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22:22
推进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 黄润秋表示,随着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全面性、时效性提 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监测网络的数智化转 型,实现采样分析、运行维护以人工方式为主转向以运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主,建立起天 空地海一体化,"全域感知、人机协同、自主可控、智能高效"的新一代监测网络。 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涵盖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手段 较为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9月19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我国已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启动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同时,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数智化转型取得阶段性 成果,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持续提升。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黄润秋表示,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2亿千瓦 ...
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08:38
黄润秋说,目前,已先行安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4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开展智能化改造。下一步,将以 建设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2.0版为抓手,持续提升监测预测能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19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 规模最大、涵盖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黄润秋当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其中,由生态环境 部直接组织监测的站点达到3.3万多个,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流域和管辖海域,涵 盖了水、大气、土壤、噪声、海洋、生态等各类要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 段,推进监测网络的数智化转型,实现采样分析、运行维护以人工方式为主,转向以运用自动化、数字 化、智能化手段为主,建立起天空地海一体化,"全域感知、人机协同、自主可控、智能高效"的新一代 监测网络。 "我们把它称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2.0版,这对整个监测体 ...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新京报· 2025-09-19 05:33
在监测设备的改造方面,实现了水、大气自动监测站以及仪器设备状态诊断和维护的智能化。经过改造 后的站点,运行维护频次将由每周1次减少到每月1次,人工参与度降低70%以上。目前,已先行安排京 津冀及周边地区14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开展智能化改造。 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建设了生态环境图谱库、声纹库等,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识别、智能分 析、智能筛查定性,从而精准识别问题来源。比如,运用声纹智能识别技术,能快速识别噪声是来自建 筑施工还是交通运输,或者是社会生活。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十四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全 球规模最大、涵盖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黄润秋表示,随着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全面性、时效性提 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监测网络的数智化转 型,实现采样分析、运行维护以人工方式为主,转向以运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主,建立起 天空地海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