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事+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花式宠粉”,不负球迷的每一分热爱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8 22:49
纵观今年的赛事活动安排,一个突出感受便是"花式宠粉"。为了更好回馈球迷们的热情支持,石景山区喊出"有球必应,石分宠你"的口号,通 过"科技赋能"提升观赛体验,为广大球迷朋友提供一系列贴心服务。计划出行时,观众只要点开"一起乒乒乓乓" 小程序,便可获取赛事日程、场馆分布、服务导览、票务预约等信息,通过"沉浸式探馆服务",还能在线"踩点"、预览座席。同时,着眼丰富 粉丝的交通出行方式,推出主题巴士体系:4组对开巴士串联全区商圈,11辆微循环接驳车覆盖首钢园区。此外,推出覆盖全区多个商圈和重 点区域的WTT中国大满贯2025停车福利。国庆假期,首钢园P3、P4停车场免费开放;喜隆多、京西大悦城、郎园Park等场所的停车场面向持 WTT赛事当日票根的球迷提供减免优惠。一系列安排主打贴心,更加"丝滑"的观赛体验让球迷切实感受到被在乎。 "花式宠粉"绝非单向度的付出。诚如观察者所言,当下,快乐是"刚需",也是一种生产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层次的升级,人们更 愿意为"氛围感""体验感"买单。"赛事+文旅"不仅是消费热点,而且以其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及综合带动性强的特点,展现出一业兴、百业旺 的独特魅力。作为昔日的北京 ...
“赛事+”让流量变“留量” 一域带全局释放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9-28 07:42
央视网消息:近日,两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分别在湖北荆门和山东日照拉开帷幕。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选手和爱好者参与, 有效激发了当地文旅市场新活力。 湖北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凯介绍,他们以发展滑翔运动为契机,逐渐形成集学员培训、带飞、旅游以及装备研发制造于 一体的产业链,助推荆门文旅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 山东日照:打造"海陆空"多维度活动 释放消费新活力 同样,这两天在山东日照举办的2025中国运动休闲大会,也突破传统体育赛事的模式,打造了海、陆、空多维度的活动架构,满足 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需求。 9月27日上午,2025年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在湖北荆门市东宝区圣境山滑翔基地开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余名滑翔 伞爱好者齐聚荆门,角逐年度总冠军。 比赛现场,参赛选手需通过专业技巧操控,在降落时精准踩中地面上半径仅为16厘米的电子靶,距离圆心越近得分越高。 2025年,荆门市还结合国庆假期推出了音乐市集、飞行表演、产学研交流等系列活动,满足更多滑翔伞爱好者的需求。 近年来,日照着力打造"观赛+游城"深度体验模式。2025年上半年,日照已举办省级以上赛事活动70余场,吸引直接参赛运动员4.5 万 ...
延安连云港无锡启动文旅联动合作
新华日报· 2025-09-05 21:38
文旅合作倡议 - 延安、连云港、无锡三城以"苏超无锡行共赴山海情"为主题开展对口合作文旅联动推介活动 [1] - 三城共同发布《情系山海延安、连云港、无锡三城联动多向合作倡议》 [1] - 以"水乡风情—红色记忆—山海奇景"为轴线打造跨区域主题旅游线路 [1] 合作内容与机制 - 重点打造"红色研学+生态休闲"和"文化溯源+滨海度假"跨区域主题旅游线路 [1] - 推动三地旅行社、景区、酒店达成客源互送和产品互推意向 [1] - 构建无缝衔接的旅游服务共享网络 [1] 合作基础与战略意义 - 三城在干部交流、产业共兴、教育帮扶、资金援助等方面已有多年合作基础 [1] - 此次文旅联动是系统构建"赛事+文旅"城际合作载体的创新尝试 [1] - 通过资源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建探索为三城文旅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实施六大行动,培育文旅成支柱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18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江苏省出台《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六大行动和22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1][2] - 文旅消费近两年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国文旅消费比重约10% [1] - 2023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3%,游客消费增长9.94%,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占全国比重10.28%并保持全国第一 [2] 消费促进策略 - 通过惠民新举措激发消费意愿,包括实施"家门口"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和文旅消费推广季等促消费活动 [2] - 打造新消费热点如文化IP转化、旅游演艺及细分市场(研学游/银发游/亲子游),开发"太湖揽胜"水上旅游、"自在驾游"房车露营等特色品牌 [3] - 拓展新消费空间包括优化运河文化遗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带及沿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3] 产业融合发展 - 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丰富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低空等旅游产品 [5] - 体旅融合成效显著: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带动外地游客量增长11.32%,计划推出"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线路和"水韵江苏·风雅德比"融合产品 [5] - 商文旅体融合通过离境退税商店扩容(目前389家,同比增长241.2%)和三大举措推进:场景上新("票根+"促销)、供给优化(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开放合作(外资投资文化娱乐等领域) [6] 供给侧改革与资源开发 - 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已成为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培育"苏韵乡情"品牌、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扩大供给 [4] - 交通运输支撑强化:已打造60余处网红主题服务区、31个旅游公路驿站,开通旅游班线720条,4A级及以上景区班线覆盖率超70% [7] - 发展水上旅游业态包括内河游轮旅游、连云港国际邮轮访问港等项目建设,谋划游艇业发展 [8] 金融与制度保障 -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包括扩大文旅领域信贷投放、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用好"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贷款贴息 [7][8] - 强化监管与服务并重,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景区和文博场馆预约管理以优化消费环境 [7]
江苏银行联合江苏省商务厅 六大举措携手放大“苏超”效应
中金在线· 2025-08-28 09:46
赛事经济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 - 苏超赛事前六轮期间带动江苏省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近380亿元,同比增长超40% [1] - 政府推动"赛事+文旅"深度融合策略,明确将扩大服务消费作为长期抓手性工作 [1] - 通过540余场赛事主题活动(其中300余场在重点商圈开展)发放特色礼包及景点折扣券,实现文旅、观赛、购物等多功能贯通 [3] 金融机构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 - 江苏银行作为总冠名商联合政府推出六大促消费举措,建立"金融+消费+文旅"多维协同生态 [1][5] - 在APP设立苏超专区吸引超750万人次参与,提供赛程查询、直播观看及消费券领取等功能 [7] - 通过"跟着苏超去狂欢"活动整合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优质商户,发放购物券/免单券/折扣券等专属权益包 [7] 特色消费场景的构建与推广 - 打造"苏新消费"专属市集,冠名特色餐饮展区并依托创新产品与专享补贴支持地方经济 [2] - 推出13城旅游打卡攻略和特色美食地图,结合夜间经济专题活动营造消费氛围 [6] - 开发"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平台,首批纳入979个江苏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货销全国 [4] 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赋能 - 推出"零首付""先息后本"汽车金融产品,在重点汽车流通企业推广 [5] - 为国补商户开发专属经营贷产品,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满足资金周转需求 [5] - 通过全行联动开展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推动消费供需精准匹配与商品展销 [4]
常州上半年服务业向“新”而行,活力持续释放
新华日报· 2025-08-21 23:15
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079.13亿元,同比增长5.8% [1] - 服务业增加值2576.62亿元,增长7.0%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亿元,同比增长3.7% [2] -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3% [2] - 限额以上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51.1% [2] - 限额以上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行业零售额增长25.5% [2] - 通过"赛事+文旅"新模式打造多业态协同消费闭环 [2] 物流体系 - 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3] - 江苏凌家塘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属江苏省重大项目 [3] - 发展多式联运,开辟"常州—广西—越南"国际铁路联运新通道 [3] - 培育常州—广州、奔牛—延安等多式联运精品线路 [3]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产业链与多式联运形成深度耦合 [3] 重大项目 - 55个项目入列2025年省重大项目,总数及产业项目含"新"量创新高 [4] - 实施项目包括河海大学产教融合创新示范中心、凌家塘冷链物流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4] - 大运河老西门历史文脉复兴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4]
以“体育力”提振“消费力” “赛事+文旅”激活多元化消费潜力
央视网· 2025-08-18 12:30
赛事参与及观赛数据 - 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首轮赛事吸引超2亿人次参与[1] - 首轮赛事超1亿人次通过直播观看比赛[1] - 前五轮赛事累计吸引38.5万人次现场观赛[1] - 第六轮南昌队对阵景德镇队比赛现场观众达13687人[3][5] - 除主客场球迷外 外地球迷也被赛事吸引加入观赛队伍[5]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吉安市联赛期间市中心城区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5% 较赛前提升40个百分点[7] - 餐饮行业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55% 其中夜间餐饮消费占比超七成[7] - 景德镇市推出凭票根享受景区演出及门票减免政策[12] - 景德镇市中心推出4-7折酒店住宿优惠及免费陶艺体验[12] - 吉安市多个县区推出景区门票五折或免费政策 并串成避暑旅游线路[14] 赛事推广及配套活动 - 吉安体育中心广场设立"赣超球迷狂欢夜"集市 包含100多个摊位[5] - 为未购票球迷提供大屏实时直播服务[5] - 南昌牧云峰云端景区出现游客聚集观赛现象 带动周边消费[11] - 江西多地推出涵盖景区 酒店 餐饮 公共交通的票根优惠活动[9] - 第六轮后联赛将开启单循环主客场模式 预计带动更多现场观赛[7]
当旅游旺季遇上世运会 “赛事+文旅”为暑期游再添“一把火”
央视网· 2025-08-17 06:47
赛事经济与城市发展 - 成都借助世运会展现城市发展活力 通过赛事推动"运动无限"与城市气象结合 [1] - 赛事期间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 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 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 开放130个"世运空间" [9] - 两年内举办140多项国际和全国性赛事 显著提升城市影响力并拉动经济消费 [9] 文创与特许商品销售 - 世运会吉祥物"蜀宝"和"锦仔"衍生出三星堆青铜面具、川剧变脸等文创产品 成为热门赛事限定款 [3] - 赛会纪念品商店及集装箱销售点遍布场馆与街道 吸引大量消费者 [3] - 非遗特色市集汇集大漆、银花丝、竹编等手工艺 运动员积极参与制作体验 [13] 文旅消费促进措施 - 成都为国际游客提供500多家离境退税商店 优化消费体验 [7] - 地铁全线支持银联卡及境外信用卡刷卡乘车 提升交通便利性 [7] - "火锅巴士"、"锦江游船"及熊猫基地等景点吸引国际游客赛后观光 [5] 文化传播与体验活动 - 世运村设立中医药体验区 推拿和正骨服务受运动员青睐 助力体能恢复 [16] - 书画体验区吸引外国运动员参与中文书写和山水画临摹 [16] - "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展出百余件体育文化主题展品 累计接待超20万人次 [17][18]
夏日经济新活力系列报道 “体育+”助力文旅消费“玩”出新花样
人民网· 2025-08-08 05:33
体育消费新趋势 - 杭州萧山推出"体育外卖"服务,体育教练上门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满足运动需求 [1] - 南京建邺区建立"10分钟体育健身圈",依托奥体中心等专业场馆扩展市民锻炼场所,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1] -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推动运动消费等改善型需求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上半年同比增长22.2%,显著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6.3%的增速 [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新趋势,"苏超"赛事带动南京、徐州等城市比赛日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59%,省内景区预订量增长305% [2] - 体育赛事吸引远距离高忠诚度消费者,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模式,外地球迷因观赛衍生多日旅行消费 [2][3] - 贵州榕江"村超"开赛当天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8亿元,全县酒店预定率接近90% [3] 体育消费结构性变化 - 体育消费增速已超过衣着、食品等传统消费类别,成为新型消费增长引擎 [3] - 体育兼具消费品和人力资本投资属性,既能提升个人幸福感与健康,又能重塑城乡发展格局 [3] -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呈乘数效应,对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带动规模可达赛事本身的数倍 [2][3]
效仿“苏超”,“赣超”“川超”欲复刻“赛事+文旅”生意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2:28
赛事经济模式 - 地方足球联赛采用"赛事+"模式激活当地经济增长新动力 通过文体旅融合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链式反应 [1][5][6] - "苏超"现场观赛总人数突破100万 撬动江苏全域消费增长 [1] - "赣超"首轮6.6万观众创造直接门票收入50万元 同期联动景区接待12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门票收入的40倍约2000万元 [5] 赛事运营特点 - "赣超"采用政府主导+地方协同+协会运营模式 整合体育赛事和文旅资源 [9] - 通过票根联动消费 景区凭球票享8折优惠 民宿预订量上涨300% 餐饮营收翻番 [6] - 铁路部门开通球迷专列 地方政府发放50万元电子消费券鼓励观赛消费 [6] 参赛阵容结构 - "赣超"513名球员平均年龄23岁 60%为学生球员 多数拥有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证书 [2] - 多支参赛队与高校青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 成为通往中冠中乙中甲的职业孵化平台 [3] 区域发展差异 - 江苏各地市势均力敌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苏超"成功基础 [1] - 四川成都拥有全省30%以上足球场地和60%以上职业运动员 存在一城独大风险 [9] - 地级市间交通不便增加跨市参赛成本 对赛事组织和球迷观赛形成障碍 [9] 传播影响力 - "苏超"百度搜索指数整体日均值20123 移动端16112 远高于"赣超"的1475和1090 [4] - 四川凭借发达直播产业和文化差异优势 具备话题制造和网络传播创新潜力 [7] 赛事改进方向 - 各地需避免简单复刻 应深入分析本地文化基因和群众参与基础 打造地域特色体育IP [10] - 开展差异化发展策略 可重点发展赛龙舟等水上项目 建立城市战队+网红解说传播矩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