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文化软实力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伴手礼”中的人文经济学
人民日报· 2025-08-25 03:52
城市礼物行业发展现状 - 城市礼物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共同选择 涵盖当地特产 文创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 [1] - 北京举办2025全球文创大赛并推出12件新品 显示行业正通过专业赛事推动产品创新 [1] - 长沙礼物馆实现多业态融合 结合拍照打卡 地标文创和湘派辣卤等元素 创造能逛能玩能吃能带走的综合消费场景 [1] 文化赋能经济价值 - 城市礼物满足游客带走城市记忆的情感需求 提供独特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创造新消费场景和业态模式 [1] - 线下购物与城市礼物融合为游客了解城市提供新窗口 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1] - 行业已超越传统旅游商品范畴 正发展成为文化消费蓝海市场 [1] 产品开发策略 - 成功产品需兼具城市文化独特性和现代生活适应性 案例包括北京圆明园兽首盲盒和成都熊猫玩偶 [2] - 优秀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色彩 造型 功能和生活场景 通过传统与现代融合获得持久生命力 [2] - 产品开发需持续推陈出新 在彰显文化特色同时适应当代审美需求 [2] 产业经济影响 - 景德镇手工制瓷作坊达5.8万家 带动上下游就业超10万人 显示强大产业链带动效应 [3] - 苏州苏工苏作的极致追求涵养城市气质 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3] - 行业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 持续催生新消费场景和城市活力 [3] 文化软实力建设 - 城市礼物具象化体现城市精神气质和历史文脉 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 [2]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 通过独特文化 生动表达和鲜活传承 城市不仅能增强吸引力 更能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2][3]
“城市伴手礼”中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4 21:59
行业趋势 - 城市礼物行业满足游客带走城市记忆的情感需求 提供独特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创造新消费场景 业态和模式 [1] - 城市礼物从旅游商品扩展为文化消费蓝海 与线下购物融合创造新消费场景并激发消费潜力 [2] - 行业通过文化赋能经济 游客需求从走马观花转向体验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 [1] 产品创新 - 北京推出12件新品礼物 包括京剧元素首饰 故宫麒麟潮流玩具 明代四大凤冠冰箱贴等创新产品 [1] - 产品设计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 圆明园兽首盲盒热销因其有趣且具历史教育意义 [3] - 成功产品需彰显城市文化独特性 同时适应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 融入色彩 造型 功能设计 [3] 文化价值 - 城市礼物具象化体现城市精神气质和历史 如成都熊猫玩偶传递闲适生活文化 [3] - 产品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为游子提供思乡情感寄托 为游客提供旅途记忆载体 [3] - 千年瓷文化与现代文创结合 景德镇5.8万家手工制瓷作坊带动10万余人就业 [4] 城市发展 - 城市礼物成为文化软实力组成部分 中央会议指出需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3] - 苏州苏工苏作追求极致 涵养争先城市气质并为产业创新注入精神动力 [4] - 行业发展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 持续涌现新消费场景并激发城市活力 [4]
文化赋能崇德向善文明城市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8-20 23:18
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和城市风貌管理 [1] - 文化功能是城市主体功能之一 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引擎 如英歌舞出圈出海增强潮汕吸引力 游戏《黑神话:悟空》带动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等文化地标 [2] 文化传承实施路径 - 正确认识传与承关系 传指向对传统文化的记录保护 承指向创新转化与拓展延续 [3] - 需留住城市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勾勒发展脉络 如浙江省2020年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2024年升级为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培育中华文明浙江标识 [3] - 对待文化遗产需主动保护并坚持古为今用 在保护中创新传承 [3] 文化创新表达方式 - 通过优质文化服务和活动将抽象城市精神转化为可感知载体 运用科技赋能和艺术重构手段 [4] - 北京中轴线腾退修缮后布局艺文空间 开发文创文旅产品并启动数字中轴项目 [4] - 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风建筑和实景演出再现盛唐气象 深圳无人机夜间演艺融合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 [4] 市民参与机制 - 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推动城市文化治理现代化 形成开放创新的文化生态 [5] - 建立全民共创促进制度 明确文化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并对优秀创作者给予激励 [5] - 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市民共创平台 使市民成为文化传承创造者和文明城市建设者 [5]
代表之声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50
城市文明建设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7个方面重点任务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1] - 城市规划需以代代相承的历史观洞察发展之道 立足中华文明守护城市精神内核[2] - 城市文化软实力通过历史积淀 人文精神 艺术创造和公共服务等无形资源塑造城市独特品格[4]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人民群众需求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5] - 文明城市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让文明成为每个人身边落地生根的实践[7]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 注重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将保护历史风貌与现代城市建设有机结合[2] - 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2] - 系统活化历史与民族资源 将静态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场景[4] -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将红色故事与城市发展实践紧密结合[4] 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 通过以文化人 以文兴业 以文塑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 - 紧扣城市特质找准定位 推动文化资源开发与城市气质精准契合[4] - 将生活节奏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让文化自然融入市民日常生活[4] - 增强城市内在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 塑造城市独特品格与吸引力[4]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 坚持德法融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6] - 建立"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对各类诉求一口受理一平台调处[6] - 建立困难群众发现救助机制 动员企业媒体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爱心救助[6] - 推动博物馆体育场所等公共设施免费开放 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6] 社区文明建设实践 - 挖掘培育志愿服务队 深入开展文化交流社区关爱公益互助等志愿服务[7] - 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让市民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7] - 传播家风文明故事 让市民在文化浸润中提升文明自觉性[7] - 搭建居民议事厅让群众制定社区居民公约 实现共商共治共管[7] - 推出文明积分制等机制 量化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行为并兑换生活服务[7]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八
新华社· 2025-07-24 08:57
城市文明建设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核心任务之一,旨在推动城市风貌与群众面貌改善,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 - 培育城市文明需通过文化滋养形成现代化城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2] 历史文化传承 - 苏州平江路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全长1606米,融合缂丝、评弹等江南文化元素,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3] -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四川阆中"唐宋格局 明清风貌"院落、海南海口骑楼街区等案例展现全国文化名城特色 [8]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为任务,要求开展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禁止拆真建假等 [8] 文化软实力提升 - 长沙乐之书店转型为集阅读、交流、创意生活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日均吸引大量读者 [9] - 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提供线上1000多种文化产品,北京"美后肆时"四合院年均举办600多场活动 [9] - 中国交响乐团在重庆南岸区持续开展"艺术为民"活动,中央歌剧院赴四川凉山州进行文艺培训 [9] - "苏超"、哈尔滨"阳台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显著提升市民文化品位 [10] 市民文明素质 - 甘肃定西市渭源县餐饮业通过"光盘行动"宣传,厨余垃圾量大幅减少 [11] - 南宁在旅游景区加强文明宣传,石家庄规范养犬行为,呼和浩特开展"青城有礼"市民素质提升行动 [11] - 文明旅游、交通礼让、网络理性发言等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常态 [11] - 中央要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引导市民从小事提升修养,形成文明习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