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困局
icon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 | 多国财政困局推涨金价 全球资产定价面临重构
证券时报· 2025-09-10 19:16
金价上涨驱动因素 - 国际金价今年以来涨幅已逼近40% [1] -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加剧资金避险需求是推动金价持续攀升的重要因素 [1] - 8月底以来金价跳涨与市场集中交易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及多国长债利率上升有关 [1] 国债收益率变化 - 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欧元区较高水平 超过希腊和西班牙 与意大利水平接近 [1] - 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27年来高位 [1] - 美国 日本 德国等国家也出现长债利率上行压力 [2] 投资者行为转变 - 投资者抛售部分国债转投黄金 使得债券收益率上升与金价上涨同时出现 [2] - 卖债买金的趋势虽不成主流 但成为助推金价上扬的新动力 [2] - 投资者因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 选择将黄金添加到投资组合中以分散风险 [2] 财政可持续性担忧 - 法国政府削减财政赤字困难重重 加剧投资者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1] - 英国国债抛售源于投资者对政府财政状况和经济前景的担忧 [1] - 疫情以来多国大肆实施财政扩张 导致发达经济体财政困局日益凸显 [2] 黄金资产属性 - 黄金作为超越政府主权和信用背书的资产 安全性优于国债 [2] - 黄金牛市已持续近三年 国际金价在震荡中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2] - 避险资产的定义和范围或面临重构 [2]
多国财政困局推涨金价 全球资产定价面临重构
证券时报· 2025-09-10 19:05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自8月下旬起,国际金价一路高歌上扬,今年以来涨幅已逼近40%。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加剧资 金避险需求等,都是近年来推动金价持续攀升的重要因素。但8月底以来此轮金价重拾跳涨,与市场集中"抢跑"交 易美联储9月降息、多国长债利率受财政可持续性挑战出现明显上升有关;前者是脉冲式影响,后者则更可能成为 助推黄金未来中长期保持较高投资吸引力的新力量。 黄金牛市已持续近三年时间,国际金价在震荡中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目前看仍有上涨空间。除了全球央行继续增 持黄金、世界局势不确定性持续等"传统"利多因素保持稳定外,今年以来多国长期国债遭遇投资者抛售,也成为 助推金价上扬的新动力,卖债买金的趋势虽尚不成主流,但这种新情况兴起的本身,也说明一些发达经济体所面 临的财政困局日益凸显,这将在未来几年对全球资本及金融资产定价产生深远影响,避险资产的定义和范围或面 临重构。 英法面临的长债利率上行压力并非个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投资者抛售部分国债转投黄 金,使得债券收益率上升与金价上涨同时出现,其背后反映的是由于疫情以来多国大肆实施财政扩张,越来越多 的投资者出于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 ...
北交所,突然大异动!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5-22 04:14
北交所及微盘股市场异动 - 北证50指数一度跌近6%,北交所266股中仅15只上涨,微盘股指数同步大幅下跌[1] - 下跌主因分析:中证2000成交占比超3月高点,微盘股出现显著超买信号,市场量能不足导致拥挤交易修正[1][2] - 资金流动性:两融净流入收缩,股票型ETF流出规模扩大,股权融资和产业资本净减持放大[2] 美国财政及全球市场影响 - 美财长警告财政资金8月耗尽,3条缓解路径(提升债限/关税加码/债务重组)均可能推高美债利率[1] - 美国上半年财政缺口约2万亿美元,依赖政府现金和非常规措施支撑[2] - 4月美国"对等关税"引发股债汇三杀,美债信用受质疑导致利率快速上行[3] 日本市场风险传导 - 日本长端利率因首相发言明显上升,冲击全球风险偏好,但中金认为影响或逐步消退[3] - 日本央行可能临时增加购债维稳市场,政府财政状况边际改善降低国债风险[3] A股市场现状与展望 - 5月第二周起持续震荡,个股普跌(4400只下跌)但上证指数保持强势,成交量不足制约行情[4] - 摩根大通预测:MSCI中国指数基本目标80点,沪深300基本目标4150点,乐观情景分别达89点和4420点[4] - 中国经济结构:出口贡献减弱,消费和投资因政策支持增强,提振消费仍需政策加码[4][5] 中国政策与经济调整方向 - 财政政策:中央仍有扩张空间支持稳增长,货币政策需进一步降息降准[5] - 金融稳定优先项:2024年9月后聚焦稳定地产和资本市场[5] - 经济再平衡:扩大内需和消费列为经济工作任务之首[5]
清代河工经费机制的实践困境与治理困局
新华日报· 2025-05-08 22:06
河工经费运作机制 - 清代河工经费主要依赖中央财政拨款与地方专项税收,中央设立"河银岁解定额",地方通过"按亩摊派"等方式征收料物银,形成中央与地方共担的经费体系 [2] - 雍正至乾隆年间完善"分赔制度",将工程责任与经济损失绑定,由河道总督至基层汛员逐级承担赔修费用,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将应赔银分为十股 [2] - 河工物料分为官办与商办两种模式,官办通过征调沿河居民或设料场种植柳草,商办则通过招标采购异地材料 [2] - 工程实施采取"岁修"与"抢修"双轨制,岁修强调日常维护,抢修应对突发险情 [2] 困局成因 - 贪污腐败呈现系统性特征,从物料采办环节以劣充优、虚报数额,到工程验收中虚构工段、伪造账目,再到分赔制度下上下串通作弊 [3] - 工程成本逐年膨胀,乾隆年间制定的物料价格至嘉庆时已严重滞后,与实际市价形成巨额差价,官员被迫通过虚报工段、夸大用料等手段套取资金 [3] - 制度僵化导致治理低效,受制于"专制主义"桎梏,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例如道光年间固守"蓄清敌黄"旧法 [4] - 财政结构失衡,河工经费与军费、漕运经费等支出形成竞争关系,咸丰年间为应对太平天国,河工岁修从数百万两骤减至数十万两 [4] 困局影响 - 河防体系崩塌,黄河决口频率从乾隆中期的十年一遇,至道光年间骤增至年均两次 [6] - 道光四年江苏高家堰决堤,洪水席卷数省,百万灾民流离失所 [6] - 道光时期河工经费亏空愈演愈烈,户部岁修银两不足乾隆时期的三成,清政府被迫将财政窟窿转嫁地方 [6] - 河道衙门沦为贪腐的温床,户部每年拨银百万两,实际用于治河者不足三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