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储能

搜索文档
在细分赛道上埋头狂奔双登股份成港股AIDC储能第一股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2:12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8月26日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AIDC储能第一股 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3876.25倍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超55% [1] 业务布局与战略定位 - 以通信储能为基本盘 数据中心储能为第二增长曲线 目标成为AIDC能源生态构建者 [1] - 2017年布局数据中心储能业务 经历8年发展后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18.8%升至2025年1-5月46.7% [2] - 采用多技术路线并举策略 锂离子电池快速起量 钠离子电池获批量订单 同时掌握铅酸电池与锂电技术 [3] - 当前正探索直流侧储能等新方案 并拓展海外数据中心高倍率锂电解决方案产能 [3] 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2024年全球通信基站储能市场份额9.2% 数据中心储能市场份额16.1% 双领域出货量排名第一 [1] - 客户包括五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近三成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 八成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 [3] - 2011年进入通信基站领域 2017年进入爱立信、挪威电信等国际企业供应链 [2] 技术优势与产品演进 - 定位系统供应商而非单纯电芯提供商 产品从备电系统升级至"备电+循环"复合储能方案 [3] - 掌握全链条自主可控能力 自产电芯+自研电池管理系统 形成成本与可靠性优势 [4] - 主导制定《数据中心交流不间断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组》行业标准 [5] 核心竞争力与商业模式 - 重资产/长周期/高技术门槛模式一旦获客户认可则难以被替代 [4] - 十年无产品质量重大事故 负债率控制良好 现金流健康 [4] - 通过差异化服务避免价格竞争 客户愿意支付合理溢价 [4] 资金运用与未来规划 - 上市募资用于东南亚锂电池制造基地建设及钠离子/固态电池研发 [6] - 海外电芯厂投建将强化本土化服务能力 [4] 发展理念与人才战略 - 坚持"顺势而为中主动作为"理念 业务结构随市场需求自然演变 [5] - 过去7年构建年轻化人才梯队 95后/00后已进入经营层关键岗位 [6] - 通过产融结合适度增加杠杆 加速从做强到做大的转变 [5]
数据中心+通信储能第一股,双登集团能借港股逆袭吗?
36氪· 2025-08-05 00:16
公司概况 - 双登集团已完成赴港IPO关键监管程序,将成为港交所"数据中心+通信储能第一股"[1] - 2023年公司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0.4%[3] - 业务覆盖80%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90%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40.72亿元增长至45亿元,CAGR约3.2%[7] - 同期毛利率从16.9%波动至16.7%,峰值达20.3%[8] - 锂离子电池业务平均毛利率20.7%,铅酸电池16.7%[12] 业务结构 - 通信基站场景贡献超70亿元收入,占总营收70%以上[13] - 铅酸电池收入占比近60%,锂离子电池占比约40%[14] - 2024年铅酸电池收入占比升至64.6%,锂电降至33.3%[14] 发展历程 - 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密封蓄电池厂,1990年转型研发全密封免维护铅酸电池[9][10] - 2011年正式成立集团,抓住2G-4G基站建设浪潮[11] - 2018年启动磷酸铁锂技术研发,切入数据中心市场[24] 战略转型 - 从通信备电向数据中心储能拓展,合作阿里、京东、百度等科技企业[24] - 2021年完成管理层交接,杨锐推动毛利率从7.5%提升至16.7%[27] - 锂电业务三年累计收入近50亿元,成为新支柱[25] 行业机遇 - 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2024年达415太瓦时,2030年预计增至945太瓦时[20] - AI算力需求推动电力需求激增,储能系统成为关键基础设施[23] - 磷酸铁锂电池因能量密度优势逐步替代铅酸电池[18] 经营挑战 - 2023年A股IPO折戟,应收账款高达16-18亿元,占营收近50%[29][30]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超50%,中国铁塔占应收款17.12%[31][32] - 5G建设高峰已过,面临锂电储能红海市场竞争压力[35] 资本运作 - 2022年获湖北高投3亿元注资,投后估值48.85亿元[5] - 港股IPO由中金、华泰国际、建银国际联席保荐[6] - 每股Pre-IPO成本13.64元,对应估值48.85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