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起来!前进!——《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光影(同一个家园 同一首壮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9 22:08
创作背景与人物 - 聂耳于1931年2月在上海用百元酬金的一半购置小提琴和零件 并研读丰子恺《音乐入门》[2] - 田汉在1931年创作话剧《梅雨》 借角色表达"靠大伙儿力量掀翻命运石头"的理念[2] - 1935年田汉因"宣传赤化"被捕 其剧本《凤凰的再生》由夏衍接手更名为《风云儿女》[3] - 聂耳主动争取为《风云儿女》主题歌谱曲的任务[3] 歌曲诞生与特点 - 《义勇军进行曲》以激昂明快的旋律成为绝望年代中国人的希望之光[3] - 歌词中"到了"与"最危险的时候"间插入半拍休止符 强化危机紧迫感[5] - 聂耳在歌词中运用三个叠加强调的"起来" 使情感递进至高潮[7] - 结尾处"前进!进!"打破传统收束 制造蓄势待发的悬停感[12] 传播与影响 - 1938年丰子恺记载该曲已传唱至湖南婆婆、湖北车夫等底层群众[5] - 抗战时期千余首歌曲均出现"中华""民族"等词汇[5] - 1936年鲁迅葬礼上万人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9] - 美国记者爱泼斯坦记载该曲从前线到乡村无人不知无人不唱[10] - 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刘良模免费向华北前线寄赠歌谱[10] 国际传播 - 任光在法国与东南亚组建合唱团推广此曲 东南亚战士将歌词改为"马来亚民族"[15] - 美国米高梅公司影片《龙种》、荷兰导演伊文思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均采用此曲作为配乐[15] - 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录制唱片《起来》并在全球演唱 宋庆龄称其为"自由人民的纽带"[16] 精神内涵 - "血肉长城"意象源自1933年喜峰口战役中29军大刀肉搏战[8] - 田汉认为其与聂耳合作的《前进歌》是国歌精神前身 歌词含"结成铁的长城向自由前进"[8] - 歌词保留"最危险的时候"体现居安思危的民族智慧[5] - 歌曲凝聚"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集体意志[11]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将迎首演,莫言改编剧本
新京报· 2025-09-18 08:05
为大力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在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大 剧院隆重推出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即将于9月27日至10月3日迎来世界首演。作为国家大剧院创作推出的第 23部原创歌剧,该剧以文学经典的全新舞台呈现,歌颂永恒炽热的民族精神。 RED SORGHUM 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 9.27-28 / 283 9.30-10.3 / 39.66 国家大剧院 · 歌剧院 据挥:吕嘉 导演:王筱峰 舞英设计:季乔 服装/造型设计:陈同勋 灯光设计:邢年 多媒体设计:胡天强 道具设计:王伟君 合唱指挥:焦淼 形体设计:张铭益 畜效设计:王浩 九儿:宋元明、乌列热 余占鳌:郭子照、王冲● 刘罗汉:王鹤翔●、张扬● 凤仙:赵丽丽、张文沁●、郭琛 載老三:李鳌、柴进▲ 任参谋:朱贺、李廷雷 中岛郎:梁羽丰▲、谢昕宇 图泽官:杨广萌▲ 日军官:陈亦昂 演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注:@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 ▲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员 000 1000 JE00 1100 1000 1000 1400 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海报。 "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 ...
金秋里,听历史的声息拂过耳畔
新华社· 2025-09-17 13:32
我们清晰感受到,流淌的民族血脉中,先辈的足音始终回响。不屈抗争中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 神,正在新时代的土地上生长出新的力量。 以疤为证,载记忆入血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 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 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重要讲话,汇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纪念大会前几天,新华社播发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写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广大读者的共鸣,正如我们写作时的 感受:再次回望苦难辉煌交织的抗战岁月,思想感情的潮水在心里激荡奔流。 支撑这篇政论的是厚重的历史,包括很多抗战人士和具体场景。文章发表后,广大受众反响热 烈。新华社记者在世界各地继续挖掘,采访对象的讲述带我们再次走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1937年寒冬的南京,刺刀划破空气的寒意 ...
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14 20:32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研讨会和圆桌对话,多位专家学者和华媒代表就厚植家国情怀赓续民族精神、智媒 时代华媒的发展路径等展开对话交流。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捐赠仪式,中国新闻社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捐赠《生命线.滇缅公路》画 卷,致敬历史、传承记忆。 本报电(记者杨文明)近日,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来自五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 的1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会聚一堂,以媒为桥、交流互鉴。 本届论坛以"致胜利话复兴谋大同"为主题,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会代表认为,华文媒体应继续传承民族精神与抗战精神,广泛团结海外侨胞, 既要向国际社会清晰传递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推动互利共赢的坚定理念,更要以融通中外的叙事方式讲 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文明进步注入媒体力量。 ...
第3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将举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7 22:16
活动概况 - 第3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将于10月3日至11月8日举行 主题为"声·海" [1] - 音乐节包含12套国际水准节目及14项延伸活动 涵盖校园大师课和音乐进社区等内容 [1] 演出内容 -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及冼星海诞辰120周年 特别策划《星海光年》《黄河》两场纪念音乐会 [1] - 由苏黎世歌剧院与巴黎喜歌剧院联合制作比才四幕歌剧《卡门》作为开幕演出 联合澳门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及澳门少年合唱团共同呈现 [1] - 多位国际音乐家 芭蕾明星和澳门青年艺术节将轮番登场献艺 [1] 文化意义 - 音乐节展现澳门作为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的音乐艺术风采 [1] - 通过演绎冼星海作品缅怀这位诞生于澳门的伟大音乐家 弘扬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1] 公众参与 - 邀请乐评人及音乐家主持演前导赏活动 深入浅出解说节目精髓以提升公众对作品的认识 [1] - 通过延伸活动拉近公众与音乐的距离 [1]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12:47
晚会核心内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共同观看[1] 历史回顾与民族抗争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发出不屈怒吼[2]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率先高擎武装抗日旗帜[4] -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奏响英雄壮歌[5] - 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 中国人民不屈抗争迸发熊熊烈火[6] - 抗日战争最艰难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点燃信念 凝聚亿万民众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9] 艺术表现形式 - 音诗画《山河铭记》通过当代人物角色手捧鲜花从观众席走向舞台的方式拉开晚会序幕[1] - 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再现东北抗联英雄的牺牲奉献[5] - 舞蹈《殇》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6] - 情境诗朗诵《这束光》展现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及有志青年奔赴延安的场景[8]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演绎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全部牺牲的事迹[11] - 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中华儿女血性气概[11]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唱响《小路》《红河谷》《啊朋友再见》等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13] 精神传承与时代呼应 - 当代人物与历史英雄跨时空对话 展现"今日中国如你所愿"的强国景象[13] - 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等新时代中国成就通过仪式仪仗表演呈现[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演绎"呼吸与共同舟破浪乘风"的主题[14]
上海市侨青会会长:带领侨界青年铭记抗战历史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2:26
核心观点 - 上海市侨青会强调铭记抗战历史对侨界青年的教育意义 并致力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1][2][4][5] 历史贡献 - 抗战期间海外侨胞通过爱国救亡团体如南侨总会开展大规模救国募捐运动 三千多名侨胞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保障滇缅公路运输 其中一千多名侨胞献出生命 [1] - 物资通过香港 上海等口岸转运至抗战前线 为中国军民抵御外辱提供重要支持 [1] 精神传承 - 嘉庚精神与抗战精神深度融通 均以爱国精神为核心 经得起战火考验且历久弥新 [2] - 海外华社保留南洋各界参与中国抗战的珍贵史料 激励不同时期侨胞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发展 [5] 当代行动 - 上海市侨青会通过海外交流拓展友好青年侨社朋友圈 同时助力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 - 引导侨界青年全面认识抗战胜利伟大意义 向世界宣介东方主战场重大贡献 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事业 [4][5]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00:14
晚会基本情况 -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观看文艺晚会《正义必胜》[1] - 晚会通过音诗画《山河铭记》拉开序幕 重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等重要历史节点[1] 抗日战争历史回顾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造成民众流离失所[2]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4] -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奏响英雄壮歌[5] - 南京大屠杀造成巨大民族牺牲 舞蹈《殇》再现惨绝人寰的历史场景[6] -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窑洞写作《论持久战》 凝聚亿万民众成为抗战中流砥柱[8][9] 文艺表现形式 - 综合运用情境歌舞 舞蹈 诗朗诵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6] - 《怒吼吧 黄河》传递顽强不屈的精神信念[6] - 《游击队歌》《地道战》等耳熟能详歌曲引发观众共鸣[10]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展现新四军82名勇士全部牺牲的英勇事迹[11] - 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中华儿女血性气概[11]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唱响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13] - 展现反法西斯同盟国并肩作战的特殊情谊[13] 当代传承与发展 - 新时代"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回应历史传承[13] - 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展现新时代中国壮阔画卷[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体现呼吸与共 同舟破浪乘风的精神[14]
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网· 2025-09-04 17:07
晚会主题与核心内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共同观看 [1] - 晚会通过音诗画、情境歌舞、舞蹈、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 重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的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 [1][2][6][11] - 总导演周莉亚强调晚会突出"剧"的元素 综合运用舞台艺术形式贯穿中国人民对历史的情感逻辑 [6] 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呈现 - 再现东北抗联英雄事迹包括杨靖宇战斗到最后时刻 赵尚志率队踏雪前行 赵一曼坚贞不屈 [5] - 南京大屠杀历史通过舞蹈《殇》展现 突出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精神 [6]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演绎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全部牺牲的事迹 后续刘老庄母亲们补全员额 [11] 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抗战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在最艰难岁月通过《论持久战》等理论凝聚亿万民众 [4][7][9] - 情境诗朗诵《这束光》呈现延安时期军民大生产、抗日军政大学练兵等火热生活场景 [8] - 百团大战、平型关战斗、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重大战役通过历史影像重现舞台 [11] 国际视角与艺术表达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演绎《小路》《红河谷》《啊朋友再见》等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 展现同盟国并肩作战情谊 [13] - 舞蹈《乘风》象征春的讯息 仪式仪仗表演结合北斗组网、高铁飞驰、战机翱翔等新时代成就 [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以"呼吸与共 同舟破浪乘风"主题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4] 当代传承与情感共鸣 - 演员刘昊然表示新时代青年需传承先辈精神 担负光荣使命 [10] - 舞台通过历史与当代对话形式展现"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来自刘老庄""中国人的天地海自己说了算"等跨越时空的回应 [13] - 表演艺术家宋春丽称晚会浓缩抗战历史风云 激发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14]
镌刻抗战荣光,锻造民族精神不朽丰碑
环球网· 2025-09-04 09:26
核心观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强调民族团结 和平发展及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1][2][3]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 抗日战争展现全民族空前的觉醒与团结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1] - 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 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1] - 苦难中淬炼的团结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1] 和平发展与国际贡献 -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民族牺牲 对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作出历史贡献 [2] -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体现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 [2] 民族复兴与发展成就 -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2]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 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2] - 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2] 新时代发展导向 - 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前进 [2] -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3] -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