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钢火淬新刃: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迈向深水区
证券日报· 2025-09-19 15:45
行业转型升级趋势 - 中国钢铁行业正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 在政策引导下加速兼并重组和集中度提升[1] - 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将兼并重组纳入"高效化"指标 鼓励跨区域、跨所有制整合[1]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从"散点叠加"转向"系统重构" 进入深度整合阶段[1] 兼并重组模式演变 - 重组逻辑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融合" 旨在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而非简单产能累加[2] - 中国宝武通过"一基五元"战略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配置 形成"亿吨宝武"体量并实现技术引领[2] - 中信特钢采用细分市场卡位策略 聚焦高端特钢领域 其无缝钢管业务规模国内第一 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领先[2] 协同管理与运营优化 - 集团化统一管控实现市场导向的产能调控 杜绝资源低效配置和同质化竞争[3] - 东北特殊钢引进沙钢管理系统 实施51个信息化项目 MES系统基于多参数智能分配订单与排产[4] - 鞍钢与本钢重组后实现采购降本3.14亿元 销售增效3.12亿元[5] 技术研发与创新突破 - 重组构建大平台解决研发投入分散、技术路线重复问题 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形成国家级研发平台 打造数百个行业解决方案和发明专利[4] - 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制造业用钢需求占比已攀升至五成 但高端钢材仍存在供给缺口[3] - 智能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入生产 实现柔性制造与资源最大化利用[4][5]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双碳"目标倒逼行业转型 大型集团凭借更强资本实力成为先行先试主力[5] - 中信特钢设立绿色低碳转型专项资金 大冶特钢实施全国首例低碳加热炉应用 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0% 能耗减少20%[5] - 氢能与纯氧燃烧技术结合为行业提供可复制样本[5]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出海动因包括掌控稀缺资源、获取高端技术、提升国际品牌与拓展市场渠道[6] - 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 成立首个海外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不到半年即扭亏为盈[6] - 敬业集团收购英国第二大钢企 一年内实现扭亏 获得英国市场渠道与先进技术设备[6] - 中国宝武参与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 持股北部区块 预计2025年底投产 年产能达1.2亿吨高品质铁矿石[6] 全球竞争力提升 - 海外并购从"资源获取"转向"价值链延伸" 输出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7] - 宝武在海外成立宝澳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 构建全球价值链话语权[6] - 通过全球产业链优化布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7]
钢铁业怎样应对下行压力
新华网· 2025-08-12 05:55
行业供需状况 - 上半年全国生铁产量4.39亿吨同比下降4.7% 粗钢产量5.27亿吨同比下降6.5% [3] - 二季度钢材需求低于预期 下游用钢行业多项指标同比负增长 供需错配导致库存高企 [3] - 6月下旬重点钢企钢材库存1695万吨 较年初增长50% 同比上升23.1% 社会库存1252万吨 较年初上升58.9% 同比上升9.3% [3] 价格与成本变动 - 上半年钢材价格指数均值133.92点同比下降2.85% 前4个月逐月上升 5-6月持续下降 [3] - 炼焦煤均价2956元/吨同比上涨68.2% 焦炭均价3099元/吨同比上涨28.53% [3] - 铁矿石采购成本下降 但煤焦成本大幅上升 [3] 企业财务表现 - 会员钢企营业收入33390亿元同比下降4.65% 营业成本30710亿元同比下降0.18% [4] - 利润总额1034亿元同比下降55.47% 销售利润率3.10%同比下降3.53个百分点 [4] - 二季度利润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 资产负债率60.8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4] 政策调控方向 - 国家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 严禁新增产能 坚持有保有压原则 [5] - 重点压减大气污染防治区域产量 避免"一刀切" 保障市场需求平稳 [5] - 行业推进产能产量"双控" 要求按需生产 反对盲目生产和恶性竞争 [6] 企业战略调整 - 宝钢差异化产品销量占比53.3% 贡献利润达76% 汽车板/硅钢等保持强劲盈利 [9] - 鞍钢粗钢/钢材产量降幅高于行业 利润降幅低于行业 实现稳定发展 [6] - 沙钢实施"盈利品种多生产"策略 确保资源向高效益品种倾斜 [7] 行业转型趋势 - 从强化创新能力/智能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提升发展质量 [8] - 推进工艺装备升级 提高全工序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9] - 通过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形成世界一流钢铁企业集团 [10]
本钢板材: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3 09: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诚信国际维持本钢板材主体信用等级AA+及稳定展望 维持本钢转债AAA信用等级 主要基于公司规模优势 产品结构 原燃料保障和融资能力 同时关注行业下行导致的业绩亏损 重大资产置换带来的经营变化 以及债务攀升和财务杠杆高企等问题 [1][2][3] 行业与宏观经济环境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但基础仍需稳固 外部不确定性仍存 增量政策有待发力 [4] - 2024年钢铁行业供需矛盾累积导致钢价下挫 原燃料价格中枢下移但成本缓冲不及销售端侵蚀 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4][5] - 2025年钢铁行业利润空间预计继续承压 基建投资对建筑用钢需求有弥补作用 但地产行业筑底仍负面影响需求 制造业用钢空间相对广阔但占比小 [4][5] - 行业龙头持续推进兼并重组 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进程或将加快 [5] 公司业务运营 - 公司是辽宁省大型钢铁生产企业 具备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 产品结构较优 以板材为主 拥有60多个品种 7,500多个规格 2024年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0.76% [6][7][8] - 生产基地年产能为生铁1,051万吨 粗钢1,335万吨 钢材2,428万吨 其中热轧1,607万吨 冷轧701万吨 特钢120万吨 [8] - 2024年生铁产量988万吨 粗钢1,072万吨 钢材1,970万吨 2025年一季度产量同比均下降 [8][9] - 销售方面 2024年钢材销量1,407万吨 其中冷轧产品销量577万吨 东北及华东为主要销售区域 海外销售占比提升至17.02% [10] - 2024年钢材销售均价3,679元/吨 2025年一季度降至3,423元/吨 各产品价格均进一步下挫 [10] - 铁矿石等原燃料可从关联方本钢矿业采购 2024年采购占比42.96% 并与鞍钢集团协同采购 原燃料保障程度高 [11][12] - 2024年铁矿石采购均价850.10元/吨 焦煤采购均价1,912.12元/吨 2025年一季度采购价格进一步走低 [13][14] - 公司生产设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无落后设备 2024年吨钢新水耗量2.33吨 吨钢综合能耗560.89Kgce 能耗指标持续改善 [14] -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集中于超低排放改造 品种结构调整等领域 截至2024年末主要项目计划总投资11.74亿元 未来尚需一定资本支出 [14] 财务状况 - 公司营业总收入持续下降 从2022年626.17亿元降至2024年512.66亿元 2025年一季度为123.38亿元 [2][17] - 净利润大幅亏损 2022年亏损12.06亿元 2023年亏损16.48亿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49.60亿元 2025年一季度亏损7.47亿元 [2][15][16] - 营业毛利率持续为负 2022年为0.57% 2023年为-0.85% 2024年恶化至-6.69% 2025年一季度为-3.50% [2][17] - 总债务持续攀升 从2022年154.13亿元增至2025年3月末257.73亿元 短期债务占比升至59.42% [2][17] - 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 从2022年56.42%升至2025年3月末74.65% 总资本化比率从44.31%升至68.66% [2][17] - 经营现金流波动较大 2022年12.76亿元 2023年43.46亿元 2024年11.00亿元 2025年一季度为-4.17亿元 [2][17] - 偿债指标显著弱化 2024年总债务/EBITDA为-8.85倍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5.80倍 FFO/总债务为-0.13倍 [2][17] - 截至2025年3月末 公司获得银行综合授信额度405.81亿元 其中未使用余额247.69亿元 备用流动性较为充足 [18] 重大事项与公司治理 - 公司正在筹划与控股股东本溪钢铁进行重大资产置换 拟置入本钢矿业100%股权 拟置出除保留资产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 截至2025年5月20日交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7] - 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本钢集团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76.60%股权 [6] - 2024年5月公司因历史信息披露问题收到辽宁证监局警示函和深交所监管函 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1] 债券与担保情况 - 跟踪债券为本钢转债 发行金额68亿元 截至2025年3月末余额56.31亿元 存续期至2026年6月29日 设有赎回 回售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 [2][22] - 债券信用等级AAA 由本钢集团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1][23] - 担保人本钢集团2024年末总资产1,285.33亿元 所有者权益285.96亿元 资产负债率77.75% 2024年营业收入615.33亿元 净利润亏损76.93亿元 [2][23]
凌钢股份: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09:32
公司评级与财务概况 - 凌源钢铁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凌钢转债"信用等级维持AA [1][2] - 2024年总资产152.55亿元,同比下降7.3%,资产负债率升至63.11% [1][2]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80.97亿元,同比下降10.9%,净利润亏损16.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46%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8.81亿元,净利润亏损2.52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 [1][2] 行业环境与竞争地位 - 2024年钢铁行业供需矛盾加剧,钢材价格跌幅超过原燃料价格降幅,行业利润空间持续承压 [4][5] - 公司作为辽西地区唯一国有上市钢企,建材产品在东北地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1][6] - 2024年粗钢产量523.67万吨,低于同省本钢板材(1072.3万吨),但优特钢占比提升至61.84% [1][9] 生产运营与战略布局 - 实施高炉装备升级项目,将4座高炉减量置换为2座(2290m³+1200m³),合计产能308万吨/年 [15] - 2024年棒材销量354.15万吨(占比68.7%),均价3359.7元/吨,同比下降5.6% [10][14] - 铁矿石自给率不足10%,2024年向鞍钢集团协同采购矿粉33万吨 [10][12] - 控股股东凌钢集团新建220万吨/年焦化项目2025年投产,将提升焦炭自给率 [11] 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 - 2024年末总债务62.1亿元,短期债务占比48.52%,债务结构有所优化 [1][1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9.8亿元,筹资活动净流入10.25亿元 [17] - 截至2025年3月获银行授信112.35亿元,未使用额度49.68亿元 [17][20] - "凌钢转债"余额2.17亿元,2025年4月转股价由2.59元/股下修至1.97元/股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