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水淡化
icon
搜索文档
沙特水务转型:工程实力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最大反渗透淡化厂建成
搜狐财经· 2025-09-24 23:55
深夜的麦加,沿街的水龙头不再像二十多年前那样时断时续。住户家的屋顶还留着厚重的储水箱,那是2000年前后的记忆:每隔三天才供一次水,24小时之 内抓紧蓄满,谁家忘了开阀,接下来的两天只能"省着用"。如今,靠着沿红海岸线铺展的取水口、管廊和反渗透车间,麦加和麦地那这些城市习惯了全天候 的水声。这不是自然赐予,而是工程把海洋搬进了日常。 供水秩序的转折点 与老一辈的用水焦虑做个对照,更能看出这场改变的密度。沙特国土辽阔,接近内蒙古加西藏的面积,却找不出一条超过一公里的天然河道。年均降雨不到 100毫米,蒸发量倒是几倍于此,天空慷慨赐下的水,很快又被阳光带走。早年人口少,地下水和从邻国购水还能勉强维系。石油工业一兴起,人口猛增, 城乡用水像潮水一样往上涌,旧办法就跟不上了。 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把海水变成可饮可用的资源。几十年熬过来,今天全国每天要淡化超过1300万吨的海水,折算一下,足 以灌满260亿瓶半升装的矿泉水。淡化水占全国用水一半以上,这个比例在全球少见。远在内陆的利雅得也能通过管道喝到来自海边的水,工程的触角比沙 漠风还长。 夹在这条时间线中间,有段不太体面的阶段——为控制用 ...
碧水源(300070) - 2025年9月23日、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4 09:12
核心技术突破与项目落地 - 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落地规模化示范工程 [2] - 节能型膜生物反应器组器优化膜组器构型、布气结构及气体通道布局,解决高能耗问题 [2] - 梅溪湖(雷锋)水质净化厂设计规模25万吨/天,采用半地下建设模式,2024年入选国家绿色低碳标杆水厂 [2] 海水淡化业务进展 - 反渗透膜脱盐率达99.8%,产能稳居世界前三 [3] - 超纯水反渗透膜SC系列打破半导体膜国际垄断 [3] - 当前年产能300万平方米,极限产能700万平方米 [3] - 渤海新区黄骅市海水综合利用一体化工程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涵盖取排水、预处理、海水淡化及光伏储能系统 [3] 盐湖资源化技术成果 - 开发6款专用吸附剂/膜产品和5项集成技术,吸附剂年产能达1万方 [4] - "吸附+膜"耦合提锂技术解决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问题 [4] - 紫金矿业西藏阿里拉果错盐湖项目为全球首个2万吨/年氢氧化锂"钛系吸附剂+膜系统"项目 [4] - 五矿盐湖1万吨/年碳酸锂纳滤膜项目为国内首座万吨级全膜法盐湖提锂工程 [4] 生物医药领域布局 - 开发蛋白浓缩分离膜、除菌膜、除病毒膜等产品 [5] - 组建30余人专业团队突破中空纤维膜材料设计与精密制造工艺 [5] - CAR-T细胞疗法项目实现慢病毒回收率近100% [5] - 中药外泌体处理浓度提升20倍且保持100%活性成分 [5] - TaqDNA聚合酶纯化酶活回收率达95% [5]
海上新山东图景
经济观察报· 2025-09-13 08:55
海洋经济在山东似乎从未像现在这般火爆。 面对中央持续释 放的政策信号,山东正掀起发展海洋经济的新热潮。从战略规 划到目标落地,从科技突破到产业升级,从生态保护到国际合 作,山东海洋强省建设体系正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作者: 种昂 封图:经济观察报 9月7日至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暨东亚海洋博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与上一届相比,本届活动规格更高、规模更大——不仅吸引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等一 批外国政要,还汇聚了450余家国内外企业前来参展。海洋经济在山东似乎从未像现在这般火爆。 发展海洋经济,山东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2024年5月22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指出,山东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 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本届博览会以"从蔚蓝到未来——蓝色·海洋·科技"为主题,汇集450余家参展企业机构,其中大型 央国企、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等行业领军企业和机构近百家。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9%,增速超过GDP水平。2025年7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示, ...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0:10
自然资源家底与保护治理 - 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1] - 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取得一批重大找矿突破成果[1] -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等五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2] - 全面摸清163种矿产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2]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2] - 全国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209.88亿立方米[3]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3] - 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 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和"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5] - 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5]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5]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5]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5] 产权制度改革与资源利用 - 完成5个国家公园和1096个重点区域确权登记 明晰产权激发资源保护开发主体责任[4] - 创新资产配置方式 从单一资源出让变为复合空间多要素资产打包组合出让[4] -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2] - 油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2]
中信集团、白银有色在广东成立新公司,含海水淡化处理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2:13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中润国合(广东)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自有资金投资活动 城市公园管理 土地整治服务 供应链管理服务及海水淡化处理[1] - 北京源信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中润国合 北京源信由中国中信集团与白银有色(601212)共同持股[1]
(上合天津峰会)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理马德布利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2:08
双边关系发展 - 中埃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明年将迎来建交70周年 [1] - 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 [1] - 埃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 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2] 经济合作领域 -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埃及"2030愿景"倡议对接 [1] - 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园区合作为牵引 [1] - 加强经贸 联合制造 新能源等领域合作 [1] - 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 深化新能源 电动汽车 金融 海水淡化等领域合作 [2] 多边协作与国际事务 -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 [1] - 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1] - 埃中同为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 愿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协调配合 [2] - 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应对国际经贸领域面临的挑战 [2]
到2027年,山东将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8-29 02:19
论坛总体定位 - 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是海洋领域的国际盛会 山东将从4个方面放大论坛效应推动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1] 海洋产业合作 - 深度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建设 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海洋产业园区 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 [3] - 精准对接国内外优质企业吸引投资 加快海洋渔业 海洋矿业 海洋运输 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 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 海工装备 海洋新能源 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 推动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到2027年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3] 海洋科技合作 - 吸引国际科研团队与山东高校 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 组织实施科技合作示范工程 [3] - 推动深海资源勘探开发 高技术船舶 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3] - 依托论坛搭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加速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山东落地 [3] - 培育发展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使山东成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与孵化园 [3] 海洋港口建设 - 发挥港口联通世界作用 织密国际航线 拓展海铁联运 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网络 [4] - 完善现代化港航集疏运体系 增强通达全球货运能力 提升山东港口辐射能力与全球供应链地位 [4] - 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促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国际航运重要枢纽 [4] - 到2027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2亿吨 [4] 海洋治理合作 -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主动参与海洋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制定 [4] - 开展区域海洋防灾减灾 生态保护 海洋观测等国际合作 走海洋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4] - 与国际组织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合作 推进沿海滩涂 滨海湿地和海洋生物栖息地系统保护修复 [4] - 维护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 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山东力量 [4]
速看!“2025 海洋合作发展论坛” 即将启幕,五大亮点不容错过
齐鲁晚报· 2025-08-29 02:19
论坛主题与基调 - 论坛主题确定为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 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 聚焦海洋经济并分享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案例 实现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海洋开放合作 [3] 论坛领域与方向 - 采用1+1+4+5板块设置 聚焦人工智能 港口 生物医药 青年人才四个热点领域并设置平行论坛 [3] - 策划海洋矿产 海工装备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智慧海洋与数字航运等前沿领域产学研专题对接会 [3] 嘉宾构成与规模 - 吸引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覆盖六大洲 [3] - 外宾人数达160余位 工商界嘉宾超180人 包括国内外涉海企业及海外商协会负责人 [3] 成果产出与活动安排 - 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等10项成果 成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 [4] - 邀请韩国丽水市 肯尼亚蒙巴萨郡 威海市等中外城市市长代表交流合作经验 [4] - 举办8场专业对接会 涵盖海洋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新能源 海水淡化 生物医药领域 由省发展改革委推介重点海洋项目 [4] 组织架构与保障机制 - 成立部省市三级领导组成的论坛组委会 下设9个工作组 建立三级组织架构 [4] - 实行部省市区四级联动机制 抽调业务骨干推进会务保障工作 [4]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即将启幕
齐鲁晚报· 2025-08-28 21:26
论坛概况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由山东省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 定于9月7日至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主题为"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 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 [1] - 论坛采用"1+1+4+5"活动体系 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 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 四个平行论坛和五项特色活动 预计总参会人数约700人 其中外宾160余人 [1][2] 行业聚焦领域 - 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 港口 生物医药 青年人才四大海洋领域热点 [2] - 产学研对接会覆盖海洋矿产 海工装备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智慧海洋与数字航运等前沿领域 [2] - 经贸对接会重点围绕海洋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新能源 海水淡化 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举办8场专题活动 [3] 国际合作与成果 - 吸引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工商界嘉宾达180余人 包括海外商协会负责人及跨国企业代表 [2][4] - 将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等10项成果 并成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 [3] - 中外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位嘉宾 聚焦蓝色经济创新 海洋产业升级与蓝色金融赋能等议题 [4][5] 参与主体 - 参会者包括联合国及国际涉海组织官员 多国驻华使节 科研机构及涉海企业代表 [1][4] - 国内沿海城市与韩国丽水市 肯尼亚蒙巴萨郡等国际海洋城市建立合作互鉴机制 [3] -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 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 比利时艾珂泰凯公司等机构参与工商对话环节 [4][5]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2万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8-28 21:25
海洋产业合作与发展 - 山东将深化海洋产业合作 构建蓝色经济增长极 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和RCEP建设 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海洋产业园区 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1] - 精准对接国内外优质企业 吸引投资 加快海洋渔业 矿业 运输 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 海工装备 新能源 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1] - 目标到2027年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1] 海洋科技创新 - 强化海洋科技合作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吸引国际科研团队与山东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2] - 组织实施科技合作示范工程 推动深海资源勘探 高技术船舶 深远海养殖等领域技术创新突破[2] - 依托论坛搭建的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加速国内外先进技术落地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 港口建设与物流网络 - 加快海洋港口建设 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发挥港口联通作用 织密国际航线 拓展海铁联运 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网络[2] - 完善现代化港航集疏运体系 增强全球货运能力 提升港口辐射能力与全球供应链地位[2] - 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促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目标到2027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亿吨[2] 海洋治理与生态保护 - 推进海洋治理合作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通过论坛提供国际交流平台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及国际标准制定[3] - 开展区域海洋防灾减灾 生态保护 海洋观测等国际合作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3] - 与国际组织合作推进沿海滩涂 滨海湿地和海洋生物栖息地系统保护修复 维护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