] - 爱康国宾声明称经内外核查确认不存在漏诊误诊 [12] - 公司董事长发言被解读为"几百元体检不能查出所有病"引发舆情 [16][17] 行业现状 - 民营体检机构存在疑似漏诊误诊投诉案例频发,黑猫平台相关投诉超千条 [19] - 体检行业对误诊漏诊的处罚法规尚不明确,消费者举证困难 [19] - 体检与看病存在边界差异,普通套餐价格在几百至几千元不等 [17] 公司背景 - 爱康国宾成立于2004年,2014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行业第一股,2019年私有化退市 [21] - 目前覆盖54城170家医疗中心,与8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网络 [22] - 年服务近800万体检客户,其中确诊癌症患者超1.5万人 [13] - 计划3年内实现百亿收入目标,重点发展口腔业务 [22]
致爱康国宾:危机公关时不要用 AI 写稿
虎嗅· 2025-07-31 01:04
张女士很愤怒,爱康国宾也更愤怒。他们没有道歉,没有安抚,而是召开了发布会,来表达自己的怒火,并且起诉了客户。 爱康国宾 CEO 在发布会上,说了句"不要指望几百块的体检能查出所有的病",成了舆论焦点。 我倒是觉得,他们在公众号上的声明更有意思,读完之后,我第一个念头:这是 AI 写的。 尤其是这一段: 张女士新近查出了癌症,她说自己连续十年在爱康国宾体检,你们没查出我的癌症。于是她说爱康国宾是假体检。 这种高度模板化、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正是当前 AI 最擅长处理的。当然,这种对他人动机的深度揣测和重新定义,已经超出了 AI 基于数 据生成内容的范畴,它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判断和攻击性的"诛心之论"。这背后,闪烁的是人类在争斗中才会运用的、复杂的心理战术。 这可能才是整件事里最有趣的部分。 我甚至都能想象,爱康的法务或公关团队首先确定了这次回应的核心战略 —— 即强硬对抗、绝不妥协、并将事件拔高。 他们可能让 AI 生成一份声明草稿,将核心指令——比如需要指责张女士"转嫁责任"——告诉 AI,AI 负责搭建结构、填充那些标准化的法律术语和官方 辞令,从而高效地生成这样一篇滴水不漏的战斗檄文。 这些也不 ...
针对“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言论,爱康紧急声明:部分媒体断章取义,保留进行追诉的权利
新浪财经· 2025-07-30 22:29
7月30日,爱康集团CEO张黎刚"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言论引发热议。当日晚间,爱康集团发布声明,全文如下: 7月30日上午,爱康集团召开媒体沟通会。在沟通会上,爱康集团CEO张黎刚先生对体检和看病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团队体检模式,指出一般体 检项目都是单位选择的固定套餐,费用有几百元的也有几千元的。而对于看病模式,则是找专科医生进行的特定指向的针对性的诊断以及后续的治疗,费 用往往需要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更高。所以体检和看病存在明显的边界与差异。 爱康国宾媒体说明会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发言原视频 但上述言论被部分媒体断章取义后,以"爱康CEO: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为大标题,在网络上进行散布。 由于上述内容系被部分媒体恶意进行断章取义、歪曲原意,已构成对爱康集团名誉权的严重侵害。为澄清事实,爱康集团郑重声明如下: 1、部分媒体的上述报道属于断章取义,发言上下文背景被恶意剥离 爱康集团CEO张黎刚先生在媒体说明会上的相关发言是在说明体检和看病二者之间的重点存在不同,体检在于疾病预防,发现疾病风险,看病在于希望能 够彻底的对疾病进行确凿判断以及后续的治疗。 张黎刚先生表 ...
爱康再回应“假体检”质疑 称已立案!当事人要求公开报告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18:08
近日,律师张女士称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对此,7月30日,爱康国宾举办媒体说明 会。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爱康国宾有关负责人否认"假体检",并称爱康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获法院受理并 立案。对此,张女士回应,要求把自己的10年超声检查、检查人员名单和资质、第三方机构、起诉内容等情况对 外公布。 爱康国宾称已起诉 "体检要做什么项目,某种程度不是医生说了算的,是公司人事部说了算的。所以到体检中心做体检,套餐里有什 么就是做什么。"围绕体检、看病间的区别这一话题,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称,在看病模式下, 病人做什么项目,不是套餐说了算,而是专科医生说了算。如果体检按照看病模式来的话,可能一两天都查不 完。"体检模式是帮你发现各种问题后,体检医生详细描述发现的问题,做一定的风险提示,最终你应该去找专科 医生来进行确诊。" 张黎刚表示,"大家想一下,大多数企业给员工做体检,少的几百块,多的也就几千块钱。大家去医院看个病,你 要诊断某个病,你们问问自己,大概要花多少钱。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 要查单一的病,都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 ...
爱康再回应“假体检”质疑,称已立案!当事人要求公开报告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14:03
近日,律师张女士称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对此,7月30日,爱康国宾举 办媒体说明会。 ...
告完张女士,爱康国宾准备起诉参加发布会的媒体?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13:41
事件概述 - 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质疑爱康国宾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 确诊时已是晚期 事件持续发酵 [1] - 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 重申对张女士体检"无漏诊 无误诊" 并以"虚构事实 散布谣言"为由向法院起诉 [1][3] - 张晓玲回应称欢迎起诉 透露北京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1] 体检报告争议 - 爱康集团展示张晓玲2023年体检报告 显示双肾超声检查结论为左肾错构瘤可能 右肾有钙化灶 建议定期复查和专科诊治 [3] - 爱康解释"占位性病变"即癌症可能性 [4] - 针对十年血液样本不能复检质疑 爱康称依据行业规范血清类样本仅保存1-7天 但10年检测数据 设备信息 质控结果已提交主管部门 [4] 影像数据争议 - 影像公开成为双方焦点 爱康提议共同委托第三方复核未获对方接受 [4] - 张晓玲要求公开10年体检数据 超声检查影像和操作人员名单 资质 设备型号 [4] - 爱康回应需要张女士提供书面授权 [4] CEO言论争议 - 爱康CEO张黎刚强调体检本质是"风险预警"而非"最终诊断" 指出体检与看病存在明显边界与差异 [5][9] - 相关言论被部分媒体简化为"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登上热搜 [6][9] - 爱康声明称媒体报道断章取义 扭曲发言本意 保留追诉权利 [6][7][9][12] 公司声明与立场 - 爱康强调无论体检套餐金额如何 始终提供专业服务 不会因金额不高而松懈专业性 [12] - 针对投诉问题 爱康表示服务行业不可能零投诉 统计显示76.2%投诉为不可抗力因素 2.5%为医疗服务投诉 公司有责必担 [14]
爱康国宾回应“十年体检未预警肾癌”,称无误诊漏诊,已提起诉讼
贝壳财经· 2025-07-30 10:21
事件回应 - 公司针对张女士质疑召开媒体说明会,确认其肾脏检查无漏诊、误诊,不存在"假体检" [1][3] - 公司已就相关人员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立案受理 [1][9] 体检报告核查 - 2023年10月张女士体检报告显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钙化灶,并给出定期复查及专科诊治建议 [3] - 公司组织内外专家核查,确认超声报告结论与实际检查一致,无瑕疵 [3] - 超声专业组指出张女士对外声称的"右肾低回声"与实际报告不符,公司可授权公布原始描述 [8] 检测标准与资质 - 癌胚抗原(CEA)检测质量控制图被脱敏展示,数据可追溯供核查 [5] - 公司回应无法保存十年血液样本,因行业规定血清样本仅保存1-7天 [6] - 所有医护人员持证上岗,设备及试剂符合国家标准,检测环节严格质控 [6] 医学依据 - 肾癌早期诊断依赖影像学(CT/MRI),CEA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与肾癌筛查无医学关联性 [8] - 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指出目前无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肾癌早期辅助诊断 [8] 法律行动 - 公司已向法院起诉张女士网络发布内容,案件获立案 [9] - 十年检测数据报告、设备信息及质控结果已提交主管机构 [7]
爱康坚称无责并起诉女律师张女士 CEO称别指望几百块体检啥病都查
新浪财经· 2025-07-30 09:29
事件背景 - 爱康国宾就"女律师张女士十年体检未查出癌症"事件召开媒体说明会,表示已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立案[1] - 公司认为张女士罔顾事实造谣"假体检",损害声誉并误导公众对私营体检行业认知[1] - 当事人张女士称连续10年在爱康体检未检出患癌风险,2024年确诊晚期肾癌并质疑体检有效性[5][6] 体检技术争议 - 公司公布张女士2023年体检报告显示"肾错构瘤可能"并建议CT进一步检查[3] - 体检报告明确标注"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病变"提示癌症可能性[3] - 公司强调体检核心是发现风险信号而非最终诊断,中国每年新发癌症480万例中爱康检出1.5万例(检出率约0.3%)[3] - 董事长张黎刚指出公众混淆体检与看病边界,基础体检套餐(几百至几千元)无法替代专项诊断(需花费数千至数万元)[4] 行业影响 - 事件引发公众对私营体检中心准确性质疑,公司称伤害了专注健康服务20余年的数万名员工[1]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爱康国宾的投诉量达1220条,包括"误诊""漏诊"等问题[9] - 中华律协委员受访表示爱康国宾不是假体检,公司声明愿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鉴定[9] 医学事实 - 北大医院病例报告显示为早期肾癌而非当事人所述的晚期[3] - 国外医院诊断证实肾癌骨转移已达晚期,医学专家认为病情需长期发展[6] - 公司7月声明称囊肿增长速度在癌症范围内,核查确认无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