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

搜索文档
俄副总理:俄方有向印度出口液化天然气的潜力
央视新闻· 2025-08-20 15:28
能源合作 - 俄罗斯持续向印度供应石油、煤炭及石油产品,并看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潜力 [1] - 双方正在实施油气开采与加工的联合投资项目 [1] 核能合作 - 俄罗斯期待在库丹库拉姆核电站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与印度在和平核能领域的合作 [1] 航天技术合作 - 俄罗斯愿意与印度分享其在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包括火箭发动机制造和卫星导航系统方面的知识 [1] 贸易结算 - 俄印两国超过90%的贸易结算已经转为本币结算,当前重要任务是确保相互结算的稳定 [1] 贸易增长 - 过去五年间俄印贸易额增长近6倍,印度已是俄罗斯三大贸易伙伴之一 [1]
“全球首台套绿色环保生产装置”锂同位素分离基地拟落户新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2:52
核心技术突破 - 中国突破冠醚-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锂同位素技术 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和国产化设备 [7] - 新技术采用全球首台套绿色环保生产装置 完全替代剧毒的锂汞齐法工艺 [3] - 冠醚法工艺斩断核能发展污染锁链 形成环境友好型稳定供应链 [7] 战略资源重要性 - 富集6Li(30-90%)为聚变堆不可或缺原料 用于氚增殖剂和热中子屏蔽 [1][8] - 高富集7Li(99.99%以上)是熔盐堆核心载体盐和冷却剂 应用于第四代核电站 [1][5][8] - 锂同位素分离技术国产化成为满足核能爆炸性需求的关键 [1] 产业布局规划 - 锂同位素富集新技术产业基地选址新疆 依托风光资源提供绿色电力保障 [10] - 新疆政府优先满足战略产业特殊要求 集合区域优势资源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11] - 项目形成技术-产业-金融正循环 打造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11] 国际合作地位 -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 为战略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11] - 乌鲁木齐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 具备核心承载能力 [11] - 项目实现从被动保障到主动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12] 技术替代优势 - 传统锂汞齐法存在剧毒污染和效率低下缺陷 严重制约战略材料供应 [7] - 冠醚法分离技术消除汞污染 解决规模化生产瓶颈 [3][7] - 新技术已进入工程放大阶段 满足聚变堆及熔盐堆发展需求 [7]
核能新贵遭唱空!拉登堡塔尔曼大砍Nano Nuclear Energy(NNE.US)目标价至9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06:38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拉登堡塔尔曼将Nano Nuclear Energy评级从"买入"下调至"卖出" [1] - 目标股价下调至9美元 [1] 下调原因分析 - 预期成本上升导致评级下调 [1] - 公司面临重大稀释风险 [1] - 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1] 战略执行问题 - 管理层未优化战略并优先推进核心Kronos反应堆项目 [1] - 公司继续推行广泛多元化模式 涵盖燃料 运输和咨询等附属业务 [1] - 多元化模式对公司规模和资本实力构成干扰 [1] 公司发展阶段与信誉 - 公司仍处于创业阶段 反应堆收入最早2031年才会产生 [1] - 多项管理预测未实现 包括2024年年底咨询收入预期 [1] - 公司信誉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及战略野心过大而受损 [1] 技术商业化前景 - 关于2025年末或2026年初实现ALIP技术商业化的预测尚未得到证实 [1] - 分析师将密切关注订单是否会出现 [1]
中国铀业上市背后的全球核博弈
投中网· 2025-08-19 06:25
核心观点 - 铀浓缩技术和铀资源供应已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和资本运作的核心领域 大国在铀资源供应上存在显著脆弱性 核电复兴趋势推动铀需求增长 中国需加速铀资源布局以保障能源安全 [6][28][35] 地缘政治影响 - 美俄通过"兆吨换兆瓦"计划形成铀资源依存关系 俄罗斯曾向美国供应500吨武器级高浓缩铀稀释产品 占美国核电站燃料来源的50% [6] - 俄罗斯铀占美国市场份额达27% 为最大单一进口来源 美国本土铀矿产量份额从40%降至不足1% [12] - 欧洲对俄罗斯铀依赖严重 俄罗斯提供欧盟1/3浓缩服务和1/4转换服务 保加利亚等五国核电发电依赖度达40%-60% [13][14] - 中国铀资源60%依赖哈萨克斯坦进口 30%来自纳米比亚 俄罗斯铀进口增量显著 [15] 资本运作与市场控制 - 法国Orano公司以0.8欧元/公斤低价锁定尼日尔铀矿 与国际公价200欧元/公斤价差达250倍 转手利润率95% [19] - 俄罗斯通过瓦格纳武装控制尼日尔铀矿 抽成50%利润 并三次置换股权控制加拿大Uranium One公司 [21] - 美国SPUT信托基金增持700吨铀 推动铀价从69.65美元/磅涨至78.50美元/磅 涨幅12.7% [22] - 铀期货日均交易量不足原油期货千分之五 金融操作对价格影响显著 [22] 核电扩张与需求增长 - 美国现有94台核电机组 总装机96.95GWe 为实现2050净零排放需新增200GWe装机 [29] - 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6096万千瓦 在建44台装机5235万千瓦 总规模世界第一 [31] - 中国目标2035年核电装机达1.5亿千瓦 发电量占比提升至10% [31] - 全球发展中国家2035年电力需求预计翻倍 [31] 中国铀业战略布局 - 中核集团主导铀浓缩生产 子公司中国铀业IPO加速资源扩张 [32] - 国内重点开发新疆、内蒙古砂岩型铀矿 采用CO₂+O₂第三代地浸技术 [34] - 海外控制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全球第六大) 需在2036年枯竭前拓展新资源区 [34] - 目标2030年前实现国内供应能力6000-7000吨 降低进口依赖 [32]
特朗普政府据悉将收购英特尔10%股份;奥尔特曼承认AI投资泡沫丨全球科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0:01
谷歌第四代核反应堆合作 - 谷歌与Kairos Power及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合作 计划2030年部署接入TVA电网的先进核电站 成为美国首个从第四代反应堆购电的公用事业公司 [1] - Hermes 2核电站将向TVA电网输送50兆瓦全天候电源 为谷歌在田纳西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数据中心供电 [1] - 该合作标志着先进核能技术获公用事业领域认可 为新能源在科技基建中开辟新路径 [1] 美国政府拟收购英特尔股份 - 特朗普政府正洽谈收购英特尔约10%股份 若成行将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2] - 交易可能涉及将《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转换为股权 [2] - 此举体现美国对芯片产业的战略掌控意图 或重塑英特尔行业竞争地位 [2] 诺和诺德Ozempic降价 - Ozempic对美国现金自费患者售价从每月1350美元降至499美元 降幅超50% [3] - 降价后可通过官网、患者援助计划和直销在线药房等渠道购买 [3] - 降价措施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扩大药物可及性 或冲击同类降糖药市场定价 [3] OpenAI对AI行业看法 - OpenAI CEO认为AI市场处于泡沫初期 泡沫源于真实趋势但被过度放大 [4] - 公司计划在"不远的将来"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扩张 [4] - 表态既显示对行业理性认知 又凸显AI基础设施布局雄心 [4] 谷歌增持TeraWulf - TeraWulf股价单日涨超19%至10.71美元 创2022年3月以来新高 [5] - 谷歌提供14亿美元增量担保 持股比例从8%提升至14% 总担保额达32亿美元 [5] - 合作涉及扩建Lake Mariner数据中心园区 新增CB-5大楼预计2026年下半年运营 [5] - 增持体现谷歌对数据中心资源的战略布局 支撑AI与云业务算力需求 [5]
大摩:美国核能复兴已经到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股IPO· 2025-08-18 15:15
核能行业发展趋势 - 美国核能复兴趋势逐渐清晰,可能引发全球核能产业链格局重构 [3] - 大型新建核电项目面临建设周期长(10年以上)、成本控制难等挑战 [1][6] - 核电机组延寿、重启项目推进迅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成为突破方向,因其建设周期短、前期成本低 [1][3][6]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美国联邦与州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简化审批流程等支持核能发展 [5] - 数据中心对稳定、高效、低碳电力需求激增,核能作为零碳排放基荷能源完美匹配其需求 [5] - 核能在数据中心应用快速普及,为行业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5] 技术路径与容量预测 - 在"核能复兴"情景下,美国核能总容量预计将显著提升至150GW [3][7] - 容量增长依赖现有机组延寿、SMRs规模化应用及技术迭代效率提升 [7] - 美国正探索SMRs商业化落地、第四代核电技术及核聚变等前沿领域 [7] 核能经济性比较 - 天然气电站建设周期短(少于3年)、初期成本低(560-1000美元/千瓦),但燃料成本占比高(90%)且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大 [8] - 核能边际发电成本极低,燃料成本占比小且稳定性强,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和低碳属性突出 [8]
美国核能复兴已经到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8-18 13:09
核心观点 - 美国核能行业迎来复兴趋势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形成双重驱动 预计2050年总容量将达150GW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成为关键发展方向 [1][2][4] 政策驱动因素 - 美国联邦与州政府持续加码扶持 通过税收优惠 补贴政策及简化审批流程为项目推进提供确定性 [2] - 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打破核能发展"雷声大 雨点小"的困境 [2] 市场需求变化 - 数据中心应用快速普及 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产业爆发催生稳定高效低碳的电力需求 [2] - 核能作为零碳排放基荷能源可24小时不间断供电 完美匹配数据中心"永不停机"特性 [2] 大型项目挑战 - 新建大型核反应堆建设周期超10年 存在成本超支与延期风险 [3] - 过去多年美国核能装机容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优势 - SMRs采用模块化设计 建设周期大幅缩短且初期投资成本低于大型反应堆 [1][3] - 更适应分散化 多元化电力需求场景 成为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变量 [3] 容量扩张路径 - 2050年美国核能总容量预计达150GW 较当前水平大幅跃升 [4] - 增长来源包括现有机组延寿 SMRs规模化应用以及技术迭代带来的效率提升 [4] 技术发展前沿 - 美国积极探索第四代核电技术与核聚变等多元化路径 [4] - 微软等科技巨头入局核聚变领域 预示资本对技术突破的期待 [4] 成本结构对比 - 天然气电站建设周期少于3年 初期成本约560-1000美元/千瓦 但燃料成本占总运营成本90%且受价格波动影响大 [5] - 核能收回初期投资后边际发电成本极低 燃料成本占比小稳定性强 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和低碳属性显著 [5]
大摩闭门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核能复兴时代已经到来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智能机器人行业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智能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制造向商业服务扩展,如整理房间、叠衣服等,展示广泛潜力但操作节拍和效率仍需提升[1] - 物体识别准确性和操作力度有明显进步[1][2] - 发展瓶颈在于数据收集和模型训练,行业内对虚拟数据与现实数据训练存在争议[1][3] - 灵巧手在速度、效率、准确度等方面需更多优化[3][4] - 下半年下游实际应用将驱动板块,企业将积极争取商业订单[1][6] - 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将展示机器人竞技能力与应用场景[1][6] - 阅兵活动中机器人和机器狗的亮相可能对板块产生积极影响[1][7] **应用场景变化** - 从工业制造扩展到商业服务领域,如整理房间、叠衣服、洗衣服、零售店售卖等[5] - 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如无人零售店、无人药店及灵巧手销售[5] **市场前景** - 投资者关注技术更新(如PEEK材料)和商业化进展较快的公司(如宇树、智元)[7] - 小型科研机器人出货量较大,相关电机和减速器市场更早实现收入利润[7] 核能行业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球核能复兴趋势显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核能产业链股票表现优于MSCI ACWI约30个百分点[1][8] - 科技巨头和数据中心对清洁能源需求增加,ESG基金排除核能比例下降至约2%[1][8] - 预计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从398吉瓦增长至860吉瓦,新增586吉瓦,投资规模超2万亿美元[8][9] - 主要增长点在中国、印度和美国,美国承诺建设300吉瓦核电装机容量[8][9] **三大趋势** 1. 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需求推动核电作为能源来源[8][9] 2. 地缘政治因素使韩国、日本可能成为意外赢家[9] 3. 长远技术发展(如SMR、第四代反应堆、钍基反应堆)有望十年内突破[9][10] **值得关注标的** - 公用事业公司:中广核、中广矿业、印度NTPC、LNT、日本北海道电力[8][10] - 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需求推动:美国VST与PEG[10]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韩国杜桑Airbility、三星电梯、松关Band、TK Corp[10] - 技术发展潜力:美国Curtis Wright、Even Nova、日本MHI、Rolls Royce[9][10]
中国铀矿大发现:从贫铀到铀矿大国,核能未来何在?
搜狐财经· 2025-08-17 15:24
铀资源历史背景与挑战 - 中国铀资源匮乏严重制约核工业发展 高度依赖进口导致能源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铀矿勘探从零起步 1957年在湖南郴州发现首个铀矿床711矿 但受限于储量与品位难以满足需求 [1] 供需矛盾现状 - 2009年中国铀资源总储量仅17.4万吨 年需求量达9830吨 80%依赖进口 [3] - 核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导致铀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对外依存度加剧能源安全风险 [3] 勘探战略转变 - 地质学家重新审视勘探思路 发现北方和西北沉积盆地蕴藏丰富铀矿资源 [5] - 鄂尔多斯盆地和松辽盆地存在煤、油、铀矿共生现象 为勘探开辟新路径 [5] 重大勘探突破 - 2013年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大营铀矿床 储量超5万吨 成为当时中国最大铀矿 [7] - 松辽盆地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继发现多个大型铀矿床 显著提升资源储量 [7] 行业地位转变与发展前景 - 中国从贫铀国转变为铀矿大国 铀资源自给能力有效增强 [9] - 铀矿开采技术持续创新 资源储量不断增加 核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9]
创新能力:自立自强有底气
经济日报· 2025-08-16 21:47
科技创新战略与成果 -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期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到2497亿元,占研发投入比例达6.91% [2][3] 重点科技领域突破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并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从月背带回样本 [2]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地壳一号"钻探设备取得突破 [2] - "奋斗者"号深潜器探秘万米深海,大型LNG运输船技术全球领先 [2] 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期末增长42% [3][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 [7] - 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期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5] 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 -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6]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100余款全球首发和中国首秀产品 [6] - 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6] 高端制造与装备发展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备案企业达809家,产品超374万架 [7] - 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4.3% [7] - 造船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分别达51.7%、68.3%和64.9% [7] 创新生态与体系建设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3]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12] -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达52.4万家,专利数量372.7万件,占国内总量74.4% [12] 人才与科研基础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3]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人 [12] - 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培养出多个突破性技术团队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