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G物联
icon
搜索文档
国务院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江苏 5 个城市入选
扬子晚报网· 2025-09-12 03:04
改革试点范围与规模 - 试点覆盖10个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地区 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四分之一[3] - 江苏省试点包含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镇江全域[3] - 实施方案包含7项共24条具体措施[3] 人力资源要素改革 - 实现试点地区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3] - 扩大居住证持有人权益和便利范围[3] - 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可申请两次延长 总期限不超过6年[3] - 建立区域人才资格互认机制和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3] - 推进跨区域合作办学和职业教育改革[3] 数据要素市场化 - 推动政府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并制定地方标准[4] - 探索数据确权 赋权及市场化定价机制[4] - 培育数据经纪商和服务商 促进数据产业集聚[4] - 支持无锡构建物联网数字产业体系 建设车联网先导区[4] - 南京苏州建设基于AI和5G的智慧城市大脑集群[4] 技术与资本要素改革 - 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4] - 支持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创新成果无障碍转化[4] - 金融机构通过新技术提供创新性金融产品[4] - 引导设立并购基金拓宽创业投资市场化退出渠道[4]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5] - 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5] - 支持二三产业混合用地 优化新型产业用地审批[5] - 推行新型产业用地"标准地"供应[5] - 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5]
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南重点城市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南京日报· 2025-09-12 02:20
试点政策框架 - 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及合肥都市圈等[1] - 苏南试点范围覆盖江苏省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镇江市全域[1] - 实施方案包含七大类改革方向 涵盖技术 土地 人力资源 数据 资本 资源环境要素及要素协同配置 共24项具体举措[2] 技术要素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制度 推动试点地区技术协同创新[2] - 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产业链[2] 土地要素改革 -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2] - 推进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 人力资源要素改革 -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加强人力资源政策协同 实施人才共同招引和培养[2] - 深化南京市 常州市职业教育改革 建设"平台+论坛+基地"式职业教育名师发展区域共同体[3]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 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应用 支持培育数据市场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2] - 依托南京市 苏州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智慧城市大脑 形成协同服务城市大脑集群[3] - 支持南京市 苏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协同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打造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3] 资本要素市场化 - 创新区域资本供给方式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推进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2] - 探索搭建资产证券化数字服务与监管平台 支持南京市 无锡市 苏州市探索对资产支持证券(ABS)项目的数字化监管[3] 资源环境要素配置 - 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2] - 支持南京市 苏州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 重点实践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供需对接及可持续经营开发[3] 区域要素发展基础 - 南京市持续提升要素丰裕度 在人力支撑 供地保障 融资对接方面进行积极探索[4] - 南京市推进算力 数据 绿电等新型生产要素供给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实效[4]
AI赋能水利土木工程开启防灾减灾“新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6-17 20:03
行业发展趋势 - 水利土木工程发展范式加速向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转型 [1]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土木工程深度融合 推动行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可持续方向发展 [1] - 构建感知-分析-决策-调控一体化智能体系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命题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重点探讨数字孪生智能建造和监测 韧性城市等前沿议题 [1] - 通过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5G物联等前沿技术赋能工程安全 突破黑箱预警和被动响应瓶颈 [1] - 开展60余场研究报告 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 产业升级契机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洪涝干旱地震等极端灾害频发 使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重要性凸显 [1] - 极端灾害频发成为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 [1] - 江苏构建全国最密集水利工程体系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1] 科研平台建设 - 河海大学聚焦工程安全与智能化核心领域 系统布局科研创新平台 [2] - 形成水利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一体化创新国家级平台 [2] - 江苏高校持续发力推动行业转型 开启防灾减灾新范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