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icon
搜索文档
伟思医疗(688580.SH):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格隆汇· 2025-09-10 07:46
脑机接口技术储备 - 公司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涵盖团体生物反馈 多参数生物反馈 新生儿脑电监测等产品 [1] - 已获得数十项与脑机接口相关的专利成果 涉及脑电信号采集 脑电干扰信号校正 信号传输解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核心技术 [1] - 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电极方面积累了多项专利和技术储备 [1] 神经康复技术布局 - 神经康复领域技术布局已从单一设备向"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解决方案延伸 [1] - 针对闭环神经康复系统 公司已具备脑电采集 无创神经调控 康复机器人等技术 [1] - 可实现"脑信号采集-意图解析-磁刺激调控-机械辅助执行"的闭环康复链 [1] 临床应用场景 -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 可通过脑电帽实时捕捉运动想象信号 同步触发康复机器人执行训练 同时利用经颅磁刺激增强神经可塑性 加速运动功能重建 [1] -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 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可评估残存神经功能 结合脉冲磁场治疗仪干预受损脊髓节段 形成个性化康复方案 [1] 战略发展方向 - 依托国家宏观政策支持 公司将密切关注神经科学前端技术发展与运用情况 [1] - 积极探索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与技术合作 共同推动康复医学领域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精准化 智能化的跨越发展 [1]
伟思医疗: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格隆汇· 2025-09-10 07:44
脑机接口技术储备 - 公司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团体生物反馈、多参数生物反馈及新生儿脑电监测等产品线[1] - 已获得数十项脑机接口相关专利 覆盖脑电信号采集、干扰校正、信号传输解析及机器学习算法等核心技术[1]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电极技术积累多项专利储备[1] 神经康复解决方案 - 技术布局从单一设备延伸至"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闭环系统[1] - 具备脑电采集、无创神经调控及康复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模块[1] - 实现"脑信号采集-意图解析-磁刺激调控-机械辅助执行"完整康复链[1] 临床应用场景 - 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 通过脑电帽实时捕捉运动想象信号并同步触发康复机器人训练 结合经颅磁刺激增强神经可塑性[1] - 针对脊髓损伤患者 通过表面肌电分析系统评估神经功能 结合脉冲磁场治疗仪形成个性化康复方案[1] 战略发展方向 - 依托国家政策支持 密切关注神经科学前端技术发展[1] -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业务与技术合作 推动康复医学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1]
每周股票复盘:麦澜德(688273)上半年营收增5.62%,净利降11.96%
搜狐财经· 2025-09-06 21:48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价39.71元,较上周41.96元下跌5.36% [1] - 本周最高价42.25元(9月1日),最低价38.03元(9月4日) [1] - 总市值39.71亿元,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96/126,A股整体市值排名3850/5152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5.62% [2][3][7] - 归母净利润6,392.01万元,同比下降11.96%,主要因处置子公司不良资产 [2][3][7] - 毛利率下降源于新品推广阶段销售策略调整及大客户订单数量增加 [4] 业务板块发展 - 生殖康复和抗衰业务收入7,983.87万元,同比增长42.45%,成为增长主力 [4][7] - 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结合线上渠道推广 [4] - 海外业务以盆底产品为主,重点市场为东南亚,通过参展和学术交流加强宣传 [5] 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 - 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在上肢和手部运动机器人、无创神经调控、多模态生理信号采集等领域有技术积累 [4] - 未来布局多模态闭环神经调控、认知与情绪功能障碍识别与干预、中枢-外周协同调控算法及装备研发 [4] - 情感交互产品处于中期阶段,已形成原理样机,计划年内开展临床预实验,技术基于多模态生理信号识别与算法融合 [4] 临床研究与医疗合作 - 多中心临床研究增强盆底磁刺激仪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医学证据,通过头部医院积累病例建设标杆中心 [4] - 康美中心为与医院合作新模式,结合医院支持、科室协作与企业赋能,2025年目标在江浙地区打造样板中心 [5]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坚持"一端更严肃,一端更消费"战略,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双轮驱动,实现临床数据与消费运营方法论互补 [5] - 拟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并修订《公司章程》及十项公司治理制度 [6][7] - 拟续聘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聘期一年 [6]
博拓生物20250617
2025-06-18 00: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脑机接口、IVD(体外诊断)、POCT(即时检验) - **公司**:博拓生物、清创视界、智然、星岛、复瑞康、妙福康、博睿康、强茂、清水源、美敦力、品驰医疗、雅培、芯源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博拓生物投资脑机接口 - **投资背景与布局**:博拓生物深耕 IVD 领域十多年,产品涵盖毒品检测、传染病检测等五大系列,主打传染病筛查和毒品检测,产品 70%-80%出口海外。因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落户未来科技城,董事长有合作优势,经两三年跟踪,2024 年在抑郁症方向取得脑机接口研发成果并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博拓生物入股占比 5%,欲实现诊断向诊疗一体化转变[3]。 - **脑机接口市场潜力**:运动康复和感知觉恢复受众达千万级别,重大脑疾病治疗市场大,全国患者超 10 亿,抑郁症患者近 1 亿[3][15]。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政策支持**:国家将脑机接口列为科技飞跃重点领域,推出 2030 发展规划,总预算超 300 亿,未来几年还有 168 亿投入,同时出台百亿级重大脑疾病规划[2][5]。 - **技术结构与应用领域**:技术包括电子设备、微系统、材料;应用于重大脑疾病治疗、感知觉恢复、健康监测、工业应用、军事和生活文体等领域[6]。 - **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区别**:侵入式信号质量高,可达 1 - 5 万赫兹,能解析神经元信号,但有创;非侵入式无创但信号质量差[2][7]。 - **康复和医疗应用现状**:主要用于简单康复领域,侵入式在运动重建和重大脑疾病治疗有应用,国外在基础元器件及系统支撑度领先,解码方面国内外水平相当,运动康复、语言感知觉国外领先,重大脑疾病治疗齐头并进[9]。 - **研究与产业化力量**:国内研究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清华、浙大等;企业层面有智然、星岛等走在前沿[2][10]。 - **标准发展情况**:国际出台统一标准,国内逐渐跟进;美国 FDA 对 DBS 有明确标准,感知觉恢复和运动康复尚无具体标准[2][11]。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特点与挑战 - **特点**:技术壁垒高,需多学科交叉融合及大平台支持,涉及计算机、材料、神经科学等领域[3][13]。 - **挑战**:需工程与临床反复迭代验证安全性与功能,无交叉团队或平台难以产业化[3][13]。 浙江大学及清创视界发展 - **浙江大学**:2006 年开始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2022 年与余杭区政府合作成立南仁湖脑机交叉研究院,为产业化做准备[14]。 - **清创视界**:浙江大学孵化的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化公司,与研究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共享资源,首款产品针对南智健异地市场,满足未来 5 - 8 年医疗领域植入需求[14]。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现状与市场规模 - **运动康复和感知觉恢复**:应用包括人工耳蜗和视觉假肢,受众规模约千万级别[15]。 - **重大脑疾病治疗**:全国患者超 10 亿,抑郁症患者近 1 亿,市场空间大[3][15]。 重大脑疾病治疗进展 - **帕金森病**:美敦力 1997 年研发相关产品,清华李路明教授团队 2013 年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品驰医疗占国内市场 60% - 70%,仍有发展空间[16]。 - **癫痫**:美国神经肽公司最早开展治疗,国内 3 - 4 家企业研发,最快一家完成 70 例临床注册,有望 2026 年获注册证投放市场,传统疗法无法根治,市场接受度待验证[17]。 - **抑郁症**:全球尚无成熟产品治疗重度难治性抑郁症,预计产品售价 15 - 20 万元,成本约 4 万元,若 10%患者接受疗法,市场规模可达 5000 亿元[17]。 抑郁症治疗方法与核心技术 - **治疗方法差异**:帕金森病和癫痫可明确植入点位固定参数刺激,抑郁症个性化差异大,需精准定位植入点位及根据情绪状态调整刺激参数[18]。 - **核心技术**:通过前期诊断精确定位植入点位;利用脑电信号表征情绪状态;基于脑电信号反推刺激参数实现闭环调控[19]。 团队情况与合作 - **团队成员**:以浙江大学核心团队为主,领军人物是王云明教授,科研团队分器械研发、临床方法与算法、软件结合硬件和临床方法三部分,还有医疗器械注册与质量管控人员[20]。 - **合作医院**: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两院相关科室主任是公司重要合伙人[21]。 产品研发与进展 - **产品情况**:具备诊疗与治疗两阶段硬件产品,完成一代样品研发,进行两次动物实验功能性和安全性认证,今年年底计划完成型检,明年推向临床,核心技术在 20 例癫痫伴抑郁患者上验证有效[22]。 - **具体案例**:2021 年一例重度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植入治疗 42 周后康复,汉密尔顿指数从 27 降至 7 以下,超 800 天未复发;今年新增两例临床试验验证靶点选择重要性[23]。 产品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产品升级**:一代产品用分离元器件搭建,二代产品搭载自研芯片[24]。 - **芯片挑战与合作**:中国神经信号采集芯片依赖进口,与芯源微合作开发两款芯片,预计 2026 年年中出 NPK,年底形成 2000 个芯片成果[25]。 - **医疗电池差距与计划**:仅美国一两家企业提供医疗电池,与微系统集成合作,计划 1 - 2 年推出国产可用医疗电池,研究多通道连接技术[26]。 - **DBS 系统差异**:能实现记录、刺激、片段计算和闭环调控,根据抑郁症适应症调整结构,开发独特设备替代进口设备[27]。 - **DBS 治疗抑郁症**:目标 2029 年获注册证上市,临床试验注重人工智能算法,希望治愈率达 60%以上[28]。 脑机接口其他应用与发展 - **脑控外部设备**:主要用于运动康复,需大量资本投入和跨学科团队协作[15]。 - **视觉功能重建**:运动康复解码有进展,采取跟跑策略;视觉功能重建难,与真正视物差距大,从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应用需大量时间[30]。 - **产品上市预期**:2027 年前样机可能可见,但获批较远,全植入需进一步验证[31]。 - **电池记忆信号**:取得一定进展,实现长时间稳定获取信号需五年技术发展,植入方式需改进[32]。 - **标准化与临床应用挑战**:标准制定和临床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如神经信号解码精度、电极植入合理性等[33]。 - **科研型短期临床试验**:样机通过合规审查后可行,但变商品上市销售有难度,科研领域应用市场较小[3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市场上电池售价约 6000 美元,多用于科研用途,医疗器械端未广泛应用,国内情况与国外基本一致[12]。 - 马斯克使用手术机器人一小时可完成 32 根柔性电子植入,中国一小时仅能完成三根,植入更多根手术时间长[24]。 - 国内每年治疗帕金森病的 DBS 病例数接近一万例,品驰医疗前十年增长缓慢,近三年患者渗透率显著提升[29]。 - 2020 年开始运动康复解码研究,实现脑控制外部机械臂完成写字等复杂功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