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殊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出台我国首部特殊教育地方性法规
大众日报· 2025-09-27 01:33
山东出台我国首部特殊教育地方性法规 探索特殊需要学生助教陪读制度 鼓励特教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全国第一部""填补空白的创制性立法""积累先行先试经验"……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源介绍,条例突出"融合教育"理念,明确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 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安置机制,强调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和合 理安置。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实施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提高融合教育办学水平,接收能够适应普 通幼儿园生活的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压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责任,探索 特殊需要学生助教陪读制度。条例明确,设区的市应当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教学校,或者依托现有特教学 校设置孤独症儿童特教部,逐步扩大招收孤独症儿童的规模。健全送教上门制度,规范送教上门形式和 内容,提高送教质量。 关注特殊需要学生职业发展,条例规定,职业学校合理设置面向特殊需要学生的专业,鼓励特教学校与 企业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面向特殊需要学生开放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依法享受有 关税费优惠。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学生就业前适应性培训和就业后跟踪指导,并可以通 ...
西藏教师古桑曲珍:用舞蹈为听障孩子点亮梦想
新华社· 2025-09-10 10:34
新华社拉萨9月10日电 题:西藏教师古桑曲珍:用舞蹈为听障孩子点亮梦想 新华社记者卢丹阳、索朗德吉 指尖划出优美弧线,脚步跃动激荡心灵。她用15年时间,让听障孩子们"听见"了舞蹈的节奏,也感 受到生命的美好。 面对普通学生,教一个舞蹈动作只需要直接示范;在特教学校,她必须让学生"听见"节奏、感受节 拍。她创新教学方法,用力敲击大鼓、让学生用手触摸音箱、穿练功鞋感受地板的震动,通过声波传递 节奏。她还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嘴形和灯光的强弱,让学生看见律动。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达,孩子们内心有对美的向往。"古桑曲珍说。 2013年,来自山南市隆子县的学生旦增巴珠成为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对舞蹈表现出 极大兴趣的他,经常在课后自己苦练基本功。看到他的努力,古桑曲珍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过师生 不懈的努力,旦增巴珠在2022年考入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读高中,并于今年考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舞蹈表演专业。 出于工作的特殊性,古桑曲珍与学生们朝夕相伴,从早上跑操到陪着学生吃饭、睡觉。古桑曲珍 说:"我们几乎没有完整的周末,对家人的陪伴就少了很多。" 今年,古桑曲珍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她认为这个荣誉不仅仅 ...
修复文物,修正偏见——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一线见闻
新华网· 2025-09-10 07:33
在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实训室里,几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商讨给破 碎陶片"做手术"的具体方案。不同于别处的文物修复,这里的修复师是听障学生,交流主要依靠手语和 眼神。 新华社济南9月10日电 题:修复文物,修正偏见——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别着急,现在还不到配补的时候。"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研主任李傲为记者"翻译"了现场的一句话。 课上认真、课后加练,学生进步斐然。现在,约70名在校生一年可以修复古籍上万页、陶瓷数百件,部 分学生还参与了山东博物馆的文物修复项目。"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修复文物时格外小心、仔细,在专 注于'拼凑完整'的过程中,好像也在用耐心和敬畏弥补着某种生命的遗憾。"李傲说。 随着国家进一步发展技能培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均得到极大提升。实训场地从最初的 两张桌子,变成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11间工作室、1间陈列室,测色仪等设备一应俱全。 接受采访时,学生小婧在手机备忘录里打下了这段话:"能运用科技的力量还原文物的样貌,将文物承 载的历史留下来,我感到光荣。这个专业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博物馆热 ...
根的事业 终见花开
海南日报· 2025-08-22 01:44
特殊教育行业发展 - 特殊教育学校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的"两端延伸"计划 旨在帮助残障学生真正融入社会 [1] - 特殊教育行业在职业教育阶段面临挑战 非职业教育出身的特校教师需付出更多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1] - 特殊群体就业需要社会各界支持 目前已有对特殊劳动者的大爱体现 [1] 特殊教育社会价值 - 特殊教育耕耘的是托举希望的根基 而非追求鲜花与果实的表面成果 [1] - 残障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并赢得尊重 为社会书写更深刻的文明注脚 [2] - 特殊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用所学技能回报社会和家庭的人生价值 [2]
苍山孤独症男童走失离世:看见特殊教育的困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5 15:48
特殊教育行业现状 - 特殊教育行业存在良莠不齐现象,部分机构缺乏资质却开展康复训练和夏令营服务[3][4] - 公办或正规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家长需求无法满足,导致民间机构野蛮生长[4] - 正规民间机构难以获得教育用地,被迫租赁民房办学[4] 涉事机构问题 - 机构注册为家政公司却违规提供特需儿童康复服务[3] - 宣传师生配比2:1,实际为7个孩子配4名老师[3] - 孩子走失后延迟2小时报警,事后删除社交平台账号逃避责任[3][4] 国际对比 - 英国某地区提供26所特需儿童学校供选择[4] - 英国特需儿童单飞旅行师生比1:1且全免费[4] - 英国政府提供每周4-10小时的付费照护服务支持家长[4] 社会支持与反思 - 民间自发组织大规模救援,体现社会善意[6] - 需平衡监管与发展,避免因安全顾虑剥夺特需儿童教育娱乐权利[5] - 专业户外活动需严格评估准备,不能冒险[5] 行业改进方向 - 需完善特殊教育制度规范,填补公办资源缺口[4] - 加强机构资质审核,杜绝违规办学[3][4] - 推动社会对特需群体权利的认知,提供系统性支持[5]
苍山孤独症男童走失离世:看见特殊教育的困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4:18
公司运营问题 - 公司注册为家政机构却开展特需儿童康复训练和夏令营服务 [2] - 公司宣传师生配比为2:1但实际为7个孩子配备4名老师 [2] - 从发现孩子走失到报警间隔两小时 [2] - 公司在事件发生后删除社交媒体账号并保持沉默 [2] 行业监管现状 - 特殊教育行业存在公办及正规机构供给不足问题 [3] - 民间机构因制度不规范出现野蛮生长现象 [3] - 正规民间机构难以获得教育用地被迫租赁民房办学 [3] - 国家政策与财政对特教支持虽有改善但仍存在欠缺 [3] 国际对比参考 - 英国伦敦某区域提供26所接收特需孩子的学校可供选择 [3] - 英国学校组织特需孩子单飞旅行实行1:1师生比且全部免费 [3] - 英国政府为特需孩子家庭提供每周4-10小时的付费照护服务 [3] 行业发展方向 - 需推动特需教育走向规范发展并完善制度体系 [4] - 应避免监管"一刀切"导致限制特需孩子正常活动权利 [4] - 行业需建立慎之又慎的安全评估体系而非盲目冒险 [4] - 特需孩子应享有同等教育娱乐社交权利成为社会共识 [4]
特别的爱——这十年,我们在一起
新华网· 2025-08-12 06:18
职业经历 - 1973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 当时年龄21岁 最初为理科师范毕业生 [1] - 被分配到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昆山聋哑学校 面临沟通障碍的教学挑战 [1] - 通过学会手语成为特教老师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包括陪同听课和送教上门 [1] 职业成就 - 从事特教工作超过40年 退休后仍持续工作10年 [1] - 获得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 并得到交行资助支持 [2] - 被聋哑学生用手语称为"哑父" 获得社会认可与情感回报 [2] 教育理念 - 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1] - 认为特殊教育需要特别的教学方式和特别的关爱 [1] - 相信特别的爱值得特别的美好 持续践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承诺 [1][2]
《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草案)》进行立法听证,特殊需要儿童怎么随班就读、 如何掌握职业技能等受关注
大众日报· 2025-08-08 00:44
立法听证会背景与目的 - 山东省举行《特殊教育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 重点关注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和职业技能掌握问题 [1] - 听证会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召开 特教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代表及特殊需要学生家长代表等十几位陈述人参与交流 [2] - 旨在通过地方法规解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问题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2]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 孤独症儿童2-3岁介入社交训练效果远优于学龄后干预 [2] - 听障儿童6个月内确诊并佩戴助听设备可显著降低语言发育滞后风险 [2] - 脑瘫儿童1岁前接受康复评估与训练可使成年后生活自理率提升40%以上 [2] 多部门协作机制建设 - 建立卫生健康、教育、残联等部门特殊需要儿童筛查、诊断、教育、康复衔接机制被认为必要且具有可操作性 [3] - 早发现、早干预、早教育是特殊需要儿童获得最佳发展机会的关键因素 能减少障碍影响并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 [3] 随班就读评估体系 - 建议对申请随班就读儿童进行入学前全面评估 涵盖学业水平、认知能力、社交技能、身体状况等维度 [3] - 依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随班就读及所需支持层级 帮助特需儿童更好融入普通学校 [3] 融合教育实践建议 - 要求建立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资源教室 建议增加巡回指导教师资质要求如特教专业背景或省级培训认证 [4] - 对特殊需要学生实施"一生一案"个性化管理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发展性康教课程和多元化评估体系 [4] - 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配备特教专业老师指导普教老师开展融合教育 轻度或中度孤独症儿童通过三年融合教育基本能正常进入小学 [4] 职业教育融合障碍 - 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对残疾学生不够友好 存在考试场地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考试内容未考虑残疾学生特点等问题 [4] - 需要进一步打通"考证、升学、就业"通道 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 [4]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新华社· 2025-08-06 10:31
教育公平政策推进 - 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政策引领、数字赋能、资源优化下持续推进[2] - 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 -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援青、援藏项目持续接力[9] 东西部教育对口帮扶 - 上海援建果洛西宁民族中学2019年建成开学 专为解决果洛农牧区孩子"上好学"问题[4] - 该校已迎来1700多名果洛籍学子就读 学生升学去向扩大并有多人考入重点大学[3][9] - 第十一批援藏、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2024年7-8月接棒 新一批援派教育人才持续履行使命[9] 教育数字化建设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线课程4.85万门[11] - 平台注册用户超1.69亿 浏览超657亿次 覆盖32个省级平台[11] - 教育垂类大模型2025年7月发布 9月备案完成后将面向全国使用[14]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 广西县域乡镇学校打造智慧课堂 学生使用AI工具模拟实验 教师用大模型辅助教学[11][14] - 数学解题助手可分步解题并展示多种思路 语文课堂通过AI生成海报增强互动[14] - 特殊教育领域实现实时语音转文字 为听障学生提供"演示+手语+字幕"三重信息接收环境[19] 特殊教育发展 - 2025年普通高考为1.4万余名残障考生提供合理便利 包括盲文试卷和延长作答时间[18] -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 中职、普高在校残疾学生分别达7.58万和5.98万人[19]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残健融合学院 听障毕业生成功进入互联网公司就业[18][19] 基础设施与资源投入 - 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超4200米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教育资源配置面临挑战[4] - 通过制度性保障推进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 东西部教育协作跨越上千公里实施[4][9]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新华社· 2025-08-06 10:01
教育公平政策推进 - 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在政策引领、数字赋能、资源优化下不断缩小 [1] - 教育对口帮扶是东西部协作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地区通过师资和资源支持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教育质量 [2] -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作为上海援建项目已接收1700多名果洛籍学生就读 显著改善当地升学情况 [3] 教育信息化建设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32个省级平台 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 职业和高等教育课程4.85万门 [5] - 平台注册用户超1.69亿 浏览次数超657亿次 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5] -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广西多县乡镇学校已打造互动新颖的智慧课堂 [6] 特殊教育发展 - 2025年普通高考为1.4万余名残障考生提供合理便利支持 包括盲文试卷、延长作答时间等特殊安排 [7] - 十四五期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 中职和普高在校残疾学生分别达7.58万人和5.98万人 [8]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采用人工智能实时转写技术 通过"演示+手语+字幕"三重模式提升听障学生学习效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