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轮动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终于知道为什么牛市要拿住不动!
集思录· 2025-09-17 14:31
轮动策略的挑战与局限性 - 轮动策略执行难度高 普通投资者难以把握板块轮动时机 容易导致盈利回撤甚至亏损[1] - 弱势股补涨逻辑存在缺陷 弱势股因缺乏市场关注而难以大涨 盲目布局后排股可能错失机会[2] - 轮动策略本质是市场博弈 股价涨跌由交易者共同决定 不存在可准确预测未来的完美策略[8] - 主观轮动容易导致双向亏损 除非具备特殊能力或运气 普通人尝试主观轮动往往遭受损失[9] 替代投资策略与方法 - 可转债轮动策略采用量化标准 筛选剩余年限大于1年且评级A-以上的可转债 按税前到期收益率降序选取前10只 每只持仓100张[5] - 可转债组合具备抗衰减特性 价值不会随时间衰减 Theta几乎为零 波动幅度小于等权指数[6] - 分散布局优势板块策略 将资金拆分投入多个优势板块 牛市期间可持续获得收益且心理压力较小[4] - 牛市持仓不动策略 在牛市期间保持持仓不动 关键难点在于判断牛市结束时机[7] 市场认知与投资哲学 - 市场习惯具有可变性 股市不断打破投资者形成的操作习惯 从高抛低吸到主升浪再到震荡市[3] - 投资需立足自身认知 只能赚取认知范围内的收益 超越认知的操作往往导致亏损[10] - 熊市与牛市操作差异 熊市操作更容易跑赢市场 牛市频繁操作反而可能跑输大盘[13] - 轮动策略需排除主观判断 满仓轮动可牛熊市跑赢大市 但加入主观择时就会改变策略性质[14] 轮动策略的实践建议 - 聚焦龙头强者恒强 轮动时应追逐龙头股 龙头股走弱通常预示行情结束[1] - 采用客观量化标准 可转债策略设置具体加减仓标准:单只亏损超5%加仓50张 盈利超5%卖出超额部分 收益率差超0.5%即进行调换[5] - 保持策略执行纪律 可转债组合无需频繁操作 可能一周都不需要调整持仓[6]
炒股这么容易,为什么还这么多亏钱的
集思录· 2025-06-10 14:03
投资策略有效性讨论 - 定投垄断大央企国企并股息复投的策略被认为胜率较高,但历史数据显示央企国企如中石油18年未回到中位线,银行股也曾被市场长期抛弃[1][4] - 指数点位对定投收益影响显著,6000点时期定投普遍盈利,2600点时期则普遍亏损[2] - 市场存在周期性,2007年"五朵金花"时期投资者多数未解套,策略有效性随时间变化[5] 市场行为与投资者心理 - 投资者常因初期策略短期有效而过度自信,随后市场变化导致策略失效并经历多次试错[2] - 新股民入市5年总收益20%相当于年化4%,收益水平引发讨论[1] - 投资自由度过高导致多数人成为"韭菜",仅有自律且有能力者能持续盈利[3] 实际操作案例 - 某投资者2018年开始定投宽基指数,采用PE历史百分位指标,低估时按周定投,20%收益率止盈,盈利周期1-3年[6] - 个股操作案例:赛轮轮胎15元买入,经历关税战跌停后采用每跌10%加仓策略,最终保本清仓[7] - 可转债投资尝试临近下修轮动策略,选取10只转债按董事会提议下修公告日介入,要求到期收益率>0且PB达标[7] 投资工具与策略演进 - 当前采用三策略并行:定投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20%止盈)、持有转债指数ETF并高抛低吸、短线交易有债底保护的即将下修可转债[7] - 计划未来使用"指数ETF+虚值看跌期权"策略,需50万资金门槛[7] - 投资被类比为围棋对弈和战场生存,规则简单但实际复杂度高,专业度差异显著[10] 行业周期与个股表现 - 央企国企2024年前走势疲软,与当前推荐形成对比[6] - 郑煤机和新集能源曾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个股投资受突发事件影响大(如关税战)[7] - 可转债市场存在溢价率分化现象,低溢价率品种价格高且股性强,高溢价率品种债性强但依赖下修条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