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视频时代
icon
搜索文档
媒体同行突然遍布人间
虎嗅· 2025-09-08 01:58
媒体行业变革 - 短视频时代媒体从业者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传统专业记者被多元化创作者取代 包括退休人员等非专业人士通过手机即可参与内容创作 [3][7][18] - 短视频平台创作者基数庞大 直接摧毁传统媒体架构 传统媒体人影响力衰退 而普通人获得巨大关注机会 [8][9][18] - 媒体行业呈现去专业化特征 创作门槛降低至只需手机设备 无需电脑等专业工具 [7] 内容生态对比 - 传统媒体时代内容创作者属于精英雇佣关系 机构发放工资并强调职业操守 价值观高度趋同 [8] - 短视频时代创作者基于社交关系 依靠兴趣爱好创作 追求流量认可 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 仅要求不违法 [8] - 热点新闻时效性被重新定义 第一现场属于当事人手机 传统媒体价值转向深度内容挖掘 [20][22] 商业模式演进 - 传统媒体营收依赖订阅 广告 报纸商城 线下活动和行业报告 [11] - 短视频商业模式将订阅变为付费观看打赏 报纸商城变为直播带货和小黄车 广告变为开屏植入切片等形式 [11] - 直播带货实现广告与销售打通 形成"短直双开"模式 该模式带来的GMV是单一短视频的5倍 [13][14][16] - 短视频创作者收入预期显著低于传统媒体 农村博主月收入3000元即满足 而传统记者月收入1万仍觉不足 [12] 行业价值重构 - 文字媒体在深度内容领域保持技术优势 承担"深井煤矿"挖掘功能 与短视频的"地表煤矿"形成互补 [26] - 优质图文内容创作能力稀缺 能打动人心的文图媒体屈指可数 仍存在市场需求 [27] - 平台需要承担价值观引导责任 算法不应完全掌控流量分发 需过滤人性恶的一面 [24][25]
运动相机:“中国智造”的影像时代
2025-08-24 14:47
行业与公司 * 智能影像设备行业 包括手持式和非手持式产品 手持式产品主要为全景运动相机和广角运动相机 非手持式产品主要为无人机[2] * 行业主要公司包括GoPro 影石创新和大疆 年出货量合计约700万台[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500亿元人民币 2017-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5% 受益于短视频发展 增速有望提升至20.8%[1][3] * 手持设备年销量约4,000万台 全景运动相机占比不足200万台[1][3] * 行业销量增速超过20% 未来在短视频及VLOG用户渗透率提升下 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2]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集中 GoPro 影石创新和大疆为头部企业 年出货量合计约700万台[1][5] * 市场存在大量低端产品 高端市场份额集中于头部企业 低端产品价格在1,000元以下 头部企业产品价格在2,500-3,000元以上[1][5] * 全景运动相机市场集中度高 影石创新占据近70%份额 理光和GoPro分别占12%和9%[1][6] * 广角运动相机市场规模更大 但竞争更分散 GoPro在该市场保持领先地位[1][6] * 大疆在2025年之前没有全景运动相机产品 其手持智能影像设备主要为广角运动相机[1][8] * 影石创新在推出全景运动相机后进入广角市场 目前仅有ACE系列两代产品 年出货量约30-40万台 与GoPro和大疆仍有差距[8] 产品与技术 * 影石创新定义了全景运动相机品类 占其营收超过50% 该品类结合了传统全景相机与运动相机的特点[6] * 全景运动相机会涉及更多算法壁垒 需要将两个镜头拍摄出的画面拼接成360度全景图像 需要大量原始数据及用户体验作为训练模型基础[10] * 智能影像设备行业核心壁垒包括算法软件能力和供应链优势 软件调教是关键竞争力 硬件端差异较小[4][11] 市场参与者 * 广角运动相机市场竞争者众多 包括元创新 爱建 SG Can等深圳消费电子品牌 主要通过线上销往海外[1][9] * 海外用户运动需求较高 VLOG用户在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分享需求 使得该品类具有天然的出海属性[9] 发展前景 * 随着短视频时代发展 消费者对高质量拍摄需求增加 行业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7] * 技术不断进步 用户教育逐步深入 新兴品牌不断涌现 高端市场将进一步扩大[7] * 中低端品牌会通过改进技术 降低成本等方式争取更多市场份额[7] * 影石创新产品力提升有望逐步挤占GoPro市场份额[1][8]
从虎扑到喜马拉雅,古典互联网正在消亡?
36氪· 2025-06-19 09:10
古典互联网的黄昏 - 互联网领域近期出现两起并购案:迅雷以5亿元收购虎扑,腾讯音乐以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两家公司均为成立超十年的垂类平台,但估值均低于巅峰时期[4] - 多家古典互联网平台如猫扑、天涯论坛、人人网等已关闭,豆瓣、虎扑等留存平台面临用户流失或转型压力[5] - 喜马拉雅2021年估值曾达50亿美元,但最终以29亿美元被腾讯收购;虎扑2019年估值77亿元,2024年仅以5亿元被迅雷收购[7][8] 平台衰落原因分析 - 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内容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抢占图文内容话语权,短视频进一步分散用户注意力[18] - 用户迁移导致优质创作者流失,平台内容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天涯论坛曾拥有宁财神、天下霸唱等知名写手[19][20] - 商业模式单一:虎扑广告收入占比超50%,喜马拉雅依赖会员订阅及广告,收入结构抗风险能力弱[21][22] 平台转型尝试 - 虎扑2016和2019年两次IPO失败,2013-2015年净利润波动大(1518万元/750万元/3157万元),反映业绩不稳定[14] - 喜马拉雅四次IPO失败,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才扭亏,营销费用曾占收入一半[15] - 天涯论坛2023年因欠费关闭,直播筹款仅获20万元;人人网2024年停止服务[9] 垂直平台价值挖掘 - 小红书估值达1800亿元,战略从电商转向"商品种草",与淘天、京东合作实现内容跳转购物[27] - 虎扑孵化得物估值700亿元,月活近亿;B站动漫、虎扑体育、豆瓣影评等细分领域仍具用户粘性[27] - 小红书带货转化率21.4%,显著高于微博(9.1%)、抖音(8.1%)和快手(2.7%)[29] 行业变革影响 - 互联网巨头生态优势明显:字节系、微信系泛内容平台与垂直平台内容重合但流量更充沛[24] - 广告主偏好覆盖多场景的生态矩阵投放,垂直平台获客难度增加[24]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完善声音版图,迅雷收购虎扑丰富内容生态,显示巨头战略布局逻辑[26]
短视频时代,访谈节目有活路吗
新京报· 2025-04-24 11:08
文 | 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访谈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因其内容广泛、形式轻松,在传统媒体时代受到普遍欢迎。从《东 方之子》《实话实说》的黄金时代,到《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605168)》的深度探索,用"对 话"打动观众,涌现出很多王牌栏目。 然而,随着短视频的崛起,传统访谈节目赖以生存的"深度叙事"与"沉浸式对话",不得不直面碎片化、 娱乐化内容的冲击。 访谈节目,还能在短视频时代生存发展吗? 01 碎片化适配:传统访谈节目通常时长较长,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短视频时代,访谈节目开始向短小 精悍的方向发展,对时长进行压缩,催生出单元式访谈,通过话题聚焦和快节奏剪辑,将访谈内容拆分 为多个短视频片段,通过轻量化内容满足受众的碎片化时间管理与手机使用习惯。 如谈话节目《DOU来聊聊》,每期仅15分钟,围绕用户关注的"网络暴力""短剧现象"等话题展开,通过 快节奏剪辑和网友来信互动,将深度讨论浓缩为"信息胶囊"。 场景多样化:传统访谈节目多采用演播室内的"一对一"对话模式,形式较为单一。如今,访谈节目开始 走出摄影棚,融入更多真实生活场景,将真人秀与访谈进行跨界融合,实现"去演播室化"的沉浸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