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都市圈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济南补齐“四环”拼图,都市圈时代免费高速大餐怎么吃?
齐鲁晚报· 2025-08-25 01:52
济南都市圈环线建设 - G9911济南都市圈环线南环段工程总投资约207.2亿元 即将开工建设 将补齐济南"四环"路网最后一块拼图 [1] - "大四环"由济高高速 大东环 大南环 大西环 大北环等5条高速公路组成 串联济南外围区域并连接淄博 泰安 聊城等都市圈城市 [1] - 新环线将分流过境交通 缓解现有绕城高速G2001(三环)日益饱和的压力 并使三环成为城市内环 [1] 绕城高速收费机制问题 - 绕城高速公路因属于收费公路 市民倾向选择免费城市道路 导致其成为交通瓶颈区域 影响城市均衡发展 [2] - 都市圈时代需通过取消或优化环形高速收费降低制度性成本 推动"人 产 城"深度融合 打通交通壁垒 [2] - 枢纽机场扩容后需辐射周边城市 高速通道收费优化对促进都市圈要素快速高效流动至关重要 [3] 各都市圈收费优化实践 - 武黄高速2022年12月11日全线免费通行 但2024年初因财政压力试行"分段收费"模式 部分免费部分按里程收费 [3] - 郑州自2011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郑州籍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绕城高速 累计财政支出49亿元 并逐步扩大免费范围至新郑 新密 登封 [3] - 河南2024年5月5日起实施郑州 航空港区与开封 兰考相关高速公路小型客车政府购买服务 涉及10条高速558公里路段 预计年受益车辆约3000万辆 [4][5] - 南京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对主城至溧水 高淳的4条高速15个收费站试点差异化收费 ETC南京籍一类非营运客车通行费减半 [5] - 太原2021年3月21日实行绕城高速公路东环段免费通行 提速太榆同城化进程 [6] 收费机制实施挑战与趋势 - 绕城高速免费政策涉及财政收入 产权管理 运营管理及维修保养费用增加等问题 绝非一朝一夕可实现 [6] - 地方政府通过试点逐步推进 分类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成为趋势 方式包括政府购买服务 差异化收费及关键通道有条件免费 [6] - 科学 普惠 可持续的高速公路收费机制设计是驱动区域内要素高效流动 产业协作和城市深度融合的关键 [7]
中部省份打造“新增长极”密码:省域经济发展模式从单核到多极的动态平衡术丨观城势·轻研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3:10
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度现状 - 2024年中部6省会经济首位度:武汉35.2%、长沙28.7%、合肥26.7%、郑州22.9%、南昌22.8%、太原21.3%,武汉是唯一超30%的城市[3][4] - 人口首位度:武汉23.7%、长沙16.2%、合肥16.3%、郑州13.4%、南昌14.8%、太原16.0%,武汉是唯一突破20%的城市[3][4] - 武汉GDP达21106亿元(占湖北35.2%)、常住人口1381万(占23.7%),综合首位度领跑中部[4] 强省会战略实施与调整 - 中部五省曾明确推行强省会战略:安徽2006年要求合肥"提高经济首位度",山西2013年对太原实施土地/财政倾斜,江西2022年出台政策提升南昌首位度[6] - "十四五"期间武汉/长沙/太原经济首位度分别下降0.7/0.4/2.2个百分点,太原因"一煤独大"产业结构拖累跌至中部末位[7] - 郑州/合肥/南昌经济首位度逆势提升1.1/0.7/0.4个百分点,郑州汽车产业(新能源车产量+112.9%)和枢纽经济(进出口占全省67.9%)成关键驱动力[7][8] 多极化发展探索 - 湖北"一主两副"战略成效显著:襄阳/宜昌GDP均超6000亿,2024年升级为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9][10] - 中部七省布局15个副中心:洛阳/南阳、岳阳/衡阳、芜湖、赣州、长治/临汾/大同获政策支持,但山西部分副中心GDP不足2500亿尚难形成辐射[10] - 四大都市圈获国家批复:长株潭/武汉/郑州/合肥都市圈加速基建联动,湖北推进9个离岸科创园,江西推动南昌都市圈"一枢纽四中心"建设[10][11] 区域发展模式转型 - 沿海省份经验移植:广东广佛同城、浙江杭甬"双城记"+温州"第三极"模式启发中部多中心发展[9] - 江西2024年新政体现平衡思路:既坚持"省会引领战略"优先做强南昌,又要求增强都市圈辐射力[12] - 河南连续三年强调提升郑州首位度,同时支持洛阳/南阳副中心建设,形成"省会引领+多极支撑"生态[12]
济南“大机场时代”来临,谁来支撑5500万客流?
齐鲁晚报· 2025-05-25 07:15
枢纽机场千万量级的跨越 -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近700亿元,是山东民航史上投入最大的超级工程,预计2026年底竣工,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第二座4F级民航机场,规划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2万吨,超过青岛机场成为山东最大机场 [1] -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2024年客流量达到26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9万吨,与2019年相比增长2.4% [2] - 济南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2001.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货邮吞吐量15.36万吨,同比增长6.7% [2] - 济南机场从1000万人次到2000万人次用了9年,而突破1000万人次用了24年 [2] 机场基建热下的地方考量 - 山东省提出"强化济南、青岛双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济南都市圈成为第14个国家级都市圈,包括6市25县区,常住人口1810万,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9] - 济南被确立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2035年市域人口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省会经济圈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 [9] - 山东省计划打造"四枢十二支"运输机场群,覆盖所有设区市行政中心,济南和青岛机场被赋予国际枢纽定位 [10] - 2024年山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2811亿元,2024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7467亿元,同比增长约18% [11] 都市圈时代枢纽机场改扩建成标配 - 国内千万级以上机场中,2/3都在改扩建或续建中,昆明长水机场二期改扩建总投资640亿元,规划旅客吞吐量9500万人次,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总投资476亿元,规划吞吐量8300万人次 [13] - 宁波机场四期改扩建总投资497亿元,规划吞吐量6000万人次,厦门机场改扩建总投资536.85亿元,规划吞吐量4500万人次 [13][14] - 改扩建工程重要建设内容是建设综合交通中心,西安、乌鲁木齐机场建设的综合交通中心面积均超过30万平方米 [14]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凸显规划先行 - 济南机场二期项目新建38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集机场、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未来济滨高铁与3条地铁线将引入机场 [16] - 济南地铁1、2、3号线串联起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及济南站、济南西站、济南东站等交通枢纽 [17] - 济滨高铁2022年9月开工,2025年底建成通车,全线设6座车站,将结束济阳、商河和滨州主城区不通高铁的历史 [17] - 济南2025年计划实施179个交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56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50亿元 [20] 高铁与机场的协同发展 - "空铁联运"是大型机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郑州、长沙、武汉的空铁联运规模居国内前列 [15] - 武汉天河站建在武汉机场旁边,旅客可空铁联运"一站式"值机 [14] - 广州新机场计划引入"两高铁一城际一快线"四条轨道交通,规划"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 [14] - 济南推动莱临高铁纳入国家规划,未来济莱高铁将延伸至临沂,形成济莱临高铁 [18]
潮汕三市“合体”
盐财经· 2025-05-24 10:00
潮汕三市都市圈发展 - 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启动汕潮揭都市圈第一次联席会议,推动交通、医疗、文旅等联动项目[4] - 潮汕三市历史上同属潮州府,1991年拆分为三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多万[5][9] - 都市圈规划以汕头为中心,潮州、揭阳为增长极,形成"一心两极"空间格局[28] 城市合并与政策限制 - 潮汕三市合并呼声存在多年,但政策层面严控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合并式扩张基本停滞[15][21] - 官方回应需充分研究论证,合并涉及行政级别、人员调整等复杂问题[14][19][20] - 都市圈一体化通过基建共享、产业协同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替代行政合并[23][25] 都市圈协同机制 - 三市建立轮值制联席会议和一把手领导小组,推动城际铁路、政务通办、医保互通等[31][32] - 重点建设汕揭潮城际铁路,目标形成"30分钟交通圈"[33] - 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粤闽浙城市群节点,承担区域引领角色[30] 粤东西北经济发展 - 粤东西北占广东70%面积、40%人口,但GDP贡献不足20%[37] - "百千万工程"2024年投入1534亿元,重点支持产业转移、县域振兴[41] - 发展"飞地经济",如深汕合作区、广清产业园等,促进产业双转移[42][45] 潮汕产业升级方向 - 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玩具制造等面临转型升级[48] - 重点布局新能源、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风电、核电等领域已具规模[48][49] - 目标培育更多千亿级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