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估值
icon
搜索文档
股东博弈,岚图上市后能走多远?
搜狐财经· 2025-09-01 06:10
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方案 - 东风集团股份因汽车行业转型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股价持续走低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价为4.74港元/股 市净率仅0.24倍 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水平 基本失去港股上市平台融资能力 [2] - 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 交易分为两部分: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岚图股份按持股比例全部分派给股东并将岚图汽车介绍上市 同时由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公司作为要约人吸收合并上市主体"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 股东每持有1股东风集团股份可获得0.3552608股岚图汽车股份(对应价值约4.17港元/股)及现金对价6.68港元/股(东风公司直接持有的H股股份除外) 合计理论总价值为10.85港元/股 [2][3] 私有化对价与股东争议 - 私有化价格较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8日)收盘价5.97港元溢价约82% 较停牌前一个月均价4.74港元溢价高达128% [6] - 部分中小股东认为对价未充分反映新能源业务价值 争议焦点在于私有化理论总价值10.85港元较2025年6月30日每股账面净资产19.7港元存在约45%折让 相当于股东被迫接受55折出售股票 [6] - 套利空间理论值为17.9%(以8月25日复牌价8.94港元/股计算) 但面临审批风险及岚图估值未达预期风险 [7] 岚图汽车业务现状与挑战 - 岚图汽车产品结构单一 2025年上半年梦想家MPV销量37,057辆(同比增长114.6%) 占总销量66% 而岚图知音和追光销量仅7,060辆和1,853辆 分别占比12.6%和3.3% [8][9] - FREE车型定位30万元以内增程式SUV 2025年上半年销量10,158辆(占总销量18.1%) 仅为竞品理想L6同期销量96,354辆的十分之一 [9][10] - 品牌面临SUV市场竞争激烈问题 特斯拉Model Y、理想ONE、蔚来ES6等竞品已占据市场 岚图成立时间短且缺乏品牌号召力 [11] - MPV赛道为小众市场 国内MPV份额从2016年10.6%下滑至2021年5% 2024年全年销量仅107.8万辆 且面临比亚迪腾势D9、极氪002等新竞品冲击 [11] 岚图汽车估值与上市前景 - 岚图估值区间为人民币367.86亿元至418.84亿元(中位数393.35亿元) 对应每股人民币10.00元(港币10.98元)至11.38元(港币12.49元) 中位数每股人民币10.690元(港币11.735元) [7] - 岚图在MPV赛道具有竞争优势 梦想家用户净推荐值(NPS)达84.2% 2023年起稳居新能源MPV TOP2 并多次获得月度冠军 [7][8] - 公司于2025年7-8月发布"FREE+"及新款岚图知音 试图补齐产品短板 但独立上市后的竞争力仍需市场验证 [13]
迭代中引领,岚图打响东风突围战的第一枪
格隆汇· 2025-08-25 11:04
公司战略调整 - 东风公司推动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 同时完成港股东风集团股份的私有化退市[1][3][4] - 私有化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每股东风集团股份可获得0.3552608股岚图汽车股份 对应价值约4.17港元/股 每股注销的H股股份可收到现金对价6.68港元/股[4] - 该举措使岚图汽车摆脱母公司长期低估的市值压力 为业务转型减少资本市场束缚 并腾出向上发展空间参与国际竞争[3][4][26] 岚图汽车估值分析 - 岚图汽车整体估值在367.86-418.84亿元人民币之间 依据2024年度193.61亿元销售额 分别按1.90倍市销率和1.93倍企业价值与销售额比率计算得出[4][12] - 估值水平参照十家上市新能源车企均值:市销率1.90倍 企业价值与销售额比率1.93倍 其中赛力斯市销率1.49倍 北汽蓝谷2.96倍 小鹏汽车3.06倍[12] - 对比极氪汽车492.91亿元人民币估值 岚图汽车367.86-418.84亿元估值定价具竞争力[13] 岚图汽车经营表现 - 2024年新车交付约8.57万台 同比增长70% 2025年1-7月累计销量达6.83万台 同比增长88% 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13][15] - 岚图FREE+上市后15分钟大定锁单11,583辆 跻身20-30万中大型混动SUV销量TOP3 岚图梦想家多月位居新能源MPV品类月度冠军[15][19] - 产品矩阵覆盖FREE+、梦想家、追光、知音系列 形成高端SUV+MPV+轿车三品类布局[15]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建立完整技术体系 涵盖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天元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兆瓦级超快充岚图VP1000、L3级天元智架及岚海智混技术[20] - 与华为深度合作 在梦想家改款车型首搭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 FREE+引入乾崑ADS 4.0和鸿蒙座舱5.0 形成双旗舰爆款车型[23][24] - 成为与华为车BU高度融合的车企 通过技术互补强化市场竞争力[25] 资本市场意义 - 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标志着东风汽车新能源业务进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新阶段 加速核心技术研发与海外布局[26] - 创新组合方案让股东共享岚图发展红利 通过"现金+股权"形式提高中小股东私有化意愿[4] - 为汽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推动新能源跃迁与国际化发展[26]
极氪:上市不到一年,“纯电黑马” 为何选择私有化退市?
海豚投研· 2025-05-08 00:58
私有化交易核心信息 - 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5.7%股本,计划以25.66美元/股收购剩余34.4%股份实现全资控股,较公告前收盘价22.6美元溢价13.6% [1] - 收购支付方式提供现金与换股双选项:现金方案为每股25.66美元,换股方案为1极氪ADS兑换12.3股吉利股票(按吉利30日均价16.14港元/股及汇率1:7.7503计算)[1] - 私有化资金将通过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组合方式筹集 [2] 私有化动因分析 - 极氪估值持续走低:2024年汽车业务P/S仅0.9倍(不含关联交易收入),显著低于蔚小理(1.2-1.5倍),当前估值进一步降至0.4-0.5倍 [3][5] - 关联交易问题突出:三电和研发收入主要来自吉利体系内关联交易,固定资产仅30亿(占总资产<10%),远低于理想(221亿)/蔚来(258亿) [6][7] - 资产负债率高达1.31倍,因厂房等核心资产不在表内但需支付吉利生产费,形成大量应付关联方款项 [8] 业务运营挑战 - 车型竞争力下滑:主力车型极氪001销量从峰值1.4万辆/月跌至0.3万辆/月,007车型销量从1万辆/月降至0.5万辆/月,受小米SU7等竞品冲击明显 [12] - 智驾技术落后:三电优势被新势力追平,智驾进展缓慢,在智驾重要性提升背景下处于竞争劣势 [13] - 现金流紧张:2024年底现金90亿元,显著低于小鹏(420亿)/理想(超1000亿),智能化投入压力大 [15] 品牌整合问题 - 领克合并后战略执行偏差:燃油车占比仍达40-50%,与规划的新能源定位冲突,领克900插混SUV(定价28.99-39.69万)反成爆款车型 [10] - 内部协同低效:原定极氪聚焦中型纯电/大型混动、领克专注小型纯电/中型混动的分工未落实,导致品牌定位混乱 [9][17] 私有化后续影响 - 吉利短期资金压力:全额现金收购需支付22.4亿美元(162亿RMB),占吉利436亿现金流的37%,可能需发新股/发债融资 [18] - 长期整合机遇:私有化后有利于解决内耗问题,推动极氪与领克等品牌的资源深度整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