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行业发展

搜索文档
汇得科技: 上海汇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证券之星· 2025-08-25 20:0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汇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Shanghai Huid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股票代码603192,股票简称汇得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7]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春华路180号,成立日期为2007年6月25日,法定代表人为钱建中,注册资本为14,113.2667万元 [17] - 公司主营业务为聚氨酯树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合成革用聚氨酯(PU浆料)、聚氨酯弹性体及原液、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酯多元醇和新能源电池用聚氨酯制品 [17] - 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具体为合成材料制造下的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 [20] 股权结构与控制关系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4,115.37万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248.70万股(占比1.76%),无限售条件股份13,866.67万股(占比98.24%) [17][18]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汇得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汇得集团),持有4,940万股,占总股本的35.00% [18]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钱建中、颜群夫妇,两人合计控制9,7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9.07% [18] - 钱建中通过持有汇得集团80%股权间接持有公司35.00%股份,颜群直接持有公司3,120万股(占比22.10%),钱建中还通过控制湛然合伙持有公司11.97%的股份 [18][19] 行业概况与竞争地位 - 公司所处聚氨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行业,产品具有耐磨性好、电绝缘性好、韧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农业、电气电子等领域 [20][26] - 2023年全球聚氨酯市场规模约为871.0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到914.9亿美元,2032年将增长至1,366.2亿美元 [31]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产量占全球超四成,2023年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达11,901.8万吨,合成橡胶产量909.7万吨,化学纤维产量6,872万吨,涂料产量3,577.2万吨 [27] - 在革用聚氨酯细分领域,2024年中国产能约为296.3万吨,产量164.2万吨,公司产量约17.9万吨,市场占有率10.9%,位列全国第四 [45] - 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峰化学、华峰超纤、一诺威、双象股份、美瑞新材、安利股份、旭川化学、华大化学和禾欣控股等企业 [45][47][48] 技术研发与产品优势 - 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团队,具备持续的新产品研发能力,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产品工艺特点,并研发创新产品引领市场需求 [48] - 经过多年生产工艺探索积累,公司已具备持续生产高品质产品的能力和经验 [48] - 聚氨酯产品性能可调范围宽、适应性强,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机械强度、粘接性能和弹性,可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配方组成大幅改变产品性能 [28] 原材料供应与成本结构 - 公司生产所用主要原材料包括MDI、AA和DMF,这三类原材料成本合计占主营业务成本约60%左右 [8] - 原材料定价受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价格联动机制、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及贸易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8] - 聚氨酯上游原料包括异氰酸酯(如MDI、TDI)、聚酯多元醇(由多元醇和多元酸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等,辅料包括溶剂、扩链剂、催化剂、发泡剂等 [28]
化工子行业年报和1季报深度梳理 - 聚氨酯
2025-05-13 15: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聚氨酯行业、石化行业、新材料行业 - 公司:万华化学、卫星石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万华化学业务发展与市场份额 - 聚氨酯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未来市占率有望提升,MDI 市占率预计从 28%提升到 35%,四五年内达 45%;TDI 市占率预计三年内从 40%多提升到 50%左右;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伴随 MDI 和 TDI 扩张,预计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1][2] - 石化业务为公司提供原材料配套,周期性强,建议按 PB 估值,可参考卫星石化相关项目数据[1][2][15] - 新材料布局广泛,包括 Adi、PC、PMMA、SAP 等产品,目前逐步放量[1][2] 万华化学在 MDI 领域优势 - 生产成本比同行业低 1500 - 2000 元/吨,源于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包括副产物处理和热电供应[1][3] - 在建筑、地产传统需求及新能源汽车内饰等新兴需求方面增长显著[1][3][4]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纯 MDI 最新价格 17450 元/吨,二季度均价 17200 元/吨,较一季度 18700 元下滑;陆海 MDI 价格 16000 元/吨,环比下跌 15%,同比下跌 10%;TDI 价格 11800 元/吨,同环比分别下跌 16%;硬泡聚醚价格 7400 元/吨,环比下跌 13%;软泡聚醚价格 7100 元/吨,环比下跌 10%;煤炭价格 550 元/吨,环比下跌 8.2%;丙烷价格 571 美元/吨,环比下跌 5.3%[1][5] - 一季度营收 430 亿元,同比减少 6.7%;归母净利润 31 亿元,同比减少 25%,二季度或面临一定压力[3][11] 未来产能规划 - MDI 现有产能 380 万吨,福建基地 70 万吨技改项目预计 2026 年二季度完成,届时产能达 450 万吨/年[1][6] - TDI 现有产能 111 万吨,2024 年底福建基地 33 万吨装置投产后总产能达 144 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约 50%[1][6] TDI 市场格局变化 - 全球 TDI 市场格局重塑,海外企业逐渐退出,国内企业扩张产能,从 23 年的 120 多万吨增长到 160 多万吨,出口量维持在 35 万吨左右,国内开工率从最低 60%提升至 80%,导致供给增加并压低价格[1][7][8] 产品价格与下游需求 - HDI 价格大幅下滑,目前在 25000 - 29000 元/吨左右,聚合 MDI、纯 MDI、TDI、IPDI 等产品价格均下降,反映下游需求疲软态势[3][10] - 硬泡和软泡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无明显改善趋势[9] 聚氨酯业务未来需求增长点 - 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无醛板、光伏边框和新能源汽车内饰,无醛板对 MDI 需求从 2020 年不到 5 万吨增加到 2023 年的 23 万吨,万华每年新增约 20 万吨销量,东南亚市场销售量增长提供支持[14]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当前宏观经济不佳,对短期盈利能力有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格局未变差,后续宏观环境改善,聚氨酯业务仍具增长潜力[17] 万华化学长期市净率及 ROE 变化 - 目前市净率为 1.8 倍,处于历史低位,若长期能恢复,现在是相对便宜位置,但中国地产不再大幅刺激,中美脱钩可能限制出口增长,若 ROE 下降,PB 应更便宜[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硬泡聚氨酯主要用于冰箱制造,软泡聚氨酯广泛应用于软体家居和汽车座椅等领域[9] - 出口方面,HDI 之前因海外停产出口有所提升,2023 年出口下降,ITOKI 最低价格跌至 39000 元,最近有修复迹象[10] - 万华正在改造 C2 原材料建设成本较高,但其石化业务具有明显优势[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