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付机构合规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40余家支付机构罚没近1.6亿元 汇元银通超2400万居榜首
中国经营报· 2025-07-29 14:57
行业监管态势 - 第三方支付行业强监管持续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43家支付机构收到49张罚单 罚没金额合计近1.6亿元 [1] - 汇元银通、中通支付、雅酷时空、汇聚支付四家公司罚单金额均在千万元以上 海科融通、盛迪嘉支付、快钱支付等多家机构被处百万元以上罚没款 [1] -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对汇元银通的2431万元行政处罚是年内最大罚单 [1] 违规类型分析 - 违法类型集中于未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 未确保交易信息真实完整 未完整传输交易信息 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 未落实支付账户限额管理等 [2] - 汇元银通触及六项违法行为包括预付卡在未签约商户使用 支付接口管理不规范 违规非同名划转 未落实开户实名制 未落实账户限额管理 未严格落实商户实名 [2] - 违规行为涉及支付机构基本功 是内部风控与制度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2] 行业问题根源 - 行业机构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合规意识薄弱 管理体系不健全 导致资质审核、风险管理等环节存在漏洞 [1] - 部分收单支付机构仍未摒弃传统非合规模式 深层转型需要时间 [1] - 持牌机构为业务扩张在风控流程上开口子 追求规模增长或维持客户黏性 [2] 监管趋势与要求 - 监管重点强化对支付机构的资质审核、业务规范及风险防控能力要求 [3] - 新合规领域关注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3]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等政策推动监管从"事后发现"向"全流程穿透"演进 [4] 企业经营影响 - 汇元科技公告称处罚事项主要发生在2023年及之前 已完成整改 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 - 汇元科技支付业务板块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19.43% 毛利率下降至63.48% 较上年减少3.34个百分点 [5] - 海科融通2024年归母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减少66.81% 拉卡拉归母净利润3.51亿元 同比下降23.26% 新国都归母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下降68.98% [5] 行业转型方向 - 支付机构需满足"制度流程化、风控数字化、业务自营化、监督透明化"四条标准完成根本性修复 [6] - 具备强大技术、资金实力和严格内控体系的支付机构更容易适应新监管周期 [4] - 依赖传统业务模式、缺乏创新能力的支付机构可能面临被边缘化或市场出清风险 [5]
上半年支付机构被罚上亿:汇元银通中通汇聚包揽千万罚单三甲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12:11
从罚单特征来看,单笔超千万元的大额罚单涉及3家机构,汇元银通以2431.42万元罚没金额居首,中通 支付、广州市汇聚支付紧随其后,分别被罚1894.52万元、1061.78万元,三大机构罚单合计占总额近 41%;此外,违规领域高度聚焦,频繁出现的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到位和商户管理不力这类"顽疾"合计占 比约60%,成为监管重点打击的"重灾区"。 2025年上半年,非银行支付行业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合规红线进一步收紧。南都湾财社记者根据企 业预警通最新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6月30日(以处罚日期计算),全国范围内支付机构已累计收 到罚没款项约1.25亿元,涉及快钱支付、汇元银通、中通支付等30余家支付机构,覆盖头部机构与区域 中小型企业。 支付业上半年合计被罚1.25亿元 行业合规成本持续攀升 2025年上半年支付行业罚单规模呈现"大额主导,领域聚焦"的特征,1.25亿元的罚没总额中,单张百万 元以上罚单占比超60%,大额罚单成为拉动总额的核心力量。从具体数据看,千万级罚单虽仅3张,却 贡献了总金额的43%(合计5387.72万元),单笔最高达2431.42万元的罚单被汇元银通收下,创上半年 单笔罚单纪录;50 ...
拆解IPO|三度叩关港交所,富友支付能否突围而出?
搜狐财经· 2025-05-13 14:27
上市进展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申万宏源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2][3] - 此前曾两度探索A股上市未果,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但最终终止 [6] - 转战港股后,2024年4月和11月两次递表失效,第三次递表于2024年5月9日提交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42亿元、15.06亿元、16.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9.6% [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116.5万元、9298.4万元、8432.5万元,2024年利润同比下降9.3% [8][10] - 毛利率从2022年28.4%降至2024年25.9% [10] 业务结构 - 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占比超90%,其中境内支付服务2024年占比83.9% [9] - 商户收单服务为核心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82.1% [9] - 跨境数字支付服务占比从2022年9.2%降至2023年6.1%,2024年回升至8.6% [9]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总支付交易额(TPV)计算,公司在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商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0.8% [10] - 以收单交易笔数计,公司位居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首位 [10] - 行业前三名非独立服务商合计市场份额达75.6% [9] 合规问题 - 2014年因预授权空卡套现被央行暂停多省市收单业务 [12] - 2023年11月因未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被罚455万元 [12] - 2024年3月因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被罚65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 [12] 股东变动 - 上海擎仪、宁波哲富等早期投资者于2025年3月行使赎回权退出 [13] - 这些股东在公司2018年启动A股上市辅导前已入股 [13]
迅付信息科技、汇付支付、杉德支付各领超200万罚单!一季度行业已被罚没超6000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4-14 10:50
一直以来,清算、外包违规是支付机构罚单产生的重灾区。而在这其中,许多支付机构并不是首次在这些问题上"栽跟头"。例如, 2023年12月,汇付支付就因存在9项违法行为,被人民银行没收违法所得91.5万元,并处高达3172.37万元的罚款。快钱支付则在 2022年初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多项违法行为,被处 以罚款1004万元,并责令限期改正。 | 序号 | 当事人名称 | 行政处罚决 | 违法行为 | 行政处罚内容 | 作出行政处罚 | 作出行政处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姓名) | 定书文号 | 类型 | | 决定机关名称 | 罚决定日期 | | | 1 | 快钱 支付清算信息 | 上海银罚字 | 1.违反账户管理规定; | 处以罚款人民币 | 中国人民银行 | 2022年1月24日 | | | | 有限公司 | [2022] 4号 | 2.违反清算管理规定; | 1004 万元,责令限 | 上海分行 | | | | | | | 3.未按规定履行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