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立体追责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对资金占用不手软 监管部门处罚2家公司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7:08
核心观点 - 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行为采取高压执法态势 通过行政处罚 责令整改和退市程序推动问题解决 同时推动完善立体追责体系以强化威慑力 [1][2][7] 监管处罚案例 - *ST聆达因通过采购预付款 在建工程 借款合同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方式向关联方转移资金 累计占用金额6560万元 违规担保金额1.26亿元 被大连证监局拟处罚款500万元 其中对时任董事长王明圣和副董事长林志煌分别罚款200万元 [1][3] - 新华锦存在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4.06亿元 被青岛证监局责令6个月内整改 若未完成将启动规范类退市程序 [1][5][6] 问题解决进展 - 截至目前已有8家公司通过多元方式解决资金占用问题 清收金额合计超过80亿元 [1][7] - 新华锦集团计划通过转让所持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股权给青岛啤酒 标的对价6.65亿元 以覆盖4.06亿元占用余额 [6] 监管措施与机制 - 退市新规将大额资金占用未整改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 实行"以退促改"政策 [1][6] - 监管部门通过发函 约谈 通报和内外部监督同向发力督促资金清收 如中证投服中心上半年向9家公司发送股东质询函 [7] - 2024年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35起资金占用类案件 [7] 立体追责实践 - 中证投服中心提起多起股东代位诉讼 ST信通案推动大股东全部偿付占用资金5.68亿元 太安退案实现全额偿还本息5.72亿元 ST路通案推动偿还九成占款约6400万元 法院一审判决剩余870万元及利息由董监高按比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8] - 刑事追责涉及违规披露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2024年7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相关责任人作出有罪判决 [8] 制度完善方向 - 新"国九条"和多个部门意见提出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 以明确法律责任和加大刑事追责力度 [10] - 目前各方对加快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已基本达成共识 将完善行 民 刑立体追责体系 [10]
证监会再出手!2家公司涉资金占用被罚!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3:48
监管处罚与资金占用情况 - 聆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关联方资金占用6560万元和违规担保1.26亿元被大连证监局拟罚款500万元 [1][2] - 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资金占用余额4.06亿元被青岛证监局责令6个月内整改 [1][4] - 2024年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35起资金占用类案件 [6] 资金清收进展与解决方案 - 8家公司通过多元方式解决资金占用问题 清收金额合计超过80亿元 [1][6] - 新华锦集团拟转让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股权给青岛啤酒 标的对价6.65亿元覆盖占用余额4.06亿元 [4] - ST信通大股东全部偿付占用资金5.68亿元 太安退控股股东全额偿还占用资金本息5.72亿元 [7] 监管措施与追责机制 - 监管部门对资金占用坚持"零容忍"高压态势 采用"以退促改"原则推动问题解决 [1][5] - 中证投服中心向9家公司发送股东质询函督促清收占款 并提起多起股东代位诉讼 [6][7] - 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民事刑事责任 2024年7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作出有罪判决 [7][8] 政策法规与司法解释进展 - 新"国九条"提出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 [8] -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要求加快明确资金占用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8] - 202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背信罪司法解释 [8]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系列解读 |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7-29 23:47
监管执法重点 - 突出打大 打恶 打重点 强化监管协同 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提升执法质效[1] - 坚持严而有度 严而有方 严而有效 防止一刀切和简单化[1] - 有限监管资源向大案要案和恶性违法行为的关键少数倾斜[1] 立体追责体系进展 - 行政处罚力度提升 证券法大幅提高罚款上限 实践案例处罚金额屡创新高[2] - 刑事责任强化 刑法修正案(十一)提高证券犯罪最高刑期 康美药业案主犯被判12年[2] - 民事赔偿机制突破 集体诉讼制度落地 示范判决+委托调解模式扩大赔偿覆盖面[2] 监管协同与科技应用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优化司法与监管协作机制[3] - 北京证监局召开科技监管专题会 覆盖78家证券 基金 期货经营机构[3] -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市场监测网络 智能分析交易数据识别异常模式[4] 监管与市场平衡 - 引入监管沙盒容错机制 为正常经营管理和创新预留空间[4] - 严监管对象是损害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有利于优质主体被认可和青睐[4] - 维护市场三公原则 引导从追逐热点向促进创新和壮大主业转变[4] 未来监管方向 - 紧扣市场要稳 监管要严 功能要强 队伍要过硬的着力点[5] - 在突出重点和精准施策方面持续发力 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5]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系列解读: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7-29 23:16
监管政策方向 - 中国证监会部署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重点任务,提出"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强调"打大、打恶、打重点",同时要求"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 [1] - 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科技监管能力,整合监管资源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违法行为 [3] - 监管执法需平衡打击违法与保护市场活力,避免"一刀切",为正常经营管理和创新预留空间 [4] 执法成效与机制 - 近年来证监会执法力度持续加大,行政处罚金额屡创新高,刑事责任追究加强,如康美药业案主犯被判12年 [2] - 立体追责体系形成,包括强化行政执法、衔接刑事司法、推动民事赔偿,集体诉讼制度落地扩大赔偿覆盖面 [2] - 科技监管成为突破口,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监测网络,智能分析交易数据识别异常模式 [4] 监管协同与科技应用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优化司法与监管协作机制,强化联动 [3] - 地方监管机构实践科技监管,如北京证监局召开专题会部署专项排查整改,督促机构强化网络安全主体责任 [3] 市场影响与预期 - 严监管有利于维护市场"三公"原则,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2] - 严监管与激活力不矛盾,有利于优质主体被认可,引导市场向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转变 [4] - 未来监管将紧扣"市场要稳、监管要严、功能要强、队伍要过硬",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5]
首例!证监会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严打财务造假生态圈
梧桐树下V· 2025-06-28 03:50
监管执法新动向 - 证监会首次在查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时同步处罚配合造假的第三方主体 标志着监管进入"生态治理"时代 [1] - 本案援引《证券法》将配合方明确界定为共同违法主体 突破以往第三方利用监管管辖权逃避责任的局限 [1] - 2025年至今证监会已对多家退市公司开出罚单 涉及虚增收入合计260亿元 累计罚款1.6亿元 [2] 越博动力造假细节 - 2018年至2022年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业务和虚假出售资产虚增营收及利润 导致年报虚假记载 [1] - 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警告并合计罚款3080万元 对两名主要责任人采取8-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 - 第三方于某和贺某因提供控制或联络的多家公司配合造假 被认定为共同违法主体 分别拟罚款200万元和30万元 [1] 行业典型案例 - *ST东方四年虚增营收159.8亿元 退市辅仁两年虚构交易54.5亿元 [2] - 年内已有6家审计机构因失职被追责 如苏亚金诚事务所因对ST舜天连续五年造假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罚没1302万元 [2] 公司治理问题 - 越博动力未披露2023年年报导致退市 时任董事长贺靖隐瞒"老赖"身份 内控形同虚设 [2] - 新"国九条"加速构建立体化追责体系 包括民事赔偿、刑事衔接和有奖举报机制 [2] 政策法规支持 - 2024年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为"一案双罚"提供政策基础 [2] - 证监会将持续"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 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和刑事移送等手段 [2]
两会|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罗卫:以投资者为本 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行为
证券时报· 2025-03-09 08:43
强化资本市场监管执法 - 建议在北京上海试点金融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实现刑事、行政、民事案件"一站式"处理,提升审判效率和司法权威 [4][5] - 深圳金融法庭已率先探索证券期货纠纷案件"三合一"改革,试点有利于推进国家金融战略和金融法治环境建设 [5] - 加快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因条文原则性较强导致刑事追责案件较少,目前相关研究已成熟 [3][5] 监管执法"投资者为本"理念 - 坚持从严执法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如中核钛白案罚没超2亿元 [7] - 坚持精准执法,既要打击违法者又要防止误伤,强调"打首恶"与"惩帮凶"并举 [8] - 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立体追责体系,让投资者获赔偿且违法者付出代价 [9] 监管与市场活力平衡 - 监管执法需弥补市场失灵,严惩违法行为不会抑制市场活力,反而通过规范秩序保障长期活力 [11][12] - 区分违法行为严重程度,对主动改正者从轻处罚,运用先行赔付等机制平衡执法力度与温度 [13] - 注重源头治理和防治并举,强化与公安司法机关协同,提高违法成本 [13][14] 监管能力建设 - 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优化从线索发现到刑事移送的全流程衔接 [9] - 推动证券违法领域民事赔偿、刑事追究司法解释出台,细化执法制度"颗粒度" [9] - 加强执法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结合中小投资者需求提升监管针对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