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追溯码监管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严查!斩断回流药黑色链条
新华社· 2025-09-24 06:27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家医保局公布药品追溯码打击倒卖回流药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展现"码上监管"新成效 [1] - 从2024年7月1日起 全国所有医保定点机构销售药品时必须扫描每盒药品唯一"电子身份证"追溯码 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1] 回流药风险特征 - 回流药指通过非法渠道回收、重新包装或篡改信息后再次销售的药品 来源不明且脱离正规流通监管环节 [1] - 药贩子收售手段包括以返利诱使参保人出售医保药品 批量伪造票据"洗白"药品 拆解重组过程无视存储要求 [1] - 回流药严重侵蚀医保基金 使百姓用药安全风险陡增 成为药贩子牟取暴利的工具 [1] 治理措施要求 - 需要药企、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严格规范药品销售管理 杜绝药品流入非正规渠道 [2] - 公众需提高风险意识 坚决不参与倒卖医保药品 通过多方合力织密监管网络 [2]
严查!斩断回流药黑色链条
新华网· 2025-09-22 11:35
不过,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不法分子涉险牟利,让不合规药品流入百姓药盒。必须清醒认识到,彻底 斩断这一黑链条,绝非紧抓一个环节就能实现,需要各个环节拧紧"责任阀":药企、医疗机构、零售药 店应严格规范药品销售管理,杜绝药品流入非正规渠道;公众需提高风险意识,坚决不参与倒卖医保药 品。 药品安全无小事,民生底线不可破。唯有凝聚多方合力,织密监管的天罗地网,才能更好纠治回流药痼 疾,真正筑牢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张紫祎) 现实中,药贩子收售回流药的手段隐蔽且恶劣:有的以返利为诱饵,引诱参保人出售医保药品,进行非 法逐利;有的批量式"洗白",伪造票据为来路不明的药品"换个身份";有的在拆解重组回流药过程中, 无视药品存储避光、冷藏等要求,甚至肆意混淆剂量规格与药品种类。在"零本万利"的驱动下,回流药 成了药贩子牟取暴利的工具,严重侵蚀医保基金,也让百姓用药安全风险陡增。 为及时发现回流药,相关部门紧抓关键环节创新监管方式,从今年7月1日起,要求全国所有医保定点机 构销售药品时,必须扫描每盒药品唯一"电子身份证"追溯码,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让回流药 及关联骗保行为无所遁形。 小小药片,连着每个人 ...
电商购药乱象丛生,真假药品混战,消费者该如何辨认正品?
财富在线· 2025-07-22 09:59
电商平台药品销售乱象 - 主流电商平台存在大量包装雷同、名称近似的仿冒药品,价格区间为10元至50元,宣称"药店同款,便宜一半"等标语[1] - 仿冒手段包括在正品药品名称添加"修复""皮肤"等功效词,或使用错别字、去掉前缀等方式混淆视听,包装配色刻意模仿正品蓝白风格[2] - 部分产品标注"械字号"代码或"卫消证字"(消字号),实际仅为医疗器械或消毒产品,却公然宣称"抑菌消炎"等治疗功效[2] 字号监管差异与风险 - 药品唯一合法标识为"国药准字H(或Z/S/J)+8位数字",需经过严苛药理、毒理及临床试验,审批周期漫长[4] - "消字号""械字号""妆字号"产品审批和监管要求远低于药品,且禁止宣称治疗功效,但电商平台存在大量无国药准字的非法产品[4] - 治疗脱发经典药物米诺地尔被伪装成化妆品销售,存在安全隐患[4] 虚假交易与追溯漏洞 - 电商平台商家通过刷单制造虚假销量和好评,部分销量过万商品页面前排评价配图盛赞效果,后页追评却显示"皮肤红肿溃烂""买到假药"等投诉[6] - 药品追溯码出现异常异地扫码记录,例如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扫码地点横跨山西、陕西、黑龙江,涉及"回流药"或"套刷/空刷"等违规行为[6] - 国家规定药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允许此项服务的均属非国药准字仿品[6] 监管政策与行业应对 - 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启动药品追溯码监管应用,7月1日起全面推动医保领域采集应用,进入全国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强监管时代[7] - 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将逐步整合生产、流通环节信息,形成药品耗材追溯全链条[7] - 行业需持续细化网络药品销售监管规则并推进新制度出台,以应对互联网新业态挑战[8]
我国7月1日起全面实施医保药品扫码结算
北京商报· 2025-06-18 00:52
医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进展 - 国家医保局联合八部门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查处多起案件并打击倒卖"回流药"违法行为 [1] - 7月1日起全面实施医保销售环节扫码结算以杜绝违法行为 [1] - "回流药"指已流出正规流通环节重新流入市场的药品,经药贩子回收转卖牟利,侵蚀医保基金 [1] - 部分"回流药"存在过期或储存不当情况,严重威胁公众用药安全 [1] - 已形成开药人、药贩、批发公司、医药机构等多主体勾连的非法链条 [1] 药品追溯系统建设 -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开放"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药店扫码可识别"回流药" [1] - 患者可扫描药品追溯码了解药品基本信息和真伪情况 [1] - 累计归集药品追溯码398.85亿条助力打击"回流药"问题 [2] - 药品追溯码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 [2] - 一盒药品追溯码只应有一次扫码销售记录,重复出现可能为假药或"回流药" [2] 监管措施与处罚 - 收售"回流药"将面临货值金额2至30倍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许可证 [1] - 相关责任人可能终身禁业甚至被拘留 [1] - 出现扫码异常时建议拒绝收货并保存证据举报 [2] - 收售"回流药"可面临罚款、行政处罚等处置措施 [2] 专项行动时间表 - 2025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 [2] - 已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药品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专项行动并完成第一阶段核查 [2] - 2025年8月部署第二阶段专项核查工作 [2] - 10月至12月开展第三阶段集中攻坚行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