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法代理退保
icon
搜索文档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高管讲消保:打击代理退保黑产,守护金融安全与客户权益
齐鲁晚报· 2025-09-19 12:20
非法代理退保运作模式及危害 - 非法代理退保通过互联网平台及社交软件诱导消费者委托代理退保 采用虚构事实和伪造材料等违规手段 [1] - 退保导致消费者失去原有保险保障 可能面临不可逆的经济损失 [1] - 代理费用高达20%-50% 且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二次诈骗风险 [1] - 消费者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敏感信息可能被用于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 [1] 典型案例分析 - 2024年德州地区发生重疾退保纠纷案例 消费者支付30%代理费用解除重疾险合同 [2] - 半年后确诊恶性肿瘤 因合同终止无法获得52.8万元保险金赔付 [2] - 代理机构存在伪造投保告知书等违法行为 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2] 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议 - 需对高收益和零风险等营销话术保持审慎态度 妥善保管重要资料 [3] - 退保决策前应通过公司官网及客服专线等官方渠道获取准确信息 [3] - 可通过公司投诉处理机制 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或金融监管部门依法维权 [3] - 保险机构将持续完善服务流程 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3]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非法代理退保 背后的致命陷阱
齐鲁晚报· 2025-09-12 02:21
非法代理退保黑灰产运作模式 - 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只需付手续费就能100%全额退保"的虚假广告进行客户引流 [1] - 引导消费者支付手续费后伪造医疗证明或提供虚假投诉材料 [1] - 盗用客户敏感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甚至采取暴力催收手段 [1] 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 - 导致消费者保险保障失效并遭遇个人信息泄露 [1] - 部分消费者退保后被卷入非法集资等二次骗局遭受财产损失 [1] - 已形成包含引流、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的完整黑灰产业链 [1] 保险公司的风险防控措施 - 构建"发现-拦截-修复"三位一体防护体系识别可疑线索 [1] -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及时阻断违法操作 [1] - 联合监管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处理非法代理退保案件 [1] 消费者教育及风险防范 - 近年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商圈等形式开展专项宣教活动 [1] - 提出"五不原则":不轻信全额退保承诺、不泄露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不签署空白委托协议、不参与材料造假、不盲目投资风险产品 [1] - 强调非法代理退保实质是破坏家庭风险防线的黑手 [2]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识别非法代理退保等新型套路
齐鲁晚报· 2025-09-12 02:05
近年来存在许多非法"代理退保"公司借助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等信息,诱导保 险投保人委托该公司进行代理退保,以杜撰、虚增、伪造保险公司违规行为的方式编写投诉信,向监管 部门恶意投诉保险公司,迫使保险公司支付超过合同约定金额的退保金。 3、索取信息: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手机卡等信息。 4、收取费用:以"手续费""材料费"等名目预收定金(通常为退保金20%-50%)。 【风险提示】 1、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对于所谓"退保维权专家"承诺可100%退保的提高警惕,不要提供自己的身份 证、保单等敏感信息,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买卖,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 2、退保后将失去保险保障,若突发疾病或意外将面临巨额支出。 3、教唆、伪造证据者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案例介绍】 2025年5月,滨州无棣县张女士受网络平台影响,寻求"第三方代理退保",对方称自己是一名"律师", 该名"律师"告知张女士购买的保险非常不好,退保金额非常低,并声称自己可以协助其全额退保,但退 保成功后支付保费的30%作为手续费,经多轮"洗脑",张女士在该"律师"指导下将投诉信寄出,公司工 作人员收到信函后第一时间对反映的内容 ...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警惕“代理退保”陷阱,守护您的保险保障
齐鲁晚报· 2025-07-14 10:55
非法代理退保案例 - 临沂张女士因轻信短视频平台"代理退保"宣传,支付5000元服务费并提供个人信息,最终遭遇经济损失、保障丧失和法律风险 [1] - 不法分子伪造投诉材料逼迫保险公司退保,导致受害者未能全额退保且手续费未退还 [1] - 受害者退保后因年龄和健康问题无法重新投保,个人信息被用于网贷和洗钱案件 [1] 非法代理退保风险 - 财产诈骗:以手续费或保证金名义骗取资金,甚至诱导购买虚假理财产品 [2] - 信息泄露:索要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敏感信息用于非法借贷和诈骗 [3] - 保障丧失:退保后可能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变化永久失去保险保障 [4] 消费者自我保护措施 - 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客服热线或营业网点等官方渠道办理退保 [5] - 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6] - 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警惕无银保监会牌照的"黑中介" [7] - 退保前需理性评估现金价值损失和保障中断后果,咨询官方热线 [8]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警惕“保单升级”骗局 “非法代理”让你人财两空
齐鲁晚报· 2025-07-14 10:55
李某因经营困难急需50万元周转,通过短视频广告联系到"金融顾问"张某。张某承诺:"低息贷款,还 能白赚保险保障!"要求李某提供身份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并代签多份文件。 陷阱1:信息盗用埋雷 张某以"贷款资质审核"为由,用李某信息私自投保某分红型两全保险(年缴保费8万元),并将首期保 费从贷款资金中划扣。李某收到保单短信时,张某谎称:"这是贷款增信流程,保费后期全额返还。" 陷阱2:帮信罪资金转移 李某银行卡到账42万元(贷款50万-保费8万),但随后账户因涉诈资金流入被冻结。警方调查发现:张 某团伙用李某账户为境外诈骗团伙洗钱,其行为已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陷阱3:诱导退保二次收割 李某因账户冻结要求退保,张某趁机推销"代理退保维权服务":"交30%佣金,我帮您操作全额退 保!"其团伙伪造"销售误导"录音和微信沟通记录,教李某投诉称"不知情投保"。退保成功但仅拿回现 金价值5.2万元,且失去保险保障。后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诉讼。 值此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期间,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非法代 理",避免悲剧发生: (4)法律风险:因帮信罪被刑事立案,银行卡仍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