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技术落地
icon
搜索文档
鹏华基金闫思倩:全球共振与产业化加速,机器人万亿市场空间开启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02:51
行业催化与市场表现 - 机器人板块9月以来迎来多重催化事件 行业热度持续攀升[1] - 工信部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已具备从关键芯片 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1] - 宇树科技积极推进IPO进程 特斯拉开通Tesla AI微博账号并展示新版Optimus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今年以来涨幅36.76% 近一年涨幅93.76%[1] 行业地位与发展前景 - 机器人作为AI技术落地和高端制造融合的重要方向 具有长期投资价值[1] - 机器人是最大的AI应用 是科技革命与制造业革命的结合 万亿市场空间将随AI时代到来逐步打开[1] - 2025年是机器人量产元年 工业场景优先量产 行业处于量产阶段前夕[3]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 安全巡逻 物流配送 服务行业等领域开始小规模商业试点[3] 投资机会与产业链 - 主要关注特斯拉链 智元链 宇树链等产业链龙头[3] - 老赛道如丝杠 减速器领域持续出现龙头 新赛道不断更新[3] - 灵巧手和传感器是通缩最弱的环节 具有壁垒高 空间大的优势[3] 宏观环境与产业趋势 - 中国在大模型与算力等方面快速追赶 目前居全球第二位[1] - 全球同步修复最早可能在4季度初现端倪 有色与顺周期带来机会[2] - PPI回升可能进一步确认 伴随中国9月份进入开工旺季及反内卷和消费政策[2]
人工智能新风吹进千行百业,落地攻坚仍面临三大难题
证券时报· 2025-08-28 00:42
人工智能应用现状 - AI技术正通过机器人等硬件载体加速渗透至咖啡制作、分拣、零售结算等多元化场景 实现饮品自动制作、物料精准分拣及高效收银功能[3][5] - 智能机器人具备视觉捕捉和3D建模学习能力 可复刻专业咖啡师拉花技巧 分拣机器人采用高精度视觉引导技术 在混乱堆放条件下实现精准抓取[5] - AI结算台依托百度飞桨AI能力 将餐饮结算效率从人力每分钟2单提升至10-15单 显著降低人力成本[5] 政策推动与区域实施 - 国务院明确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目标 部署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等六大重点领域"人工智能+"行动[7] - 浙江以"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为突破口建设国家级医疗AI基地 上海聚焦制造业实施"模塑申城"行动 推动AI与集成电路、汽车等产业深度融合[7] - 华院计算钢铁行业大模型将宝武集团热轧缺陷检测准确率从不足80%提升至98% 并成功出海应用于墨西哥钢铁企业[8] 技术落地挑战 - 基础模型存在可解释性差与幻觉高等问题 工业领域面临高准入门槛、高运营成本及高安全风险 技术与业务协同不足[10] - 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差异导致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医疗等领域因数据安全法规限制及诊疗数据格式不统一 造成高质量语料稀缺[10][11] - 定制化AI服务的算力、模型及数据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标准化服务尚未满足行业特色需求[12] 发展路径建议 - 需构建技术-场景-生态闭环体系 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推动AI在装配、焊接等典型场景的规模化部署[10] - 实施"一业一策"策略 优先选择数据基础好、需求迫切的行业 依托链主企业建立数据-模型-场景闭环[8] -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共性基础设施 通过差异化政策支持央国企、行业龙头及中小企业 降低AI应用创新成本[12]
对话无问芯穹CEO夏立雪:模型和芯片是两条驱动路径,不可能分开发展|独家
钛媒体APP· 2025-07-30 04:42
公司产品发布 - 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布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 包括三大核心产品:无穹AI云(针对万卡至十万卡全局算力网络)、无界智算平台(针对百卡至千卡级大型智算集群)和无垠终端智能(针对单卡至十卡级有限算力终端)[2] - 该方案是一套面向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软硬协同系统 覆盖跨地域智算网络、智算集群与多形态智能终端等全规模场景 统一适配多种异构算力 提供从模型调度、性能优化到应用部署的全链路支持[2] - 无穹AI云大模型服务平台上线智谱最新开源模型GLM-4.5(3550亿参数)和GLM-4.5-air(1060亿参数)[2] 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打造产业链上的"世界通用语言" 实现不同芯片之间的无缝通信与协同 使算力资源即插即用且可自由挑选[3] - 通过算法和编译优化 国产芯片性能提升50%-200% 并实现多源异构国产AI芯片的统一调度和混合精度计算 综合性价比全面超越国际主流芯片[5] - 无界智算平台高效利用2000张华为昇腾910B智算加速卡 实现千亿参数模型的分布式部署与大规模推理[6] 商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公司提供全球首个跨地域全分布式联合强化学习服务 最小支持单张消费级显卡接入 与三大运营商及20余家AIDC机构联合启动"AIDC联合运营创新生态计划"[6] - 与上海创智院共同打造全球首款端侧本征模型无穹天权Infini-Megrez2.0 与联想合作开发智能终端推理加速引擎无穹开阳Infini-Mizar2.0(将AI PC本地模型尺寸上限从70亿提升到300亿参数) 与新华三合作大模型一体机 与苏州异格技术合作推出FPGA大模型推理一体机[7] - 服务的上海模速空间日均Tokens调用量突破100亿 累计服务10余个智慧场景 支撑100多个前沿AI创新应用 单应用月活高达数千万[6] 融资与发展历程 - 公司2024年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创下国内AI基础设施最大单笔融资记录 成立两年累计融资超过10亿元[5] - 成立于2023年5月 专注于为AI 2.0时代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致力于成为大模型落地过程中的"M×N"中间层[4] 行业观点与趋势 - 模型和算力芯片是两条驱动路径 需要融合及协同发展 国内算力产业需要多方配合解决资源限制问题[3] - AI应用落地价值空间=场景尺度×计算资源×智能效率 智能效率持续进化推动顶尖模型从大规模计算下放到中等算力和小算力场景[5] - 国产芯片在推理侧具备商业价值 公司帮助用户从国际芯片逐步迁移到国产卡 目前在一些国产卡上运行效率较好[8] - 需要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全栈能力 教育科研领域应共同思考"最后一公里"问题[8]
快手磁力引擎副总裁冯超离职,王志强接管渠道业务
36氪· 2025-04-22 10:03
人事变动 - 快手磁力引擎副总裁兼渠道业务负责人冯超于2024年3月离职 其职位由原快手电商中小商家业务负责人王志强接任[1] - 冯超曾主导磁力引擎渠道业务多次关键转型 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2024年8月磁力引擎合作伙伴大会 提出"品牌跃迁计划"推动15家核心代理商构建专业化服务能力 覆盖超4000名从业人员[3] - 王志强拥有京东7年快消品管理经验及美团买菜商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经验 2024年9月加入快手后先担任电商中小业务负责人 再接任渠道业务负责人[3][4] 渠道业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品牌客户数逆势增长69% 服务商数量实现185%提升[6] - 通过"产业带二期计划"新增15个城市覆盖 A级产业带商家GMV显著提升[6] - 女娲数字人和全站推广等产品应用迭代提升代理商人效及客户转化效率[6] 中小商家业务增长 - 2024年快手双11大促全周期新动销中小商家数同比增长167%[4] - 中小商家达成GMV同比增长156% 动销品类数同比增长77%[4] - 2023年10月入驻快手实现首销的中小商家单店经营收益同比增长139%[4] 商业化收入表现 - 2024年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724亿元 同比增长20.1% 占总营收57.1%[6] - 第四季度单季广告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6亿元 同比增长13.3%[6] - 广告收入规模超越百度同期179亿元 成为国内第五大广告平台[6] 业务挑战 - 商业化流量质量存在波动 部分代理商反馈用户转化衰减较快 表单链路存在无效信息问题[6] - 高端市场渗透不足 在奢侈品、汽车等高客单价品类中仍以低价策略为主[6] - 需通过磁力聚星达人营销提升品牌溢价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