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这些优惠政策可享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06 00:56
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定义 - 技术转让是指转让专利或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业务活动 属于销售无形资产范畴 [5] - 技术开发是指就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或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与试验开发的业务活动 也称为研发服务 [5] - 技术咨询是指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 技术预测 专题技术调查 分析评价报告等业务活动 [5] 发票开具要求 - 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 技术开发及相关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适用免税时 只能开具税率为"免税"的增值税普通发票 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5] - 与技术转让 技术开发相关的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价款必须与技术转让或技术开发价款在同一张发票上开具 [5] 免税政策适用范围 - 免征增值税的技术转让包括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 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 [8] - 技术被定义为不具实物形态但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包括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 [8] 免税政策办理程序 - 享受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无需提前备案 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填写申报表相应减免税栏次即可享受 [9][10] - 相关政策规定的证明材料需留存备查 [9] 企业所得税优惠 -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同时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 [11] - 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1] 其他税务处理 - 自然人出租不动产一次性收取多个月份租金时 可在租赁期内平均分摊 分摊后月租金收入未超过10万元的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15][16] - 相关政策依据为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第1号公告 [17] 电子税务局操作 - 离职后电子税务局显示为企业办税员时 可通过电子税务局【解除相关人员关联关系】模块申请解除关联 [19][21] - 需选择解除原因并上传相应证明材料 如离职证明或公安机关接报案回执等 [23][24]
康宁杰瑞制药-B(09966)与苏州康宁杰瑞订立一份技术开发合同
智通财经· 2025-08-08 14:08
技术开发合作 - 康宁杰瑞制药-B(09966)全资附属公司江苏康宁杰瑞与苏州康宁杰瑞于2025年8月8日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涉及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候选药物的生产工艺及分析方法开发、毒理研究用样品研制、IND申报临床样品研制、质量及稳定性研究以及IND注册申报协助 [1] - 苏州康宁杰瑞自2018年起即为公司可靠服务供应商,在工艺优化服务方面具备丰富经验与竞争力,且熟悉公司需求 [1] 合作优势 - 选择苏州康宁杰瑞基于其技术开发服务品质、未来技术转移便捷性、保密性优势,以及报价较独立第三方更具竞争力 [1] - 公司预期该合作将优化现有生产及研发工艺,降低成本,并对未来产品研发、制造及IND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1] 交易背景 - 苏州康宁杰瑞作为长期合作方,已建立技术开发合同相关的工艺优化服务能力 [1]
吉宏股份 5月19日起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00:54
全球发售详情 - 公司拟全球发售6791.00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679.10万股(占10%),国际发售6111.90万股(占90%)[1] - 招股日期为5月19日至5月22日,最高发售价10.68港元,每手500股,入场费约5393.85港元[1] - 预计募资总额6.17亿港元,净额5.05亿港元,计划于2025年5月27日在主板上市[1] 资金用途规划 - 募资净额将用于技术开发:增强研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吉喵云平台以拓宽收入来源[1] - 部分资金用于海外市场拓展、扩大品牌组合及发展现有自主品牌[1] - 剩余资金将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1] 基石投资者参与 - 引入沈臻宇、昱龙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及Timber Kangaroo Capital Limited等基石投资者[1] - 基石投资者承诺以发售价认购至少1455.40万股(占发售股份下限约21.4%)[1] 财务表现数据 - 2023年度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87.57%[3] - 2024年度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降47.28%[3]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5916.00万元,同比增长38.21%[3] 主营业务范围 - 公司业务涵盖专业设计服务、软件开发、医疗器械销售、广告制作与发布、塑料制品制造及销售等[2] - 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含预包装食品)、进出口贸易、包装印刷及酒类经营等许可项目[2]
比亚迪的高端化,只做对了一半
远川研究所· 2025-04-20 12:47
核心观点 - 比亚迪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3年从106亿增至542亿)和技术创新(易四方、云辇等)推动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布局,但市场表现不及预期,20万以上车型销量占比从2020年18%下滑至10% [13][15][24] - 高端化受阻主因包括:技术驱动而非用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定义(如仰望U9赛道表现不佳、腾势Z9空间折损)、产品定位割裂(如N9"可城可野"口号)、技术等级叙事被中端车型(汉L/唐L)参数突破稀释 [29][36][39][45][55] - 公司20万以下市场依赖度高(占比80%),单车收入降至14.5万元,与高研发投入形成财务压力 [25][26] 研发与技术投入 - 研发投入3年增长411%(106亿→542亿),研发团队从4万扩至12万,年报研发项目从2页增至6页 [13] - 技术矩阵包括易四方(四电机驱动)、云辇(底盘系统)、DMO(越野平台)等,差异化配置于高端品牌(如仰望U8搭载云辇X,腾势Z9GT用易三方) [22][23] - 目标通过技术溢价攻占20万以上市场(占行业利润80%),但实际20万以上销量占比反降8个百分点 [15][19] 高端品牌市场表现 - **仰望U8**:上市4个月销量破5000辆后放缓,终端优惠超10万元,累计交付过万台 [6][32] - **腾势**:D9 MPV成功后,N7/N8未达预期(N7降价8万),Z9GT DM月销从3000+跌至不足1000辆 [11][39] - **方程豹**:豹5降价5万保销量,豹3售价下探至14万,高端形象弱化 [12] - 三大高端品牌合计销量19万辆,占公司总销量不足5% [24] 产品定义问题 - 技术优先导致场景错配:仰望U8越野功能(应急浮水)成功,但U9赛道表现不佳;易三方技术(圆规掉头)对主流用户低频 [30][36][39] - 空间与定位矛盾:腾势Z9GT因三电机布局牺牲后排空间,5.2米车身稀释驾控标签 [43][44] - 设计割裂:N9混动SUV强调"可城可野",U7行政轿车配运动外观,与奔驰EQS教训重复 [46][49] 市场竞争环境 - 20万以下市场面临合资品牌降价(如比亚迪10-15万SUV市占45%)、新势力下沉(零跑、小鹏)挤压 [18] - 华为验证技术高端化路径:车BU 7000人团队研发ADS智驾/激光雷达,问界M9成50万级销冠带动车BU盈利 [20][21][22] 战略矛盾 - 中端车型汉L/唐L搭载10C闪充(810kW电机)突破参数,冲击高端品牌技术溢价叙事 [52][55] - 工程师文化导致"技术信仰优先",用户需求调研权重不足 [50][51][61]