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商都故事会:解锁老郑州的纺织记忆
河南日报· 2025-09-01 06:06
行业历史发展 - 近代纺织企业豫丰纱厂一百多年前在郑州建成投产 标志着近代工业文明根基的建立 [1] - 20世纪50年代国棉一 三 四 五 六厂相继在西郊建成 使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纺织基地 [1] - 纺织产业现已实现高端新材料与绿色科技深度融合 现代纺织集群以创新姿态持续发展 [1] 文化价值与精神传承 - 纺织机转动被视为城市与时代的呼吸心跳 体现郑州人务实理性 进取创新的精神内核 [1][2] - 纺织记忆从纱线升华为精神纽带 为城市商都 商业 商城三商融合注入独特文化内涵 [2] - 3600年商都文明脉络清晰串联 古今交汇共鸣使城市文脉生生不息 [1] 产业现状与城市形象 - 纺织产业推动年轻郑 文化郑 国际郑 科技郑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1] - 商城之心从古老商城遗址生长 将继续见证城市的蓬勃脉动 [2] - 现代纺织集群继续编织天地之中的辉煌与梦想 [1]
文化赋能崇德向善文明城市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8-20 23:18
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和城市风貌管理 [1] - 文化功能是城市主体功能之一 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引擎 如英歌舞出圈出海增强潮汕吸引力 游戏《黑神话:悟空》带动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等文化地标 [2] 文化传承实施路径 - 正确认识传与承关系 传指向对传统文化的记录保护 承指向创新转化与拓展延续 [3] - 需留住城市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勾勒发展脉络 如浙江省2020年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2024年升级为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培育中华文明浙江标识 [3] - 对待文化遗产需主动保护并坚持古为今用 在保护中创新传承 [3] 文化创新表达方式 - 通过优质文化服务和活动将抽象城市精神转化为可感知载体 运用科技赋能和艺术重构手段 [4] - 北京中轴线腾退修缮后布局艺文空间 开发文创文旅产品并启动数字中轴项目 [4] - 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风建筑和实景演出再现盛唐气象 深圳无人机夜间演艺融合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 [4] 市民参与机制 - 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推动城市文化治理现代化 形成开放创新的文化生态 [5] - 建立全民共创促进制度 明确文化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并对优秀创作者给予激励 [5] - 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市民共创平台 使市民成为文化传承创造者和文明城市建设者 [5]
罗浮山下四时春——解码“岭南名郡”惠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网· 2025-07-17 23:09
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 - 惠州拥有1400多年建城历史,融合中原与岭南文化,苏东坡寓惠期间创作500多篇诗文并推动民生工程,成为城市文化金名片[3] - 丰湖书院作为宋代广东四大书院之一,现常态化开展"丰湖讲堂"等文化活动,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4] - 惠州打造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聚集非遗馆与文创店,推进罗浮山中医药产业园项目以推广中医药文化[6] 红色基因与区域经济 - 东江纵队纪念馆修葺后重新开放,惠州通过命名地标、辑录史料等方式传承红色精神[10] - 惠东县高潭镇转型红色旅游小镇,马克思街、列宁街等景点吸引游客,开发文创产品提升体验[11] -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中,低冚村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11] 海洋经济与产业升级 - 大亚湾石化区聚集中海壳牌、恒力石化等企业,形成全球石化产业高地,750万吨资源在园区内流转[16] - 惠州发展深海养殖与海洋装备产业链,实现黄唇鱼人工繁殖放归,构建"蓝色粮仓"[17] - 2023年惠州GDP突破6000亿元,电子信息与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和17.9%,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17] 历史底蕴与现代产业融合 - 惠州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推动白马窑青瓷等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旅结合[12] - 大亚湾畔LNG项目与石化产业协同发展,延续海洋贸易传统,谱写海丝新篇章[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