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建设

搜索文档
文化为笔 文明为墨(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22
推动文化空间提质扩容,筑牢文明城市的物质根基。城市文化设施是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市民文 化权利的物质保障。北京东城,剧场林立、书店遍地,形成"戏剧东城""书香东城"品牌;浙江杭 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已覆盖全市绝大部分社区……当图书馆不再"高冷"、博物馆不再"遥远", 文明便真正融入了市民的日常。各地要以补短板、提效能为导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织密文化服 务网络,通过优化文化空间布局,让优质文化资源触手可及,促使"文化为民"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推动文脉传承赋能,彰显文明城市的独特魅力。从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民居到海南海口的骑楼街区,从四 川阆中的"唐宋格局"到湖南长沙乐之书店的文化空间创新,各地守护文化根脉,让城市在发展中留住记 忆。城市建设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各地要加强对城市独特 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保护,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相得益彰,厚植文化自信最深 沉的土壤。 推动文化活动铸魂,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文化活动的鲜活度,决定着城市文明的感染力。江苏南 京打造"非遗在社区"项目,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百姓零距离接触;贵州都匀打造多个主题鲜明的文 ...
文化赋能崇德向善文明城市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8-20 23:18
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和城市风貌管理 [1] - 文化功能是城市主体功能之一 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引擎 如英歌舞出圈出海增强潮汕吸引力 游戏《黑神话:悟空》带动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等文化地标 [2] 文化传承实施路径 - 正确认识传与承关系 传指向对传统文化的记录保护 承指向创新转化与拓展延续 [3] - 需留住城市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勾勒发展脉络 如浙江省2020年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2024年升级为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培育中华文明浙江标识 [3] - 对待文化遗产需主动保护并坚持古为今用 在保护中创新传承 [3] 文化创新表达方式 - 通过优质文化服务和活动将抽象城市精神转化为可感知载体 运用科技赋能和艺术重构手段 [4] - 北京中轴线腾退修缮后布局艺文空间 开发文创文旅产品并启动数字中轴项目 [4] - 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风建筑和实景演出再现盛唐气象 深圳无人机夜间演艺融合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 [4] 市民参与机制 - 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推动城市文化治理现代化 形成开放创新的文化生态 [5] - 建立全民共创促进制度 明确文化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并对优秀创作者给予激励 [5] - 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市民共创平台 使市民成为文化传承创造者和文明城市建设者 [5]
呼和浩特让文明成为最“硬”软实力
内蒙古日报· 2025-08-12 01:16
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 呼和浩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61个 棚户区改造87个 老旧管网改造370公里 [5] - 新增供热能力3800万平方米 城市供热"O"型环网全面成型 解决502个小区"吃水难"问题 [5] - 新续建市政道路107条 打通"断头路"80条 城区路网密度提升6.4个百分点 通行效率提升12% [5][6] 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 形成"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 拥有伊利 蒙牛两大全球乳业前十企业 获评"世界乳业科技之都" [3] - 算力规模和绿色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首位 被授予"中国云谷"称号 [3] - 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70%左右 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3] 生态环境建设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2天 优良率达85.6% 城镇污水处理率超95% [7] - 建成区绿地率达41.05% 新建口袋公园及社区游园1009个 成为"千园之城" [7] - 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94万户 深入推进北方清洁取暖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 [6] 人才引进与就业 - 实施"10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推动13.7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 接续开展"15万青年留呼行动" [9] - 3年新增城镇就业18.5万人 通过"呼和浩特人才强市25条"和"促进人口集聚16条"政策 [9] - 推出"青年社区"项目 提供"住有安居 业有优岗 心有归属"全链条服务 [9] 城市治理机制 - 建立创城+12345+网格反馈联动机制 解决民生问题超20万件 [9] - 通过文明观察团等渠道收集居民意见建议3.8万余条 问题解决率达99% [9] - 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9]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 - 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汇聚全疆特色商品、美食及民俗文化表演,成为文旅融合示范点 [2] - 哈尔滨挖掘"万国建筑博物馆"历史底蕴,通过索菲亚教堂等景点塑造城市发展新高度 [4] - 南昌滕王阁景区改造升级后形成"一江两岸"风景带,重现"落霞与孤鹜齐飞"人文景观 [4] - 东莞作为"龙舟之乡"举办大型龙舟赛事,年吸引数万市民参与,融合竞技运动与文旅盛宴 [6] - 海口骑楼老街通过改造升级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8] - 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 [10] - 西安保护十三朝古都历史遗迹,苏州维护"绿杨白鹭"人文地理交融,厦门保留"城在海中"自然景观,形成多元城市风貌体系 [23] 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举措 - 东营辛店街道开展科普教育进社区活动,提升居民科学素养 [12] - 福州鼓楼区推行"古厝+非遗+展演"模式,构建15分钟幸福生活圈,日均开展非遗展演超20场 [14] - 曲靖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驿站,通过送法律、送健康等志愿服务覆盖快递员等群体超5000人次 [24] - 多地建立"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超10万场次 [25] 文明城市建设与生态改善 - 遵化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活动,年清理垃圾超50吨 [17] - 江苏推出城市足球联赛配套服务,开设"球迷专列"日均运送旅客超1万人次,提升市民文明行为规范 [19][20] - 各地建设"爱心食堂""最美上学路"等惠民工程,服务覆盖人群超百万 [25]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八
新华社· 2025-07-24 08:57
城市文明建设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核心任务之一,旨在推动城市风貌与群众面貌改善,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 - 培育城市文明需通过文化滋养形成现代化城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2] 历史文化传承 - 苏州平江路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全长1606米,融合缂丝、评弹等江南文化元素,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3] -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四川阆中"唐宋格局 明清风貌"院落、海南海口骑楼街区等案例展现全国文化名城特色 [8]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为任务,要求开展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禁止拆真建假等 [8] 文化软实力提升 - 长沙乐之书店转型为集阅读、交流、创意生活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日均吸引大量读者 [9] - 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提供线上1000多种文化产品,北京"美后肆时"四合院年均举办600多场活动 [9] - 中国交响乐团在重庆南岸区持续开展"艺术为民"活动,中央歌剧院赴四川凉山州进行文艺培训 [9] - "苏超"、哈尔滨"阳台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显著提升市民文化品位 [10] 市民文明素质 - 甘肃定西市渭源县餐饮业通过"光盘行动"宣传,厨余垃圾量大幅减少 [11] - 南宁在旅游景区加强文明宣传,石家庄规范养犬行为,呼和浩特开展"青城有礼"市民素质提升行动 [11] - 文明旅游、交通礼让、网络理性发言等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常态 [11] - 中央要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引导市民从小事提升修养,形成文明习惯 [12]
东营全民共建共享筑实全国文明城市“连冠”根基 文明风景绽放城市角角落落
大众日报· 2025-07-09 01:25
社区志愿服务 - "金水大妈"志愿服务队四年多来坚持每日检查103位高龄独居老人的窗帘状态作为平安信号,累计服务1600多个清晨 [1] - 东营市拥有28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和57万多名志愿者,覆盖社区巡逻、活动组织等基层治理领域 [2] - 志愿服务形成长效机制,助力东营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 乡村经济发展 - 垦利区七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产业转型,村民刘慧芳经营农家乐使传统烹饪技能转化为经济来源 [2] - 该村通过移风易俗和旅游开发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形成文旅致富模式 [2] 文化及诚信建设 - 东营市美术馆设置无人看守文创摊位,依靠诚信交易机制实现账目零误差 [3] - 全市每年推出400多个文明实践项目,包括"精彩365"等文化活动,覆盖城乡基层 [3] - 建成54处文明实践基地和家庭站,培育54名"中国好人"及458名"山东好人" [3] 城市文明建设 - 实施"德润东营"品牌工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市民素质提升 [3] - 建立文化社区和书院作为文明实践"样板间",推动文明风尚全域覆盖 [3]
擦亮文明底色 厚植营商沃土 钟祥市吹响“双提升”冲锋号
中国发展网· 2025-06-09 08:17
文明创建与营商环境双轮驱动战略 - 钟祥市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文明创建与营商环境优化协同推进,市委书记张勇强调要将全国文明城市品牌效应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1] - 确立"近悦远来"目标,通过文明城市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投资兴业热土 [1][4] 文明城市建设具体举措 - 建立违建治理全链条机制,包含巡查、举报、查处、监督环节,重点破解存量违建和严控增量问题 [2] - 实施市容市貌精治和交通秩序优化专项行动,构建数字化"防、治、控"一体化管理体系 [2] - 打造"15分钟文化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 [2] "莫愁+"营商环境品牌建设 - 从人文环境、要素保障、法治环境、干部作风四大维度系统升级营商环境 [3] - 人文环境方面要求干部转变"官本位"思维,建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服务意识 [3] - 要素保障推行"招落服一体化、解稳促全天候"机制,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 [3] - 法治环境创新"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模式,推行"柔性执法"减少对企业干扰 [3] 典型示范与区域发展定位 - 会议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集体和个人,其经验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实践样本 [4] - 作为湖北县域经济重要板块,钟祥通过"软硬实力"双提升助力湖北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4]
让文明之潮在江岛大地上澎湃永续——写在扬中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之际
镇江日报· 2025-05-24 23:55
城市文明建设成果 - 扬中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标志着城市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 - 4年间聚焦社区、街巷、农贸市场等场所实施民生工程,提升市民幸福感 [2] - 建立"党委带动、党员先动、党群联动"的创建机制,8000余名党员参与文明先锋队 [2] 社区治理创新 - 增设集中晾晒区、快递柜、停车线、充电桩等设施解决居民实际问题 [3] - 通过"自治+众筹"模式改造3300多个特色楼道,打造"家风家训墙""邻里会客室" [3] - 开展"户户访""文明积分制""星级楼道"评选等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3] 城市环境改善 - 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和"公厕革命",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3] - 建设口袋公园改善街角环境,提供文明窗口优质服务 [3] - 设立爱心驿站提供免费早餐、共享雨伞等便民服务 [3] 乡村文明建设 -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从"净"到"美"的转变 [3] - 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道德评议培育文明乡风 [3] - "党建+"治理模式促进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3] 长效机制建设 - 形成"组团式"创建工作法、"全警管交通"等创新机制 [4] - 建立市民观察团、大众评审团、"文明E探"志愿者等监督队伍 [4] - 推进"五提升五促进"行动和城市精品路段建设 [4]
文明新风浸润“福气之城”
苏州日报· 2025-05-23 23:13
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 苏州市及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1] - 新增23个全国文明村镇、21家全国文明单位、2所文明校园、4户文明家庭,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1] - 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数量为历届之最 [1] 道德模范与先进典型 - 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村民殷志兰照顾8名老人并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400余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2] - 苏州涌现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23人次 [2] - 1000多名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分布在全市 [2] 文明实践与市民参与 - 苏州交通、园林等行业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推出"苏E乘无忧"等活动 [2] - 市园林部门实施"花润万家·社区同心花园"项目,已建成6个"同心花园",30个在建 [3] - 常熟市辛庄镇潭荡村"辛风礼堂"获评全国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3] 文明实践阵地与活动 - 苏州高新区木桥公寓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务工人员提供休闲学习场所 [4] - 姑苏区苏锦街道平江新著雅园小区单元楼设置邻里共享角等便民设施 [5] - 苏州开发"文明随手拍"功能,市民通过"苏周到"App参与不文明行为治理 [5] 文明创建与城市提升 - 苏州推进文明楼道、文明菜场等"文明细胞"微创建项目 [5] - 规划建设街角公园、综合利用桥下空间,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好去处 [5] - 苏州市文明办推出"文明旅游体验官"活动,记录文明行为 [5] 志愿服务与文明成果 - 苏州拥有3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 [6] - 文明城市成果体现在百姓自豪感而非奖牌 [6] - 文明新风共建共享,浸润"福气之城" [6]
长沙持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的幸福之城
长沙晚报· 2025-05-23 03:04
城市文明建设 - 长沙持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通过全域 全员 全面 全程创建 建设更有温度 更有质感 更有内涵的幸福之城 [1] - 城市文明高度取决于每个人的文明程度 长沙通过先进典型推荐 选树 巡演 宣传 帮扶的长效机制 营造"学习雷锋 争当典范"的生动局面 [2][7] - 长沙涌现全国道德模范5人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3人 湖南省道德模范29人 长沙市道德模范106人 入选"中国好人"199人(组) "湖南好人"418人(组) "长沙好人"1465人(组) [7] 公益服务阵地 - 芒果城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 为粉丝 游客 市民提供纳凉休息 充电饮水 导游导购等公益服务 4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常驻开展服务 [8] - 长沙启动"文明实践+"系列新阵地培育行动 整合休闲广场 主题街区 图书馆等资源 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 街区 基地 带 [8] - 科大佳园社区打造109家"双拥联盟门店" 井巷社区雷锋超市提供"免费领"和"优惠卖"服务 大泽湖街道志愿服务队实行"群众点单 实践所派单"机制 [8] - 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180万人次 实现群众在哪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8] 家风建设与移风易俗 - 长沙汇总整理36个"家庭家教家风"故事 推出"十步芳草 家风传承"实践地图 儿童绘本等创新作品 [10][11] - 长沙推评全国文明家庭4户 湖南省文明家庭34户 长沙市文明家庭485户 培育全国"新时代好少年"5人 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43人 长沙市"新时代好少年"355人(组) [11] - 龙唐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 成立红白理事会 签订承诺书等措施推进移风易俗 每年红白喜事仅30余场 减少余事操办200余场 每户年均节省礼金2万元左右 [13] - 长沙共推评各级文明(标兵)单位2099家 文明村镇(市级以上)644个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