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

搜索文档
尹艳林:金融要实现创新,唯有改革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13:42
第二,推进改革。要实现创新,唯有改革,既有金融机构改革,也有监管部门改革。面对新趋势和低利 率市场环境,要完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定位,将商业性、政策性、方向性要求更好融合,改 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监管部门要转变监管理念和模 式,坚持按业务逻辑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从机构资质监管转向规范业务行业监管,实现对同类业 务"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9月26日,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围绕科技与金融融合、 金融强国建设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尹艳林表示,当前,新一轮以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 响,同时正在推动金融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业的深度广 泛应用,正在全方位重塑金融业的底层逻辑,金融服务的边界被不断拓展,催生出众多金融新业态,呈 现出令人瞩目的新趋势。 尹艳林表示,AI赋能正在加速,生成式AI等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到智能投研、风险控制、合规检查 及客户服务等金融业务的各个流程。智能系统替代人工完成重复工作,既快又准,智能体(Agent) ...
新技术革命中,企业如何破局?
36氪· 2025-08-27 11:50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特征 - 技术方向模糊性体现在多个领域快速迭代且投入回报周期不可预测 企业难以判断可行路径[2][3] - 市场需求跳跃性表现为技术直接重塑用户需求 需求可能突然变化而非渐进式改变[4] - 组织能力断层性源于老业务与新业务需求不匹配 核心团队缺乏新技能导致战略落地困难[5][6] - 外部环境复杂性涉及技术革命与政策监管 地缘政治及跨界竞争等多因素交织影响[7][8] 未来商业规则变化趋势 - 敏捷性比规模更重要 小企业可能3个月迭代出诊断模型而大公司因流程复杂需半年[10] - 组织韧性比效率更关键 需具备快速调整和学习能力而非依赖单一技术或模式[11] - 人的价值比资源更重要 核心竞争力在于吸引和培养能驾驭新技术的创造性人才[12] 应对不确定性的管理方法 - 提升数字感知力 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明确技术应用场景再决定投入方向[14][15] - 构建柔性组织架构 采用小前台负责试错探路与大中台提供资源支持的模式[16][18] - 推动人才新旧融合 结合老员工行业经验与新人才数字思维实现业务升级[18] - 建立容错文化 通过高管带头说真话 复盘机制及奖励创新行为鼓励试错学习[20]
布莱尔如何看欧洲防务建设和新技术革命?|2025夏季达沃斯
第一财经· 2025-06-25 01:13
全球与中国关系 - 理解中国、与中国保持接触而非孤立才是正确政策 [1][4] - 中国过去数十年经济发展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 其文明传承、人口规模、经济和科技实力奠定世界大国基础 [4] - 中国已成为许多经济体除邻国外最大贸易伙伴 非洲、亚洲、拉美等地区经济体不愿选边站而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4] 全球治理与贸易体系 - 世界需要公平贸易体系 需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健康等挑战 各方需持续参与对话 [4] - 当共同利益足够重大时 即便暂时找不到对话方式 最终也将重新建立沟通 [4] 欧洲在全球格局中的角色 - 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可能形成美国、中国和潜在印度三大超级大国格局 其他国家需加强区域整合以保持影响力 [5] - 欧洲、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区域性集团重要性将显著提升 [5] - 欧洲需从国防和经济两大领域增强实力以成为国际关键参与者 [6] 欧洲防务与经济挑战 - 欧洲防务迎来机遇 各国意识到需发展自主军事能力以独立应对家门口冲突 [6] - 欧洲经济关键短板在于竞争力 尤其新兴技术领域 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革命中领先 欧洲有巨大追赶空间 [6] - 欧洲实现目标需实施增强竞争力的改革举措 需忍受阵痛 [7] 技术变革的影响 - 当前全球技术革命浪潮将像19世纪工业革命一样 积极拥抱变革的国家和企业将获巨大发展机遇 [8] -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是双刃剑 既能增益社会也可能被不当利用 21世纪最严峻治理挑战在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技术革命 [8]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必须试着通过中国的眼睛看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2:13
核心观点 - 必须通过中国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发展,而非仅依赖西方解读方式 [1][3][5] - 中国社会经历深刻变革,从1988年自行车普及到如今骑行文化复兴,背后反映结构性变化 [3] - 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态度分化,但多数国家不愿在大国间选边站队,中国已是全球多数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3] - 新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将引发堪比工业革命的变革,决定未来国家与企业竞争力 [5] 中国社会与经济变革 - 1988年访华时中国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如今骑行复兴但驱动因素已完全不同,体现社会深层转型 [3] -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合理性基于文明历史、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及技术能力 [3] 国际关系与贸易 - 中国目前是多数国家(除邻国外)的最大贸易伙伴,在非洲、中亚、拉美等地区经济影响力显著 [3] - 多数国家希望同时与中美等大国保持良好关系,拒绝选边站队 [3] 技术革命与治理挑战 - 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将彻底重塑全球经济与社会结构,其双重属性带来生产力提升与治理难题 [5] - 政治领导人需推动结构性改革以应对技术革命,这是21世纪治理的核心课题 [5] 人文交流建议 - 需加强人文层面交流(非仅政府或企业层面),通过中国本土视角理解其发展逻辑 [1][5]
美元例外或才是历史的例外?——特朗普“对等关税”观察(二)
国联证券· 2025-06-02 00:35
全球货币更迭历史 - 1500年以来全球货币发生3次更迭,美元之前英镑、荷兰盾和西班牙比索曾成全球货币,更替时间似在缩短,英镑盛行90年,美元已盛行80年[6][17][18][24] - 美国1870年后经济体量超越英国,20世纪20年代美元在全球储备中超越英镑,二战后在全球贸易占比显著领先英国;英国1916年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100%,1922年超180%,二战时最高近250%;美国202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6.4%,穆迪预测2035年升至9%,净利息支出占6.1%,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55年公众持有政府债务占比达156%,2024年为98%[26][30][37][38] 全球货币决定因素 - 长期看全球货币决定或取决于体量,经济总量和国际贸易份额是国际货币领导力强大驱动力,金融和贸易互补,双向反馈强化全球货币地位[41][42] - 全球货币需求源于全球贸易,巅峰时英镑在全球出口比例接近一半,1920s下跌到不足20%;发达金融市场使美元使用广泛,但变革来临时加速作用也会作用于替代者[47][50] 美元体系结束影响 - 若美元不再是全球货币,长端美债利率或显著上行,Eichengreen等估计美国长期利率可能上升多达80个基点;美联储本轮周期降息100个基点,10年期美债利率却上行55个基点[9][58] - 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和黄金价值可能下降,历史上主要货币至少6次大幅贬值;对等关税后美股三大股指最大跌幅超10%,美股在全球股票市场市值占比处历史高点,英镑时代英国股市占全球7成,美元时代美国股市也占7成[9][64][69][71] 全球货币方案与多极化趋势 - 凯恩斯1944年提出设国际清算联盟并发行“班柯”;周小川2008年后建议利用特别提款权;卡尼2019年提出“综合霸权货币(SHC)”[10][78][80][82] - Vicquéry研究显示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是历史常态,当前美元霸权是特殊时期;2007 - 2017年形成美—德—中“三中心”全球供应链网络,或意味着未来主导货币呈全球“三中心”格局[11][84][91] 风险提示 - 美联储高利率政策可能使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陷入衰退时或需快速降息[97] - 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大,可能出台意外政策组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