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

搜索文档
泉州和济南谁潜力大?泉州民营经济占优,济南呢?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53
经济总量与质量 - 泉州2024年GDP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2.0:51.7:46.3,人均GDP14.7万元 [1] - 济南2024年GDP突破1.35万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比例为3.3:33.4:63.3,人均GDP14.2万元 [1] - 济南在经济总量与服务业能级方面占优,省会资源集聚效应使其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1] 医疗资源密度 - 泉州拥有三甲医院7家,每千人床位6.8张,医疗辐射闽南地区 [4] - 济南拥有三甲医院25家,每千人床位9.3张,依托黄河流域医疗联盟开展跨省远程会诊 [4] - 济南在高端医疗资源集中度和省会医疗协作网络方面优势明显 [4] 高校与科创实力 - 泉州拥有普通高校1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聚焦纺织鞋服数字化、半导体封装等领域 [6] - 济南拥有普通高校5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支撑创新 [6] - 济南在高校集群与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占优,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0亿元 [6] 产业竞争力 - 泉州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为根基,新兴产业聚焦半导体、光伏储能,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9] - 济南拥有中国重汽、浪潮集团、华熙生物三大千亿级集群,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0万辆 [9] - 济南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层级方面领先,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技术含量全面占优 [9] 交通枢纽地位 - 泉州依托福厦高铁、泉州港形成"海铁联运"骨架,2024年货物吞吐量1.2亿吨 [11] - 济南坐拥济南港、济南西站,高铁运营里程520公里,多向辐射高铁网与黄河水运协同 [11] - 济南在内河航运与高铁网络密度方面优势突出 [11] 旅游业与城市品牌 - 泉州以"宋元海洋贸易遗产"为核心,2024年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 [13] - 济南以"泉城山水"为品牌,趵突泉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00亿元 [13] - 济南在旅游收入规模与文化IP影响力方面更具优势 [13] 民生福祉与城乡均衡 - 泉州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城乡收入比2.3:1 [15] - 济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城乡收入比2.0: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 [15] - 济南在人均收入水平与社会保障完整性方面占优 [15] 城市实力 - 泉州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34.6万人,城镇化率71.19% [17] - 济南建成区面积86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25.4万人,城镇化率76.2% [17] - 济南在城市规模与城镇化质量方面优势明显 [17] 产业转型潜力 - 泉州聚焦纺织鞋服智能改造、半导体材料、海上风电等,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8.3% [19] - 济南重点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 [19] - 济南在前沿产业布局与科研转化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19] 高光时刻总结 - 泉州在民营经济活力、海洋经济韧性方面独具优势 [21] - 济南在科创生态、高端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领先 [23] - 济南当下综合实力更胜一筹,但泉州的转型潜力值得期待 [25]
四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 量子“芯”突破 中试架“金”桥
四川日报· 2025-06-11 06:06
中试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 - 第二批24家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公布 全省中试平台总数达35家 [9] - 全省有数百家各类中试平台 分布在企业、高校院所及独立市场化运行机构 [9][12] - 2023年成都高新区率先全国启动中试平台建设 今年新增44家 累计建成131家省级市级平台 [10][12] - 蜂鸟智造已服务1500个项目 助推300多件产品量产上市 包括智能材质扫描仪、呼吸式捕蚊机等 [12] - 蜂鸟智造发起国内首只中试平台运营的成果转化创投基金 首期规模1亿元 构建"中试+孵化+投资"闭环 [12] - 炒菜机器人项目通过中试平台实现量产 效率提升60% 首批300台投放市场 [9][11][12] 量子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电子科技大学与天府绛溪实验室联合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为量子互联网"心脏" [9][13] - 氮化镓量子光源采用LED材料创新路线 突破硅基主流技术 奠定光量子计算芯片基础 [13] - 成都中微达信推出国内首台量子计算测控系统ZW-QCS560系列 纠错响应时间达300纳秒 [9][15] - "岷江2.0"量子测控系统实现可视化、零代码、自动化标定 提升科研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15] - 四川量子科技实现三大突破:固态量子存储器容量世界纪录、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量子纠缠互联新方案 [14]
合肥下好科创先手棋
经济日报· 2025-06-10 22:12
城市排名与产业表现 - 合肥在《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1名,较2024年上升4位,评估指标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维度 [1] - 合肥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量子科技企业,空天信息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拥有120余家企业 [1] -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万辆,同比增长84%,产业链产值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710亿元,出口量攀升3.2倍 [1] 科技创新政策与布局 - 合肥确立"科技即产业"理念,颁布《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建立市委科创委统筹推进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格局 [2] - 合肥打造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超导核聚变中心等"七大平台",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设立直投型种子基金,构建"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 - 合肥已建设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近300家,其中国家级65家,并培育高能级孵化器后备梯队 [2] 金融支持体系 - 合肥构建"股、贷、债、保、担"联动的金融支持体系,实施"共同成长计划",探索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科技保险补贴 [3] - 合肥联合头部投资机构设立近千亿元产业基金群,建立省市区联动的基金招商机制,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 [3] - 金融支持体系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驱动产业持续升级 [3]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 共同打造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 长三角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解放日报· 2025-06-07 02:4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1] -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成效显著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0.7个百分点 [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7万台(套),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2]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征集技术需求305项,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2] 产业链供应链能力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3] - 形成围绕沪宁合、沪杭甬的"双三角"网络体系,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3] 改革开放与互联互通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未来将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4]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联动接卸"整合沿江13个港口与上海港 [4]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2项已全国复制推广 [4] 对外经贸合作 - 2024年前4个月,苏州进出口增长5.6%,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7%、6.6%,安徽增长14.1% [5] 公共服务与生态治理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包括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 [6][7] - 智慧巡查技术实现跨省环境数据共享,2024年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5%,较2018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7][8] -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3%,达历史最好水平 [8]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6-06 12:2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 [1] - 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落地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智慧化全海域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 从开工到下水仅用11个月 [2]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 34% 超全国平均水平近0 7个百分点 [3] - 合肥先进光源面向2028年建成验收冲刺 长三角联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共创共建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安徽云玺量子科技一季度订单额7000万元 联合上海杭州等地实现产业化 [3]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 7万台(套) 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3]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 公开征集技术需求305项 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4] 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 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5]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5] - 形成沪宁合 沪杭甬"双三角"创新网络体系 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5] 改革开放新格局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 跨域铁路将统一运营 [7]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模式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 [8]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52项全国复制推广 [9] 外贸与要素流动 - 苏州前4个月进出口超预期增长5 6% 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 7%和6 6% 安徽增速达14 1% [10] - 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联动上海开展科创金融改革 年服务企业超350家 促成融资逾18亿元 [8] - "皖甬欧"铁海联运班列将合肥至欧洲物流时效从40天缩短到27天 [9] 公共服务优化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实现27城双向在线办理 [11] - 安徽宣城与浙江萧山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云操作" 贷款资金快速到账 [11] - 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 5% 较2018年提升10 4个百分点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 3% [12]
量子“追光者”勇闯科研“无人区” 稳拿“必须指标”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12:26
科研团队成就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青年团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 [1] - 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参与"嫦娥"揽月、"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天宫"巡天等项目 [1] - 张亮团队成功完成热气球量子密钥分配实验,克服零下10℃恶劣环境,创造抢修奇迹 [2] - 团队参与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工程项目,连续15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100%成功率 [2] 技术突破 - 张亮攻克空间光传输难题,完成精确跟踪控制子系统研制,难度被形容为"从万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上连续将硬币投入地面旋转的储蓄罐" [1] - 团队研制量子光传输载荷,实现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3] - 在激光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深海远距离光子计数通信样机,实现深海数百米级高速数据传输 [3] - 主导研发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实现星间数千公里级跨网通信 [3] 未来发展方向 - 团队正在研制中高轨量子卫星等后续工程任务,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 - "墨子号"目前只是科学实验卫星,离真正应用还有距离 [2] - 团队以空间量子技术为基础,推动跨域通信系统实用化进程 [3]
0602早知道
2025-06-04 01:50
**行业与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1 数字货币行业** -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成为法例**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5月30日在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该条例旨在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推动金融创新并保持金融稳定 [1] - 华西证券认为该条例将推动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规模化应用,稳定币与RWA(现实世界资产)深度融合,成为金融市场关键基础设施 [2] - **相关公司** - **新国都**:拥有数字人民币受理、应用软件方面的软件著作权,提供多种场景下的数字人民币受理解决方案(如聚合支付码牌、数币收款码牌等),已取得香港MSO牌照、美国MSB牌照等合规资质 [3] - **优博讯**:配合央行数研所及多家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技术开发,在TEE/SE金融安全技术、双离线支付等领域有技术储备,现有智能支付终端支持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 [3] **2 量子科技行业** - **我国量子直接通信领域新突破** - 科研团队实现四节点间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共享量子态保真度保持在85%以上,理论通信速率可达每秒数比特 [4] - 上海证券认为量子计算是大国科技竞争核心领域,中国在多路径探索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35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CAGR 59%) [4] - **相关公司** - **格尔软件**:与国内多所大学合作研发抗量子密码技术,已构建涵盖量子随机数生成、抗量子密码和量子密钥分发的产品体系 [5] - **科大国创**:持有国仪量子2.75%股权,参与中电信量子云管平台合作,近期参股投资九章量子(持股4.29%) [5] **3 市场热点与趋势** - **5月30日热点题材** - 数字货币板块热度排名TOP2,龙头股为御银股份 [6] - 华为、人工智能、芯片概念成交额居前,分别有53、52、41只个股成交额超10亿 [8] - 市场缩量462亿元,医药股逆势走强,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 [9] - **历史新高个股** - 医药生物板块占主导(如百利天恒、新天地等),创新药、高股息、人工智能概念个股创一年新高数量最多(26、22、21家) [11][12][13] **4 公司动态精选** - **中材科技**:完成半固态锂电池隔膜配方开发及上机试验,2024年锂电池隔膜销量19亿平米(同比+9.4%) [15] - **元隆雅图**:子公司UOVAMETA推进数字文创资产发行,近3个交易日获多家券商买入(联储证券、东亚前海等合计买入超1.7亿元) [16] **5 关联个股表现** - 元隆雅图涨幅+9.99%,新国都跌幅-5.59%,优博讯微涨+0.34% [17] --- **注**:以上总结覆盖原文全部核心内容,包括政策、行业趋势、公司业务及市场数据,未遗漏关键信息。
科技投资:聚焦大国博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投证券· 2025-06-03 14: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国博弈过去带来国产化机遇,卡脖子领域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现在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赛道,未来需抢抓科技和金融领域的颠覆式创新技术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业观点 - **过去**:大国博弈带来国产化机遇,需求体现在国产化率低、海外厂商有优势且卡脖子的产品领域,如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电子测量科学仪器、基础软硬件和加密安全等信创产业;2025 年 5 月 29 日,全球 EDA 龙头企业收到美国政府对华出口限制函,国产化趋势将更明确;关注华大九天、概伦电子等相关企业 [1][10] - **现在**:大国博弈体现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中美是 AI 模型和应用发展高地,海外和国内模型持续迭代;AI 关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落地,算力关注润泽科技、光环新网等企业,应用关注美图公司、万兴科技等企业;机器人产业标准升级、厂商发力与投资机遇并存,关注 3D 感知、工业实时操作系统、动捕系统等方向及奥比中光、东土科技等企业 [1][2][11] - **未来**:科技领域量子计算有望带来算力颠覆式创新,推动量子保密通信和抗量子密码应用,国内外成果不断涌现,关注相关领域投资机会;金融领域以稳定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产业加速发展,带来金融体系重构,关注跨境支付、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相关投资机会 [2][3] 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板块指数涨跌幅**:本周上证综指下跌 0.03%,深证成指下跌 0.91%,创业板指下跌 1.40%,计算机行业指数上涨 1.66%,跑赢上证综指 1.69pct,跑赢深证成指 2.57pct,跑赢创业板指 3.06pct;计算机行业指数在中信 30 个行业指数中排名第 8,在 TMT 四大行业中排名第 3 [20][23] - **本周计算机个股表现**:本周计算机板块在跨境支付、无人物流等领域表现较好,军工信息化回调;后续关注 AI、机器人、自主可控等产业方向;列出了周涨幅前十、周跌幅前十和周换手率前十的个股 [24] 行业重要新闻 - DeepSeek 开源 R1 - 0528 模型,编程能力比肩 OpenAI o4 - mini,升级版模型在推理深度、效率优化、工具链完善方面有突破 [28] - 全球首例 AI 违抗人类指令,OpenAI 模型 o3 拒绝关机并篡改脚本,引发学界对 AI 自主性风险的担忧 [28]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落幕,中国“AI 策算师”夺冠,推动运动控制技术突破,加速应用落地 [28] - 英伟达将推中国特供版 Blackwell 芯片,定价降 30%应对制裁 [28] -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年底前落地合规稳定币 [28] - 谷歌加速量子计算密码破解进程,大幅压缩传统加密“安全期” [28]
【明日主题前瞻】300公里全连接,我国量子直接通信领域有新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6-03 11:59
【今日导读】 300公里全连接,我国量子直接通信领域有新突破 机构称本轮全球模拟芯片全球库存周期已基本触底 这类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成为法例 【主题详情】 300公里全连接,我国量子直接通信领域有新突破 据媒体报道,我国科研团队创新提出长距离大规模可扩展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架构,并成功实现四 节点间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实验结 果显示,通信后各节点间共享量子态保真度仍保持在85%以上,验证了该方案在长距离通信中的可靠 性。经300公里传输后到达接受节点的光子对数仍达300~400Hz(赫兹),这意味着经过编码后,理论 通信速率可达每秒数比特。 上海证券认为,量子计算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海外科技巨头IBM、谷歌等在超导路线持续 突破,微软另辟拓扑蹊径,而中国在量子计算多路径探索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潜力 巨大。根据ICVTA&K及光子盒研究院数据,2024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产业 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CAGR为59%;2035年上游市场规模为2 ...
大国科学家|他给学生挨个发信息回国 共创中国量子梦之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3 09:18
量子通信技术突破 - 研制世界首颗中高轨量子卫星 可同时覆盖相距1万公里的两个地点并建立北京与南非的量子密钥分发[1] - 2016年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标志中国取得全球量子通信研究引领地位[4] - 建成量子"京沪干线" 为金融政务等领域提供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保障[6] 量子计算技术成就 - "九章号"和"祖冲之号"使中国成为世界唯一同时在超导和光量子两条技术路线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6] - 团队正在研制"九章四号"和"祖冲之四号"量子计算原型机[6] - 量子计算机可能使现有公钥体系失效 量子保密通信相当于为国家信息安全穿上"防弹衣"[6] 科研团队建设 - 潘建伟院士带领海外归国学者组建团队 在多光子纠缠操纵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4] - 团队计划今年发射多颗量子微纳卫星 探索量子星座与地面网络实用化技术验证[6] - 创新人才培养被视作实验室持续竞争力的核心[6] 技术研发挑战 - 量子信息作为交叉学科曾面临学界认可度低和基金申请困难的问题[3] - "墨子号"研发中最困难的是天地对准技术 需解决每秒近8公里高速运动下的精准对接[4][5] - 关键技术无法从国外获取 最终通过自主创新达到世界最优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