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迎来政策利好
证券日报· 2025-09-25 17:27
本报记者 冯雨瑶 9月25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支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面向 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文件提出,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须按政策标准自建、共建或委托建设回收服务网点;现有再生资源网 点将拓展动力电池及电动自行车废旧锂电池回收业务;鼓励企业建设集回收储运与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大型区域中心站,实现短 链条、少环节一站式回收。到2027年,全市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将达到90%。 动力电池正迎来退役高峰。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 82万吨,首轮退役潮即将全面到来;而2028年起,退役量将突破400万吨关口,行业产值也将冲至2800亿元以上。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监刘有华向记者表示:"技术上,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存在回收效率偏低、 有害物质处理难度大、材料分离与质量管控技术不成熟、设备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回收网络方面,则表现为回收渠道分 散、服务网点覆盖不足、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及报废网络衔接不畅等短板。" 刘有华进一步表示,尽管当前行业仍存在"小作坊"式企业无序竞争 ...
大爆发!两大利好来袭!
券商中国· 2025-09-25 04:03
市场表现 - 9月25日创业板指涨2% 创业板50接近历史新高 科创50权重股活跃 [1] - 科技 游戏 互联网电商概念股涨幅居前 宁德时代涨超5%创新高 总市值超1.8万亿元超越贵州茅台 午盘报398.86元/股 [1] - 港股京东集团-SW涨超7% 报142.4港元/股 [1] - 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 但科技板块托住主要指数 包括创业板指 沪深300和科创50 [2] - 资金向科技龙头聚拢 代表性公司包括宁德时代 新易盛 中际旭创 海光信息 寒武纪 紫金矿业 阳光电源 恒瑞医药 晶合集成 石头科技 [1][2] 行业驱动因素 - 重庆市发改委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政策措施征求意见 旨在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大规模回收处理和高水平综合利用 [3] - 京东发布升级版大模型品牌Joy AI 推出购物助手"京犀" 数字人助手"他她它"和附身智能应用"JoyInside"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带动万亿人工智能生态规模 [1][3] - 阿里巴巴计划在3800亿元人民币投资基础上追加投入 强化算力基础设施 预计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电力使用量较2022年增长10倍 [4] - 摩根士丹利预计阿里云2026-2032年每年新增数据中心容量超3吉瓦 接近2025年中国市场新增总量 将推动基础设施供应商持续增长 [6] 资本开支与估值趋势 - 微软 Meta 谷歌 亚马逊2024年资本支出超2000亿美元 预计2025年接近4000亿美元 报告预测增长趋势持续至2030年 年度总支出或突破5000亿美元 [6] - 高盛指出美股"七巨头"和AI受益股对冲基金交易拥挤度达90百分位 仓位占比逼近2024年中期历史峰值 [6] - 美国银行认为标普500指数高估值或是"新常态" 因成份股具有更低财务杠杆 更小盈利波动 更高效率和更稳定利润率等特征 [7]
负债逼近500亿,格林美赴港IPO:扩产还是“豪赌”?
公司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开启新一轮资本动作[3] - 公司曾获中植系投资 2014年斥资24.17亿元认购6068万股 占比约4.16%[8] - 中植系于2022年初清空持股彻底退出股东名单 双方明确无股权、无业务、无利益往来[8] - 公司2022年7月于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募资3.81亿美元(约24亿人民币)[18] - 此次港股上市拟募资用于金属资源产能建设、海外研发创新、全球营销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10] 财务表现与债务状况 - 公司总负债从2022年232.6亿元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486.5亿元 资产负债率从52.7%爬升至66.01%[13] - 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从141.62亿元攀升至258.97亿元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54.49亿元[1][13][14] - 营收从2022年293.32亿元增长至2024年332亿元 但净利润从2022年12.96亿元波动至2024年10.2亿元[9] - 毛利率2022年14.54% 2023年12.24% 2024年15.29% 2025年上半年跌至12.5%[9] - 新能源材料板块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3.58个百分点[9] 业务优势与市场地位 - 高镍前驱体2024年8系/9系出货12.66万吨 全球市占37.4% 为特斯拉4680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核心供应商[15] - 电池回收2024年第三方回收35.9万吨(中国第一) 镍钴回收率超98%(行业平均90%)[15] - 城市矿山业务年处理电子废弃物100万吨 提炼钴相当于中国原生矿3.5倍 钨占国内开采量6%[15] - 与全球前十电池厂深度合作 包括宁德时代邦普循环、韩国ECOPRO(2024年采购额占比15.1%)、三星SDI(高镍前驱体独家供应商)[2][16] - 与特斯拉签订2026-2030年50万吨前驱体长单 牵手大众共建欧洲回收基地[16] 碳业务与ESG表现 - 2024年获得欧盟碳积分收入1.2亿欧元 占当年海外营收1.5%[17] - 制定2025年目标 计划将碳交易收入占比提升至5%[17] - 为每块退役电池建立碳账本 特斯拉退役电池回收可减少2.3吨CO₂排放(相当于种植127棵树)[17] - 碳足迹数据达国际车企供应链准入标准 未来或成欧美市场门票[1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许开华现任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妻子王敏担任执行董事[17] - 许开华侄子许定邦任职副总经理 负责业务发展、销售及营销活动[18] - 许开华夫妇通过深圳汇丰源合计持有公司16.5%股份 已建立93家子公司[18] - 印尼子公司青美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持股63%[18] 关联交易与监管关注 -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是供应商 交易额占当期总采购额比例分别为6.3%和2.7%[18] - 2022-2024年向Morowali集团采购镍矿28.7亿元 销售MHP41.2亿元[19] - 定价机制在LME镍价基础上浮动3%-5% 同期市场价波动达20%[19] - 深交所曾发函质疑是否存在低价买矿、高价卖货的利益输送[19] - Morowali持有公司印尼子公司25%股权 青山系为镍矿巨头[20]
【新华财经调查】动力电池两年后或现退役高峰 规范化回收率仍然较低
新华财经· 2025-09-22 06:23
新华财经成都9月22日电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回收利用"成为与会 人士关注的热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400万吨级锂离子电池梯 次利用与回收拆解产能。依托镍钴行业成熟的萃取技术,我国企业锂回收率等指标全球领先,实现了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 不过,面对已经来临的动力电池"退役潮",行业仍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技术标准不足、流转不规范、 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等痛点。受访专家建议,通过立法、提标、监管三管齐下,加快建立健全动力电池 回收再利用体系,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两年后或现退役高峰 有关机构今年3月发布的《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预测成果》显示,未来5年,我国动力电 池平均每年退役约47.9GWh、34.6万吨。 建成四川首个全流程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的四川蜀矿环锂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废旧锂电池约2万吨, 该公司总经理刘芸珲说:"预计未来2至3年,四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将迎来第一轮高峰,产线将 会更加忙碌。" 基于这种趋势,有关企业已经加大力度布局电池回收业务。 9月17日,动力电池 ...
格林美产销两旺半年赚7.99亿 加速出海境外收入占31.5%
长江商报· 2025-09-18 23:49
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与美国AE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共同开拓欧洲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以及镍钴锂资源回收和电池材料市场[1][3] - 合作内容包括建设欧洲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拆解与黑粉制造体系、锂镍钴资源化与电池材料再制造产业体系[2] - 积极探索在美国合作推进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工程电池材料生产的可能性 推动全球电池护照实施与新能源绿色发展[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7.99亿元 同比增长13.91%[5][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5.61亿元 同比增长1.28%[5][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8亿元 同比增长9.69% 净现比超过1[5] 业务结构分析 -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26亿元 占总销售规模58.24%[6] - 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67亿元 占总销售规模36.83%[6] - 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7亿元 占总销售规模4.93%[6] 境外业务增长 - 境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55.32亿元 同比增长21.44%[1][7] - 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增至31.50% 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5.23个百分点[1][7] - 公司拟发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推进全球化战略[7] 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52亿元 同比增长13.40%[6] - 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5461件 其中PCT申请400件 国外授权有效专利72件[6] - 主导/参与标准595项 拥有专利技术Hydro-to-Cathode前驱体直接合成工艺[2][6] 战略合作布局 - 最近三年累计披露框架性协议逾30项 合作单位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4] - 在"中国+韩国+印尼"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后 再布局欧洲市场[3] - 与广东绿通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链[4]
格林美:关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与绿通科技签署共同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7 14:09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动力电池需求量急速增加 [2] - 退役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绿色回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2] 战略合作 - 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与绿通科技于2025年9月17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 - 双方将在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 业务布局 - 合作涵盖新能源场地车辆和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后市场维保及材料循环再生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2] - 打造"新能源车回收-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原料再造-电池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闭环产业链 [2] 战略目标 -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并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2]
绿通科技:关于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7 13:08
战略合作框架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 - 双方将联合优势打造从新能源车回收到动力电池再造的闭环产业链 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2] - 合作旨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2] 协议执行安排 - 本次签署框架协议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2]
绿通科技(301322.SZ)与格林美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0:36
战略合作框架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合作领域涵盖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包括回收利用 后市场维保 材料循环再生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1] - 打造"新能源车回收—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原料再造—电池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闭环产业链 [1] 合作目标 - 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1] -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1]
绿通科技:与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0:22
战略合作框架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双方联合优势在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打造从新能源车回收到动力电池再造的闭环产业链体系 [1] 合作领域 - 实现场地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与后市场维保 [1] - 覆盖材料循环再生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1] - 形成"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再造"完整产业链闭环 [1]
电动车动力电池退役后去哪了?一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连亏3年
新浪财经· 2025-09-07 09:29
公司业务模式 - 锂电池再生利用连接下游应用与上游电池材料生产 形成锂电池产业内循环经济模式 [1] - 公司碳酸锂等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导致高价采购存货贬值 在某些年份加剧亏损 [1] - 2022年实现短暂盈利 但拟上市前三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1]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内地退役电池量预计从2024年不足50万吨增长至2027年超过100万吨 2031年逼近500万吨 [1] - 2020年开始国内电动车销量爆发 早期电动车动力电池逐渐步入退役期 [1] 资本市场动态 - 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书 即将赴港上市 [1] - 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601995 SH 03908 HK)和招银国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