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新浪财经· 2025-09-25 23:14
既然如此,这些平台为何围着明星转?说到底,还是在于明星常常自带流量,互联网时代,公众的关注 度就是资源,就能够变现。当每一次关于明星的话题都能够带来大量的关注,无论是内容方还是平台 方,就都会形成路径依赖。开始是明星的电影宣传,继而是私人情感,最终就变成了生活琐事。一次奏 效,大量复制,就会让类似的内容充斥热搜。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内容,还会助推灰色产业链生成,进而破坏整个生态。"没有热搜,就制造一 个",从明星粉丝的"养号控评""网络水军"到所谓"爆款"实则造谣的网文……当营造流量成了一门"生 意",大量虚假、失实甚至错误、有害的劣质信息充斥平台之上,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真正优质的 内容、对大众重要的信息就会被遮蔽、被淹没。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马玉宝 近日,包括微博、快手在内的多家主要网络平台接连被依法处罚。梳理通报,其内容基本类似,主要包 括:相关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 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 热搜榜单,本身是一种议程设置。网络平台是公共平台,热搜的内容,本应该聚焦民生关切、社会大 事,寻找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然而,长 ...
热搜榜单,不能成为炒作明星琐事的“专场”
新浪财经· 2025-09-24 04:12
监管处罚与平台责任 - 多家主要网络平台因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 处罚措施包括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及从严处理责任人[2] - 平台热搜榜单存在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 破坏网络生态[2] - 网信部门通报显示炒作行为具有高频性(频繁呈现)、多条目(多条、大量)及高位展示(主榜高位、重点环节)特征[4] 平台内容管理问题 - 热搜榜单作为核心信息展示区域 其内容排序和展示位置反映平台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5] - 明星琐事内容长期霸占热搜榜单重点环节 包括穿搭、偶遇、出行、婚恋等低营养话题[5] - 平台算法偏好明星琐事内容 因该类内容更易博取眼球和获取流量 体现"流量至上"运营逻辑[7] 行业生态影响 - 低俗内容传播损害用户体验 尤其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误导[5] - 网络平台以牺牲社会责任和生态健康为代价追逐商业利益[7] - 2021年中央网信办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10] 行业整改方向 - 平台需摒弃"唯流量论" 更多展示社会发展及人民奋斗相关内容[8] - 明星信息传播应聚焦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传递[7] - 网民期待文明清朗的网络生态和健康向上的内容产品[8]
社交平台热搜频繁“翻车”,别让流量迷了网络生态的眼|时评
新浪财经· 2025-09-21 22:27
监管行动与平台责任 - 国家网信办于9月20日公布两起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针对热搜乱象对快手和微博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 因平台未切实履行内容管理责任 [1] - 小红书此前也因类似问题受到处罚 显示监管对热搜乱象的持续关注 [1] - 平台为追逐商业利益将热搜资源向娱乐内容倾斜 通过制造话题热度吸引用户停留以实现广告变现等商业目的 [3] 热搜内容生态问题 - 热搜榜单被明星琐事霸屏 包括机场穿搭、恋爱绯闻和日常行程等无营养娱乐花边 严重压缩政策解读、科技突破和民生痛点的传播空间 [3] - 平台因流量诱惑优先推送明星内容 明星自带庞大粉丝群体能带来惊人流量数据 但导致社会关键议题被边缘化 [3] - 泛娱乐化热搜生态使用户思考能力削弱 陷入娱乐至死的精神麻痹状态 同时导致社会文化浅薄化和低俗化 挤压优秀文化传播空间 [4] 行业影响与整改方向 - 不良信息泛滥破坏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扰乱正常舆论秩序 可能引发粉丝群体骂战和网络暴力现象 [4] - 平台需建立科学合理的热搜筛选机制 以价值为导向 更多关注社会热点、民生关切、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等领域 [4] - 监管需加强处罚力度以起到震慑作用 公众应主动屏蔽无营养信息并理性参与网络讨论 共同营造健康网络生态环境 [6]
中新网评:反诈老陈又翻车,打假容不得半点虚假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2:43
老陈曾因反诈宣传积累了大量公众信任,但转型网红后,其行为逐渐偏离初心:从高调辞职投身直播, 到多次卷入争议话题,此次打假翻车更是将蹭流量心态暴露无遗。 然而,反诈老陈作为质疑者,本应基于事实理性发声,而非在未充分核实的情况下匆忙定罪,事后又用 含沙射影的方式挽尊。若打假者自身言行不一,如何真正维护消费者权益? "质疑-争议-反转-道歉"的剧情能带来持续曝光,也能透支自身的信誉,甚至沦为笑柄。 归根结底,网络生态需要的是理性监督而非蹭流量表演。公众人物尤其是曾具公信力的角色,更应珍惜 羽毛,以事实为准绳、以责任为基石,否则只会透支信任、反噬自身。反诈老陈的此次翻车,无疑是一 次警示。(完) 值得注意的是,网红与品牌的合作模式在此事中亦引发质疑。酷派官方确认产品为正品,却未解释为何 直播间能早于官方渠道售卖,这种"先直播后上架"的销售策略虽不违法,但难免让消费者对产品透明度 产生疑虑。 中新网8月29日(记者 查志远) 近日,一场围绕网红"嘎子哥"谢孟伟直播间售卖手机的争议,让网红"反诈 老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老陈先是以打假姿态质疑手机非官方正品,却在酷派官方回应后迅速发布道 歉视频,言语间却充满讽刺与不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