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
icon
搜索文档
赵东的故事:从“OTC第一人”到铁狱7年,被迫锁仓仍成富豪
36氪· 2025-09-15 02:05
赵东个人经历 - 赵东1982年出生于山西农村 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 曾因挂科降级两年并学习软件技术[3] - 2011年参与开发墨迹天气APP 用户量超千万 离开时赚取第一桶金约700万人民币[3] - 2013年经介绍以400元购入首枚比特币 后追加投资至100万人民币 年底持有1.5万枚比特币 按当时市价8000元计算身家超1亿人民币[4] - 2014年因门头沟事件爆仓亏损超9000枚比特币(折合800万美元) 全年亏损1.5亿人民币 负债6000万人民币[5] - 2015年通过OTC业务月交易额达3000万人民币 收取2%手续费 两年内还清债务并成立区块链基金DFund[6] - 2016年因Bitfinex黑客事件损失比特币 获补偿代币BFX 后与Tether合作拓展借贷业务[8] - 2019年成立人人比特(renrenbit)项目 涉及P2P贷款和钱包服务[8] - 2020年7月被警方带走 最终因非法支付结算(涉及2429余万元人民币 获利3.5万)和非法买卖外汇(涉及4385万余元人民币 获利87万)被判有期徒刑7年[9] - 目前仍持有Tether早期股份及比特币资产 出狱后预计保留巨额财富[11] 加密货币行业演变 - 2013年为币圈OG集体崛起年份 多位知名人物如李林、徐明星、赵长鹏、宝二爷等聚集于车库咖啡[4] - 行业经历多次波动 包括2014年门头沟事件导致比特币价格从600多美元闪崩至102美元[5] - 2023年后美国与中国香港等地区监管放开 加密货币获主流认可 美SEC主席表示"加密货币的时代来了"[12] - 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币圈权力中心 行业从灰色地带转向合规化发展[12] - 当前全球最大交易所为币安 与阿布扎比建立合作 赵长鹏虽不再任CEO但仍掌控业务[11] - OKX(徐明星)即将上市 火币易主后以新火科技回归香港市场[11] 行业代表人物现状 - 烤猫失踪 惠轶自杀 李笑来退出并称"比特币是一场骗局"[11] - 宝二爷仍活跃一线 拥有奢华生活方式及韭菜庄园[11] - 孙宇晨持续营销推广Tron 热度未减[11] - 赵长鹏曾服刑4个月 现仍实际控制币安[11] - 2024年4月香港聚会中多位OG重现 体现行业历史纽带关系[14]
资产代币化起风了!RWA到底是什么?难题何解
北京商报· 2025-07-31 09:26
RWA概念与定义 - 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转化为可数字化表示和交易的数字代币 本质是基于真实资产生成可交易的链上权证 [1] - RWA涵盖范围包括证券型代币 大宗商品 发票 碳信用额等非证券型资产 以及更复杂的结构化金融产品 [2] - 代币化后资产可被拆分交易 降低投资门槛并提升流动性 普通投资人可认购份额 持有者获得融资支持 [2] 发展历程与市场动态 - RWA发展源于2017年STO概念 旨在将金融资产通过代币形式在区块链发行交易 [1] - 2020年DeFi爆发后 RWA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DeFi的桥梁 多家海外银行和资管巨头布局代币化存款 债券 外汇及基金 [2] - 香港2022年10月发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 2023年11月证监会发布代币化投资产品通函 2024年8月启动Ensemble代币化沙盒 汇丰 恒生 蚂蚁数科等参与测试 [3] 核心价值与差异对比 - RWA核心价值在于锚定现实资产价值 代币代表真实存在的资产权益如房产 债券或碳信用 价值源于底层资产实际表现 [4][5] - 与NFT差异:NFT侧重数字资产象征性表达 用于数字艺术品 收藏品等 价值依赖稀缺性和社区共识而非实际资产支撑 [5] - 与ICO差异:ICO基于项目未来预期融资 缺乏底层资产支持 风险极高 RWA则是锚定实体经济的合规尝试 [4][5] 应用场景与优势 - RWA可激活非流动资产流动性 降低投资门槛与交易成本 提升透明度与安全性 [3] - 在融资效率和成本上具有优势 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和企业布局 政策环境友好提供支持 [3] - 内地已有基于新能源 充电桩 光伏 二轮换电等资产的RWA项目落地 市场机构积极参与搭建平台或布局数字金融业务 [8] 实施挑战与监管要求 - RWA代币化处于初步阶段 难点集中在资产确权与链下同步 跨境结构设计以及链上治理 [6] - 内地企业赴港发行需在境外搭建SPV 通过SPV取得境内底层资产权益后在香港法律框架下确权 方可映射至链上代币 [8] - 香港金管局沙盒首阶段试验四大用例主题:固定收益和投资基金 流动性管理 绿色可持续金融 贸易供应链融资 固定收益和投资基金被视为初步重点 [8][9] 风险与合规考量 - 企业若对价值模型 责任边界和法律适配认知不足 盲目上链可能导致合规压力与兑付风险 [6] - 发行不符合监管要求的RWA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证券发行 涉及非法集资 金融诈骗等刑事犯罪 [9] - 内地居民直接参与香港RWA产品因外汇管理 身份审查和资金流动限制不具备合规条件 需避免参与无监管平台 [7]
稳定币及RWA观点分享
2025-07-19 14: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稳定币、数字资产、区块链、金融 - **公司**:Circle、Coinbase、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Binanc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稳定币发展现状与应用**:稳定币作为数字资产减少价格波动,在跨境贸易和智能支付广泛应用,如发票通证化方案和Project DSFT,还获得金融科技创新奖项及资助 [1][2] 2. **各经济体稳定币政策**:总体呈关注和支持趋势,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加紧制定政策,但力度有差异;美国相关法规虽有阻碍但预计将通过 [1][3] 3. **稳定币未来发展趋势**:跨境贸易和智能支付领域扩展,商业化应用增长,传统金融机构重视投资,前景乐观 [1][5] 4. **影响数字资产领域的法规**:《稳定币法》规定美元稳定币发行条件;《Clarity法案》解决数字资产性质等问题;《反央行数字货币法案》禁止美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Fit 21法案》若通过将重启ICO,这些法规将影响全球数字资产和经济 [1][6] 5. **数字资产市场表现与风险**:近期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暴涨,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松预期推动牛市;面临地缘政治、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内部和泡沫周期等风险 [1][10][12] 6. **稳定币主要战场**:在离岸美元稳定币体系,USDT和USDC主要用户在亚非拉等地,稳定币是政府融资手段 [1][17] 7. **稳定币创新赛道**:包括发行、分发、钱包和安全托管、支付,各赛道有不同挑战和机遇 [20] 8. **稳定币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大公司发行稳定币可低息融资,使储户和用户绕过银行,冲击传统银行体系,促使金融系统变革 [22] 9. **稳定币窄银行运作模式**:通过智能合约吸引稳定币投入安全资产,不从事高风险业务,区块链领域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机构有不同倾向 [25] 10. **稳定币市场发展趋势**:将出现多种稳定币,带来交易和兑换机遇,技术突破优化兑换机制 [26] 11. **未来创业机会**:全球将出现中国互联网及区块链创业者投身稳定币经济创业,美国一级市场融资升温,亚洲待解冻 [27] 12. **香港稳定币市场前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重要前景,将成立“稳定币研究与创新联盟”支持华人创业者 [28] 13. **美国法案对发稳健融资的影响**:根据相关法案,发稳健融资可行合法,为华人创业者指出路径 [29] 14. **稳定币市场规模及决定因素**:与中国稳定币战略相关,港币和人民币离岸稳定币面临与美元竞争挑战 [30] 15. **全球支付系统中稳定币选择**:用户通常优先选择美元稳定币,但可通过补贴等策略让用户使用港币或人民币离岸稳定币 [31][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中文社区对稳定币的认知误区**:存在低估或误判稳定币经济模式潜力与风险的情况,需专业人士深入探讨避免误解 [4] 2. **特朗普下台后政策影响**:政策反复可能对稳定币和区块链生态产生重大影响,或重构金融行业 [13] 3. **稳定币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风险**:第三世界国家灰色产业与合规产业并存互动,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导致政策反复 [14] 4. **传统金融专家对稳定币的误解**:认为稳定币只是工具,实际将导致金融行业结构性变革 [15] 5. **区块链支付挑战**:最大挑战是安全,市场支付解决方案复杂,需提供专业化、安全性高的方案 [23][24] 6. **发行稳固的门槛**:参与发行稳固不一定需申请牌照,有多种方式参与且最终赢家不一定是最初申请牌照者 [33]
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叙事被证伪了吗?
新财富· 2025-03-28 12:40
比特币发展历程与属性演变 - 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和去中心化设置使其具有"数字黄金"属性 但近期与黄金走势劈叉 表现出与纳指更高的正向关联度 市场观点认为其"数字黄金"叙事部分让位于"美式高波动资产"属性[1] 技术原理与架构 - 比特币基于密码学与分布式系统重组 核心区块链和非对称加密并非新技术 通过SHA-256函数生成私钥→公钥→地址 实现去中心化身份认证和交易验证[5] - 区块链采用去中心化共识算法和最长链原则 矿工通过计算哈希值生成新区块 获得新比特币和交易费奖励 需掌握51%以上算力才能篡改交易记录[8][10] - 技术架构可承载货币交易和清算功能 固定总量与去中心化发行机制赋予抗通胀和抗霸权属性[12] 早期发展阶段(2008-2013) - 2008年次贷危机后诞生 最初作为电子记账系统概念提出 2010年首次被认可为价值载体(1万比特币兑换两个披萨 时价约40美元)[3][13] - 2013年塞浦路斯债务危机期间 因政府没收银行存款6.75% 比特币从20美元/枚涨至100美元/枚 被称为"互联网的数字黄金" 并出现商业应用案例[14] - 2011-2013年暗网Silk Road利用比特币匿名性进行交易 30%比特币交易流向暗网 2013年查封后反而催生第一次大牛市[18] 市场危机与技术迭代(2014-2015) - 2014年Mt.Gox交易所因安全漏洞被盗85万枚比特币 涉及12万用户 导致比特币市值缩水80% 暴露中心化交易架构风险[22][23][24] - 技术漏洞事件后开发者修补延展性漏洞 提出SegWit方案 比特币完成从"极客玩具"到"社会经济变量"的演进[24] 价值发现与属性强化(2016-2017) - 2016年美联储加息开启货币紧缩周期 美元指数上涨10% 黄金上涨10% 比特币开始与黄金呈现微妙相关性 成为规避本币贬值风险的替代品[26] - 2016年比特币从752美元飙升至近2万美元 涨幅超2590% 引发全球ICO热潮 但超90%项目最终归零 存在大量欺诈案例[27][28] - 以太坊生态释放智能合约潜力 扩展区块链应用场景至DeFi和NFT 但ICO融资模式伴随高风险[28] 当前市场属性转变 - 2017年12月比特币登陆美国期货市场 2024年1月美国SEC批准比特币现货ETF 华尔街400亿美元日交易量入场[29] - 比特币表现出与纳指高度正向关联度 市场关注美国宏观数据和美联储利率决议 美式资产属性显著增强[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