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社交
icon
搜索文档
通通AI社交(00628)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187.6万元 同比增长26.12%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2:01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约2.03亿元 同比增长233.33%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187.6万元 同比增长26.12% [1] - 每股盈利0.61分 [1] 业务发展 - 公司间接持有26.01%股权的北京立衡集团于初步发展阶段产生重大亏损 [1] - 该等亏损大部分由非控股权益承担 [1] - 公司的其他主要业务取得增长 [1]
通通AI社交(00628.HK):上半年纯利为3187.6万元 同比增加26.1%
格隆汇· 2025-08-29 11:49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达人民币2.03亿元 同比增长233.3%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187.6万元 同比增长26.1% [1] - 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0.61分 [1]
蔡浩宇的疯狂实验,跟游戏没啥关系?
36氪· 2025-08-24 04:18
产品概述 -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主导的新公司Anuttacon推出AI对话游戏《星之低语》 采用虚幻5引擎打造科幻外星剧情框架 核心玩法为与AI虚拟人自由对话[1] - 游戏通过远程通讯拯救流落外星球的女主Stella 玩家对话实时影响剧情走向 但缺乏传统游戏玩法元素[1][5] - 目前仅支持英文交互 国内用户覆盖面有限[1][7]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Steam平台首发评价获得86%好评 但用户体量不大 存在两极分化评价[1] - 部分用户认为游戏像"Character AI套壳" 批评其聊天比重过大而故事内容过少[1][6] - 成就系统显示50%玩家未达成初始成就 意味着近半数用户游戏时间不足15分钟[20] 技术实现 - 采用大模型驱动完全自由的对话交互 相比传统预设选项游戏《生命线》有显著技术升级[3][5] - 需要整套工业链路支持:语音识别(ASR)→大模型推理(LLM)→语音合成/表情驱动(TTS/面部动画)[11] - 依赖云端实时推理导致可能出现延迟问题 实际体验中存在音画不同步现象[11] - BosonAI联合创始人确认进行了大量语料微调和手标数据工作[8] 数据隐私争议 - 隐私政策明确收集"Chat Data"和"Voice Data" 玩家所有语音对话可能成为训练语料[8] - 付费玩家对数据收集更加敏感 认为自由对话内容代表个人观点 不应被平台获取[9][10] - 与传统游戏行为数据收集不同 AI对话数据直接反映玩家真实表达[9] 行业定位与发展 - 被视为AI社交1.0向2.0升级的探索 套用游戏外壳提升AI陪伴产品形态[2][6] - 与Character AI等纯聊天产品形成对比 增加了剧情章节结构和目标奖励机制[6] - 在Steam平台获得超过600个好评 被认可为AI互动玩法的先行探索者[21] 行业技术趋势 - 全球游戏行业加速应用AI技术 2025年新发行游戏中AI技术使用率达20% 较去年增长8倍[18] - 主流厂商布局AI NPC:Xbox与Inworld合作 育碧推出NEO NPC原型 网易/腾讯在热门游戏中应用[16] - 深度耦合技术初现雏形:谷歌DeepMind的Genie 3和腾讯Hunyuan-GameCraft探索动态场景生成[19] - 技术路线分化:《动物朋克》采用本地显卡运算 AI推理环节不依赖云端[12] 行业争议与挑战 - 传统游戏玩家认为AI对话作为核心玩法过于单一 缺乏场景变化和游戏性[14][15] - 行业对AI创造性存疑 《博德之门3》总监认为AI缺乏创造性 海量内容仍需人工制作[20] - 技术应用边界受限:AI适合替代随机NPC对话 但难以推动3A大作主线剧情[15] - 艺术性与技术性存在矛盾 业内认为核心叙事与角色灵魂需要人类温度[18]
赛道Hyper | Soul推出全双工通话大模型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08:12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展览现场,社交平台Soul App展示了其自研的全双工通话大模型。 该模型即将在Soul平台开启内测,后续计划应用于虚拟人实时通话、AI匹配等1V1及多对多互动场景, 是社交领域的一项新探索。 就眼下Soul的"虚拟人"应对用户互动场景的表现来看,已深具"真实感",但这种互动目前仅限于文字形 式。 此次推出自研全双工通话大模型,若能实现实时通话,则其智能性确然会有更大提升。 调整传统交互模式 传统语音交互长期依赖VAD(话音活性检测)机制与延迟控制逻辑,形成轮次对话模式。 这种模式的人机对话,呈现一问一答刻板节奏:用户发言结束后,AI才开始响应,中间存在明显延 迟,影响了交互的自然性。 在很多时候,用户发言过程中会出现短暂停顿,这可能被系统误判为发言结束,导致AI过早介入,打 断用户思路,交流显得过于生硬。 Soul自研的端到端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对这一传统模式做了调整:不再采用VAD机制,尝试通过算 法让AI自主把控对话节奏。 还有情绪表达,AI的声音情绪会随对话推进变化,用户分享喜悦时语调上扬,用户情 ...
AI社交集体失灵的日本,却被马斯克打破僵局?
虎嗅· 2025-07-31 23:49
Grok AI角色Ani在日本市场的表现 - Ani是Grok推出的AI美少女角色,具备二次元外形和沉浸式互动功能,包括调情、NSFW模式和换装玩法 [1][2] - Ani上线后带动Grok登顶日本iOS总榜,单日下载量增长至近5万次,较上月均值增长超15倍 [8][10] - Grok在日本iOS效率畅销榜最高达到Top4,日本成为其第二大收入市场(排除占比76%的美国) [10][12] 日本AI社交市场特点 - 日本长期对AI社交产品"免疫",此前CharacterAI月活3160万但未打开日本市场,本土产品Lovey Dovey仅35万用户 [3] - 日本"孤独经济"蓬勃,20-49岁未婚成年人中1/3从未恋爱,1/4无结婚意愿,15%受访者对虚拟角色产生情感依赖 [23] - 虚拟伴侣产品Gatebox曾以13500元单价售罄,但受限于硬件形态未能普及 [19] Ani成功的文化因素 - Ani造型疑似借鉴《死亡笔记》弥海砂,xAI专门设立"Waifu"产品方向并招聘全栈工程师 [12][14] - 融合VTuber视觉语言但提供更私密的实时互动,区别于需要真人驱动的虚拟主播模式 [17][20] - Grok团队预判日本用户反应,官方推文用日语引导互动,该推文浏览量突破5700万 [8][12]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日本用户对虚拟伴侣要求极高,现有AI难以提供真人VTuber的情感深度与成长叙事 [20] - Grok畅销榜排名已回落至更新前水平,显示新鲜感驱动的增长存在可持续性挑战 [21] - 需持续投入人设打磨和内容共创,这可能偏离xAI原有的硬科技路线 [22][24]
WAIC面对面 上海任意门科技尹顺顺:AI时代的社交新物种
人民网· 2025-07-31 05:35
核心是打造"陪伴型AI",具备长期记忆和情绪感知能力。例如,我们训练了一个四川女生人设的AI,聊 天中会自然使用四川方言。数据合规与用户授权下,她能记住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家乡、喜好) 并固化到数据库,同时通过总结模型捕捉用户的情绪波动点(如"小时候被狗咬过"或"昨天被领导批 评"),这些记忆能持续提供情绪价值。 今年的WAIC场馆里,充满了硬核理工男的浪漫,但就在这片人工智能入侵现实的场馆里,还有赛博朋 克的另一幕: 大屏幕里,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孩正用四川方言安慰失恋的观众:"莫得事嘛,我请你吃火锅噻!"没有炫 目的全息投影,没有冰冷的金属躯壳,这就是Soul App在AI时代的秘密武器——虚拟伴侣。 今天的嘉宾是上海任意门科技有限公司(Soul App)AI 技术负责人尹顺顺。Soul把大模型装进社交场 景,如今AI能帮你在聊天时抛出话题调解尴尬,也能帮你修改润色仅他/她可见的朋友圈文案,你甚至 也能与虚拟伴侣开麦谈恋爱。 对话AI摘编: 主持人:欢迎Soul App AI技术负责人尹顺顺来到我们的节目。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Soul在AI领域主要 进行了哪些探索? 尹顺顺:其实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Soul ...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9 10:14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主打情感陪伴功能的AI社交应用崛起[2] - 2025年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日下载量从峰值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腰斩[3] - 海外头部应用CharacterAI月活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进程受阻[5] - 行业面临投资人撤退、大厂观望、算力成本高企与变现困难的多重压力[7]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小团队在流量和投放上难以抗衡大厂[8] - ChatGPT等大模型应用直接替代AI社交功能,用户不愿为重复服务付费[8] - 玩法同质化严重,依赖价格战和擦边内容,极端案例导致未成年用户自残事件[9] - 算力成本高企与用户付费意愿低下形成矛盾,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9] 转型方向与机遇 - 参考IBM和Brother转型案例,需从单一陪聊转向内容共创或垂直服务[12] - KotokoAI通过Bside平台构建虚拟角色自主社交空间,增强用户创作粘性[14] - ToB场景如外语陪练、客服训练、心理疏导更易实现商业化[14] - 内容精致化路线可借鉴《恋与》系列,通过高质量剧本和角色设计突破同质化[15]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Grok4伴侣功能,证明赛道仍具吸引力[15] 未来发展趋势 - 生存路径可能存在于极小众垂直领域,需回应多样化情感需求[17] - 当前模式处于AI互动初级阶段,释放真正价值需突破单一陪伴功能[17]
WAIC 2025现场,惊喜是Soul「活人感」AI给的
36氪· 2025-07-28 10:35
AI社交与情绪价值 - Soul App在WAIC 2025展出的虚拟人对话展示出高度自然交互能力,包括主动打破沉默、引导话题、使用语气词等,被观众评价为"情绪价值满满" [3][6] - 行业趋势显示,2025年提供情绪价值的AI社交和陪伴型机器人厂商展台热度显著,OpenAI CEO奥特曼曾以电影《Her》为例肯定AI情感交互的预言性 [6] - 期刊研究证实AI伴侣能有效缓解孤独感,效果与真人互动相当,核心机制是通过"被倾听感"实现共情,AI社交应用中提及孤独的评论比例显著高于通用AI且与高评分正相关 [8] 全双工交互技术突破 - Soul于2024年7月升级自研端到端全双工语音大模型,摒弃传统VAD机制,实现AI自主决策对话节奏,支持边听边说、主动打断等类现实交互 [7] - 谷歌Gemini Live API和Meta AI App均探索全双工技术,Soul通过多人语音交互场景(如群聊派对AI主持)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 [7][13] - 全双工技术赋予AI主体性,使人机关系从工具升级为"互为主体"的共创伙伴,推动高阶情感链接 [10] Soul的AI社交战略壁垒 - 公司聚焦垂类模型研发,避开通用大模型竞争,重点布局超拟人、情感化、多模态交互技术,2023年推出Soul X大模型后陆续上线语音生成、音乐生成等垂直能力 [12] - 平台18%的用户发帖包含真实社交困境内容,构成独特的"社交样本库",使AI能理解共鸣与倾听,避免书面化表达违和感 [13] - 技术+数据+场景三重优势:基于Z世代社交需求洞察,早期推出灵犀引擎构建关系模型,并快速将全双工技术落地至1V1/多人互动场景 [11][13] 行业方向与产品哲学 - AI社交核心是构建"真人感",需实现倾听、理解、共情等人类特质,Soul通过全双工音视频能力追求交互沉浸感与情绪价值产出 [9] - 公司定位AI为社交网络组成部分而非工具,技术方向包括情感识别、长记忆、心智理论等能力集合,支撑AI Agent生态 [12] - 电影《Her》的2025年设定与当前行业巧合呼应,用户与AI共创回忆的时间积累成为情感关系新范式 [15]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36氪· 2025-07-28 02:14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情感陪伴类AI社交应用崛起,但2025年行业遭遇严重生存危机,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双端日下载量从巅峰期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50%[1] - 海外头部应用CharacterAI月活达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进程艰难[5] - 行业面临投资人撤资、大厂观望、商业变现困难与大模型持续烧钱的多重压力[3]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个人开发者与大厂边缘团队均可快速上线同类应用,小团队在流量投放上难以抗衡[4] - ChatGPT等大模型自带聊天功能形成替代威胁,用户不愿为重复功能二次付费[4] - 玩法同质化严重,缺乏高质量剧情设计,虚拟角色辨识度低,部分平台陷入低端化竞争恶性循环[4] - 算力成本高企与用户付费意愿低下形成矛盾,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6] 潜在转型方向 - 从单向陪聊转向内容共创,如Kotoko AI开发的Bside平台构建虚拟角色自主社交空间,增强用户创作参与度[9] - 开拓ToB垂直场景,包括外语陪练、客服培训、员工心理疏导等服务,相比ToC更易实现ROI[9] - 借鉴乙女游戏成功经验,聚焦精品内容开发,通过高辨识度角色与深度剧情设计提升用户粘性[10]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基于Grok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证明细分领域仍存在创新空间[10] 历史经验与行业展望 - 行业现状类似PC时代打字机厂商困境,仅IBM和Brother通过转型服务/外设制造存活,预示死守原有模式风险极高[7] - 未来价值释放取决于能否满足原子化社会中个体多样化情感需求,极垂直小众领域或存机遇[12]
Soul App携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亮相WAIC 2025,重新定义AI社交边界
IPO早知道· 2025-07-26 12:58
技术创新驱动AI社交升级 - 公司Soul App在WAIC 2025展览中展示了AI社交创新解决方案,重点呈现自研端到端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应用于多人语音互动场景的群聊派对AI主持,提升交互智能性和沉浸感[2] - 公司CTO陶明提出AI融入社交关系网络是大势所趋,致力于构建AI与人类共存的社交社区,通过AI赋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归属感[2] 全双工音视频通话技术突破 - 公司最新升级的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摒弃传统VAD机制和延迟控制逻辑,赋予AI自主决策对话节奏能力,打破行业"轮次对话"模式[4] - 该技术即将内测,计划应用于虚拟人实时通话、AI匹配等1V1及多对多互动场景,现场展示中AI主持人可自然互动并提升群聊参与度[5][6] - 公司探索多模态交互,结合全双工语音和实时视频生成能力,使用户能感知"AI形象和世界",相关研究成果已被CVPR2025收录[8] AI社交场景应用与社区构建 - 公司以"AI辅助社交"和"人机互动"为方向,通过虚拟人与真人社交融合推动"情感共生",例如灵犀引擎和Soul X大模型系列(含语音生成、音乐生成等)[12][16] - 平台广场18%新发帖反映用户真实社交困境,公司基于此构建"社交样本库",通过AI推荐内容主题、降低表达门槛,并打造虚拟达人生态提供情感支持[15][16] 技术壁垒与行业趋势 - 公司核心壁垒在于自研能力、独家公域社交数据及高效应用迭代,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已支持文字对话、语音通话、拟人等特性[12][13] - AI深入社交场景可能催生"情价比消费"等新商业模式,扩展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生活的应用范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