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增强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贴息” 理财重现,对投资者是好事吗?
搜狐财经· 2025-07-30 04:21
货币基金收益提升现象 - 2025年7月银行APP推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攀升至接近2% 引发权威媒体关注 [1] - 理财子公司通过"货币增强"策略将底层年化1.5%的货币基金收益抬升至2%左右 [2] 贴息策略运作机制 - 利用资金结算时间差创造额外收益 周四申购资金在代销机构托管账户停留4天 实际投资3天却获得6天收益 [3] - 代销机构将活期利息0.3%-0.4%补贴给理财公司 使1.5%底层收益率提升至1.96% [3] - 差额收益由基金资产承担 导致存量持有人每年损失0.3%收益 [3] 行业驱动因素 - 银行揽储压力加剧和收益竞争激烈促使贴息策略出现 [3] - 监管未明确禁止此类操作 属于合规灰色地带 国有银行因合规风险较少采用 [3] 收益可持续性挑战 - 贴息依赖中小银行高息托管账户 但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收窄至1.78% 城商行不足1.5% [7] - 若银行下调利率 补贴收益将大幅缩水 [7] 行业合规风险 - 操作可能违反《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中"禁止承诺收益"规定 [8] - 策略本质是"拆东墙补西墙" 直接损害长期持有者利益 [8] - 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5月货币政策报告首次提及警惕非正规收益补贴行为 [17] 市场流动性风险 - 货币基金规模突破28万亿元 5%套利盘冲击可能引发赎回踩踏 [10] - 历史案例显示贴息额度不足会导致资金滞留代销账户长达7天 [10] 投资者识别方法 - 查看产品说明书中"收益构成"部分 警惕"合作方补贴""托管行利息返还"等表述 [11] - 关注"T+2起息"条款 互联网平台和小银行托管产品可能暗藏贴息空间 [11] - 通过中国理财网输入产品登记编码核实产品正规性 [15] 行业配置建议 - 优先选择国有大行或上市股份行托管的产品 避免中小银行高息账户风险 [14] - 避免"货币增强""收益优化"等模糊标签产品 正规货币基金收益变动通常平缓 [14] - 定期查看银保监会官网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等权威政策信息 [16][17]
“存款搬家”浪潮下,理财揽客又有新招!
第一财经· 2025-07-13 07:50
存款搬家与理财市场变革 - 5月非银存款增加1.18万亿元创近十年同期新高表明资金正从银行体系流向理财等非银部门[1] - 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三类创新产品应对资金迁徙:降费率浮动产品、贴息理财和定制化理财[1] - 理财市场规模环比增长3400亿元至31.6万亿元反映市场扩容趋势[10] 浮动费率产品创新 - 招银理财推出含权类浮动管理费率产品权益配置比例0%-40%风险等级R3封闭期三年[3] - 产品采用阶梯式收费:年化≤1.5%收0.25%1.5%-4%收≤0.4%>4%收≤0.5%[3] - 产品首日售罄显示市场接受度高浮动费率机制可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4] 持仓上限调整策略 - 交银理财将"稳享鑫荣日日开"单户持仓上限从500万份调整为1亿份[4] - 招银理财将两款产品持仓上限分别从100万元和5000万元均调整为1亿元[4] - 调整目的为吸引高净值客户和机构资金满足企业现金管理需求[5] 货币增强与定制化产品 - 理财公司利用货币基金T+2结算时间差通过代销机构托管账户利息补贴可提升30BP年化收益[7][8] - 定制化产品通过底层债券灵活买卖控制回撤在同收益水平下实现更优风险收益比[8] - 部分股份行推出回撤更小的定制产品底层资产可当日买卖以控制净值波动[8] 市场供需矛盾与创新风险 - 优质资产供给收缩同业存单高评级信用债可转债等出现"僧多粥少"局面[10] - 贴息操作实质分割其他货基投资者收益可能引发集中申赎流动性风险[11] - 浮动费率产品要求更高投研能力且投资者教育难度加大[12]
理财揽客新招:浮动费率破冰,“贴息”、定制化产品频现
第一财经· 2025-07-13 07:21
存款搬家与理财市场变革 - 5月非银存款增加1.18万亿元创近十年同期新高表明资金正从银行体系流向理财市场 [1][7] - 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3400亿元至31.6万亿元 [7] -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和企业将活期存款转向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理财 [7] 理财产品创新趋势 - 招银理财推出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年化收益率≤1.5%时管理费0.25%/年收益率1.5%-4%时不超过0.4%/年收益率>4%时不超过0.5%/年 [2] - 浮动费率产品首日发售即告罄显示市场接受度高 [2] - 贴息理财通过代销机构补贴30BP左右年化收益率形成竞争优势 [5] - 定制化理财产品通过灵活配置底层资产控制回撤实现更优风险收益比 [1][6] 产品结构调整与营销策略 - 交银理财将"稳享鑫荣日日开"单户持仓上限从500万份调整为1亿份 [3] - 招银理财将两款产品单户持仓上限分别从100万元和5000万元调整为10000万元 [3] - 提高持仓上限旨在吸引高净值客户和机构资金满足企业现金管理需求 [3] 资产配置与收益策略 - 货币增强策略利用T+2结算时间差通过代销机构活期利息补贴实现2%左右收益率高于普通货币基金 [5] - 部分产品通过可当天买卖的债券灵活调整仓位降低净值波动 [6] - 同业存单高评级信用债可转债等资产出现"僧多粥少"局面导致收益率下行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理财机构面临"资产荒"压力与"存款搬家"背景下的转型关键期 [1] - 浮动费率产品要求机构具备更高投研能力和风控水平 [2][8] - 高度同质化竞争中微小收益优势可能成为决定资金流向的关键因素 [7]
银行理财又现“贴息”大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2:35
存款替代类理财现状 - "存款替代"类理财产品面临流动性管理与收益提升的双重挑战 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高于存款及货基收益的难度加大但仍有解决方案 [1] - 保险资管"高息存款"和银行"手工补息"等无风险高收益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新型"补息"形式开始萌芽 [1] 货币增强策略运作机制 - "货币增强"策略通过合作机构补贴几十个BP收益 合作方包括基金代销机构、券商、信托等 补贴后收益普遍达2%左右 高于普通货基 [1][2] - 理财公司通过代销渠道购买货基作为底仓配置 资金在T+2日进入基金账户前滞留代销机构托管账户1-4天 代销机构将滞留期间活期利息补贴给理财公司 [2][3] - 极限操作模式下(周四申购下周三赎回)资金滞留4天 补贴0.6%-0.8%年化收益可使货基年化收益率提升30-40BP 底层资产收益率1.5%时整体收益可达1.96% [3][4] 参与机构动态 - 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对该产品接纳度高 单笔订单规模达2亿元 国有大行理财子因合规顾虑未参与 [5] - 三方代销机构补贴力度可达2%以上但业务本身亏损 需搭售权益类基金弥补 券商补贴上限0.8%但额度充足 [4][5][6] - 互联网代销平台(蚂蚁/天天基金等)因规模优势议价能力强 倾向选择小城商行作为托管行以获取更高利息 [6] 商业模式本质 - 该模式形成理财公司获收益、代销机构扩规模、托管银行增存款的三方共赢链条 核心驱动力为各类机构对规模的追求 [6][8] - 实际操作中通过集中申购赎回机制将其他货基持有人收益转移至特定客户 规模扩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7] - 补贴资金来源于代销机构与托管银行协商的活期利息分成 规模大的代销机构议价能力更强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