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服务化
icon
搜索文档
陆铭专栏:Labubu爆火、“情绪价值”与消费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7 06:12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2]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2] - 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将大幅跃升 [2] 消费服务化趋势 -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 目前中国服务消费占比约46% 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达70%左右 [4] - 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 [4] - 服务消费拉动商品消费 如埃及古文明大展门票收入超3亿元 文创产品销售超4亿元 [4] 消费品质与多样性趋势 - 品质和多样性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 品牌设计和情绪价值作用凸显 [5] - 消费社交属性增强 年轻人通过消费展示个性并在社交媒体分享 [5] - 代际变化明显 90后及更年轻群体消费增量更多出现在服务领域 [5] 消费空间载体变化 - 人口向大城市及中心城区集聚 服务消费需面对面互动完成 [6][7] - 服务消费向人口规模大、流量高、密度高区域集中 [7] 即时服务业发展 - 电商平台从货物配送拓展至外卖送餐、即时零售及"服务到家" [9] - 平台催生灵活就业群体 提供家政、维修、宠物照看等服务 [9] - 线上服务提供者价值人格化 点评系统降低信息匹配成本 [9][10] 线上与线下关系 - 线上与线下呈现互补与分化并存状态 [12] - 直播技术使大城市更能借助线下多样性实现"卖万物、卖全球" [12] - 线上流量增速放缓 高质量产品更倾向线下渠道 [13] 商家与城市应对策略 - 需关注流量、密度及线下空间体验感与互动性 [15] - 政策部门应与平台企业合作 避免流量过度集中 对中小商家予以流量倾斜 [15]
陆铭专栏:Labubu爆火、“情绪价值”与消费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7 06:05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国务院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世界级体育企业和赛事 [2] 消费服务化趋势 - 服务消费在中国占比约46%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达70%左右 [4] -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 [4] - 服务消费拉动商品消费如埃及古文明大展门票收入超3亿元且文创销售超4亿元其中70%消费者来自外地 [5] - 消费模式呈现"文旅商体展"融合形态 [5] - 品质和多样性成为消费重点情绪价值作用凸显 [5] - 消费社交属性增强年轻人通过汉服出行和景点打卡展示个性 [5] - 90后及00后消费增量更多出现在服务领域 [6] - 服务消费向人口规模大流量高密度高的区域集中 [6] 即时服务业发展 - 电商平台从货物配送拓展至外卖送餐即时零售和服务到家 [8] - 平台催生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家政维修宠物照看等服务 [8] - 服务到家渠道跨越家庭物理门槛 [8] - 线上服务提供者价值人格化点评系统降低信息成本 [9] - 企业品牌效应减弱个人声誉增强广告投放转向个人直播间和博主 [9] 线上与线下关系 - 线上与线下互补且分化大城市和高密度区域获技术赋能更强 [12] - 直播技术使大城市借助线下多样性实现卖万物和卖全球 [12] - 线上技术放大集聚于大城市的头部教师和咨询师流量 [12] - 线下空间让位于体验感和互动性更强的场景 [13] - 人口高密度地区持续产生线下流量低密度地区流量下降 [13] - 线上流量增速放缓流量价格高 [13] - 标准化商品线上销售高质量产品倾向线下渠道 [13] - 线上教育内容标准化定价低线下内容个性化定价高 [13] 应对策略 - 经济结构转型期需关注流量密度及线下体验感与互动性 [15] - 政策部门应与平台企业合作避免流量过度集中于头部地区 [15] - 对中小城市和商家予以流量倾斜帮助适应服务化与线上化时代 [15]
Labubu爆火、“情绪价值”与消费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2:41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消费服务化趋势 -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 当前中国服务消费占比约46% 美国等发达国家达70%左右 [1] - 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 [1] - 服务消费拉动商品消费 如埃及古文明大展门票收入超3亿元 文创销售超4亿元 [2] - 消费模式呈现"文旅商体展"融合形态 [1][2] 消费品质与多样性趋势 - 品质和多样性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 品牌设计和情绪价值作用凸显 [2] - 消费社交属性增强 年轻人通过消费展示个性并在社交媒体分享 [2] - 代际消费变化明显 90后00后消费增量更多出现在服务领域 [3] 消费空间载体变化 - 服务消费向人口规模大/流量高/密度高区域集中 [3] - 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中心城区集聚 服务消费需要面对面互动完成 [3] 即时服务业发展 - 电商平台从货物配送拓展至外卖送餐/即时零售/服务到家 [5] - 平台催生灵活就业群体 提供家政维修宠物照看等多样化服务 [5] - 服务提供者价值人格化 点评系统降低信息搜寻和匹配成本 [5] 线上线下关系演变 - 线上技术赋能效果差异明显 大城市及高密度区域获得更强赋能 [7] - 线上流量增速放缓且价格高企 推动线上线下品质分化 [8] - 标准化商品线上销售 高质量商品倾向线下渠道 [8] - 教育行业线上内容标准化普适化定价低 线下内容个性化互动化定价高 [8] 商业与城市发展启示 - 需关注流量密度及线下空间体验感与互动性 [9][10] - 政策部门应与平台企业合作 避免流量过度集中于头部地区和商家 [10] - 对中小城市和中小商家予以流量倾斜 帮助适应服务化与线上化时代 [10]
热点思考 | 居民如何“反内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07 11:28
居民内卷现象分析 - 2018年以来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明显上升,2023年达48.3小时/周,较2018年每天多工作21分钟 [2][9] - 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间从80分钟/日降至43分钟/日,服务消费受挤压更明显 [2][9] -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卷最严重,信息技术业工作时间涨幅达9.5小时,制造业增加0.7小时 [2][21] - 25-34岁年轻人周工作时间增加最多,从46.7小时增至50.8小时,增幅超4小时 [3][28] 行业就业结构失衡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与增加值存在1.5万亿缺口,文体娱等行业就业显著偏低 [61][68] - 生活性服务业工资涨幅18.1%明显超过制造业10.7%,显示就业短缺 [61] - 2021年后就业流向转变,更多向工作时长短的生活服务业集中,卫生业时薪增加9.3元/小时 [73] -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5pct,生活性服务业占比上升7pct [48][56] 服务消费趋势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 [85][86]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升1.3pct,中国中老年服务消费群体年均增长0.3% [93][99] - 家庭小型化趋势激发旅游美容等需求,上海等地享受型消费占比高出全国0.4-0.7pct [101][103] - 演唱会音乐节票房大幅提升,2025年6月达30.7亿元 [115][121] 服务业投资与就业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批发零售等行业投资增速上升22.7pct [126][134] - 2025年Q2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新增岗位占比分别上升1.6、1.1、0.6pct [126] - 2024年Q2旅游度假行业用工需求增长26.8%,旅居顾问等岗位需求旺盛 [126][139] - 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缺口约1.5万亿,供给加速修复 [126][127]
热点思考 | 居民如何“反内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07 08:27
居民内卷现象分析 - 2018年以来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明显上升,2023年达48.3小时/周,较2018年每天多工作21分钟,导致消费时间由80分钟/日降至43分钟/日[2][9] -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卷最明显:2021年后生产性服务业周工作时间跳升3.7小时(信息技术业涨9.5小时),制造业2018-2023年增加0.7小时[2][21] - 25-34岁年轻人内卷最突出:周工作时间从2018年46.7小时增至2023年50.8小时,增幅超4小时[3][28] 反内卷政策与机制 - 当前政策以弹性工作制为主:五一假期实施后社零增速达6.3%,但未解决工作时间长根本问题(中国法定休假天数显著少于日韩)[4][35] - 就业结构失衡是内卷根源: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存在1.5万亿缺口,工资涨幅(18.1%)显著高于制造业(10.7%)[5][61] - 自平衡机制显现:2021年后就业流向转向时薪更高的生活服务业,如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但时薪增加9.3元/小时[5][73] 服务消费转型趋势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达1-3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中国城镇化率70%阶段将强化该趋势[6][85][86] - 老龄化加速服务需求:老龄化率每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升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速0.3%超总人口[6][93][98] - 家庭小型化激发新需求:中国户均2.8人背景下,上海等低出生率地区享受型消费占比超全国0.4-0.7pct[101][103] 服务供给端变化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领域投资增速分别提升22.7、12.2pct[7][126][134] - 2025Q2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行业新增岗位占比分别提升1.6、1.1、0.6pct,旅游相关岗位需求增长26.8%[7][126][139] - 服务供需缺口达1.5万亿,文体娱等行业就业占比显著低于历史趋势[61][68][69]
深度专题 |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6 16:07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潜力 - 当前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3.3万亿缺口,其中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3万亿(对应1.8万亿投资缺口),与增加值匹配的潜在投资缺口为1.5万亿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2093元,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近3万亿 [10] - 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上行1pct,投资占比提升0.6pct,测算年均投资规模或达1.8万亿 [22] 消费服务化趋势 - 人均GDP在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80%时同样呈现此趋势 [3][43][4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约1.3pct,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更高 [51][55]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规模降至2.8人)推动家政、娱乐等服务需求,单身家庭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更高 [59][61][63] 国际经验与投资方向 - 日本在人均GDP达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至11.6%,若中国达到同等水平,投资增量或达3.7万亿 [4][90] - 美日韩经验显示服务需求增长带动投资同步上行,如日本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 [68][75] - 家庭服务(家政CPI涨幅4.3倍)和适老化改造(日本住房维修支出占比提升至3.4%)是重点领域 [5][96][122] 中国服务业现状与机遇 - 202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54.6%,但生活性服务业占比仅10.1%,显著低于日韩的17.3%/14.6% [7][128][134] - 服务业供给不足制约需求释放,2023年就业占比回落至-3.8%,卫生、文体娱等领域缺口显著 [141][145][14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达2000万,市场规模超万亿,政策推动年培训150万人次 [168][170][176] - 适老化改造涉及卫生、住宿餐饮、文体娱等行业,2024年相关投资增速达6.6%-22% [177][178]
深度专题 |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5 14:54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潜在空间 - 当前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3.3万亿缺口,其中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3万亿,对应1.8万亿投资缺口,另外1.5万亿缺口源于投资占比与增加值趋势背离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2093元,全国总缺口近3万亿 [2][10] - 出行类服务业(住宿餐饮、教文娱)投资占比自2016年回落0.9pct,缺口约0.9万亿;民生类(卫生、教育、居民服务)投资缺口自2014年持续扩大 [22] 消费服务化长期趋势 - 人均GDP达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1-3万美元阶段该趋势加速 [3][43]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长0.3% [51][55] - 家庭小型化推动服务需求释放:中国户均规模降至2.8人,日本单身家庭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1.8%)显著高于多人家庭(9.9%) [59][63] 国际经验与投资方向 - 日本在人均GDP 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占比达11.6%,中国当前仅6.9%,潜在增量空间3.7万亿 [4][90] - 美日韩服务业供需形成正向循环: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美国投资与增加值占比同步波动 [68][74] - 家庭服务与适老化是重点领域:日本家庭服务CPI涨幅达4.3倍,2003年疗养床位占比提升20.8pct [5][97][115] 中国服务业结构性机会 - 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10.1%,显著低于日本(17.3%)和韩国(14.6%),文体娱、卫生业供给缺口突出 [7][134][139] - 2023年服务业就业占比回落至-3.8%,卫生、文体娱等领域工资涨幅高于制造业,反映供给不足 [141][14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达2000万,2025年政策推动年培训150万人次;适老化改造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等多行业 [168][177] 当前投资动态 - 2025年4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超10%,创2017年来新高,卫生(民间+9.9%)、文体娱(民间+7.9%)领涨 [158][163] - 影视供给仅恢复至历史趋势6.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远低于日本(19㎡)、美国(16㎡) [152][154]
“新增长”系列专题报告: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5 13:16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消费趋势 - 服务业实际与潜在投资缺口达3.3万亿,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近3万亿,对应年均生活性服务业投资规模或1.8万亿,2024年实际与潜在投资缺口或1.5万亿[1][25][26] - 短期消费时间减少制约服务消费修复,长期人均GDP1 - 3万美元消费呈“服务化”趋势,服务消费占比年均上行约0.6pct,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约1.3pct[2][31][38][44] 需求拉动供给国际经验 - 居民偏好转变形成需求带动供给、投资增长正向循环,如美国服务业投资与增加值占比走势一致,日本20世纪60 - 90年代服务业营收和固定资产占比分别上行7.3pct、19.5pct[2][53] - 人均GDP达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或有3.7万亿额外增量,家庭服务和“适老化”投资是重点,如日本家庭服务CPI增长4.3倍,2003年疗养床位占比较1993年上行20.8pct至21%[3][66][70][75] 国内服务业现状与投资空间 -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偏高,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4.6%,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10.1%,低于日、韩[4][87] - 2023年以来服务业有效供给恢复不足,就业占比回落至 - 3.8%,工资涨幅显示生活性服务业就业供给不及需求[5][91] - 今年服务业投资加快扩张,4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超10%,1 - 4月卫生、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高于整体[5][9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超2000万,2025 - 2027年每年培训150万人次,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大[6][104] - 我国加快“适老化”建设,2024年4月以来住宿餐饮、文体娱、居民服务业投资增速明显改善[6][111] 风险提示 - 贸易形势超预期变化、政策应对模式和传导机制存在不确定性[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