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火储多能互补

搜索文档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电力“引擎”驱动新能源产业跑出“加速度”
中国能源网· 2025-08-12 09:44
在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内,寰泰储能全产业链项目的厂房鳞次栉比,生产车间里机 器轰鸣不息,一块块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正从这里启程,奔赴全国新能源市场的各个角落。8 月11日,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300兆瓦全钒液流 电池储能装备生产项目厂区,对企业配电设施、用电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巡检,精准监测负 荷变化,量身定制用电方案,以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为企业的高效 运转保驾护航。 2021年11月,寰泰储能与瓜州县达成战略合作,投资建设储能全产业链项目。这一项目 的成功落地,对于破解当地新能源消纳难题、推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格局构建具有里程碑 式的重要意义。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运营的全过程中,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全程跟进、精准服 务,以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和专业高效的供电服务,为储能产业在瓜州的崛起注入了强劲动 力。 今年以来,该公司充分发挥酒泉市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全市首个能源领域"源网荷 储"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双重优势,依托重要输电通道及新能源基地典型场景构建区域新能 源发展立体服务网络。通过26次重大电网方式优化调整与67项六级及以上电网风险精准管 控,筑牢电网安全防 ...
带动上下游投资超千亿元 疆电千里入巴渝(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10 21:55
新能源电力输送工程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电能传输仅需0.007秒即可完成2260公里输送 [1] - 工程配套电源总规模1420万千瓦 其中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装机1020万千瓦 占比超70% [2] - 采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模式 通过智能控制将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控制在5%以内 [2] 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 - 换流变压器实现100%国产化 换流站整体设备国产化率超90% [3] - 针对新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115天大风天气 优化铁塔设计增强抗风性 [3] - 采用7条索道运输塔材 运输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使用高强度铝合金间隔棒提升重冰区设施强度 [3] 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影响 - 哈密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实现核心供应商本地配套率70% 供应链周期从45天压缩至20天 [4] - 哈密形成8兆瓦—15兆瓦全系列机型配套能力 孵化20多项专利技术 构建全产业链闭环 [4] - 工程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 创造4万余个就业岗位 拉动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0亿元 [4] 电力供需与资源配置 - 重庆电力需求年均增长6%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11% [2] - 利用新疆与重庆经度差实现时空互补 提升清洁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能力 [2] - 工程促进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4]
这条特高压够绿!——走近我国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大动脉
新华社· 2025-05-23 22:52
工程概况 - 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大动脉,线路全长约2290千米,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份 [1][2] - 工程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渝北,配套电源装机1420万千瓦,其中风、光、热装机达102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创同类工程新高 [3] - 工程投资286亿元,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激活4万余人的就业市场 [8] 清洁能源输送 - 工程每年可向重庆送电360亿千瓦时,其中超过180亿千瓦时来自风力和光伏发电,相当于替代燃煤消耗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0万吨 [4] - 采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模式,1020万千瓦新能源与400万千瓦火电协同调节,通过智能控制将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控制在5%以内 [4] - 新疆与中东部负荷中心存在时差互补性,哈密光伏发电可覆盖重庆用电晚高峰 [4] 技术创新与挑战 - 工程面临风、冰、寒、山四重极限挑战,316千米线路位于新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全年8级及以上大风天气达115天 [5] - 首次采用落地双摇臂抱杆技术,抗风能力提升50%,施工效率提高一倍 [5] - 线路部分区段采用新设计铁塔并对金具进行加强,塔重共增加超4600吨 [5] - 7条索道组成的"空中走廊"将塔材运输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6] - 哈密巴里坤换流站14台换流变压器全部自主研制,实现±800千伏换流变压器100%国产化 [7] 产业与经济影响 - 工程推动哈密从煤炭资源依赖转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9] - 直接拉动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0亿元,实现塔筒、叶片等核心部件全流程制造 [9] -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将跻身哈密第二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构建"风光储输造"一体化产业集群,形成年产值数百亿元的绿色产业生态圈 [9] - 工程建成后将助力新疆成为全国能源战略保障基地,形成外送规模超3300万千瓦的"三直两交"输电通道 [9]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辽宁日报· 2025-05-13 01:46
项目概况 -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是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关联项目,采用"资源换产业"模式 [1] - 项目由明阳新材科技(铁岭县)有限公司与铁岭铁诚新能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总投资22.4亿元,分三期建设 [1] - 一期工程已进入投产冲刺阶段,计划5月15日投产 [1] 建设进展 - 叶片厂房、综合楼等5栋建筑单体已完成主体施工,综合楼内部装饰完工,厂区重载道路正在铺设 [1] - 叶片厂房为省内最大单体风机叶片生产厂房,长650米、宽151米、高24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 [1] - 自3月复工以来,500余名工人参与建设 [1] 生产规划 - 厂房内将建6条风机叶片生产线,单条生产线模具长度超110米、对开宽度近9米,需分割三段运输 [2] - 一期投产后年产能:风机叶片1200支、机舱罩1万套 [2] - 预计年产值12亿元、利税5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 [2] 技术细节 - 风机叶片成型模具需10辆加长货车运输辅助设备 [2] - 投产前工人正进行设备参数核对与模具调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