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消费电子

搜索文档
“火爆”的智能眼镜,热管理材料、设计与供应商深度解析
DT新材料· 2025-08-31 16:04
AI与消费电子融合趋势 - AI技术与消费电子深度融合正推动智能眼镜成为下一代个人终端 从概念走向现实[2] - vivo近期发布首款MR产品vivo Vision探索版 采用与苹果Vision Pro一致的"眼动+手势"人机交互逻辑[2] - 2025年行业暂未启动公开销售 但已在部分城市开放线下体验[4] 智能眼镜技术分类 - 常规AI眼镜以语音交互为核心 集成摄像头与音频模块 无显示屏幕 侧重轻量化与日常场景 代表产品包括Ray-Ban Meta和小米AI眼镜[7] - AR(增强现实)在现实世界叠加虚拟信息 代表产品包括Rokid glasses、微软Holo Lens和雷鸟X3 Pro[10] - MR(混合现实)实现虚拟元素与现实环境深度融合 代表产品为苹果Vision Pro 主要应用于医疗手术辅助等专业领域[11] - XR(扩展现实)为统称概念 涵盖VR、AR和MR所有虚拟与现实融合技术[12] - 智能眼镜产品形态包括分体式AR眼镜、一体式AR眼镜、VR一体机等 硬件需求涵盖透明显示屏、高性能处理器和高分辨率显示屏[13] 产业链生态结构 - 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技术整合与产品制造、下游渠道分发与场景应用[15] - 上游核心器件包括光学模组(自由曲面透镜、光波导、MicroLED/MicroOLED)、计算芯片与AI加速器、各类传感器、扬声器与麦克风、PCB封装基板、高能量密度电池及导热功能材料[22] - 中游整机厂商包括国际巨头苹果、Meta、微软以及国内厂商华为、vivo、OPPO、小米[23] - 下游应用场景覆盖消费级(娱乐、游戏、社交)、产业级(工业巡检、医疗辅助)及公共服务(教育、文旅)领域[24] 热管理技术挑战 - 智能眼镜需在极小体积内集成显示、传感、计算与交互多重功能 面临"高性能+小体积"带来的热管理难题[6] - 主要挑战包括:空间受限使传统散热方式难以适配、局部温升影响佩戴舒适性、功耗与续航矛盾、外观与结构设计限制以及长期可靠性问题[27] - 热管理解决方案分为主动式(风扇、液冷泵)和被动式(石墨散热膜、热管、均温板)两类 需配合热界面材料使用[25] 热管理解决方案 材料与组件创新 - 导热石墨膜适用于面部接触区域或狭小空间 具有超薄柔性特性[31] - VC均温板与微热管可快速将热量从芯片传导至整机表面[31] - 相变材料(PCM)能在高峰功耗时吸收多余热量实现缓冲降温[31] - 厦门大学开发定制化3D随形热管 使VR设备温度降低48.59% 传热极限提升4.75倍[29] 系统设计与技术趋势 - 整机设计需优化器件级散热布局和整机热路径 结合柔性与微型化要求[34] - 新兴技术包括微型液冷(微泵液冷、超薄风扇)和多材料复合散热体系[34] 热管理供应商格局 微型主动散热方案 - 成都汇通西电开发射流风扇 尺寸小且风速最高达20m/s[35] - 谐振精密主营微型压电马达、压电气泵及R-jet散热模组 具有轻薄静音特性[36] - 江苏蚂蚁动力研发超声静音风扇和VR冷却系统 微型液态冷却泵尺寸仅8mm×8mm×1.5mm[40] - 威图流体专注压电微泵、微阀等精密流体控制装置 实现压电微泵大规模商业化[42] - 南芯科技推出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SC3601 可在移动终端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46] - 艾为电子发布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 为国产芯片在该领域首次突破[48] 石墨烯材料厂商 - 常州富烯科技年产240万平方米石墨烯导热膜 合作伙伴包括华为、比亚迪等[51] - 广东墨睿科技年产120万平方米石墨烯导热膜 供应小米、努比亚等手机厂商[52] - 杭州高烯科技开发石墨烯"1+3+3型"产业链 量产石墨烯导热膜等材料[53] - 上海瑞烯新材料年产120万片石墨烯界面散热材料 热导率高且获头部客户认证[55] VC/热管供应商 - 飞荣达科技主营热管、均温板等导热材料 应用于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57] - 威铂驰热技术产品包括超薄VC、超薄热管等 具有热设计仿真经验[58] - 思泉新材料主营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热管、均温板等热管理材料[60] - 天脉导热科技产品涵盖热管、均温板、石墨膜等 应用于三星、OPPO等品牌[61] - 瑞声科技开发多款VC产品 采用热学仿真与精密材料技术[62] - 立讯精密提供散热模块涵盖超薄均温板 服务于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64] - 领益智造提供铜、不锈钢、纯钛等不同材质VC均温板散热方案[65] 行业活动与展望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行 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 预计300+参展企业和30,000专业观众[69][71] - 展会设立材料主题展示、消费电子热管理、新能源热管理等六大展区[73] - 智能眼镜商业化需依靠算力、光学与交互迭代 并通过材料创新和系统设计解决热管理问题[66]
消费电子旺季来临,板块逆市狂飙,头部企业抢抓AI新机遇
36氪· 2025-08-26 09:41
消费电子板块市场表现 - 8月26日消费电子板块逆市上涨 领益智造 奋达科技 歌尔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 [1][8] - 板块动态市盈率低于近三年中位数 估值修复行情有望持续 [8] 苹果iPhone 17系列升级 - Pro系列采用航空级铝合金中框与一体化无缝设计 被称为史上最大外观革新 [3] - 后置三颗4800万像素摄像头 支持4倍物理焦段与8倍光学品质变焦 前置升级至2400万像素 [3] - 配备6.3英寸120Hz抗刮耐磨防眩光显示屏 A19 Pro处理器功耗降低5%-10%且性能提升5% [3] - 苹果新品发布会预计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举行 [4]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 AI大模型技术升级为消费电子提升运算能力 AI手机 AI眼镜等新产品应运而生 [5][6] - 政策鼓励AI在消费领域深度融合 上海推动AI计算机 AI眼镜等智能终端迭代升级 [6] - 端侧AI落地加速手机等终端换机周期 驱动硬件升级 板块修复弹性可期 [6] 头部企业战略布局 - 领益智造转型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 聚焦机器人 服务器散热 AI眼镜等新赛道 [7] - 蓝思科技为Vision Pro提供关键玻璃组件 在机器人传感器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7] - 立讯精密上半年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20.2% 归母净利润66.4亿元同比增长23.1% [8] 行业发展趋势 - 第三季度为消费电子传统旺季 AI手机 AI眼镜等新品发布推动产业链稼动率提升 [7] - 头部企业通过硬件+算法垂直整合 加速向智能解决方案商转型 [8] - 消费电子进入新品发布旺季 9月多款端侧AI新品发布有望推动估值重塑 [1][6]
AI赋能消费电子,南山区政企协作“链”通共赢新局
搜狐财经· 2025-07-24 17:50
活动背景与目的 - 2025年南山智链·AI+消费电子"专精特新"企业市场供需对接会举行 旨在通过精准对接挖掘AI硬件供需、垂直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1] - 活动联动链主企业、高成长性"专精特新"企业及科研机构 推动市场对接、技术协同、场景开放等产业链融通创新 [1] - 由高新区党委、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 荣耀终端、腾讯云计算协办 聚焦"AI+消费电子"产业链 [1] 政策支持与战略意义 - 深圳市工信局印发《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专项工作行动方案》 提出十大举措包括"百场产业对接会""场景开放AI赋能"等 [5] - 选择"AI+消费电子"赛道因人工智能与消费电子融合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5] - 南山区拥有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 创新活力持续涌现 [14] 企业参与与投入 - 荣耀终端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超100亿美元 打造开放、共创、共享的AI终端生态 [9] - 腾讯云分享助力企业出海、降本增效的成功案例 展示25年技术积累的云计算基础 [10] - 飞算数智科技等12家企业代表参与 围绕软硬件开发、解决方案优化等方向探寻合作 [10] 产业影响与前景 - AI与消费电子融合催生智能穿戴、智慧家居、沉浸式交互等新场景新赛道 [14] - 消费电子既是科技创新试验田 也是拉动内需主力军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市场注入澎湃动能 [14] - 南山区将持续提供精准政策支持、高效场景对接和有力要素保障 支持产业发展 [14]
消费电子密集接入DeepSeek,蹭热点还是真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23:38
文章核心观点 消费电子行业掀起接入DeepSeek热潮,推动智能终端设备升级,引发终端厂商AI竞赛,DeepSeek凭借自身优势降低企业进入AI终端领域门槛,加速端侧模型落地,标志着行业从“AI功能叠加”向“AI原生重构”转型 [1][2][13] 分组1:消费电子厂商接入DeepSeek情况 - 近期主流消费电子厂商短时间内完成DeepSeek接入,推动智能终端设备全面升级 [1] - 华为最早接入,将其AI能力融入语音助手“小艺”;荣耀、OPPO、星纪魅族、努比亚、小米、vivo等也相继接入 [4][5][6] - 联想AI PC、AI手机和AI平板已全面接入云端DeepSeek - R1联网满血版大模型,并在端侧部署 [6] - 家电企业海尔、海信、创维等和车企比亚迪、吉利、东风集团、极氪、岚图等宣布接入或深度融合DeepSeek [7] 分组2:DeepSeek引发AI竞赛及市场反馈 - DeepSeek点燃终端厂商AI竞赛,各厂商加速布局,融合智能助手、增强AI功能 [4] - 2024年手机及PC市场持续复苏,消费者对接入DeepSeek的消费电子产品关注度和接受度较高,年轻用户群体尤甚 [4][6] - IDC预计中国市场PC、平板和智能手机出货量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1.0%和1.3% [6] 分组3:DeepSeek的优势及影响 - DeepSeek开源、低成本部署、性能卓越,支持多模态交互和高效推理,带动智能终端设备AI化升级和市场普及 [2] - DeepSeek话题性和流量惊人,企业接入可承接外溢流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10] - DeepSeek - R1采用MIT许可协议,API服务定价低,降低企业进入AI终端领域门槛,促进市场多元化技术创新 [11] - DeepSeek加速端侧模型落地,端侧模型具有低延迟、低成本、高隐私保护等特性,但短期内仍以云端为主、端侧为辅 [12] 分组4:消费电子行业转型 - 消费电子行业正从“AI功能叠加”向“AI原生重构”转型,成败关键在于厂商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用户价值和商业闭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