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WTT中国大满贯期间将“同址同期”举办青少年赛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13:16
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WTT中国大满贯2025将于今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 钢园开启。本次中国大满贯比赛期间将"同址同期"举办WTT青少年赛事,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WTT青 少年赛事。 这是记者25日从WTT中国大满贯2025赛事信息发布会暨赞助商签约会上获悉的。 图为WTT 中国大满贯2025赛事信息发布会暨赞助商签约会。主办方供图 活动由中国乒乓球协会、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秦志戬表示,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赛事刚刚落幕,30日后,2025年的最后一 站大满贯赛事将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再度开启激烈角逐。在今年已完成的3站大满贯赛事中,中国国家乒 乓球队成功夺得11座大满贯奖杯。此次本土作战,将派出最强阵容出战。本次中国大满贯比赛期间还 将"同址同期"举办WTT青少年赛事,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WTT青少年赛事,希望年轻的乒乓球运动员 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在石景山首钢园大满贯的独特舞台上积极传承并弘扬乒乓球文化,为大家呈现新 生代之间的强强对话。 北京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张朝晖表示,今年的WTT中国大满贯将再次与同期举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进 ...
“苏超”带动380亿元消费奇迹能否复制?北体大教授深度解析|聚焦国常会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40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体育产业发展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其与扩大内需战略和经济结构转型深度绑定[1][4] -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1]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1] - 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1] 体育产业战略价值与经济效益 - 体育产业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2023年达3.67万亿元 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15% 正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 - 体育消费形成"一业兴 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上半年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5]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5] - 大中城市马拉松赛事可带动经济效益超1亿元 大型城市马拉松赛事可带动经济效益6至7亿元[6] - 2023年以来"村超"创造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 带动榕江县从脱贫县跃升为GDP百亿县[6] - 体育经济能打破区域发展"路径依赖" 让中小城市和县域找到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7] 成功赛事经验与推广路径 - "苏超"场均上座超6万人 社交媒体传播量破亿次 "村超"从20支球队扩容至108支 形成全国性赛事影响力[8] - 强化赛事体系建设是基础 "苏超"坚持参赛人员身份多元化和草根属性 合理对接职业梯队和青训体系 保证赛事观赏性和比赛强度 "村超"构建"本地联赛—全国赛事—国际交流赛事"三级赛事矩阵[8] - 培育特色文化内涵是灵魂 "苏超"推动城市文化重构与全民参与 每支球队标识都是城市文化符号 赛事叙事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碰撞[9] - 创新营销传播方式是关键 "苏超"制造社交话题 单场比赛传播量破亿次 "村超"借助短视频平台展现原生态魅力 形成裂变式传播[9] - "政府引导+市场创新+社会传播"的立体推广机制能形成"传播—关注—消费"闭环[9] 市场活力释放与政府角色 - 激发体育市场活力须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发力[10] - "苏超"通过市场化招商将赞助商从6家增至19家 单场上座人数超越部分中超赛事 启示应持续优化赛事营商环境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拓宽办赛主体融资渠道 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简化审批流程[10] - 各地政府可参照"村超"和"苏超"经验 通过联合举办赛事 展会 论坛等形式搭建跨界和跨区域平台 促进经营主体间交流合作 形成赛事产业联盟和生态系统[10] - 围绕赛事经济领域建立全面人才培养体系 在学历教育中增设或扩大赛事策划 体育营销等相关专业[11] - 政府应扮演"引导者""服务者""监管者"三重角色 加强消费链路全域整合 优化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加强赛事场地设施建设 完善体育市场准入 规范赛事服务标准 建立涉赛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11] - 构建"政策激励+服务保障+治理规范"综合体系 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战略新引擎[12]
从品牌赞助到文创开发、少儿赛事赋能,社会资本一路“助攻”——
南京日报· 2025-08-25 02:33
赛事经济规模与增长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单场观赛人数达60633人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最高纪录[2] - 南京文旅监测点8月16-17日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28.4%环比增长14.2%[3] - 赛事第二现场直播点扩容至87处 文创产品单月出货量突破1万件[3][5] 民营企业参与模式 - 江苏华瑞时尚集团成为南京赛区主赞助商 赞助后15天内线上销售额增长17%访问量提升14%转化率上涨16%[4] - 南京合谷科技7天内完成18款官方授权文创产品设计 可捏式球员玩偶上市即成爆款[5] - 金陵金箔集团冠名少儿足球联赛 推动群众体育基础发展[5] 产业生态拓展机遇 - 赛事带动足球场地运营需求提升 8人制球场单队参与人数从10人增至超10人 女子球队及儿童参与频率大幅增加[3] - 形成"时尚女装+赛事IP+电商直播"新模式 粉丝互动量曝光量大幅攀升 粉丝数增长50%[4][7] - 产业链覆盖上游IP运营与数字孪生技术 中游场馆运营与运动康复服务 下游文创周边与直播电商领域[7] 政策与地域优势 - 政府高度重视并提供政策支持 十三座参赛城市文化底蕴激发市民荣誉感与归属感[2] - 南京将举办马拉松/桨板联赛/射箭世界杯等10余项重大赛事 构建民企机遇全景图[7] - 草根球员设定引发民众情感共鸣 有效形成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新格局[2][6]
第九届阜新篮球节暨2025四国男篮邀请赛开幕
新华网· 2025-08-25 01:32
赛事举办 - 第九届篮球节暨2025阜新四国男篮邀请赛于8月22日在阜新市体育馆开幕 为期三天 [1] - 参赛队伍包括中国辽宁本钢队 美国TBT阿肯色州队 澳大利亚墨尔本老虎队和西班牙卡塞雷斯队 [1] - 赛事由阜新市人民政府主办 阜新市教育局和阜新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承办 每日进行两场比赛 [1] 城市体育基础 - 阜新市是中国篮球协会首批授予"篮球城"称号的城市 具有深厚篮球底蕴和广泛群众基础 [1] - 全市篮球场地遍布 青少年培训体系健全 民间赛事常年不断 [1] - 篮球节延续"以球会友 全民参与"理念 同步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赛 业余俱乐部联赛和三对三等系列赛事 [1] 产业联动效应 - 赛事吸引外地球迷和游客到访 带动周边酒店 餐饮和旅游消费市场 [3] - "体育+旅游"和"运动+消费"新业态正在加速形成 [3]
一场比赛带来N种体验,赛事经济成今夏山东文旅消费新亮点
大众日报· 2025-08-25 01:05
赛事经济带动文旅消费 - 山东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设置智享滨州互动体验区 包括家庭对抗赛 残局擂台挑战赛 运动嘉年华等活动[2] - 赛事期间同步启动九九黄河智创嘉年华活动 涵盖智享 康享 育享 玩享 购享 吃享 听享七大板块[2] -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在吃享滨州展区展示高纤维系列锅巴 薯片 芝士饼干等特色零食[2] 票根经济促进多元消费 - 德BA篮球联赛期间球迷凭票根享受餐饮住宿折扣 例如烧烤八折优惠 酒店住宿八折并含免费早餐[3][4] - 30余家涵盖餐饮 住宿 购物 娱乐的商户加入票根经济联盟 实现一票多店重复消费优惠[4] - 票根功能从入场券延伸为消费杠杆 串联餐饮 住宿 购物 交通 旅游等多元消费场景[3] 体育赛事激发全民健身 - 红色沂蒙城BA总决赛期间设置免费市民体质检测 包括身高体重 肺活量 坐位体前屈 选择反应时等项目[4][5] - 单日超200人参与体质检测 获取定制化体质评估报告和健身建议[5] - 赛事带动运动装备 文创产品销量激增 并激活乡村旅游和文化体验消费[3]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4 09:43
赛事经济总体成果 - 采用赛事深度融合的一体两翼发展策略推动赛事经济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七省市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1] - 单场赛事平均消费超过3000万元 [1] 赛事体系构建成效 - 通过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深度融合完善赛事体系 [2] - 杭州亚运会期间消费增幅最高达40%以上 [2]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突破8000万元 [2] -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2] 群众赛事带动效应 - 苏超单场观赛人数超过6万人 [2] - 群众赛事带动江苏多场景消费达380亿元 [2] 文体商旅融合发展 - 文体商旅成为拉动消费的黄金组合 [3] - 推出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主题活动和跟着赛事去旅行理念 [3] - 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新风尚 [3] 场景化赛事创新 - 体育赛事进入景区街区和商圈 [3] - 国际田联街头挑战赛吸引5.8万人次到访 [3] - 街舞小轮车滑板等潮流赛事显著提升服贸会经济效益 [3] 未来发展方向 - 将继续制定赛事经济发展政策文件 [3] - 进一步丰富赛事内容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3] - 强化赛事与各产业协调互动 [3]
看得见的流量、不一般的活力,邂逅独特风景!多彩“中国游”打开方式花样上新
央视网· 2025-08-24 09:25
赛事经济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 - 2025年以来一系列赛事经济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大动力 [1] - 世运会期间成都餐饮消费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近60% [20] - 九寨沟、都江堰等周边景区客流同比增长60% [20] 文旅消费场景的融合发展 - 成都整合武侯祠锦里等文化旅游街区提供非遗体验和文创消费 [3][6] - 四川104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 [15] - 全省推出10条"跟着世运会游四川"入境游精品线路 [18] 国际客流量与消费增长 - 2025年7月1日至8月15日成都入境外国旅客达6.9万人次 同比增长72.5% [20] - 境外游客通过支付环境优化实现"中国游"与"中国购"场景联通 [21] - 火锅等餐饮业态吸引全球食客形成跨文化消费场景 [9][12] 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 - 2025年成都将举办超80项高水平赛事 [20] - 赛事经济带动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22] - 文商体旅融合模式激活多城发展潜力 [21]
以体育赛事为引擎,激发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4 09:02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2]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2] -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竞赛表演业与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2] 体育消费场景与衍生效应 - 体育赛事带动文旅、餐饮、交通及住宿等协同发展 如江苏"苏超"联赛促进球衣球鞋销量显著提升 [3] - 外地观众家庭观赛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6.1%参与景点游览 [3] - 95.9%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62.5%参与娱乐消费 21.0%选择酒店住宿 [3] 政策导向与发展路径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拓展消费场景 [2][4] - 发展体育产业需完善基础设施 包括场馆、交通及周边商业承接能力 [4] - 需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避免同质化竞争并提升"Z世代"参与感 [4]
宁夏多元业态融合点燃消费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02:37
活动概况 - 2025年宁夏首发经济盛典暨银川市商文旅农体酒融合促消费系列活动于8月23日在银川市金凤区启动 活动以商文旅农体酒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多维度消费场景[1] 消费场景构建 - 新能源汽车展区提供即看即体验的智能出行购车服务 同步启动悦享金凤·驰骋金秋汽车巡游活动拓展消费场景边界[1] - 农特产品与葡萄酒展销区将从产地到餐桌的消费全链条搬至现场 展现乡村特色与现代消费的创新结合[1] - 文化艺术元素深度融入消费场景 包括葡萄酒主题歌舞诗剧《举杯·贺兰山》选段演绎 主题宣传片《潮起宁夏·首发启航》以及情景剧和舞蹈秀[2] 政策支持与创新 - 宁夏文旅厅首次推出宁夏秋季旅游线路 整合金秋自然与民俗资源[1] - 宁夏体育局推介2025年首次落地宁夏的国际及全国性赛事 以体育+拉动旅游餐饮等多业态协同增长[1] - 银川市发布商文旅农体酒多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 明确六大领域发展路径并推出银票有礼消费联动机制 通过票根串联商超景区酒庄住宿及文体场馆打破业态壁垒[1] - 现场发布《银川消费地图》覆盖十大主题 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体验导引[1] 战略意义 - 活动不仅是短期消费刺激举措 更是银川系统性推进商文旅农体酒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消费供给的重要实践[2] - 通过首店引进政策创新场景构建和文化注入 银川将消费场景从购物场所扩展为文化体验与生活方式的交汇地[2]
以体育赛事为引擎 激发消费新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01:05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1] -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被定位为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3]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1]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1] 产业结构优化 - 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 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1] - 户外运动消费成为重要领域 新兴项目包括飞盘 垂钓 滑雪 潜水和陆地冲浪[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江苏苏超联赛带动文旅 美食 休闲消费及体育用品销量提升[2] - 95.9%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外地观众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2]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参与娱乐消费 21.0%酒店住宿 66.1%景点游览[2] 产业发展关键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场馆设施 停车位 公共交通及周边酒店餐饮承接能力[3] - 拓展消费场景需结合地域特色 将体育赛事与文化 旅游 商业资源深度融合[3] - 提升服务质量需满足Z世代需求 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 避免同质化竞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