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市融资

搜索文档
奇瑞汽车拟全球发售2.97亿股 股票将于9月25日在港交所开始交易
财经网· 2025-09-17 22:08
上市计划详情 - 公司拟全球发售2.97亿股股份 其中香港发售2973.97万股 国际发售2.68亿股 另设4460.95万股超额配股权 [1] - 招股价区间为27.75至30.75港元 另需支付1.0%经纪佣金及约0.0085%各类交易征费和交易费 [1][4] - 招股期为9月17日至9月22日 预计9月23日定价 9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达2698.9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5.4% 净利润143.34亿元 同比增长37.2% [5]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926.18亿元(2022)→1632.05亿元(2023)→2698.97亿元(2024) [9]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682.23亿元 净利润47.26亿元 [9] 业务结构 - 燃油车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85.1%降至2024年76.1%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9.7% [12][13] - 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14.9%升至2024年23.9% 2025年第一季度达30.3% [12][13] - 新能源车中插电混动及增程车型占比从2022年1.6%升至2024年14.3% 纯电动车占比从13.3%降至9.6% [13] 资产负债状况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93.1%逐步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87.7% 但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 2024年汽车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32% 对比企业如比亚迪74.64% 吉利69.74% 上汽63.77% [15] 历史上市进程 - 自2004年起多次尝试上市未果 曾因股权争议、多品牌战略导致股权复杂、投资方资金链断裂等因素受阻 [20] - 2025年2月首次递表因6个月内未获聆讯失效 8月29日重新递交申请 9月7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20][21] 战略布局与募资用途 - 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 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 [17] - IPO募资将用于未来1-3年乘用车车型研发、1-3年先进技术开发、1-4年海外市场拓展及生产设施升级 [22] - 主要股东包括奇瑞控股、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芜湖建投及立讯有限公司等 [17] 行业背景与意义 -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迭代快 资金需求巨大 上市可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研发能力 [5][19] - 国内主流车企如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均已上市 奇瑞上市将补齐资本化短板 [17][22]
奇瑞汽车21年上市长跑即将“撞线”
每日商报· 2025-09-10 23:07
上市进程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9月7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计划9月下旬挂牌交易 募资规模15亿-20亿美元 为2025年以来香港最大IPO之一及最大车企IPO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乘用车车型研发 下一代汽车与先进技术开发 海外市场拓展 [1] - 公司于2025年2月28日递交上市申请 8月27日获证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6.99亿股H股 并核准18名股东合计20.64亿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上市外资股实现全流通 [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82.2亿元 同比增长24.2% 净利润47.2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90% [3] - 公司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中国市场销量 海外销量 新能源车销量及燃油车销量较2023年同期均增长超过25%的企业 [2]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蝉联国内自主品牌出口量第一 是目前国内唯一海外销量高于国内的乘用车品牌 [3] 行业地位与竞争环境 - 按全球销量计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2] - 港股成为车企上市新选择 2023年以来蔚来 小鹏等多家车企在港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或二次上市 [4] -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激烈 特斯拉 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建立先发优势 大众 丰田等传统巨头加速转型 [4] 历史上市尝试与股权结构 - 公司曾经历21年7次IPO冲击 包括2004年谋划上市 2007年借壳尝试 以及2009年 2016年 2019年 2022年四次未成功尝试 [2][3] - 股权结构复杂是早期未能上市的主要原因 此次全流通安排极大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吸引力 [3] 战略发展与募资用途 - IPO可能引入中东 亚洲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和产业投资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 [4] - 募资明确用于研发新乘用车车型 开发下一代汽车与先进技术 拓展海外市场 提升生产设施及补充营运资金 [1][4] - 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巨大 智能网联 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需要长期资本支持 上市融资成为车企战略选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