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河套平原荒滩“披绿生金” 塞北乡村庭院花果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1:56
秋高气爽,在河套平原乌拉特前旗,昔日的"不毛之地"正披上绿装,曾经的闲置庭院也焕发新生, 化作群众手中的"增收宝地"。先锋镇以科技利刃破解盐碱难题,让芦耳、糯玉米在荒滩茁壮成长;乌拉 山镇三湖村则借黄河水润泽庭院经济,用小果园、小菜园编织出一条致富链。一镇一村,路径不同,却 共同书写出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荒滩变良田:科技点亮盐碱地"新希望" "巴彦淖尔市八百里河套最东端,南临黄河北靠山,中间有个盐碱滩,指的就是我们这儿。"站在先 锋镇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里,镇人大主席白勇回忆起3年前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当时地里全是盐霜, 土地板结严重,种啥都绝收。" 转机始于2022年。先锋镇组织干部外出取经,邀请上海交大、黑龙江农科院科研团队现场调研,最 终决定利用乌梁素海芦苇和玉米轴芯作培养基,研发液体菌培育技术,发展对土地质量要求低的芦耳产 业。 芦耳以乌梁素海"特产"芦苇为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每年可消耗乌梁素海芦苇1.8万吨、消耗 农户玉米轴芯9000吨。而芦苇天然含硒,生产的芦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泡发比也远高于普通木耳,市 场认可度极高,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录。 如今的示范园早已换了模样,179栋种 ...
北京丰台举办丰收节暨首届乡村美食嘉年华,“晓月丰花”农文旅线路地图同步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9-23 10:1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台区庆祝活动开幕式暨"寻味乡村,乐 在丰台"首届乡村美食嘉年华在菜户营美学农场启幕。本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 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北京市丰台区农业发展成果、乡村文化魅力和农文旅融合新风貌。 本次活动还同步在北京市农文旅融合产业公共品牌"京华乡韵"抖音官方账号进行直播,通过室内直播 +现场走播的形式,推介休闲园区、邂逅美食好物、解锁农产品新价值,还有园区门票及特色农产品线 上售卖,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沉浸式感受丰收的喜悦,解锁超多农产好物与精彩瞬间,全面展示丰台农 业农村新风貌,搭建农文旅融合、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活动举办地菜户营村,有600多年的种菜历史,有着"御菜园"的美称。如今,在王佐镇的新址 上,"菜户营美学农场"被重新雕琢成为全市首个菜美学农场,拥抱丰彩城市艺术季的创意美学,成为一 个集休闲观光、亲子研学、农业体验、精致美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 活动现场举行了丰台区农文旅地图与《我在丰台"赏"村景》乡村画册的发布仪式,为市民游客提供 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亲子研学"的一站式乡村游指引。 其中,"晓 ...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新华网· 2025-09-23 07:19
金黄的玉米 苏芳的红豆 火红的辣椒 …… 竹匾盛满五彩作物 铺满百年土楼屋顶 如同调色盘中的颜料 勾画出独特的皖南丰收之景 金秋时节 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连片机械作业 在这个皖南古村 丰收的喜悦 就"藏"在寻常百姓家的房前屋后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 阳产村 9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 村落依山而建 村名"阳产" 意为"向阳且陡峭的山坡地" 提起徽州古村 大家第一反应是白墙黛瓦 然而阳产村 以连绵数百栋的土楼建筑群而闻名 9月18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晨景(无人机照片)。 相传明末清初 9月18日,夕阳照耀下,阳产村土楼树影婆娑(无人机照片)。 阳产先民为避战乱迁居至此 数百年来 村民就地取材 采青石铺路架桥 取红壤木材筑屋而居 逐渐形成了 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建筑群 村内保存完好的土楼建筑300余栋 2013年 阳产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各民族携手一心 共筑富裕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2 10:25
0:00 各民族携手一心 共筑富裕路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共同奋斗在致富路上。 0:00 走进新疆尉犁县达西村,各种烤肉、烤鱼等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而在线上也同样热闹。 正在直播的王晓红,是县里电商协会的会长。几年前,她帮着达西村销售了几百吨滞销的香梨。现在,她已经是达西村特色农产品电商代言人。 作为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电商,王晓红也在帮助更多村民加入电商行列,帮村里的蜂蜜、瓜果、各种土特产打开销路。 而在达西村的石榴巷里,阿不力克木·木沙和邻居周金山两兄弟,正忙着给自家十亩香梨做养护。一个好学,一个愿教。老周给阿不力克木指点香梨种植, 阿不力克木帮老周打理葡萄树。两家的日子都过得越来越红火。 新疆尉犁县达西村村民 阿不力克木·木沙:我们巷这个牌子,叫"石榴巷",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中华民族一起,像"石榴籽"一样,好得 很。 各族村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奋斗,让达西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去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现在种出了棉花、小麦、林果,村里还搞起了特色乡村旅游。2024 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30万元。像这样的变化,在新疆很多乡村 ...
(走进中国乡村)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5:06
(走进中国乡村)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新社拉萨9月22日电 题: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他说,2019年开始,当杰村藏嘎组村民发现"林卡商机",便牵着马匹到树林里经营骑马项目。 9月20日,拉萨河畔神秘树林风光,据悉该树林以前为荒滩。(无人机画面)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来过林卡的市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经营项目也越来越丰富,游船、帐篷租赁等。"格桑尼玛介绍, 此后村里逐渐规范经营,2024年实现为参与经营的数十户村民分红76万元,此外经村民们一致同意,村 里还存了一些流动资金。 "神秘树林一带原来是荒滩,20世纪90年代,我们村在荒滩上种了大量杨树,没想到这片树林现在这么 火,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近日,拉萨市林周县边交林镇当杰村主任格桑尼玛说,这片树林激 活了乡村经济,如今每年能为村民们带来上百万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收入。 9月20日,在拉萨林周县神秘树林"过林卡"的市民和游客享受惬意的周末。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神秘树林位于拉萨河北岸,距离拉萨城区约40公里。秋日的周末,树林里散落着各式帐篷。人们或骑 马、烧烤、放风筝, ...
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 2025-09-19 14:06
乡村振兴启新程 一走进定吉格村,记者就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举行一场 特殊的比赛——"美丽庭院大赛"。 采访中,村民们向记者道出了评分的"关键标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是否做到了清晰分 离。曾经村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家家都有宽敞的庭院,可是因为缺乏规划,院子三区混杂、杂 乱无章。 而现在,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开始给庭院"分区",更学会了种菜的手艺,闲置的庭院变成了 美丽的增收院。 记者 孙艳:我现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条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村里的小微产 业园。这个小微产业园占地有30多亩,里面有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几分钟就 可以在家门口轻松上岗。 走进产业园里的这家蛋糕房,操作间里,几位少数民族妇女正忙碌着。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 记者,刚来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工厂里的师傅想方设法手把手地教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个乡村,每年竟吸引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慕名而 来,这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如今的阿里翁白新村已经打造了8处特色旅游打卡 ...
“红色+农旅”融合发展放大强村富民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19 13:36
八月骄阳似火,但是在被誉为"小洱海"的竹镇大泉湖却是别样的场景,湖水清澈可见、碧波荡漾,周围 绿树成荫、植被茂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之间。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两山"理念实践,以"革命老区红"与"生态发展绿"为 核心,系统构建"红色+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等 红色地标为引领,联动周边产业,持续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红色赋能,小萝卜"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走进竹墩社区,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邓子恢故居等红色遗址星罗棋 布,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峥嵘往事。作为2023年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村",竹镇镇近期完成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旧馆展陈出新,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复原抗 战时期的利华商店并改造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在市府街沿线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 氛围。"从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出发,串联起多处红色资源,进一步丰富参观流程,让市民参观的 内容更加丰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讲解 ...
民间工艺、地方特产皆可成展!山东特色“村博”拉动文旅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9 08:46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山东齐鲁广袤大地,那里的民间工艺、地方特产皆可成展。特色乡村博物馆,也成了带动村民就业,拉 动文旅消费的产业密码。 在威海乳山,先民们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大量采食牡蛎,形成了独特的牡蛎饮食文化和民俗传统。博物馆把餐桌上的"海蛎子"做出了 学问。看看琳琅满目的牡蛎品种,学学怎么挑牡蛎最新鲜,体验渔民出海的日常,这个博物馆更像是牡蛎主题游乐园。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潘煦 在山东济南葫芦博物馆,工艺葫芦琳琅满目,从田间地头的普通葫芦,到精美的艺术珍品,食用葫芦嫩果可入菜,观赏葫芦的奇特 形态恰好为工艺创作提供了素材。去皮、晾晒、阴干、雕刻,灵动的葫芦作品和谐音"福禄"的美好寓意受到大家的喜爱,游客们也 愿意把精美的葫芦雕刻和文创产品带回家。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肇庆高要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06:36
广东省庆祝2025 年中国农民丰收 节主会场活动将 在肇庆高要举行 _南方+_南方 plus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从广东省农业农 村厅获悉,广东 省庆祝2025年中 国农民丰收节主 会场活动将在肇 庆市高要区金渡 镇铁岗社区举 行。 今年9月23日是 第八个中国农民 丰收节。为深入 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三 农"工作的重要 论述和视察广东 重要讲话、重要 指示精神,根据 农业农村部工作 部署,围绕"庆 农业丰收 享美 好生活"的活动 主题,广东将组 织开展丰富多彩 的庆祝丰收活 动,突出农民主 体地位,充分展 现全省上下以头 号力度实施"百 县千镇万村高质 量发展工程"以 来的农业发展新 成就、农村面貌 新变化、农民生 活新图景。 金秋时节,高要罗氏沼虾喜迎丰收,虾农们喜笑颜开。 铁岗社区打造屋顶咖啡,创新乡村运营模式。 据了解,今年丰 收节全省主会场 将带来极具地方 特色的精彩表演 和展销活动—— 全国村超冠军队 伍广东肇庆金利 诚峻队将带来足 球表演,与肇庆 非遗艺术组舞表 演一起拉开南粤 大地庆丰收的序 幕; 以高要高桂虾等 特色产业为主题 的创意节目将向 游客展示"十二 道虾味"; "听党话 感党恩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9 02:47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个乡村,每年竟吸引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慕名而来,这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乡村振兴启新程 一走进定吉格村,记者就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美丽庭院大赛"。 采访中,村民们向记者道出了评分的 "关键标准"—— "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是否做到了清晰分离。曾经村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家家都有 宽敞的庭院,可是因为缺乏规划,院子三区混杂、杂乱无章。 而现在,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开始给庭院"分区",更学会了种菜的手艺,闲置的庭院变成了美丽的增收院。 总台央视记者孙艳:我现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条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村里的小微产业园。这个小微产业园占地有30多亩,里面 有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在家门口轻松上岗。 走进产业园里的这家蛋糕房,操作间里,几位少数民族妇女正忙碌着。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工厂里的 师傅想方设法手把手地教她。 如今的定吉格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