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经济

搜索文档
买单 只为心头好
搜狐财经· 2025-09-24 08:38
专门为年轻人定制的果酒很受欢迎。 编者按 兴趣至上 邂逅精神桃源 走进太原钟楼街,空气中弥漫着青春与活力的气息。在独具二次元装修风格的"X11潮玩集合"店内,五 彩斑斓的海报贴满墙壁,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手办、徽章和挂件,这些以热门动漫、游戏IP为原型 制作的周边商品,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20岁的大学生晓妍穿梭在货架间,眼神中满是兴奋。她拿着刚挑选好的几款《鬼灭之刃》徽章,告诉记 者:"我特别喜欢收集这些周边,每次看到它们,就像和动漫里的角色更近了一步,感觉自己也充满了 力量。学习累了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这些周边,心情马上就会好起来。" 22岁的留学生Linda是个资深的"二次元迷",尤其是吉伊卡哇的周边,包括毛绒玩具、零食、文具、服 饰、家居、美妆……据阿里鱼数据分析,吉伊卡哇的消费人群画像主要由爱逛新品的学生、为兴趣买单 的Z世代用户与乐于分享的理性消费者构成,瞄准目标则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寻找精神寄托与情感 共鸣的人群。正如Linda所言,"现在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家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件商 品,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和共鸣。" 不仅是"谷子"店,近年来,各类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消费场所如雨 ...
千亿香氛市场的增长密码:疗愈、场景化、男性市场崛起
FBeauty未来迹· 2025-08-21 11:56
市场增长趋势 - 香氛类目2025年1-6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3.79% [6] - 香水类目增速最快,销售额环比增长12.18%,同比增长21.53%,但市场份额仅6.06% [10] - 洗护清洁/纸品/香薰主导市场,份额达92.77%,但环比下降4.34% [10] - 留香珠销售额同比爆发式增长2,011,687.91%,香氛洗发水同比增长394.84% [14] 价格带动态 - 低价位(0-32元)占据70.54%市场份额,但4月份额下降6.5个百分点 [11] - 中端价位(32-64元)占比提升至20%以上 [11] - 高端价位(≥96元)在5月出现短暂增长 [11] - 头部品牌采用低价促销策略,如漫花销量同比+119.56%但销售额仅+36.85% [12] 季节性特征 - 5月销售额达215.22亿元,环比增长28.81% [12] - 销售峰值出现在春节后(2-3月)及大促季(5月) [12] 消费者偏好 - 消费者重点关注气味特性,"好闻、持久、清新"相关评价占比70.19% [14] - 包装精致度获得75.42%的正面声量 [14] - 对天然成分偏好度达68% [27] 人群细分策略 - 21-35岁女性为核心消费群体,占比62.4%,TGI超130 [15] - 男性用户TGI仅66,存在较大开发潜力 [15] - 母婴人群声量占比7%,银发群体偏好草本助眠香型 [15] 产品开发方向 居家场景 - 开发无火藤条香薰+夜灯二合一设计,主打助眠减压功能 [20] - 多空间覆盖:客厅用扩香石(雪松/檀香),厨房用除味喷雾(柑橘/绿茶),卧室用香薰蜡烛(薰衣草) [20] 车载与办公场景 - 车载香氛需耐高温,主打海洋/薄荷香型满足男性用户提神需求 [22] - 办公场景推便携香膏/香氛卡(白茶/木质调),包装≤10ml便于收纳 [22] 礼品场景 - 开发生肖/星座限定礼盒,定价128-199元强化仪式感 [23][24] - 情侣套装采用"双生香调"设计(如玫瑰+琥珀),该场景销售额同比+2867.37% [24] 差异化创新机会 跨界融合 - 美妆融合:开发香氛身体乳(樱花/奶香)、发用香氛喷雾 [25] - 健康功能:添加精油的香薰眼罩、助眠喷雾 [25] 区域化策略 - 一线城市推艺术联名概念香薰(如"莫奈花园"系列) [26] - 下沉市场采用"香薰+洗衣液"组合装,除螨护色概念销售额同比+2692.41% [26] 技术应用 - 智能香薰机支持APP控香,适配多场景需求 [27] - 采用可降解瓶身+补充装设计 [27] 品牌竞争格局 - 维达、心相印、立白位列销售额前三,分别达31.46亿元、26.40亿元和18.53亿元 [13] - 马吉拉香氛社媒声量达132.32万条,迪奥声量108.15万条 [17] - 香氛类目社媒声量436.02万条,香水类目86.26万条 [17]
2025年中国情绪疗愈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16 00:07
情绪疗愈行业核心观点 - 情绪疗愈行业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分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行业呈现多元化与创新加速并行的发展态势 [4][6] - 全球有4%的人口患有焦虑症,中国18-24岁年龄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心理健康问题催生庞大市场需求 [2][13] - 行业已构建起内外协同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形成自我疗愈、数字平台与AI心理疗愈、线下综合机构三大核心板块 [20][22] 行业发展背景 - 供给端:近五年国内情绪疗愈类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超25%,形成预防性-缓解性-治疗性三级体系,覆盖VR、生物传感、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 [9] - 需求端: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仅6.4%,月收入2000元以下群体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心理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13] - 用户端:抖音平台"疗愈+"跨界模式成核心驱动力,严肃心理治疗类内容保持高基数,玄学+疗愈类话题增速亮眼 [15] 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已形成理论奠基-科学变现-技术普惠的发展脉络,反映社会从"治疗疾病"到"追求幸福"的深层转型 [17] - 头部企业如速境、好心情等完成多轮融资,资本持续看好心理健康赛道 [24] - 三大运营模式特点鲜明:UGC驱动的自我疗愈、技术整合的数字平台、专业深度的线下机构 [24] 用户画像与行为 - 精细人群可分为三类:向内求索的高知女性、娱戏解压的男青年、事业有成的WLB人士 [27][30][32] - 近五成用户受焦虑和压力困扰,52.79%出现心理健康受损,42.7%用户对自身情绪管理能力评价一般 [35][38] - 用户采用"即时疏解+长效干预"模式,30%使用自然疗法产品,35.8%去过线下疗愈机构 [42][43] 消费特征与决策 - 73.9%用户通过线上渠道了解情绪疗愈,短视频平台为主要信息源 [45] - 用户年消费集中在1001-5000元区间,心理咨询机构消费20000元以上占比达17.4% [47][49] - 决策因素因场景而异:自我疗愈重权威认证(40.5%),数字平台重效果(40.1%),线下机构重专业水平(51.2%) [50][53][57] 行业满意度与期待 - 54.7%用户对情绪疗愈措施满意,生活方式产品满意度达70.1%,心理咨询机构满意度56.5% [59] - 服务改进和效果提升是用户共同期待,成为行业发展重要抓手 [62] 未来发展趋势 - 用户侧:需巩固中高收入基本盘,重点突破高知女性服务渗透,该群体认知率达79.4%但专业服务渗透不足 [65] - 技术侧:AI、沉浸式交互等技术驱动行业进入效率与服务双升级阶段,重塑服务模式与边界 [68] - 行业侧:将经历标准化(~2027)-协同化(2030)-智慧化(2030后)三阶段演进,头部企业将主导行业格局 [71]
2025年中国情绪疗愈行业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专利技术、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1-40岁的人群占比显著[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4 01:26
情绪疗愈行业定义及方法 - 情绪疗愈是专注于个体情绪创伤修复的心理干预过程 通过科学和个性化手段释放压抑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悲伤等 实现情绪健康与稳定 [1][2] - 常见情绪疗愈方法包括心理疗愈 身体疗愈 精神灵性疗愈 艺术疗愈 环境疗愈等 [4] 行业发展现状 - 社会节奏加快和心理压力上升使情绪健康问题成为重要议题 国家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提升至战略高度 出台系列政策营造优越外部环境 [1][6] - 2023年全球大健康/疗愈经济规模达6.3万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7万亿美元 中国2024年疗愈经济规模达10万亿元 预计2025年达13.45万亿元 [1][8] - 13-34岁人群焦虑忧郁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群 21-30岁消费群体占比51.36% 31-40岁占比34.45% [10] - 情绪疗愈经济投入集中在1001-5000元区间 其次为5001-10000元区间 [12] 行业政策支持 - 2022年5月国家卫健委《"十四五"心理健康规划》要求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注重情绪问题早期干预 [8] -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干预 [8] - 2022年10月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的通知》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 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8] - 2024年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专家走进基层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认识 [8] - 2025年2月国家卫健委等3部门《关于实施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的通知》加大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 [8]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生活方式产品 自然疗法产品 按摩助眠产品等 [15] - 中游包括自我疗愈+外部疗愈 线上平台+线下服务 数字平台与AI心理疗愈涉及AI虚拟助手 身体监测设备/平台 心理健康APP/在线咨询平台 [15] - 线下情绪疗愈机构包括睡眠按摩头疗养发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医疗机构心理科室等 [15] 行业专利技术 - 2014-2024年中国情绪疗愈行业专利数量共计912件 近五年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超25% [17]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包括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疗愈机构 线上平台 新兴品牌等 [19] - 专业机构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核心构建科学化服务体系 线上平台依托AI技术实现7×24小时即时响应 [19] - 跨界新兴品牌通过"疗愈+文旅""疗愈+教育"等模式拓展场景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9] - 主要品牌包括简单心理 壹心理 KnowYourself(知我探索) 泊恩心理 小懂健康 心浪潮psyByond 好心情等 [19] 行业发展趋势 - AI VR等技术将在疗愈产业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22] - 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情绪疗愈方案 [22] - 深入社区构建"15分钟疗愈圈"实现普惠化服务 [22] 相关企业 - 代表企业包括北京竹间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人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知我探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 广州小懂健康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等 [2]
年费十几万,年轻人走进禅修班
投资界· 2025-08-13 09:08
传统文化复苏与禅修市场 - 禅修游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500亿元增至2024年的9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5] - 2023年下半年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某资深文旅创业者透露年变现达4500万元 [7] - 典型用户画像:60后创业者张丽累计投入40万元学习国学,70后创业者孔瑞一次性支付12万元参加禅修课程 [2][7]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受众分为三类:缓解焦虑人群(占比最大)、寻求宗教智慧答疑者、系统性精神追求者 [8] - 企业家群体抗压能力下降,2020年71.07%认为压力使其强大,2023年降至65.36% [8] - 职场人加班导致焦虑,62.5%因加班产生不良情绪,60.8%健康受影响 [11] 产品形态与运营模式 - 短期禅修班选址于寺庙或风景景区,时长约一周,价格从免费至数千元不等 [7] - 课程结合佛教文化解读与低欲望生活体验,强调精神解压 [7] - 商业化合作模式:运营方与寺庙五五分账,但新规禁止商业化运作 [17] 用户价值与社交属性 - 禅修班形成高凝聚力社交圈,张丽的同学圈扩展至4000多人,蕴含商业合作潜力 [13] - 学员多为高净值人群(企业主、家庭主妇),价值观相似,社交货币属性强 [13] - 国学内容助力商业决策,如孔瑞借鉴乔布斯"极简与专注"理念提升产品设计 [14] 行业政策与转型趋势 - 2024年《汉传佛教活动场所禅修活动管理办法》严禁商业化运作,禁止互联网招募 [17] - 市场流量下滑,普陀山等名山严控禅修班数量,"禅修"成为宣传敏感词 [17][18] - 产品多元化:结合非遗手工、游学(如新疆课程),客群向青少年拓展 [18] 行业未来展望 - 传统文化复苏趋势持续,与汉服、博物馆游等共同构成新消费场景 [20] - 政策收紧加速行业洗牌,推动服务标准化与师资质量提升 [20] - 年轻化趋势显著,19-30岁人群占寺庙游客47.57% [18]
【新华财经调查】想要疗愈却总“受伤”——透视野蛮生长的疗愈经济
新华财经· 2025-08-12 00:56
新华财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由于监管机制和标准规范的缺失,疗愈行业鱼龙混杂,甚至成为违法犯罪 的"温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使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情绪刚需催生蓝海市场 周五下班,在深圳CBD工作的王女士并没有回家,而是走进另外一幢写字楼。她要去一个自然疗愈空 间,花上二三百元,睡一觉。 "我体验的是颂钵音疗助眠。现场有十来个人。疗愈师会先进行冥想引导,然后敲击颂钵。"王女士 说,"环境很安静舒适,只有颂钵的悠长泛音,让人感到放松,有的人能很快入睡。" 由于工作压力,近一年来难以摆脱的睡眠困扰让王女士不得不寻求外界帮助,从最开始在直播间听颂钵 音疗,到后来线下体验。"虽然价格并不便宜,但是一周给自己一次精神按摩,我觉得还是很值。" 像王女士一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心理健康并愿意为"情绪买单"。心理健康领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好 心情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当前国民心理压力增加,成人抑郁风险检出率 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仅有36%的国民认为自己心理状况良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资源供应不足,再加上更多人并非确诊心理疾病,而是处 ...
抓住情绪消费的风口——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7-29 09:13
情绪消费市场概况 - 情绪文旅成为新趋势,超越传统观光需求,"积极的情绪价值"成为游客最青睐的旅游体验[1] - 中国潮玩产业市场总价值从2015年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约600亿元[1] -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1] - 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1] 情绪消费驱动因素 -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情感连接和认同感,愿意为精神愉悦付费[2] - 盲盒的悬念感、手作体验的成就感等情绪获得感成为消费动力[2] - 情绪消费代表消费升级方向,具有巨大潜力[2] 行业经营策略 - 情绪消费需注重服务品质和文化内涵,单纯贩卖情绪价值难以持续[3] - 需精准洞察消费者心理需求,推出具有人文内核的产品和服务[3] - 避免噱头营销,底层逻辑应建立在对人的关怀基础上[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办、国办提出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情绪消费是消费升级的表现[4] - 需建立行业标准和定价规范,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3] - 消费者需理性对待情绪消费,避免过度绑定幸福感与消费行为[3]
抓住情绪消费的风口——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②
人民日报· 2025-07-29 09:11
情绪消费何以成势?以注重自我感受和个性表达的年轻一代为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占有,而 是更加向往认同感与情感连接,愿意为情感共鸣和精神愉悦付费。抽盲盒时的悬念感、惊喜感,手作体 验过程中的互动感、成就感……这些情绪上的获得感,是驱动消费行为的动力所在。在扩内需、促消费 的大背景下,情绪消费代表了一类极具潜力的消费升级方向。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在各类旅游体验中,"积极的情绪价值"获得了最多游客的青 睐,超过了传统的观光需求。 近年来,从"宠粉文旅"到"解压文旅""疗愈文旅",不局限于游山玩水、寻风问俗,而是重在满足游客情 感需求的"情绪文旅"逐渐走俏,相关新服务层出不穷。 放眼整个消费领域,情绪与情感的驱动力,正构成新消费热点。比如,年轻人热衷于通过抽盲盒、 买"谷子"等方式带来愉悦感受、满足社交需要,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总价值从2015年的63亿元增长到 2023年的约600亿元。又如,以宠物为代表的"陪伴经济"蹿红,2024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 规模突破3000亿元。有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 ...
“情绪消费”蓝海爆发 商家加速掘金万亿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06:29
情绪消费市场增长 - 99.9%的受访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其中56%选择"情感支持"类服务,26~30岁人群最受欢迎[1] - 国内疗愈经济市场规模达10万亿元,全球疗愈经济年增10%[1] - 情绪消费在总支出中占比21%~30%的人群比去年增长8个百分点,正从边缘支出跃升为刚需[3] - 兴趣消费、演出现场和"漂亮饭"等场景在18~25岁群体中活跃,"被看见的情绪"构成决策因素[3] 疗愈经济细分领域 - 疗愈家居成为新增长点,智能灯光系统、可调香薰机、白噪音音响等产品销量年增超40%,自然风、中古风设计为主流[1] - 精油按摩行业预计2030年达346亿美元,中国年复合增长率超20%,Z世代对玄学、自然疗法的兴趣上升[5] - 中国失眠发生率超38%,芳疗市场消费额年均增长20%~30%,"SPA+零售"模式兴起[5] 潮玩与文创行业动态 - 上海已有超350家潮玩及杂货品牌门店开业运营,品牌正探索周边衍生品类[3] - 泡泡玛特部分门店从B1层迁至商场一层,潮玩品牌成为商场流量新引擎[4] - 第七届上海国际礼业博览会有1500家展商带来超10万款新品,覆盖文创IP、网红家电等品类[1][3] - 香港创意创业会展示近30家本土文创设计、盲盒潮玩品牌[3] 品牌战略与案例 - 宋朝香氛计划开辟线下体验中心,打造"宋式书斋香氛体验区",强化治愈感场景[2] - 宋朝香氛吸引国潮消费者、汉服圈层及文创爱好者,注重宋代香道历史底蕴的文化叙事[4] - 公司以"慢生活美学"为核心理念,通过香氛持久陪伴感提升用户忠诚度[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潮玩品牌与购物中心形成双赢,品牌获得曝光率,商场获得人气流量[1] - 行业存在品牌分散、同质化、人才短缺等问题,需通过规范化、技术创新和本土化融合破局[5] - 疗愈经济或成新消费蓝海,预计2025年全球规模达7万亿美元[5]
2025年第27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7-09 08:11
行业环境 - 中国IP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哪吒之魔童闹海》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30,LABUBU潮玩以"缺陷美学"引发热潮 [1] - 美妆行业从小众审美入手,花西子、橘朵融合传统文化满足个性化需求,品牌通过稀缺性、本土化叙事和UGC增强用户连接 [1] - 未来美妆竞争将集中于创新与文化影响力,差异化价值是关键 [1] 芳香疗愈SPA - 中国失眠发生率超38%,全球疗愈经济年增10%,预计2025年达7万亿美元 [2] - 芳疗市场因天然安全特性快速崛起,消费额年均增长20%-30%,"SPA+零售"模式兴起 [2] - 行业存在品牌分散、同质化、人才短缺等问题,未来需通过规范化、技术创新和本土化融合破局 [2] 国货美妆IPO热潮 - 2024年美妆行业或迎上市热潮,多家国内企业如林清轩、谷雨等推进IPO,颖通控股将成"中国香水第一股" [3][4] - 政策鼓励优质消费企业上市,港交所因流程快成热门选择,A股仍为多数目标 [4] - 原料商占上市主力,品牌商次之,部分企业终止IPO,国货美妆将进入资本扩张新周期 [4] 中国商场美妆市场 - 中国化妆品市场进入调整期,线下渠道转型压力显现,高端国际品牌加码,中端日韩及本土品牌收缩,"K型分化"明显 [5] - 银泰百货成最大实体零售商,百货凭借布局优势突出,未来美妆零售将融合品牌密度与空间体验 [5] 运动美妆 - 运动美妆成新兴市场,预计2028年达314亿美元,品牌纷纷布局防水防汗等高性能产品 [6] - 满足女性运动场景需求,但必要性与健康影响存争议,消费者推动"护肤+彩妆"融合趋势 [6] 新品发布 - Louis Vuitton推出限量纯铜香水瓶男士香水,香奈儿山茶花系列注重保湿,PRADA新香融合花香与木质调 [7] - Diptyque携手艺术家打造夏日限定系列,爱马仕彩妆工具结合可持续木材,Fenty Beauty固体唇釉滋养显色 [7] 明星美妆品牌 - E.l.f. Beauty以10亿美元收购Hailey Bieber的Rhode,刷新美妆并购纪录 [8][9] - Rhode的成功源于"内容—产品—社群"逻辑及品牌基础,明星光环非唯一估值因素,产品力与用户粘性更关键 [9] 618美妆大促 - 2025年"618"大促美妆行业逆势增长575亿元,同比增长63.35%,国货品牌如珀莱雅、韩束等及国际品牌如SK-II表现亮眼 [10] - 新兴趋势如情绪价值、沉浸式营销推动渠道变革,但价格混乱、服务差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10] 技术平权时代 - 2025年中国美妆市场进入"技术平权"时代,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成为竞争关键 [11] - 品牌需满足个性需求、引发文化情绪共鸣、提供信任感和额外体验,作为"信任代理"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 [11] 国妆榜 - 2025年618大促期间,珀莱雅、自然堂和薇诺娜位列前三,小奥汀、红之和温碧泉首次上榜 [12] - 抖音平台国际品牌表现强劲,淘天平台国产品牌快速崛起,拉芳与华为等合作推智能技术 [12] 头部品牌动态 - 雅诗兰黛集团任命Sara Staniford为MAC、Bobbi Brown及Too Faced在英爱市场的副总裁兼总经理,推动渠道共享与协同增长 [13] - 毛戈平化妆品公司会员复购率达99.7%,市值超500亿元,线下372家自营专柜为核心优势,实现84.4%高毛利率 [14] - 欧莱雅以约10亿欧元收购英国高端护肤品牌Medik8多数股权,推动其全球化发展 [15] - 颖通控股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年营收超20亿元,香水业务占比超8成,运营72个外部品牌 [17] - 科蒂计划出售奢侈品和大众消费品部门资产,裁员700人,宝洁裁减7000个岗位,优化成本结构应对市场疲软 [18] - 安踏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后任命姚剑为品牌总裁,计划将其定位于中端和大众专业户外领域 [19] - 橘宜集团收购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百植萃,完善多品牌美妆矩阵,专注敏感肌领域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