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搜索文档
特朗普政府取消6.79亿美元海上风电项目,蓝领就业或受威胁
华尔街见闻· 2025-08-30 05:38
政策变动 - 特朗普政府撤销价值6.79亿美元海上风电项目资金 涉及12个基础设施项目 [1] - 美国交通部称风电项目为"浪费性" 资金将重新分配至港口升级及其他基建 [1] - 白宫能源政策优先考虑国内石油、天然气和核能 海上风电成为重点打击目标 [3] 项目影响 - 丹麦能源公司Orsted A/S的Revolution Wind项目被勒令停止 该项目已完成80% [1] - 加利福尼亚州Humboldt Bay海上风电项目损失4.27亿美元联邦资金 为受影响最严重项目 [3][6] - 12个受影响项目包括康涅狄格州1053万美元风电港项目、纽约州4800万美元码头项目及马萨诸塞州3384万美元风电港项目等 [3][6] 就业影响 - Revolution Wind项目叫停导致罗德岛州约1000名工人闲置 [2] - 项目中断直接影响数千名蓝领工人岗位 包括许多特朗普选举支持者 [1][2] - 行业警告冲击波将传导至共和党大本营如路易斯安那州的制造业供应链 [2] 行业反应 - 可再生能源高管警告总统行动可能导致电价飙升 [1] - 行业倡导组织指出政府行动与"美国工人优先"口号形成鲜明对比 [1][2] - 加州2045年实现25吉瓦海上风电目标因Humboldt Bay项目受阻而受影响 [3]
2025年从无序到有序:重塑全球能源转型的未来图景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30 01:35
全球能源供需 - 全球能源需求2024年增长2% 主要由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推动 而欧洲和北美需求基本持平 [1][10] - 可再生能源部署达纪录水平 满足全球约8%能源需求 但化石燃料消费同步增加 能源效率提升陷入停滞 全球能源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1][10] - 能源强度提升未达预期 艾焦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趋于稳定 未实现到2030年将能效提升速度提高一倍的目标 [1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可再生能源增长不均衡 2024年满足全球超80%新增电力需求 中国贡献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量的57% [2][25] - 美国可再生能源部署增长7% 欧洲增长率仅6% 其他地区增长率4% 发展面临电网容量、规划进程等障碍 [2][25][28] - 全球生物燃料需求创历史新高 达每天220万桶石油当量 亚太地区需求强劲 欧盟下降11% [29] 电气化趋势 - 电力需求增速是整体能源需求的两倍 中国是主要驱动力 美国新增电力多来自天然气 [2][33][35] - 电气化面临电网瓶颈、资源竞争及技能短缺等挑战 电网基础设施扩展面临瓶颈 可再生能源项目接入电网需等待数年 [2][39] - 数据中心对电力可靠性要求高 倾向于寻求专用输电线路或自给自足供电模式 [41] 天然气角色转变 - 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创新高 欧洲、中国、美国和中东需求均增长 角色从过渡燃料转变为与可再生能源互补的能源 [2][42][44] - 天然气供应增长与可再生能源竞争 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持续扩大 特别是在中国等国家 [43] - 液化天然气现货市场蓬勃发展 终端用途多样化 巩固了天然气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47] 石油需求变化 - 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率降至0.6% 美国和欧洲需求或达峰值 中国需求下降 全球石油需求渐趋平稳 [2][51] - 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非常规石油生产能根据价格信号迅速增产或减产 对欧佩克影响油价的能力形成制约 [53] - 炼油行业呈现区域分化 中东和亚洲产能扩张 欧洲下降 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中东为3.4% 亚洲为1.2% 欧洲为-1.2% [54] 煤炭需求韧性 - 煤炭在全球能源占比下降 但需求仍有韧性 2024年中国和印度消费增长强劲 欧洲下降7% 英国关闭最后一座燃煤电厂 [2][57] - 煤炭具有价格竞争力和供应可靠性特点 需求继续增长 尤其是在能源成为国家安全和工业竞争力关键要素之际 [60] - 煤炭使用的持续增加对碳捕集与封存以及直接空气捕碳等碳减排技术的需求 [63]
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2025零碳峰会正式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8-29 16:06
峰会概况 - 2025零碳峰会于8月29日在上海举行 由第一财经和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 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起[1] - 峰会主题为"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 聚焦零碳园区建设 全链条碳中和实践 绿色企业出海等核心议题[3] 政策与战略导向 - 上海市发改委强调全球气侯治理进入行动加速新阶段 需以零碳为发展标志探索新路径[5] - 中国"双碳"目标进入第五年 正处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攻坚之年[11] 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 - 储能技术是能源绿色转型关键支撑 需统筹发展短时与长时储能 布局氢 氨等绿色燃料技术[13] - 交通行业需通过新能源汽车普及实现减排 乘用车纯电动化和商用车"中短途纯电+长途氢能"转型可在2050年实现道路交通零排放[15] - 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全国总量近70% 其中供热环节占比超50% 需优先推广热泵 余热利用及生物质技术[21] 市场机制与碳交易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近7亿吨配额 交易金额约480亿元 覆盖电力 水泥 电解铝和钢铁等行业 控排企业达3700家左右[17] - 峰会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认证[19] 企业实践与园区建设 - 零碳园区核心在于将绿色能源成本优势转化为绿色工业竞争力 绿电直连对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及应对欧盟碳关税具有重要意义[23] - 长三角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案例集发布 包含9个创新实践案例[26] 国际合作与传播 - 第一财经联合中国气象网启动"COP30中国角传播行动计划" 系统展示中国在绿色发展 能源转型等方面的贡献[28] - 儿童投资基金会过去10多年在中国专注于支持应对气侯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7] 奖项与认可 - 现场揭晓"零碳地球"评选结果 包括奇点奖 锚点奖 芽点奖 长江卫士奖 表彰绿色转型卓越先行者[33] - 奖项由能源基金会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共同发起设立[35][37][39][41]
越努力赚的越少?澳洲前首富旗下矿业巨头利润暴跌
搜狐财经· 2025-08-29 09: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利润33.7亿美元 同比下滑41% [3] - 营收155亿美元 同比下降15% [3] - 每股股息0.72美元 较上年1.28美元削减44% [3] - 大股东弗雷斯特夫妇股息收入从14亿美元降至8.08亿美元 [3] 运营数据 - 铁矿石发货量创纪录达1.984亿吨 同比增长4% [3] - 现金成本从每吨18.24美元降至17.99美元 效率提升1% [4] - 新财年发货量指引维持1.95亿-2.05亿吨 [4] - 成本控制目标为每吨17.50-18.50美元 [4] 市场价格影响 - 铁矿石价格从每吨110美元高位跌至93美元低点 [3] - 近期价格回升至每吨100美元以上 [4] - 股价从年中低点9美元升至12.70美元 [6] 可再生能源业务 - 绿色氢能项目计提1.5亿美元资产减值 [6] - 削减氢能生产计划开支 [4] - 持续投资零排放能源转型项目 [6] - 获得全球领袖支持绿色能源计划 [6]
ESG一周丨中央发文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可再生能源投资已成我国电源投资绝对主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08:18
碳市场建设 - 全国碳市场目标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并实现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政策推动碳市场系统性深化以市场化机制提升工业减排效率和国际话语权 [1] ESG投资动态 - 新建元集团与毅峰资本共同发起5亿元规模ESG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聚焦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 [2] - 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联接基金首发规模达9.6亿元创国内ESG主题指数产品历史纪录 [3] - 全市场现有17只ESG主题ETF及联接基金规模合计12.08亿元反映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认可度提升 [3] 能源转型进展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超过80%成为绝对主力 [4] - 绿色电力持续支撑生产生活方式低碳转型并驱动低碳技术迭代 [4] 企业战略转型 - 中石油董事长要求全力推进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风光发电和氢能业务 [7] - 传统能源央企加速从油气向综合能源供应商战略转向 [7] ESG理念演进 - 企业将ESG从合规任务转变为业务增长新引擎和核心竞争力 [5][6] - ESG实践从理论概念深化为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 [5][6]
中国华能“黄海一号”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可再生能源案例!
搜狐财经· 2025-08-29 00:26
核心观点 - 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抗浪型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黄海一号"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负责任的可再生能源倡议"全球案例集 标志着中国在海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2][4] 技术创新 - "黄海一号"由中国华能山东分公司投资建设、华能清能院自主设计研发 是中国首个深远海抗浪型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 [4] - 平台具备抗浪型技术特性 为深远海光伏技术的可靠性提供实证 [4] - 项目稳定运行为海上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实践路径 [4] 行业影响 - 该技术成果代表中国海上漂浮式光伏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 - 项目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成为中国在海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亮眼名片 [2][4] - 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案例集 体现国际权威机构对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力的认可 [1][2] 战略意义 - 项目是中国华能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大突破 [4] - 技术模式兼具环境效益与可持续开发特性 符合全球负责任可再生能源倡议标准 [2][4]
中国再生能源投资(00987.HK)中期权益持有人应占除税后纯利增加178%至3250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8-28 10:2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益达9420万港元 同比增长27% [1] - 权益持有人应占除税后纯利为3250万港元 同比大幅增长178% [1] - 每股盈利为1.30港仙 [1] 业绩驱动因素 - 风力资源在上半年出现大幅好转 推动收益增长 [1]
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8-28 00:32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 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能源保障能力与韧性达到较高水平 成功应对夏季用电高峰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2] - 国内自主保障能力强劲 "十四五"前4年能源消费增量9.8亿吨标准煤中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2] - 建成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形成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 油气"全国一张网"加速构建[2]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 煤炭消费占比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4]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3] - 上半年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2][3]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 终端用能中电能占比达30%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1/3[4] - 全球超50%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4][5] - 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推动能源消费"含绿量"持续提升[2][4]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5] - 民营企业成为重要力量 超60%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和绝大多数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为民营性质[6]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至23.8万亿千瓦时 实现翻倍增长[6] 能源市场化改革 - 电力市场化交易全面推行 除居民农业用电外全部实现市场化定价[6] - 建成多层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6] - 电力市场注册主体达97万家 为2020年的5倍 市场活力显著增强[6]
德国加强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8-27 23:16
投资规模与参与企业 - 德国政府与商界代表共同发布大规模投资倡议 承诺到2028年投资6310亿欧元 这是德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投资计划之一 [1] - 倡议由西门子 德意志银行发起 包括宝马 奔驰 大众 安联 空客 英伟达等61家企业和投资公司参与 [1] - 投资包含此前已公布项目和超过1000亿欧元新增投资 未来3年内用于新建工厂 科研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1] 投资领域与战略方向 - 德国计划在数字化升级 关键产业链重构方面加大投入 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 [2] - 战略性产业投资旨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改善国内经济结构 提升德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 [2] - 政府与企业正携手合作力推德国经济增长 投资与创新的良性循环有望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1][3] 经济背景与挑战 - 德国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萎缩0.3% [1] - 长期投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老化 数字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影响经济增长 [1] - 德国对美国出口面临高关税 出口竞争力遭到削弱 [1] 初创企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德国新成立初创企业数量达1500家 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9% [2] - 软件行业初创企业数量最多达368家 较半年前增加16% [2] -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领域初创企业增幅达29% 食品行业增长44% 电子商务领域增长14% [2] 政府支持措施 - 各州政府通过设立创新孵化器 提供税收减免和创业基金等方式 与科研机构及创新企业合作 [3] - 专家建议政府优先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包括简化行政程序 改善投资环境 [2]
【环球财经】莫桑比克与卡塔尔阿尔-曼苏尔集团签署200亿美元协议
新华财经· 2025-08-27 16:54
投资规模与协议框架 - 卡塔尔阿尔-曼苏尔集团与莫桑比克政府签署20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 [1] - 协议覆盖农业、畜牧业、渔业、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及基础设施等关键经济领域 [1] - 投资范围延伸至旅游业和社会领域 包括学校、酒店、度假村及可持续海岸项目建设 [1] 战略合作背景与理念 - 合作方强调历史文化和信仰纽带 主张将自然资源与人才转化为长期发展动力 [1] - 发展目标聚焦就业创造、青年能力提升及社区凝聚力增强 而非短期收益 [1] - 倡议非洲与中东形成创新与共享繁荣的共同体 [1] 执行主体与官方背书 - 协议由卡塔尔王室成员代表企业集团签署 莫桑比克总统府发布官方声明确认 [1] - 合作被定义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伙伴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