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

搜索文档
港交所将优化旗下证券及衍生产品结算所的按金抵押品安排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9:57
交易所结算机制优化 - 香港交易所宣布优化证券及衍生产品结算所按金抵押品安排 旨在提升市场效率并降低参与者成本 [1] - 现金抵押品利息计算方法调整为按日计算 采用隔夜参考利率减去手续费的国际市场标准 [1] - 非现金抵押品融通费用由每年0.5%下调至0.25% 降幅达50% [1] 结算机构与实施安排 - 新计算方式统一适用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 [1] - 措施覆盖所有获接纳为抵押品的货币种类 提升跨境结算一致性 [1] - 手续费2025年10月至2026年12月设定为0.8% 此后每年下调10个基点 2028年底降至0.5% [1]
香港交易所:将优化旗下证券及衍生产品结算所的按金抵押品安排
新浪财经· 2025-09-01 09:53
结算机制优化 - 香港交易所优化证券及衍生产品结算所按金抵押品安排 旨在提升市场效率并降低参与者成本 [1] - 现金抵押品利息计算方法调整为按日计算 采用隔夜参考利率减去手续费的国际市场标准 [1] - 非现金抵押品融通费用由每年0.5%下调至0.25% [1] 实施细节与时间表 - 新计算方式统一适用于中央结算 期货结算和期权结算三家结算机构 覆盖所有获接纳抵押品货币种类 [1] - 2025年10月至2026年12月手续费设定为0.8% 其后每年下调10个基点 2028年底降至0.5% [1]
港交所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元,同比增长39%
格隆汇APP· 2025-09-01 04: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39% [1] 经营规模 - 收入及其他收益突破140亿元级别 [1] - 净利润规模超过85亿元 [1]
香港交易所: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上升39%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4:1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达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收入与溢利双双创历史半年度新高 [1]
港交所CEO陈翊庭: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在筹备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08:53
香港交易所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作为大湾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 [1] 上市规则改革与新股市场表现 - 香港交易所通过多次上市规则改革 为新经济公司提供多元化上市渠道 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和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 - 特专科技公司拥有定制化上市规则 [1] - 新经济公司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融资主力军 医疗健康、新能源和TMT等行业贡献至少60%新股融资额 [1] - 2024年1-7月香港新股市场融资1279亿港元 全球排名第一 [1] - 目前超过200家公司正在处理上市申请 包括众多大湾区高科技企业 [1]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与资本市场开放 - 香港交易所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 深化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2] - 过去十年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便捷渠道 为内地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提供便利 [2] - 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优化沪深港通 研究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交易 [2] 金融科技合作与创新发展 - 香港交易所与深交所合作建设综合基金平台 拓宽香港基金分销网络 提高市场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 [2] - 港交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拥有200多名员工 技术实力持续提升 为集团提供IT技术服务 [2] - 深化两地金融合作 共同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2] 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建设 - 香港交易所顺应全球低碳转型趋势 与内地金融机构携手发展绿色金融 [2] - 未来将探索与大湾区金融机构合作两地碳市场 共建大湾区自愿碳市场 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2]
港交所 CEO陈翊庭: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在筹备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08:40
香港交易所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作为大湾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1] - 通过多次上市规则改革 为新经济公司提供多元化上市渠道 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和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1] - 新经济公司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融资主力军 至少60%以上新股融资额来自医疗健康 新能源和TMT行业[1] - 2024年1-7月香港新股市场融资1279亿港元 全球排名第一 目前处理超过200家上市申请 含大量大湾区高科技企业[1]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 - 香港交易所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 推出沪港通 深港通 债券通 互换通等机制 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2] -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便捷渠道 为内地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提供便利 提升内地市场国际化水平[2] - 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优化沪深港通 研究纳入REITs 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2] 金融科技合作创新 - 与深交所合作建设香港交易所综合基金平台 拓宽香港基金分销网络 提高市场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2] - 通过深圳技术子公司港交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提供IT技术服务 该公司拥有200多名员工且技术实力持续提升[2] - 深化两地金融合作 共同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2] 绿色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顺应全球低碳转型趋势 与内地金融机构携手发展绿色金融[2] - 未来将与大湾区更多金融机构探索两地碳市场合作机遇 共建大湾区自愿碳市场[2] - 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2]
港交所CEO陈翊庭:新经济公司已经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融资主力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7:18
香港金融市场表现 - 2024年1至7月香港金融市场融资1279亿港元 全球排名第一 [1] - 目前处理超过200家公司上市申请 包括大量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企业 [1] 上市制度优化 - 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及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企业上市 [1] - 定制高科技企业上市规则 新经济行业(医药/新能源/TMT)贡献至少六成融资额 [1] - 2024年10月优化A股上市公司赴港快速审批流程 [1] - 2025年5月推出科技专线优化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 [1] - 2025年8月初优化新股定价与公众持股量规则 提升定价效率与国际竞争力 [1]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深港通累计交易116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深股通91万亿元 港股通27.6万亿港元 [2] - 推进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措施 [2] - 与深交所合作建设香港交易所综合基金平台 拓宽基金分销网络并降低交易成本 [2] 科技与区域合作 - 港交所深圳子公司拥有200多名员工 为集团提供技术服务 [2] - 利用大湾区科技与人才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2]
业绩稳健夯实底气 港股公司拟中期分红超3800亿港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19:49
港股中期分红总体情况 - 截至8月28日共有277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布中期分红方案 拟分红总额超3800亿港元 [1] - 超千家港股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 其中近六成业绩好于去年同期 [1] 龙头企业分红表现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领先 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股份、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电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等公司中期分红均超百亿港元 [2] - 中国移动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75港元(同比增长5.8%) A股和H股合计分红594.32亿港元 分红比例达64.4% [2] - 中国电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82.3亿港元 分红比例达72% 且分红比例从2021年59.02%稳步提升至2025年中期72.33% [2] - 港交所中期分红每股6港元 分红额76.08亿港元 分红比例89.3% 过去20年持续维持90%左右高分红比例 [2] - 中信银行A股和H股中期分红总额达104.6亿元人民币 分红比例提升至30.7% [3] 首次中期分红企业动态 - 近30家港股公司上市后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包括中国中车、美的置业、绿城管理控股、安能物流等 [4] - 中国中车首份中期分红预案拟派发现金红利31.57亿元人民币 现金分红比例43.57% [4] - 安能物流首次分红每股0.16港元 另派特别分红每股0.04港元 [4] - 绿城管理控股首次中期股息每股0.083港元 合计约1.67亿港元 [4] 分红驱动因素分析 - 政策引导推动现金分红 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 [5] - 港股上市企业业绩稳健 近六成企业净利润增长或扭亏为盈 信息技术、工业企业、金融行业盈利增速较高 [6] - 港股市场形成成熟分红文化 高分红企业更易获得ESG评级机构认可 [6]
摩根士丹利:上调港交所目标价至508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6:48
业绩预测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港交所2024年日均成交量预测略微上调至2300亿港元 [1] - 维持2026年和2027年日均成交量预测不变 [1] - 上调2025年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 [1] 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港交所"增持"评级 [1] - 目标价从500港元上调至508港元 [1]
大行评级|大摩:上调港交所目标价至508港元 上调2025至27年每股盈测
格隆汇APP· 2025-08-27 06:21
业绩表现与预测更新 - 港交所次季业绩超预期 [1] - 截至8月22日的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量达2450亿港元 [1] - 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8%、1.1%与1.1%至增长25%、5.3%及10.4% [1] 日均成交量预测调整 - 2024年日均成交量预测略上调至2300亿港元 [1] - 2026年日均成交量预测保持2400亿港元不变 [1] - 2027年日均成交量预测保持2650亿港元不变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港交所"增持"评级 [1] - 目标价从500港元上调至508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