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

搜索文档
纳百川IPO提交注册:动力电池热管理龙头业绩稳健增长,核心技术驱动未来可期
北京商报· 2025-09-05 11:29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动力电池液冷板产品 应用于乘用车与储能场景 [2] - 公司成立于2007年 2024年获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拥有浙江温州 安徽马鞍山 安徽滁州三处生产基地 生产场地超20万平方米 [5] 技术研发实力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2年3406.96万元 2023年4394.05万元 2024年5411.17万元 [2]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3项 其中发明专利20项 实用新型专利183项 技术覆盖温控 轻量化 自动化生产等核心领域 [2] - 产品性能行业领先:热分布温度偏差≤3℃ 流阻偏差稳定在5%以内(行业平均15%)形变与鼓包探测识别率100% [2] - 开发第三代CTP液冷板 创新集成结构梁 隔热层与液冷板 提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与整车续航能力 [2] 客户体系与合作成果 - 嵌入全球主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与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 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巨头深度合作 [3] - 产品配套蔚来 小鹏 理想 吉利等知名整车品牌 覆盖车型超200款 累计完成开发项目300余项 [3]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00813.32万元 2024年140781.10万元 年复合增长率18.17%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941.62万元 同比增长69.55% [4]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7.85% [4]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20.86%)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9.72%) [4] 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 根据工信部技术路线图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0% 2035年提升至50%以上 [4] -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液冷板市场规模预计达145亿元 [5] 资本运作与产能扩张 - 深交所提交注册 打开更广阔资本通道 [1] - IPO募集资金用于滁州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 总投资57940.04万元 建设期2年 达产期5年 [5]
年入超14亿,宁王蔚小理“供出”一个IPO
36氪· 2025-09-04 08:22
IPO进程与募资计划 - 公司深交所创业板IPO进入提交注册阶段 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1] - IPO于2023年9月获受理 2025年8月28日上会通过 历时近两年[1] - 拟募资7.29亿元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1] 股权结构与家族控制 - 实控人陈荣贤一家三口合计控制55.58%股份 形成家族主导格局[1] - 陈荣贤任董事长(持股24.96%) 妻子张丽琴任总经理助理 儿子陈超鹏任董秘[1][3] - 陈氏家族通过亲属持股进一步巩固 合计控制超75%股权[2] - 发行后社会公众股占比25% 陈荣贤持股降至18.72%[3] 业务定位与客户关系 - 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 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4] - 2011年开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发 2012年起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4] - 2016年成为上汽大众等主机厂首款新能源车供应商[4] - 配套车型超200款 客户覆盖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 蜂巢能源及蔚来 小鹏 理想 奔驰 大众等30余家车企[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31亿 11.36亿 14.37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7亿元[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3亿 9825.49万 9542.88万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488.54万元[7] - 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亿 8925.78万 8804.38万元[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43亿元(同比增45.88%) 扣非归母净利润3128.28万元(同比增39.14%)[10] - 预测2025年营收17.37亿元(同比增20.86%)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9.72%)[10] 产品收入结构 - 电池液冷板收入占比从2022年79.79%升至2025年一季度92.27%[5][6] - 电池液冷板收入2022-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1.09%[5] - 动力电池领域收入占比从2022年80.07%降至2025年一季度62.54%[5][6] - 储能领域收入快速增长 占比从2022年3.61%升至2025年一季度30.19%[5][6] 研发投入与资产状况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406.96万 4394.05万 5411.17万元[7]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维持在3.01%-3.87%[7][8] - 2025年3月资产总额19.81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43亿元[8]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从2022年56.26%降至2025年3月51.91%[8] 经营风险与合规问题 - 对宁德时代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53.73%降至2025年一季度44.39%[4]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2022年3.23亿元增至2024年5.6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超30%[9] - 2025年3月存在社保公积金欠缴 需补缴1246万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82.9%[9]
纳百川创业板IPO过会 拟募资7.29亿元深耕动力电池热管理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3:41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长期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 主营产品为动力电池液冷板[1] - 2015年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16年为上汽大众国内首款新能源车型配套热管理系统[1] - 客户体系覆盖蔚来 小鹏 理想 零跑等主流主机厂 产品应用于乘用车及储能场景[1] - 是国内电池液冷板领域的行业标杆企业[1] IPO进程与募资计划 - 创业板IPO于8月28日过会[1] - 拟募资7.29亿元 其中5.79亿元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 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 - 2023年9月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经历两轮问询[1] - 上市委要求说明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5%预测的谨慎性及合理性[1]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业收入10.31亿元 归母净利润1.13亿元[2] - 2023年营业收入11.36亿元 归母净利润9825.49万元[2] - 2024年营业收入14.37亿元 归母净利润9542.88万元[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7亿元 归母净利润1488.54万元[2] - 选择创业板第一套标准申报上市[2]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陈荣贤 实际控制人为陈荣贤 张丽琴 陈超鹏余家族[2] - 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5.58%股份[2]
募投项目缩减 纳百川IPO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8-27 16:36
公司背景与上市进程 - 公司成立于2007年 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 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 电池集成箱体 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加热器暖风等 [1] - 公司创业板IPO于2023年9月27日获得受理 2023年10月23日进入问询阶段 2024年8月28日上会迎考 [1] - 控股股东为陈荣贤 实际控制人为陈荣贤 张丽琴 陈超鹏余家族 三人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公司合计55.58%股份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31亿元 11.36亿元 14.37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 9825.49万元 9542.88万元 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43亿元 同比增长45.88% 扣非后归属净利润3128.28万元 同比增长39.14% [2] - 公司预测2025年度营业收入17.37亿元 同比增长20.86% 预测归属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增长9.72% 预测扣非后归属净利润1亿元 同比增长14.05% [2]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 19.43% 17.54% 14.34% 呈现连续下降趋势 [2] 募投项目调整 - 原计划募集资金8.29亿元 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5.79亿元 泰顺生产基地扩产项目1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 [3] - 最新上会稿中取消泰顺生产基地扩产项目 募资金额缩减1亿元至7.29亿元 [3] 客户集中度与依赖风险 - 报告期内对宁德时代直接销售及通过电池箱体厂间接销售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3.73% 48.94% 48.21% 44.39% 虽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4] - 宁德时代始终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深交所关注其对宁德时代的重大依赖是否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4] - 公司回应称与宁德时代已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合作具有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不会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4]
纳百川:净利润和毛利率持续下滑,5家子公司3家亏损
新浪财经· 2025-08-26 12:52
IPO审核与募资计划 - 公司将于8月28日接受创业板IPO上会审核,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 [1] - 公司拟募集资金7.29亿元,其中5.79亿元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10.31亿元增长至2024年14.37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仅实现3.37亿元 [3] - 净利润持续下滑,从2022年1.13亿元降至2024年0.95亿元,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0.15亿元 [3] - 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从2022年22.00%降至2025年一季度14.34%,且持续低于行业均值 [4]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余额从2022年3.40亿元增至2024年5.9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33.00%升至41.24% [4] - 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达4.8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45.11% [4] - 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恶化,从2022年3.61次降至2025年一季度0.66次 [4]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波动剧烈,2025年一季度转为负值-0.56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2025年一季度达67.55%,同期行业均值仅为51.63% [8]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8] 子公司经营状况 - 5家子公司中3家2024年出现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246.88万元、247.86万元和240.61万元 [6][8] - 另有1家子公司尚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6] 关联方披露问题 - 招股书未披露猎德美惠和美青邦两家关联方,后者与公司存在共同股东和财务负责人关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