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逻辑
icon
搜索文档
管清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金融叙事观
新京报· 2025-08-30 10:19
叙事经济学理论发展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提出叙事经济学理论 将叙事引入经济学领域 分析流行叙事对市场的影响途径 [1][3] - 希勒理论侧重于叙事对经济行为和公共信念的影响 但未深入探讨叙事正义性与合理性问题 [3][6] - 传统资本逻辑主导的叙事研究采用量化模型和大数据分析 核心目标为市场回报最大化 [3][12] 金融叙事观的理论创新 - 王权提出"人文金融叙事观" 主张金融叙事应从资本逻辑转向人文逻辑 以民本理念为核心 [6][7][12] - 理论强调财富增长的根本追求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需平衡财富增长与民本追求 [7][10][12] - 著作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引用《诗经》《乐府诗》等典籍 融合东西方文明视角 [8][12][13] 金融行业叙事现状与问题 - 资本逐利逻辑导致叙事真伪难辨 可能被无良商家利用并产生负面经济后果 [4][15] - 金融行业存在显著污名化现象 源于P2P、消费信贷等领域的不良事件及误导性叙事 [6][12] - 当前叙事过度依赖数学工具 缺乏人文关怀 导致行业形象抽象化且与公众脱节 [12][13][15] 跨学科方法论与文化建设 - 采用文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融合方法 构建中国特色金融叙事思想体系 [12][13][16] - 通过对比金融行业与海洋石油工业 强调需向实业叙事取经以增强叙事感染力 [13][15] - 探索神话、诗词、小说等文化载体与金融故事的关联 丰富金融文化内涵 [12][13] 叙事实践与价值实现 - 强调叙事需关注个体生命体验与价值认同 而非单纯物理空间呈现 [15][16] - 提出金融机构应发心为社会服务 将金融为民理念落到实处以提升社会幸福感 [7][10] - 创造有吸引力金融故事的前提是抛弃物质效益一元思维 关注情感价值与心灵共鸣 [15][16]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金融叙事观
证券时报· 2025-08-18 18:35
金融叙事观的核心思想 - 人类的经济决策和社会运行深受叙事影响,但需区分有益与有害的金融叙事 [1] - 传统金融叙事过度依赖资本逻辑和量化模型,忽视人文价值与社会福祉 [1][2] - 王权提出"人文金融叙事观",主张金融活动应回归民本理念,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3][5] 传统金融叙事的局限性 - 资本逐利逻辑导致叙事被商业利益扭曲,引发社会对金融机构的负面认知 [2] - 现有叙事经济学仅关注叙事传播后的经济影响,缺乏对叙事源头的伦理审查 [2][4] - 西方金融叙事过度倚重数学工具,割裂了财富增长与人文精神的关联 [4][5] 人文金融叙事观的理论创新 - 从中华文化典籍(如《诗经》《乐府诗》)提炼民生关怀与义利之辨的叙事传统 [3] - 提出金融应"如水之仁,善利万物",强调增进社会总体幸福感的评价标准 [3] - 构建跨学科思想体系,融合文学、哲学、金融学与新闻传播学视角 [5] 对金融行业的实践意义 - 为资本逻辑向人文逻辑转向提供理论基础,推动金融良治与善治 [2][3] - 通过追溯故事源流和影像美学,重塑行业共同精神信仰 [3][5] - 提出基于中国经验的解决方案,补足西方叙事经济学在文化建构层面的缺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