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逻辑
icon
搜索文档
温铁军:危机、奇迹与“三农”,中国经济的另一种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9-28 11:37
关注吴大爷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长 知识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学习思考,寻找自我。 然而戏剧性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 中国并没有像他们设想的那样轰然倒塌,反而在一次次"不看好"的注视下,交出了一份份"奇迹"的答卷。 这就是"中国奇迹"的真实写照:总是能在危机的边缘找到转圜之机,总能在唱衰声中完成逆转。 大家好,我是满肚子鸡汤的吴大爷,一个天天在键盘上敲打心灵,喜欢给人讲知识讲故事的男人。 历史的齿轮,总是在危机的轰鸣声中向前滚动。 去年,华尔街的大型投行们几乎异口同声唱空中国:他们认为,中国会走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的老路。——房地产泡沫+债务累积=金融危机。 理由也很"充分":美国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而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规模丝毫不逊色。 于是资本纷纷做空,赌中国必然会摔一跤。 一、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金融崩溃"? 在全球化的资本洪流中,危机是常态。 只要产业出现过剩,金融必然跟随过剩,而过剩的金融资本最终都会黏上地产。 中国也不例外。 过去20年,地产几乎是全民的投资信仰:买房比投资股票、比搞实业都稳。 普通人甚至总结出一句投资哲学——"买房就对了"。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局面没有像西方所料那样,演变成无法收 ...
普通人为什么很难变有钱?
虎嗅· 2025-09-07 23:34
消费主义演变 - 现代消费主义从物质追求转向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推销 通过工作-消费循环绑定生活模式 [6][7] - 消费主义以理想主义形式包装 将精品手冲、极地旅行、艺术看展等体验标榜为对物质主义的超越 [8] - 资本收割方式从房贷车贷转向体验式消费 引导资源投向即时满足而非长期积累 [21][22] 内容创作行业现状 - 中国灵活就业人口突破2亿 其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超70% 内容创作被视为财富自由途径 [5] - 多数个体创作者难以实现可持续变现 创作行为本质是情感驱动的消费 换取流量和短暂认同 [25] - 成功内容创作者需平衡自我表达与读者需求 聚焦创造价值而非消耗价值 [9][10] 情绪价值经济属性 - 情绪价值是一种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的情感劳动 提供者需持续付出心力 [14][17] - 情绪价值难以转化为房产教育医疗等结构性资源 索要情绪价值本质是消费行为 [18] - 高阶情绪价值可资本化交易 如通过婚姻实现阶级跃迁需具备外表光环或情绪共鸣能力 [19] 生产者思维核心 - 财富积累密码是生产者思维 关注创造价值而非消耗价值 聚焦他人需求而非自我表达 [9][11] - 思维模式需从"从世界获取什么"转向"为世界创造什么来换取需求" [10] - 真正的自由源于主动选择而非被算法和广告植入的应该 [30]
管清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金融叙事观
新京报· 2025-08-30 10:19
叙事经济学理论发展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提出叙事经济学理论 将叙事引入经济学领域 分析流行叙事对市场的影响途径 [1][3] - 希勒理论侧重于叙事对经济行为和公共信念的影响 但未深入探讨叙事正义性与合理性问题 [3][6] - 传统资本逻辑主导的叙事研究采用量化模型和大数据分析 核心目标为市场回报最大化 [3][12] 金融叙事观的理论创新 - 王权提出"人文金融叙事观" 主张金融叙事应从资本逻辑转向人文逻辑 以民本理念为核心 [6][7][12] - 理论强调财富增长的根本追求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需平衡财富增长与民本追求 [7][10][12] - 著作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引用《诗经》《乐府诗》等典籍 融合东西方文明视角 [8][12][13] 金融行业叙事现状与问题 - 资本逐利逻辑导致叙事真伪难辨 可能被无良商家利用并产生负面经济后果 [4][15] - 金融行业存在显著污名化现象 源于P2P、消费信贷等领域的不良事件及误导性叙事 [6][12] - 当前叙事过度依赖数学工具 缺乏人文关怀 导致行业形象抽象化且与公众脱节 [12][13][15] 跨学科方法论与文化建设 - 采用文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融合方法 构建中国特色金融叙事思想体系 [12][13][16] - 通过对比金融行业与海洋石油工业 强调需向实业叙事取经以增强叙事感染力 [13][15] - 探索神话、诗词、小说等文化载体与金融故事的关联 丰富金融文化内涵 [12][13] 叙事实践与价值实现 - 强调叙事需关注个体生命体验与价值认同 而非单纯物理空间呈现 [15][16] - 提出金融机构应发心为社会服务 将金融为民理念落到实处以提升社会幸福感 [7][10] - 创造有吸引力金融故事的前提是抛弃物质效益一元思维 关注情感价值与心灵共鸣 [15][16]
德国大学食堂素食论战:个人道德选择还是资本逻辑扩展?
新浪财经· 2025-08-27 06:57
素食主义制度化趋势 - 德国高校食堂推行素食政策 海德堡大学每周设立两天纯素食日 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纯素菜单占比达68% [1] - 都市连锁餐饮采用素食策略 本地网红面包店"面包时光"主打全素产品并遵循Bioland有机标准 [3] - 素食主义从个人选择演变为社会潮流与商业语言 通过环保 可持续 动保伦理等话语加持 [3] 消费群体分化现象 - 学生群体出现素食与非素食阵营对立 低收入学生面临蛋白质摄入受限和价格上涨问题 [4] - 素食日政策导致经济弱势学生营养均衡难度增加 海德堡大学食堂100克食物学生价0.92欧 校外人士价1.94欧 [5] - 激进学生组织要求全面实行植物基食谱 左翼学生联盟SDS呼吁将素食设为新常态 [6] 资本驱动市场转型 - 食品巨头深度渗透素食产业 雀巢 联合利华推出植物肉和代乳产品 达能收购Alpro等环保品牌 [10] - 有机认证体系被商业逻辑改写 Bioland等生态标签成为提升溢价的技术手段 [11] - 德国10%人口为严格素食者 35%为弹性素食者 形成巨大消费市场 [9] 运营成本优化策略 - 素食菜品采用高稳定性原料 如冷冻蔬菜和豆类罐头 降低库存损耗和食品安全压力 [17] - 动物食材处理要求严格 需保持2°C-4°C冷藏 独立处理工具 2020年巴伐利亚州因肉类冷藏失误导致46名学生食物中毒 [18] - 素食运营规避合规成本 面包店通过全素产品减少冷藏设备投入和卫生检查压力 [18] 产品定价与利润结构 - 素食产品呈现溢价特征 面包时光鳄梨蛋三明治售价5.6欧 麦当劳植物鸡块5.69欧较传统鸡块7.19欧更具价格优势 [20][23] - 资本通过道德标签提升定价空间 将平价替代品转化为中产优越象征 [10][13] - 运营效率驱动利润优化 大学食堂通过取消肉类节省冷链成本 快餐企业实现素食产品更优利润结构 [24] 社会文化影响 - 食品消费成为道德表演场 购买环保产品附帶价值观正确的象征性资本 [13] - 饮食选择被制度化为道德符号 消费者被划分为环保进步与落后不道德群体 [22] - 社交平台加剧群体对立 Reddit和X等平台出现情绪化争论 校报评论指环保政策成为道德绑架 [7]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金融叙事观
证券时报· 2025-08-18 18:35
金融叙事观的核心思想 - 人类的经济决策和社会运行深受叙事影响,但需区分有益与有害的金融叙事 [1] - 传统金融叙事过度依赖资本逻辑和量化模型,忽视人文价值与社会福祉 [1][2] - 王权提出"人文金融叙事观",主张金融活动应回归民本理念,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3][5] 传统金融叙事的局限性 - 资本逐利逻辑导致叙事被商业利益扭曲,引发社会对金融机构的负面认知 [2] - 现有叙事经济学仅关注叙事传播后的经济影响,缺乏对叙事源头的伦理审查 [2][4] - 西方金融叙事过度倚重数学工具,割裂了财富增长与人文精神的关联 [4][5] 人文金融叙事观的理论创新 - 从中华文化典籍(如《诗经》《乐府诗》)提炼民生关怀与义利之辨的叙事传统 [3] - 提出金融应"如水之仁,善利万物",强调增进社会总体幸福感的评价标准 [3] - 构建跨学科思想体系,融合文学、哲学、金融学与新闻传播学视角 [5] 对金融行业的实践意义 - 为资本逻辑向人文逻辑转向提供理论基础,推动金融良治与善治 [2][3] - 通过追溯故事源流和影像美学,重塑行业共同精神信仰 [3][5] - 提出基于中国经验的解决方案,补足西方叙事经济学在文化建构层面的缺陷 [4][5]
卡夫亨氏拆分在即:一场高加工食品帝国的“退烧时刻”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4:15
文章核心观点 - 卡夫亨氏计划拆分部分核心杂货业务并寻求以约200亿美元估值出售多个品牌资产 显示公司正从高加工食品工业逻辑中艰难转身 [1] - 市场对拆分消息反应积极 股价一度上涨4% 最终收于2.4%正增长 [1] - 拆分反映高加工食品行业结构性调整 涉及消费偏好转向和资本逻辑瓦解 [1] 公司历史与并购背景 - 2015年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与巴西3G资本联合推动卡夫食品与亨氏合并 新公司年营收达280亿美元 [2] - 合并后公司估值从280亿美元骤降至150亿美元 股价较2015年高点下跌超过60% [2] 管理策略与市场错配 - 3G资本主导零基预算和成本管控至上策略 实施严格成本削减计划 包括大量裁员 压缩研发预算和削减广告投放 [3] - 成本削减导致品牌创新枯竭 未能带来可持续增长 [3] 消费趋势变化 - 北美市场植物基 低糖 低脂 高蛋白新兴食品品牌快速崛起 消费者注重健康成分 可持续包装和营养透明度 [3] - 卡夫亨氏产品以高钠 高糖和加工成分复杂为特点 在新世代消费者中逐渐失效 [3] - 公司尝试推出升级版Lunchables和有机版Kraft酱料 但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难以与Beyond Meat等新兴品牌对抗 [3] 外部环境压力 - 健康意识觉醒 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警示超加工食品对肥胖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消费者转向清洁标签和天然成分 [4][5] - GLP-1类减重药物如Wegovy和Ozempic在美国快速普及 降低食欲 减少高加工品类消费频率 改变CPG行业供需逻辑 [6] - 高通胀背景下零售商如Costco和Walmart大力发展自有品牌 定价低于传统大牌 挤压卡夫亨氏市场份额和利润率 [7] 拆分战略与行业趋势 - 拆分可能包括多个传统Kraft品牌 整体交易规模约200亿美元 拆分后现金流将用于削减债务 回购股票或在新赛道并购扩张 [8] - 前百事可乐全球市场总监Todd Kaplan加入公司 担任新任高管 被视为品牌重塑和消费者沟通策略的换挡信号 [8] - 大型食品企业如可口可乐 联合利华和雀巢主动拆分 聚焦核心高利润品牌线 剥离低增长旧业务 [9] - 未来消费品巨头将更小 更精 更敏捷 不再依赖商品堆砌和品牌拼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