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市

搜索文档
资产配置日报:打明牌-20250828
华西证券· 2025-08-28 15:22
核心观点 - 市场呈现V型反弹格局,稳市预期持续巩固,科技板块成为绝对主力并形成资金正循环,债市受股市强势压制短期承压 [1][5] - 科技行情高度聚焦且趋于拥挤,TMT拥挤度处于2016年以来65%分位数,后续需观察政策利好敏感度及资金分流可能性 [3][6] - 港股受互联网业绩拖累表现疲软,南向资金避险情绪加重,但资金仍在博弈创新药及半导体等自主可控板块反弹 [4]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8月28日A股主要指数强势反弹:上证指数涨1.14%、沪深300涨1.77%、科创50涨7.23%,万得全A涨1.58%但成交额缩量1969亿元至3.00万亿元 [1] - 市场反复出现"大跌-反弹"走势,稳市预期被夯实,资金将调整视为"倒车接人"机会并持续流入 [1][5] - 南向资金净流出204.41亿港元,港股恒生指数跌0.81%、恒生科技跌0.94%,美团因中报不及预期大跌12.55% [4] - 港股资金流向分化:中芯国际净流入8.92亿港元、华虹半导体净流入4.64亿港元,康方生物净流入5.12亿港元但股价跌3.06% [4] 科技板块主导行情 - 寒武纪超预期业绩强化国产算力板块动能,英伟达称中国潜在市场达500亿美元且年增长可达50%,巩固海外算力链逻辑 [2] - 资金对科技利好高度敏感,政策如《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直接推动AI板块短期大涨 [2] - 科技板块形成"行情走强-资金流入"正循环,当前TMT拥挤度处于2016年以来65%分位数,仍有上升空间但需更强逻辑支撑 [3][5] 债市与资产联动 - 债市做多预期被权益市场反弹冲散,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9%(+3-4bp),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03%(+3-4bp) [6][7] - 债市承压主因固收+产品赎回带来的卖债需求及银行自营赎回中长债基(净申购指数-2.6) [6][7] - 10年及3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向1.79%和2.05%前期高位靠拢,但央行可能通过买债等方式平抑波动 [7] 政策与行业观察 - 新华社发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若地产板块走强可能分流科技资金并降低拥挤度,反之则强化科技主导地位 [6] - 市场对非科技产业利好(如地产)敏感度成为测试重点,影响资金"高低切"行为 [6]
资产配置日报:有变化-20250827
华西证券· 2025-08-27 15:20
**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当前市场调整属于短期健康回调而非趋势逆转 三条核心逻辑(稳市政策支持 科技进展持续 反内卷叙事演绎)均未被证伪 债市收益率调整上界已明朗(10年国债难破1.80% 30年国债难破2.05%) 商品市场因政策预期修正和产业链利润分配矛盾出现全面回调[4][5][6][8][9] 国内市场表现 - 主要股指普遍下跌:上证指数跌1.76%收3800点 沪深300指数跌1.49%收4386点 中证可转债指数跌2.82%收476点[1] - 债券指数分化:7-10年国开债指数微跌0.01% 3-5年隐含AA+信用指数微涨0.02%[1] 资金与流动性 - 央行连续净回笼:27日净回笼2361亿元(到期6160亿元 续作3799亿元) 两日累计净回笼4106亿元[2] - 资金利率分层:银行间DR001持稳1.31% DR007上行2bp至1.51% 非银隔夜利率上行3-5bp至1.40-1.48%区间[2] 机构行为分析 - 基金申赎转负:纯债基金净申购指数降至-3.0 混合型基金净申购指数由3.6转至-7.7[3] - 机构分化操作:财务公司赎回纯债基金 理财系机构赎回混合型产品 银行自营放缓赎回中长债基[3] - 现券交易特征:基金净卖出7-10年国债及政金债 部分基金开始博弈超长国债修复机会[3] 权益市场调整分析 - 放量下跌:万得全A跌1.74% 成交额3.20万亿元(较26日放量4880亿元) 创4月8日以来最大跌幅[4] - 波动率变化:沪300ETF IV指数下降3.51% 但幅度有限 表明调整属健康范畴而非踩踏式下跌[4][5] 底层逻辑验证 - 稳市逻辑:政策支持持续 需与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相互印证[6] - 科技逻辑:通信行业逆势涨1.66%(31个SW一级行业中唯一上涨) AI品种保持强势[6] - 反内卷逻辑:政策未证伪 企业盈利修复预期仍存演绎空间[6] 商品市场回调 - 龙头品种领跌:多晶硅暴跌4.9% 焦煤跌3.9% 焦炭/氧化铝/工业硅跌幅超2%[7] - 股期共振:建筑材料(-3.05%) 玻璃玻纤(-2.69%) 煤炭(-2.56%)等股票行业与期货同步下跌[7][18] 商品调整驱动因素 - 政策预期修正:市场认识到反内卷政策依赖市场化手段而非行政限产[8] - 产业链利润矛盾:焦企吨焦盈利回升至23元/吨(8月7日以来提升39元) 但钢厂螺纹钢吨钢利润降至67元/吨(周降44.63%) 抵制上游涨价[8] - 风险偏好回落:午后股商双杀(万得全A由涨0.95%转跌1.74%) 30年期国债期货由跌转涨0.25%[9] - 预期逆转标志:多晶硅期货由升水转为贴水4.5%[9] 港股与资金流向 - 港股同步调整:恒生指数跌1.27% 恒生科技跌1.47% 医药板块大幅下跌[6] - 南向资金逆势流入:净流入153.71亿港元 阿里巴巴(21.78亿港元)和美团(17.83亿港元)获大额流入 中芯国际净流出6.59亿港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