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标准

搜索文档
预制菜风波下的国联水产
环球网· 2025-09-28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 罗永浩质疑西贝"现制菜品实为预制菜"引发舆论危机 话题阅读量破亿 西贝全国门店单日营业额环比暴跌百万元 行业信任危机蔓延至产业链 国联水产作为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虽非西贝核心供应商但仍受连带效应影响 股价低迷[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6.51亿元 净亏损5.4亿元 较去年同期扩大3180.5% 连续亏损态势与风波冲击形成共振[1] 公司业务转型 - 2019年前构建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水产种苗、饲料、养殖、科研、加工与销售 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2年水产食品毛利率14.02% 饲料毛利率仅3.54%[2] - 2023年起启动战略收缩 剥离种苗和养殖业务 2024年继续剥离饲料业务 当前94.8%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 饲料营收占比降至4.35% 其他行业营收占比0.85%[5] - 形成三大核心产品体系:以预制菜为主的精深加工类(牛蛙、风味鱼、小龙虾等系列)、初加工类(生熟带头、虾仁、鱼片等系列)及全球海产精选类(阿根廷红虾、黑虎虾、帝王蟹等) 客户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达美乐、永和大王等知名连锁品牌[5] 扩产计划与终止 - 曾计划募资10亿元 其中5亿元用于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 总投资6.02亿元 规划建设期12个月 达产后新增年产能1.53万吨小龙虾和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5] - 2025年4月终止该项目 将剩余募集资金转为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称因市场环境变化 暗含对预制菜行业竞争加剧的预判[6] 财务表现与亏损原因 - 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 2019-2024年持续亏损 2024年全年净亏损扩大至7.4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5.4亿元 亏损周期达七年 为行业亏损时间最长企业之一[7] - 存货管理系统性崩塌为主要亏损原因 水产制品保质期特性要求高库存周转效率 但陷入冷冻库困局 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25.65亿元 跌价准备计提6.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332天 远超行业90天合理水平[7] - 毛利率全面下滑 2025年上半年水产食品毛利率同比下滑17.05% 饲料毛利率同比下滑27.72% 其他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155.77%[7] - 营收下降因贸易类产品和市场受影响较大 净利润亏损扩大因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贸易关税持续影响、水产消费市场景气度不佳、南美白对虾等销售价格持续低位、终端销售缓慢及计提较大资产减值[8] 行业标准与影响 - 预制菜风波凸显消费者知情权缺失与质量隐忧 行业存在模糊地带 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多部门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9] - 公司曾与中国烹饪协会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 政策严格规范将有利于规范化头部企业健康发展[9] - 法律专家表示预制菜本身无错 关键在于消费者知情权和食品添加剂充分告知 未来可能出现无添加预制菜 风波对公司影响有限[10]
罗永浩直播“爆了”:第一次遇到超过90%的人支持我,准备试试老乡鸡!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05:57
事件背景 - 网络大V罗永浩于9月12日晚八点半在微博、抖音、B站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回应此前关于西贝预制菜且贵的争议 [1] 罗永浩核心观点 - 不反对预制菜 但希望通过事件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4] - 指出西贝声称"100%没有预制菜"是撒谎 因国家尚未出台预制菜国标 [4] - 认为现做菜与预制菜有明显差别 现做菜原材料不应是保质期特别长的冷冻半成品 [5][6] - 获得大量网友支持的原因包括西贝使用预制菜不承认及产品价格贵 5个人点15个菜因分量太小吃不饱 [6] - 直播中点赞老乡鸡 认为其将菜品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分类注明(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并以颜色区分 值得餐饮同行学习 [4] 西贝应对措施 - 创始人贾国龙在9月11日媒体沟通会上情绪激动地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 称"西贝现在门店100%没有预制菜 一道都没有" 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6] - 9月12日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 详细公布罗永浩所点13道菜品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试图证实其现场制作属性 [7] - 宣布全国所有门店后厨向消费者开放参观 并上线"罗永浩菜单" 承诺不好吃不要钱 [7] 事件影响 - 舆论风波对西贝运营产生实际影响 北京部分西贝餐厅9月12日外卖订单量从平时200多单骤降至100多单 [8] - 消费者评价出现分化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媒体发文感谢西贝 称其提供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8] 行业标准现状 - 争论焦点在于双方对预制菜理解不同 因国家标准尚未出台 [12] - 消费者认为经过预加工、后期只需简单加热或组合的菜品都属于预制菜 更关注是否新鲜现炒有锅气体验 [12] - 餐饮企业认为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采用中央厨房统一处理食材、门店现场烹饪模式不属于预制菜 [12] - 2024年3月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预制菜需是预包装菜肴且不添加防腐剂 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12] - 《通知》虽明文规定应推广预制菜明示制度 但条款属倡导性质而非强制要求 实际执行中对餐饮企业约束力有限 [13]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引爆行业,消费者为何“谈虎色变”
第一财经· 2025-09-12 15:55
核心观点 - 网红企业家罗永浩与餐饮品牌西贝就预制菜使用问题爆发公开争议 罗永浩主张强制明示预制菜使用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而西贝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准备法律维权[3][5][6] - 争议暴露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与消费者认知矛盾 行业缺乏统一国标 但监管部门已开始推广使用明示制度[3][8][10] - 中央厨房模式被广泛采用 但需区分"预加工原料"与"预制菜成品"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净菜、半成品等不属于预制菜范畴[6][11][13] 行业现状与发展 - 预制菜行业发展已超20年 早期以B端需求为主 2014年后因租金和人力成本上升推动中央厨房模式普及 2020年疫情加速C端市场渗透[8] -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元 保守按8万亿元测算 预制菜渗透率提至15%~20%时 B端规模达5000亿元 C端预计7000亿元 复合增速13%[8] - 市场分散度加剧 盈利难度增加 行业龙头味知香近几年净利润逐年下滑[8] 监管与标准 - 2024年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10]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未明示可能涉及消费欺诈[10] - 日本预制菜产业成熟 拥有国标和高门槛资质要求 形成严格食品安全保障体系[10] 技术模式与认知差异 - 中央厨房通过集中采购、标准化生产和统一配送 降低食材损耗与运营成本50%以上 解决口味不一问题 适配连锁餐饮规模化扩张[13] - 预加工原料(如切割羊排)与预制菜成品(熟食冷冻加热)存在本质区别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净菜、半成品、主食类产品等不属于预制菜[6][11][12] - 中央厨房实现全流程可控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30%以上 相比传统门店更易落实卫生标准[13]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引爆行业,消费者为何“谈虎色变”
第一财经· 2025-09-12 14:53
本次纷争的原因之一还与顾客端和品牌端对于预制的理解不太一样有关。 "预制菜"究竟是餐饮工业化的进步,还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近日,由网红企业家罗永浩对餐饮品 牌西贝的质疑所引发的这场巨大风波,正是呈现了这一争论。 一方基于消费体验呼吁强制明示,另一方则从专业角度坚决否认并准备法律维权。在这场"罗生门"背 后,暴露的是当前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定义模糊与消费者认知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罗永浩公开指责,西贝"应战" 9月12日,记者探访了上海市一家西贝莜面村的后厨,员工告诉记者:"店里没有预制菜。烤鱼烤羊等菜 品运来的时候都是生的状态,到店后才开始烹饪。香葱烤鱼大概需要烤9分钟,烤鸭需要烤80分 钟。"【探访详情可戳记者实探西贝后厨】 9月11日,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 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 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 缺乏国标,但鼓励预制菜明示 实际上,在被C端消费者熟知之前,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已有20多年之久。但当时预制菜仅仅被B端 业者所知晓,并作为行业内的切配和辅助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