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跨境运营: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风险观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25 14:18
今天分享的是:跨境运营: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风险观察报告 报告共计:41页 《跨境运营: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风险观察报告》由邓白氏中国发布,聚焦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全球风险环境、海外 市场风险及国内相关行业运行情况,为企业出海风险防控提供参考。企业出海动向方面,2021-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企业在 海外设立35893家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2292家,投资集中于中国香港(占比47.8%)、美国(10.7%)等亚太及欧美地 区,行业以批发零售(34.1%)、商业服务(21.6%)为主;2025年上半年对外出口额13万亿元(同比增7.2%),电机电气设 备等占出口额42.2%,对美出口降9.6%,对越南、中国香港出口分别增21.0%、11.3%。海外市场风险上,企业破产风险显 著,2024年亚太多数市场破产企业数上升,澳大利亚、新加坡分别增37%、40%,仅中国香港、俄罗斯等下降;欧美市场中美 国、法国等破产数创近年新高,仅巴西、英国小幅下降。付款风险区域差异明显,亚太多数市场及时付款企业占比2024年提 升,印度增幅11.1个百分点,中国香港、阿联酋占比不足30%;欧美6国及时付款企业占比 ...
东莞前8月外贸破万亿,新动能投资保持近50%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6:52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9月25日,东莞市统计局公布2025年1—8月东莞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工业生产稳定增 长、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东莞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其中,1—8月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主导产业增速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9.0%,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5%,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1.6%。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外贸进出口依旧保持较快增长,前8月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10256.1亿元,同比增长 14.6%。 工业方面,1—8月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主导产业增速较快,新动能产业发展良 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6%、9.0%。从产品产量看,高技术产品产量保 持较快增长,集成电路、服务器、智能手表、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82.7%、62.7%、 42.4%、11.3%。 外贸方面,今年1—8月东莞进口3959.2亿元,同比增长24.9%;出口6296.8亿元,同比增长9.0%。尤其 是8月份,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5%。其中,进口同比增长16.8%,出口同比增长4.3%。 投资方面,1—8 ...
外贸同比增长14.6%!东莞最新经济数据出炉
南方都市报· 2025-09-25 03:44
9月25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1-8月经济运行情况。1-8月,东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 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6.1%,降幅比1-7月收窄2.7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 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比1-7月提高4.2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较快增长,先进制造业投 资同比增长45.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4.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房地产开发投资 同比下降49.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2%。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1-8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3.18亿元,同比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68亿元,同比持平。 8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793.89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住户存款11886.25亿元,同比 增长9.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934.33亿元,同比增长3.5%。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分行业看,主导产业增速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 值同比增长9.0%,电气机械 ...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持续提升工业“含绿量”
人民日报· 2025-09-21 02:18
长江在重庆"拥抱"了嘉陵江,又流经我国最大的内河多式联运枢纽港——两江新区果园港。港口北边, 坐落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两江工厂。 现代化厂区内,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厂房屋顶上,铺着一片"蓝海"——总面积超40万平方米的15万余 片光伏组件,为企业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电。 对100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监察,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000余个……2021年—2024年,重庆市规上 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3%。通过提升产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等举措,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 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已压减到25%以下,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 察时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锚定绿色高质量发展,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持续提升工业"含绿量",重庆主要在三方面发力。 ——产业结构优化,巧做"加减法"。 加什么?持续提升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规模占比,扩大增量。 49吨重型卡车,搭载300千瓦氢动力模块, ...
8月经济总体平稳,四季度稳增长政策需提前谋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30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的增长[1] - 8月经济数据回落但整体韧性仍存 主要受极端天气、信贷回落及政策真空期影响[6]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2% 制造业投资增5.1%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6][7] 社会融资状况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693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3] - 新增政府债融资13658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3] - 新增贷款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其中居民贷款增303亿元(短期增105亿/中长期增200亿)同比少增1597亿元[3][4] 部门信贷需求 - 居民部门消费意愿偏弱导致短期贷款同比少增611亿元 购房意愿不足致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000亿元[4] -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900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4700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4] -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457亿元 同比多增325亿元[3] 消费市场表现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 同比增长3.4%[7] - 体育娱乐用品和家用电器行业增速可观 主要受益以旧换新政策[7] - 餐饮收入受信任危机影响增速低于整体消费水平[7] 政策导向 - 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出台必要性增加 或考虑增发特别国债及开启政策性金融工具[2][8] - 十大重点行业(钢铁/有色/石化/机械/汽车等)稳增长政策将持续推出[6][7] - 货币政策侧重结构性工具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 产业政策考虑放松限制性措施[8] 资本市场影响 - 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 股市盈利效应推动非银存款增加[5] - 定期存款向活期转移推动资金活化 有助于扩大内需[5] -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有望扩大 支持外贸企业[8]
8月经济总体平稳,四季度稳增长政策需提前谋划 | 宏观月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28
宏观经济表现 - 8月经济数据相较7月回落幅度收窄 但整体韧性仍存 主要受极端天气影响开工进程 信贷回落 政策真空期 投资撬动作用不足等因素影响[2][6]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增长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2% 制造业投资增5.1%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1][6][7]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 同比增长3.4% 体育娱乐用品和家用电器行业增速可观 但餐饮收入受信任危机影响低于整体消费增速[7] 社会融资与信贷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693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新增贷款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13658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3] - 居民部门贷款增加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105亿元(少增611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200亿元(少增1000亿元) 反映消费意愿偏弱和购房需求不足[4] - 企业贷款增加5900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4700亿元(少增200亿元) 企业加杠杆意愿不强与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相关[4] 政策动向与建议 - 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出台必要性增加 或考虑增发特别国债或开启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 因财政发力前置导致下半年政府债券额度偏少[2][8] -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将持续推出 聚焦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6][7] - 货币政策可能侧重结构性工具 如再贴现再贷款支持重点行业和外贸 央行或考虑重启国债买卖注入流动性 产业政策或放松限制以保证投资增速[8] 市场与资金状况 - 资本市场保持活跃 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 股市盈利效应推动非银存款增加和缓解M1M2剪刀差 资金逐步活化[5] - 政府债券融资除1月和4月外均维持在万亿元之上 但9月或因高基数难创新高 私人部门信贷缺口不能过度依赖政府债券补位[5] - 出口政策可能加速出台 包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 发挥保险作用 用好对外贸企业再贷款政策 以做强出口消化产能[8]
不止稳增长:新一轮十大行业政策发布,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深刻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1:40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 - 时隔两年再次启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 电力装备行业 汽车行业等 [1] - 方案旨在应对外部环境复杂性和内部结构性矛盾 保持工业合理增速并推动效益改善与结构提升 [1] - 十大行业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具有产业链长 关联度高 带动作用强的特点 [4][6] 政策目标与行业量化指标 - 汽车行业目标2025年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6] - 电力装备行业目标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7] - 电子信息制造业目标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到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7] 政策内涵与战略意图 - 政策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 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供需两端同步发力 [2][11] - 供给端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供给 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加速绿色化转型 并治理低价竞争 [2][11] - 需求端从消费恢复性增长转向创造新需求和开拓新市场 如依托能源重大工程稳定国内需求并拓展海外市场 [11] 行业选择原因与战略定位 - 十大行业规模占比大有利于发挥压舱石作用 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七成左右 [6] - 行业覆盖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完整链条 为新技术 新模式提供试验田 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6] - 政策意图包括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 优化产业结构与能级 巩固产业领导地位 如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7][8] 政策差异与当前经济背景 - 2023年政策核心是保增速稳定工业基本盘 当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4.6% [10] - 当前工业经济稳健向好 2025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2% 高于2023年全年增速0.4个百分点 [11] - 与2023年相比 本轮政策更关注中长期结构优化 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的赋能 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提升 [12]
不止稳增长:新一轮十大行业政策发布,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深刻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9:45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于2025-2026年启动实施 覆盖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行业 这些行业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1][3] 政策目标与内涵转变 - 政策核心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 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与2023年政策有本质区别 [2][6][7] - 供需两端同步发力 供给端强调技术创新优化供给 需求端强调创造新需求和开拓新市场 [2][7] - 叠加对低价竞争的治理 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7] 汽车行业具体目标 - 2025年目标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3]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2026年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3] 电力装备行业具体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4]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4]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4] 电子信息制造业具体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 [4] -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到2026年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4] -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4]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4] 战略意图与产业导向 - 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7%左右高于一般工业增速 发挥"增长极"核心作用 [5] - 优化产业结构与能级 导向服务器、大尺寸电视、智能终端等高附加值领域 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5][6] - 巩固产业领导地位 维护和提升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中的核心地位 [5] 政策实施措施 - 电力装备行业从供给、需求、环境三方面提出8方面措施 供给侧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7] - 需求侧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稳定国内需求 拓展海外市场 [7] - 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加速绿色化转型 [7]
(经济观察)8月中国经济数据折射政策效应释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02
消费需求释放 - 8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快于商品零售 [1] - 旅游休闲、演出赛事、信息通讯等领域服务消费表现活跃 [1] 生产端传导效应 - 8月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电机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4.8% [2] -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电动自行车产量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装备制造业增长8.1% 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1和2.9个百分点 [2] 产业结构升级 - 通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 [2] - 设备更新带动制造业结构持续升级优化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行业竞争秩序 推动供求关系改善 [2] 价格指标改善 - 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 [2] - 宏观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新兴产业需求释放收窄工业品价格降幅 [2] - 国内调控平抑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影响 PPI向合理区间回归 [2] 政策持续发力 -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近期下达 带动居民消费需求释放 [1]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推出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1] -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在10个地区开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 [3] 投资政策部署 - 国务院部署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措施 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 [3] - 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措施有望近期落地 [3] - 宏观政策呈现渐进式、托底式特征 下阶段政策力度有望加大 [3]
以金融之力托举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
证券日报· 2025-09-13 13:58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旨在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深化产业内生动力,提振产业发展信心,保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在合理 区间,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 安全的关键领域。从5G通信设备的飞速迭代,到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突破,从智能终端产品的不断上 新,到智能制造的广泛落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成果正全方位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其稳健发展既 需技术创新"内核驱动",也离不开金融服务"外力支撑"。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银行业需主动 适配产业特性,通过靶向发力、优化服务、深化合作,为产业注入持续动能。 此外,银行更要加强产业研究、深化银企合作,从"资金提供者"转变为"产业同行者"。电子信息制造业 技术壁垒高、行业变化快,若银行对产业趋势缺乏认知,不仅难以提供精准服务,还可能因风险误判导 致资源错配。因此,银行需组建专业产业研究团队,涵盖行业分析师、技术专家与金融顾问,实时跟踪 量子计算、AI等技术演进趋势,关注政策导向与市场竞争格局,预判产业机遇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